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火神派的鼻祖郑钦安先生在《医法圆通·卷四》“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辨解”一节中日:阳虚证忌滋阴,因此“阳八味”(即肾气丸)不能作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方.郑氏认为,肾气丸方中的熟地、山萸肉属滋阴之品.但阳虚之人,多因阴邪为病,切不可再滋其阴.若再滋其阴,则阴愈盛而阳愈消.笔者认为郑氏的说法不成立,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郑氏把阴气与阴邪的概念混为一谈,阴气与阴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二,据阴阳互根互用之理:若阳虚日久,不能生阴,阴气亦虚.阳虚证在补阳的同时配合滋阴之药,则可收到阴生阳长之功.第三,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治疗肾阳虚时肾气丸的应用,在实践上证明了阳虚证可以在补阳的同时兼补阴.总之,肾气丸是“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方.  相似文献   

2.
“阴阳互济”法则源于《内经》“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及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理论,张景岳深研阴阳理论,认为“阴阳之理,原自互根,彼此相须,缺一不可。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基于阴阳一体,阴阳互根的原理,对于阴阳虚损病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益火消阴”是“益火之原以消阴翳”的简称,亦称“扶阳退阴”。“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是唐·王冰给《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作注,指的是用扶阳益火法消退阴盛。治疗寒症,用温热药不见效,病反而更严重,则此种寒症当属阳虚阴盛,肾阳亏虚,故当补肾阳“命门真火”,若以邪气实而致寒症治之,不但不能奏  相似文献   

4.
免疫球蛋白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AN)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西医对其的治疗方法也并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研究发现此病与肠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有关,因此有国外学者提出“肠肾轴”理论。文章将现代医学中的“肠肾轴”理论及中医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行水,大肠主津,肾主水”“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等基础理论相结合,通过联系“肺-肾-肠轴”来分析、探讨IgAN的中医病因病机,利用气机升降理论,疏风宣肺去湿热以消血尿,宣通上焦以助大肠传化糟粕以清除浊毒,利肺通调水道助肾行水以消水肿,为中医认识及诊治IgAN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结节为有形之体,其病机关键为“阳虚阴结”,阳虚为本,阴结为要,盖因机体阳化气不足,温煦推动无权,以致阴成形太过,精血津液失于温通,布散失常,痰湿瘀滞暗生,日久凝结局部,临证当温而散之,既“益火之源”促阳化气,又散结祛邪“以消阴翳”,温阳扶正与散结祛邪并举,温散相因,攻补兼施,疏肝理脾,多法并用。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就甲状腺结节辨治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丰富中医论治甲状腺结节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6.
扶阳抑阴法,又称扶阳退阴法、益火消阴法,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法则之一,张景岳最善运用。肾脏阳虚者,忌凉润,忌辛散,宜温壮肾阳之品以补阳配阴。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也。  相似文献   

7.
《新中医》1985,(3)
一、填充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阴阳用于治疗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培土生金,扶土抑木,滋水涵木。“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2.卫气的主要功能是:(1)护卫肌表,抗御外邪  相似文献   

8.
迟华基教授一直从事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的研究与教学,对于经典的疑难问题见解独特,分析透彻。“阴病治阳,阳病治阴”是用阴阳理论总结的治疗原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对“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说明。厥逆和厥并不相同,根据原文分析,十二经厥逆是六经厥的重症。更年是人体生命规律中的不同阶段的变化,并非指特定的某个阶段,认识更年的含义对于消除患者心理压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总结整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脑-肠轴”理论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现脑-肠轴为一个双向通路,有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肠道菌群这四条信息传导通路。许多针灸学者也发现了其特点,将“脑-肠轴”及“脑-肠互动”理论思维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针灸治疗中,特别是用于治疗脑病及胃肠疾病。文章主要总结了针灸基于脑-肠轴理论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等脑病,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疾病的研究,归纳了其常用穴位及治疗过程所干预的信息传导通道。其中脑疾病主要通过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如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加而达到治疗作用。胃肠疾病则多是通过调节神经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脑肠肽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疾病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有5-羟色胺、胃动素、促生长素、胃泌素、P物质这五种脑肠肽。脑-肠轴的四条信息通路中,对于内分泌及免疫这两条通路干预机制的研究较少。根据目前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针灸治疗疾病相关研究的报告,发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而且疾病的复发率降低了,还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疾病的效果,这大大拓展了针灸治疗脑肠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从“阳化气、阴成形”的视角重新认识肥胖症的成因,并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梳理探讨“转静为动、化形为气”理念在肥胖症辨治中的应用。形气理论指导下的中医方药内涵分为补气化形使精微归于正化、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形、苦辛开结以畅气调形3个方面,均围绕激活脂肪产热的核心机制,发挥改善肥胖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丽 《国医论坛》2002,17(3):3-3
纵观《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 ,处处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其方剂配伍用药的对立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1 阴与阳 即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 ,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 ,故调整阴阳乃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而调整阴阳之典范当推肾气丸。方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 (肝、脾 )阴 ,且三补三泻 ,补中寓泻 ,补而不腻 ,更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 ,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这样配伍的目的 ,在于“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和“阴中求阳”。通过大量滋阴之品配伍少许温阳之药 ,能够使阴化…  相似文献   

12.
介绍温阳抗癌的思路和经验,认为恶性肿瘤的病机为阳虚阴结,因虚留积。秉承《黄帝内经》"阳化气,阴成形"之旨,谨守病机,审因论治,把"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作为治疗肿瘤的理论依据,扶阳抑阴,促阳化气,温阳消积。临证施治可有温阳化痰祛湿、温阳清热解毒、温阳活血化瘀、温阳软坚散结、温阳调气解郁、温阳扶正补虚等治法。  相似文献   

13.
杨非 《新疆中医药》2003,21(1):40-40
素问》乃经典医著 ,补泻为中医常法 ,治疗时容不得半点差谬。本文想就唐代注解大家王冰在《素问》中一处误注补泻 ,强调校勘学中的理校法在中医文献教研活动中的重要意义。《素问·至真要大论》尾章论述寒热逆从治则时有云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 ;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句中“取之阳”,无论就文理或者医理而言 ,都当为“平熄心火”,但自王冰以降 ,历代注家均认为是“温养心阳”。如王冰注文 ,此句是“言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近人马莳解释 :“心经属火为阳 ,今热之仍寒者 ,当取之阳经 ,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者是也”。首先 ,经文既已明言 :一…  相似文献   

14.
王殿华 《陕西中医》1991,12(8):358-359
<正>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古今医家对此解释不一,归其要者:其一、从病证解。认为此指虚证治疗,始于张景岳,《类经》解释为:“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如《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启玄子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不少注家宗此说。解释为实证治疗者,如《中  相似文献   

1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唐代著名医学家王冰对于“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的注语 ,这里的“益火之源”是温补肾阳的意思 ,亦即用温补肾阳法治疗阴证、寒证。早在《内经》中就有“肾为先天之本” ,肾“藏真阴而寓元阳”的论述肾为水火之脏 ,肾阳衰弱 ,全身脏腑得不到肾阳的温煦 ,就不能行使正常的生理功能。肾阳不足 ,易致火不生土 ,出现四肢厥冷、水肿、腹胀便溏等脾阳虚的阴寒症状。笔者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 ,对临床一部分虚寒证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治疗 ,取得很好的疗效 ,兹举数例说明。例 1,张某某 ,女 ,2 4岁 ,1998年 6月 4日来诊 ,自述半月…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络病”范畴,肺络、脑络、肠络之间以络脉相系,“肺”“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肺-脑-肠”轴环形体系。微生物群在“肺-脑-肠”轴之间进行多向交互串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多个环节。文章基于“肺-脑-肠”轴理论阐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为IP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肾气丸新用     
肾气丸新用310009浙江中医学院姚真敏,龚一萍《金匮要略》肾气丸,有滋肾扶阳、温暖下焦之功,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方,临床上常用于水肿、气喘等症,笔者用治哑、肾泻也颇有效。今介绍如下:瘤哑刘××,女,40岁,教师。1993年4月12日诊。因疲劳...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称为心衰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病、难治病,王道成教授从阴阳学说论治心衰病,认为其病位主要在心,其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气虚为其本,瘀水为其标,阳虚为病进之要,阴虚可为其伴随症状,后期阴阳两虚.治疗特点主要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中求阳,以平为期;因时制宜,天人相应;心神同治,阴阳相交;善用药对,阴阳相伍;...  相似文献   

19.
以“肾生髓”理论为指导,从经脉循行和脏腑关系角度阐述阴跷脉循行路线与“肾-髓-脑”轴相一致的观点。据此认为“肾-髓-脑”轴功能失司和阴跷脉病是儿童遗尿症的核心病机,并从肾精不足、“肾-髓-脑”轴功能失司,阴跷脉病、下焦虚寒,阴跷脉病、冲脉失养三大方面进行阐述。提出以“一针二灸三巩固”整合针灸模式治疗儿童遗尿症,一针即以针刺调和阴阳、温阳补肾、醒脑开窍,重用阴跷脉穴(照海、交信)和八脉交会穴(外关、足临泣),配合百会、印堂、关元、气穴、大钟等;二灸即以艾灸扶正温阳、培本固元,可选用神阙、命门、悬枢;三巩固即以穴位贴敷巩固疗效,常用关元-膀胱俞、气海-志室、神阙-次髎3组穴位,以温肾固脱、调补气血。  相似文献   

20.
“桂附地黄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本方主治肾阳虚,命门之火不足,本方之意,不在补火,即在生肾气也,其目的在于“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正如张景岳说:“善补阳者,必阴中求和,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本人在长期的临床诊疗工作中,以桂附地黄汤治疗内,妇,儿科杂症,多有效验,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