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连接胃肠道神经系统与平滑肌细胞的重要间质细胞,广泛分布于胃肠组织,是胃肠慢波电位的起搏者、传导者,在调控胃肠动力方面起重要作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阐明。目前,研究认为,IBS存在ICC数量、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异  相似文献   

2.
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肠神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及其与肠神经系统的关系。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健康成年雄性ICR小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分布及其与肠神经系统的关系。结果:小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主要结构特点:细胞呈纺锤形,有巨大的卵圆形核及向外伸展的长突起,胞质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大量光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环肌层和纵肌层内Cajal间质细胞与肠神经元之间形成突触样连接,Cajal间质细胞突起包绕神经纤维。结论:Cajal间质细胞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其与肠神经系统解剖与结构上的特殊关系可能是Cajal间质细胞调节多种胃肠功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自1893年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应用甲基蓝和镀银染色在豚鼠和家兔小肠中发现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以来,学者们对胃肠道ICCs的形态、超微结构、起源及生理功能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明确了ICCs是一种特殊的间质细胞.它是胃肠慢波的起搏细胞及神经兴奋传导细胞,对胃肠平滑肌节律运动具有重要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在胃肠道以外的其他自主节律性的器官或组织存在Cajal样间质细胞,如膀胱、胰腺、子宫等[1].与胃肠平滑肌相似,胆道平滑肌也存在自发节律性运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内关和大肠俞穴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情绪心理行为及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的变化,探讨针刺不同经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Wistar大鼠制备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大肠俞组(简称治疗组),造模成功后,治疗组进行电针处理.治疗结束后,采用腹部回撤反射对大鼠进行内脏敏感性评估,观察潜伏期及收缩波个数;采用旷场实验测试大鼠情绪心理,记录大鼠水平和垂直活动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ICC的c-kit阳性表达.结果 1)内脏敏感性评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潜伏期明显缩短,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多(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潜伏期延长,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P<0.05,P<0.01);2)旷场实验: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水平与垂直活动次数减少(P<0.01,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水平活动次数增多(P<0.05),且电针内关组的治疗效果更佳;3)结肠ICC特异性标志物c-kit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结肠c-kit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结肠c-kit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减弱(P<0.01).结论 电针内关和大肠俞穴均可降低IBS模型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并能改善大鼠情绪心理行为的变化,其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结肠ICC有关.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大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肠道Cajal间质细胞的改变,探讨肝硬化胃肠动力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CCl4溶剂大腿根部皮下注射法制作肝硬化模型,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空肠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并用透射电镜观察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小肠动力明显减弱(P<0.01),空肠c-kit阳性Cajal间质细胞减少(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结论:肝硬化大鼠肠道传输减弱与肠道Cajal间质细胞减少及其超微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吴小红  王宝西  王茂贵 《医学争鸣》2005,26(21):1971-1974
目的:研究胎儿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分布及发育情况. 方法: 搜集中止妊娠3~8 mo胎儿标本12份,采用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胎儿肠道ICC. 结果: ①ICC分布于肠肌间神经丛、纵肌和环肌层面;②不同胎龄胎儿标本,不同层面ICC分布存在差异,随胎龄增加,ICC数目增多;③ICC的呈现按一定时间顺序,肠肌间神经丛,ICC呈现最早,肌内次之,深肌丛较晚;④ICC胞体逐渐增大,足突延长并互相连接,形成细胞间网络结构. 结论: 胎儿肠道ICC主要分布肠肌间神经丛周围,不同胎龄ICC分布及发育存在差异,不同层面ICC分布不同,随着胎龄增加,ICC数目增多,逐渐形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晶新 《中级医刊》1991,26(6):17-19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长期不明原因的反复腹痛伴排便习惯改变的症候群,经检查又未发现可解释这些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肠IBS全球患病率很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占所有年龄组患病率的20%~30%,占成人组的15%~20%,意大  相似文献   

9.
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与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洪涛  陈东风 《重庆医学》2007,36(15):1536-1539
胃肠道运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的电活动,慢波是胃肠道肌电活动的起步电位,慢波决定胃肠平滑肌收缩的节律,调控着胃肠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频率和方向,是胃动力的基础.近年来的单细胞记录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证明[1~2],位于肠肌丛及环行肌黏膜下边缘的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是胃肠慢波活动的起搏器和传导者.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对胃肠动力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ICC缺陷与许多动力障碍性疾病如慢传输性便秘、肥大幽门狭窄、Hirschsprung's病和假性肠梗阻等有关.随着对ICC研究的深入,并成为胃肠运动领域中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Cajal 间质细胞(ICC)是胃肠道神经系统(ENS)的一种非神经但又与神经密切相关的特殊间质细胞,是胃肠道的起搏细胞,能产生慢波和传导电活动,并参与NANC神经肌肉信息传递过程,有潜在的控制胃肠道动力的作用,在人类胃肠动力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道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因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的治疗仅为对症治疗,患者症状常呈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近年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疾病模式的建立,精神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精神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旨在能更好的了解IBS.  相似文献   

12.
成金玲  丰义宽 《医学综述》2009,15(9):1370-137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病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主流观点认为是由于遗传(基因)和环境(如社会压力)等因素造成中枢神经和肠神经丛的调节失衡,从而导致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引起症状。IBS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功能性疾病,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已从多方面开展,并提出不同观点,如遗传因素、胃肠运动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炎症和免疫因素、消化道激素及心理因素等。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与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重叠的发生率及焦虑、抑郁障碍的关系。方法对60例FGIDs患者进行性别、年龄、FD症状、IBS症状、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问卷调查。结果①在性别上,女性多于男性;②在年龄段中,发病高峰以青年组、中年组常见;③重叠症状:FD组与IBS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FD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IBS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IBS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④焦虑、抑郁状态评分:FD组与IBS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焦虑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FD组与IBS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IBS组与重叠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D组与重叠组中抑郁状态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FD、IBS患者容易发生症状重叠,重叠症状越多,焦虑、抑郁状态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发病机制和心理情绪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 2 7例诊断明确的IBS患者进行心理和情绪状态评定。以SAS标准分大于50分 ,SDS标准分大于 53分作为心理和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 ,将IBS患者的SAS、SDS评分与我国常模对照 ,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IBS患者SAS、SDS标准评分明显高于我国常模 ,其SAS或SDS标准评分有一项或一项以上达到超过心理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结论 :IBS患者普遍地存在着焦虑 ,抑郁等心理情绪障碍 ,治疗时应采用相应的措施 ,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及焦虑抑郁状况,探讨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64例IBS患者进行评定,与我国常模水平比较,分析IBS患者的精神状况,与症状程度的相关性。结果:IBS患者中26.3%有焦虑情绪,31.7%有抑郁情绪,其焦虑抑郁状况与我国常模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抑郁状况与其症状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焦虑抑郁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颜君  朱高莉 《医学综述》2013,19(7):1272-127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与生物生理心理等有关的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因其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高,症状顽固,治疗花费巨大,住院病例逐年增加,已引起广泛重视,IB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肠道的传输改变、内脏敏感性增加、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随着人们对心身疾病的认识,精神心理因素在IBS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IBS的概念、诊断及发病机制,为IBS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6例腹泻型IBS患者与9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感染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将46例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思密达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治疗2周,观察其总有效率。结果:腹泻型IBS组Hp感染率为53.5%,健康体检组HP感染率为51.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P阳性的腹泻型IBS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泻型IBS与HP感染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症与精神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心理因素、精神个性特征,以期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门诊36例肠易激综合症病人,应用一般情况调查及临床表现,结合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24)、汉密尔焦虑量表(HAMA)评定精神症状及严重程度。用明尼苏达个性调查表(MMPI)评定个性特点。结果:36例肠易激综合症中存在精神症状100%,其中有焦虑症状最突出。个性调查(MMPI)二点编码法13/31、17/71、37/73、16/61型集中。因子中疑病、癔症、神经衰弱的得分高于中国常模。结论:肠易激综合症的发病与精神个性特质有关。除了消化道症状以外,焦虑为主要的精神症状。治疗上应重以精神心理疏导,辅以适当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丁螺环酮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98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用丁螺环酮和安慰荆治疗IBS患者,疗程8周,治疗后第4、8周再次评分。结果 和安慰剂组比较,IBS患者接受丁螺环酮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 丁螺环酮治疗能显著改善IBS患者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小肠细菌过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海魄  王为 《医学综述》2009,15(9):1367-1369
小肠细菌过生长在多个方面影响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合并有小肠细菌过生长。临床上使用抗生素、胃肠动力药对小肠细菌过生长的治疗,常可改善大部分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但亦存在一些负性作用,若联合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可望达到更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文对小肠细菌过生长与肠易激综合征间的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