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外科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13年12月-2019年12月,安贞医院单一医疗组共实行5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联合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行常规旁路移植术388例,通过1:1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得到CE+CABG组和CABG组各5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术期资料。术后随访9~74个月评价桥血管通畅性,绘制生存分析曲线,评价患者中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在术后30d病死率、围术期心肌梗死、卒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率,重症监护室时间、血管移植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随访9~74个月,CE+CABG组1例死亡,CABG组无死亡,两组中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中远期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差异。结论:CE+CABG能实现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血运重建,CE+CABG组与单独CABG组中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观察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患者的近中期临床资料,为优化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iffus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CAD)的治疗手段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649例患者在我中心接受CABG手术,114例(6.9%)同期行CE,其中103例患者数据完整并完成随访。结果:患者年龄42-73(60.6±10.7)岁,男性72例(69.9%),女性31例(30.1%),内膜剥脱冠状动脉分支总数为116支,围术期共78例(75.7%)输注红细胞,62例(60.2%)术后早期需要正性肌力药物辅助心脏功能;呼吸机辅助时间18.5±6.4小时;围术期共发生MACCE16例.次,发生率为15.5%。随访期间死亡5例(4.9%),术后12个月患者CCS分级及NYHA分级均较术前好转(86.4% vs 21.4%,P<0.001;76.7% vs 34.0%,P<0.001);SF-12生活质量评分中生理健康及精神健康较分值均较术前提高(45.3±5.6 vs 32.9±8.2,P=0.022;42.1±7.5 vs 33.6±6.8,P=0.006)。结论 DCAD患者CABG同期CE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血运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3.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6)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2002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资料,共计44例,男性36例,女性8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64±8)岁。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32例合并高血压,16例合并糖尿病,4例并发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合并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冠状动脉造影显示:4例2支病变,40例3支病变。颈动脉超声提示:27例双侧病变,17例单侧严重变,术中均先行CEA再行OPCABG。结果:手术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死亡1例,为术后心肌梗死;1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于术后1年内死亡,死亡原因不明;2例术后1年内再次行CEA,均为双侧重度狭窄患者;2例术后随访1~2年内发生脑梗死。余39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6年,复查无神经系统事件及心肌梗死事件。结论:同期行OPCABG和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疾病安全、有效,近期及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的围术期护理策略。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10月,CABG患者同期行CE术的共50例,术后观察指标:心理护理、血流动力学指标、抗凝监测指标等方面的围术期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围术期护理,配合医生完成了50例患者的外科学治疗,术后存活率99.8%,共发生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其中死亡1例,低氧血症1例,术后新发心房颤动11例,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IABP辅助后得以好转,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发生。结论:对于CABG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加强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同期行内膜剥脱治疗严重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5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桥血管吻合采用序贯旁路移植技术,并同期行内膜剥脱完善再血管化治疗.分析所有病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中期随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冠状动脉CTA评价桥血管及吻合口的通畅程度. 结果:52例病例共接受移植物82支,平均搭桥(1.6±1.2)支.同期共行内膜剥脱61次,平均内膜剥脱(1.1±0.2)次/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5.8%),心肌梗死3例(5.8%).出院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累计发生死亡6例(11.5%),心肌梗死5例(9.6%),再次血运重建4例(7.7%).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提示所有吻合口通畅率为93.5%,内膜剥脱后吻合口通畅率略低于未接受内膜剥脱的吻合口(80.6% vs.98.9%,P<0.05). 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序贯旁路移植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可安全、有效地实现冠状动脉完全再血管化,近中期效果满意,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至2014年,101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82例,女19例,平均(81.4±1.7)岁,左主干狭窄(≥70%)76例,<70%者25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48.2±8.3)cm,心脏射血分数>50%89例,30~50%1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室壁瘤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I~Ⅱ级56例,Ⅲ~Ⅳ级45例。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I~Ⅲ级99例,Ⅳ级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结果10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3.9±0.8)h,平均桥血管使用(3.0±1.0)根,ICU监护(50.2±46.0)h,呼吸机辅助呼吸(42.9±68.5)h,二次开胸止血6例(5.9%),二次气管插管5例(4.9%),术后持续透析4例(4.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术中3例(2.9%),术后11例(10.9%),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2.0%),术后院内死亡8例(7.9%)。中位随访时间6(1~11)年,全因死亡17例(16.8%)。结论尽管高龄、左主干狭窄病变这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独立高风险因素同时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仍然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研究冠心病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效果。方法106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为两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59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47例,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平均搭桥支数、平均动脉桥支数、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以及胸腔引流量和输血量均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均是冠心病外科治疗有效的方法;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缩短呼吸机支持时间、减少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和平均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研究69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OPCABG治疗高危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000年7月至2010年6月696例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Eu-roSCORE大于6),696例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OPCABG组和CABG组。比较OPCABG和CABG两组病例在术前资料、手术死亡率、EuroSCORE分值、并发症率(并发症包括围术期心肌梗死、出血、脑部并发症、新发心房颤动、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不全等)等数据,统计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OPCABG组504例,EuroSCORE评分7.71±1.27;CABG组192例,EuroSCORE评分7.64±1.33。全部病例远端吻合口人均3.46±1.42个,ICU时间65.4±6.73 h,带气管插管时间16.4±6.9 h,并发症率27.9%,手术死亡率4.31%,EuroSCORE平均值7.68±1.30。两组病例术前资料在年龄、合并症、性别比例、心功能、EuroSCORE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OPCABG组与CABG组在远端吻合口数量、手术时间、输血量、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住院... 相似文献
9.
金希冬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6,14(2)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收集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2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1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13例。对患者手术方法、桥血管的选择及住院时间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搭桥3.5根,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29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住院一段时间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较高,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在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我院心胸外科行OPCABG手术的41例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在全麻下行OPCABG手术,测定术前与术后8h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小板(PLT)并进行比较,记录手术前、术后1周和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将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术后因低心排而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监测使用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如心率(HR)、心脏指数(CI)、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CVP)。结果:术后8h的Cr、BUN、PLT与术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周EF与术前相比有所提高(P0.05),但LVSD和LVDD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3个月后复查EF值与术后1周相比明显提高(P0.05),LVDD明显减小(P0.05),而LVSD未见明显变化(P0.05);术后部分患者因出现低心排而使用IABP,2h后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增高,心率减慢,中心静脉压降低,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增高(P0.05)。术后早期死亡2例(4.9%),分别为低心排综合征1例、多器官衰竭1例。术后39例康复出院。随访3个月,1例(2.6%)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低EF冠心病患者实施OPCABG后近期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EF,减小LVDD,且部分患者使用IABP 2h后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而保护心肌,但远期结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杨建国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5,13(5)
【】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同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从2010年1月~2013年5月间89例65岁以上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手术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70.6±3.4)岁;心功能II级10例,III级45例,IV级34例;二尖瓣病变45例,主动脉瓣病变22例,联合瓣膜病变22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行二尖瓣成形17例,行二尖瓣置换28例,行主动脉瓣置换22例,行双瓣置换18例, 主动脉瓣置换和二尖瓣成形4例;30例为机械瓣置换,42例为生物瓣置换;冠脉搭桥平均2.2支/例。结果 手术体外循环时间(116.2±2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0.5±13.6)min。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因主要为低心排出量综合症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恢复良好。随访79例,随访时间12~52月,随访期间死亡5例,1例为术后8、12个月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术后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4年死于肺癌。其余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对老年风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同期瓣膜置换和冠脉搭桥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马业新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6,12(5):199-199,212
1977年Gr櫣entzig完成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开创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先河,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使冠心病的治疗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中医辨证施治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祖国医学中有关冠心病临床症状的描述散见于“心悸”“胸痹”“真心痛”等病证中。目前 ,对冠心病的辨证施治尚无统一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冠心病的辨证施治作了系统的分析 ,总结出一个既符合冠心病发生发展规律 ,又简便实用 ,为各家所接受的证型 ,为今后中医辨证施治冠心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6例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除给予常规的冠心病治疗外,先给予心理治疗,对于心理治疗无效或疗效差者加用药物治疗。结果 46例患者症状好转出院,出院后继续接受冠心病及抗抑郁治疗,通过出院后定期随访,病情稳定,冠心病病情无加重,抑郁症亦逐渐好转,疗效较好。8例患者依从性差,拒绝服用抗抑郁药物,冠心病症状好转后转外院继续治疗,2例患者因冠心病病情危重死亡。结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提治疗高心病合并抑郁症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tent , BRS)作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最新技术成果,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本文就主要的几种生物可吸收支架做一汇总并就其研究、应用进展及推广所面临的难点等做一综述,以期在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随着冠心病监护室的建立 ,溶栓治疗、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IC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等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 ,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已呈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尚有一些冠心病患者由于多支冠状动脉血管高度弥漫性狭窄病变 ,不宜采用上述内科介入性治疗方法和 (或 )难以耐受外科手术 ,从而极大影响其生活质量和预后。目前 ,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血管新生疗法(therapeutic angiogenesis) ,正在逐渐引起重视。1 概念胚胎形成时期 ,原始血管丛 (primary vascularplexus)在多种血管新生因子和抑… 相似文献
17.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是超声医学领域内新近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将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现将就其在冠心病中临床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存活心肌概念的提出使冠心病的治疗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正确诊断冠心病及判断存活心肌的存在及其比例有着重要的意义。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在诊断冠心病及存活心肌的检测中作用独特。近年来结合多巴酚丁胺药物负荷(DSE)已成为临床检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细胞的损伤及功能障碍是促进冠心痛发生发展的首要因素,内皮祖细胞能够定向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促进内皮修复和血管新生,因此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内皮祖细胞移植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Chen Xin Xu Ming Jiang Yinshuo Sui Kaihu Qiu Zhibing Wang Liming Liu Peisheng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英文版)》2006,7(2):104-107,72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a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re effective therapeutic modalities for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owever, many patients referred for CABG nowadays had experienced faile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