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纳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纳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37例山东省聊城地区医院(252000)张凤玉早产儿呼吸暂停,是造成早产儿脑损伤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自1993年至1995年8月采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新生儿呼吸暂停72例,...  相似文献   

2.
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1例山东省聊城地区人民医院(252000)赵国法,孙晓静,李青患儿男,11岁。因间断发热、咳嗽、气喘9年,双肘、双膝关节肿痛2年于1994年6月2日入院。入院前双肘、双膝关节肿痛加重1个月,有时双下肢水肿。曾不正规应用青霉素、卡那霉...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8例山东省聊城地区医院儿科(252000)张凤玉我院自1993年1月~1994年12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病例中,资料完整者48例,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类,且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1]。男28例,女20...  相似文献   

4.
电铃电路条件性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铃电路条件性治疗儿童功能性遗尿症武汉市第四医院儿科(430033)张智,华楚信湖北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韩丹,张桂林根据儿童功能性遗尿的病理生理机制很可能与后天自主性排尿条件反射建立的障碍有关,我院采用目前国际上认为最有效的经典条件反射行为疗法治疗儿童功...  相似文献   

5.
小儿遗尿症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其治疗较困难。笔者近四年来用麻黄素加饮米汤和临睡前用热水洗脚的方法,治疗小儿功能性遗尿症17例,疗效满意。 临床资料 本文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岁10月~12岁,遗尿时间10月~8年之久。 一,方法:麻黄素每次0.5~0.75mg/kg,每日一次,睡前服,疗程8天;每天早晚各配一碗米汤,冷却后取其表面的米汤糊,加适量的糖或盐给患儿饮用,疗程一个月;每晚睡前用热水(水温约50℃)洗脚,  相似文献   

6.
胼胝体发育不全9例分析儿科马连月山东省聊城地区医院(252000)CT室崔敏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1例。年龄3,4,5个月各1例,6,8个月各2例,3,4岁各1例。2例其母妊娠反应较重,1例其母妊娠初期有感冒史。家族史均无特殊。临床表现:9例均有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了解遗尿症患儿的功能性膀胱容量(FBC)及其与尿床次数的相关性,为遗尿症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 500例遗尿症患儿进行问卷调查及泌尿系B超检查,尤其是功能性膀胱容量的测定。结果:①男∶女=1.3∶1,5~10岁:1 305例(87%);10~14岁:181例(12%);15~18岁:14例(1%)。②FBC≤正常值的50%(即FBC减少)的尿床患儿共637例(42.4%)。③1 500例患儿中,按尿床程度分为4组:尿床≥2次/每晚的患儿53例(3.5%);尿床次数≥7次/周的患儿969例(64.6%);尿床3~6次/周的患儿380例(25.3%);尿床1~2次/周的患儿98例(6.5%);其FBC减少的发生率分别是79.2%,48.3%,29.7%和14.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深圳地区就诊的遗尿患儿大多数为每天尿床的重型遗尿症,其中近一半的患儿存在着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并且与尿床的程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尿床次数越频繁,FBC减少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8.
儿童原发性遗尿症应用去氨加压素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应用去氨加压素(弥凝)治疗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指征。方法 对2003年4月至2006年8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育行为儿科被确诊为PNE的160例患儿给予去氨加压素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并采用多因素分析利于疗效的指征。结果 去氨加压素治疗PNE的近期和远期治愈率分别为40.6% (65/160)和28.1%(45/160),停止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高达57.5%。在治疗的第1个月末,患儿平均遗尿次数迅速减少,由每周(6.38±1.82)次降至每周(3.16±0.95)次;第2~4个月末,平均遗尿次数下降不明显,仅由每周(3.16±0.95)次降至每周(2.54±0.69)次。160例患儿中,85例治疗前从不夜间自行起床排尿,治疗后其中有23例出现夜间自行起床排尿。在治疗的第1个月末,患儿遗尿发生时间中位数明显后推,由原来的凌晨2:00~3:00时推后至清晨4:00~5:00时。回归分析显示降低药物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为遗尿次数多,指每周>7次(RR=3.15,95%CI:2.84~4.64);功能性膀胱容量小,指<5 mL?kg-1(RR=2.92,95%CI:1.86~3.93);遗尿发生时间早,指早于清晨4:00时(RR=1.65,95%CI:1.16~2.55)。结论 应用去氨加压素治疗儿童PNE起效快,近期疗效较好,但复发率较高,使远期疗效降低;选取功能性膀胱容量大、夜间首次遗尿发生在清晨4时以后、遗尿次数少的患儿选用去氨加压素能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遗尿报警器治疗学龄前儿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儿95例,年龄3.5~6.0岁。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其中治疗组53例采用遗尿报警器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或达到连续干床14d(治疗成功)停止。治疗成功者停止治疗1个月,记录复发例数。重新报警器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7例(13.2%)未达疗程退出,余46例中治疗完全有效(FR)29例,部分有效(PR)7例,治疗无效(NR)10例。其中FR组25例治疗成功,治疗成功所需疗程最短42d。治疗成功者停止治疗1个月,复发例数11例。8例重新使用报警器治疗3个月,均可达到治疗完全有效。对照组3例(7.1%)失访,39例观察3个月,均未达到连续干床14 d。对照组FR 0例,PR 17例,NR 22例。两组治疗完全有效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0)。报警器治疗NR组,5例(50%)患儿年龄<4岁,而FR+PR组,仅有3例(8.3%)年龄<4岁,采用P earson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7,P=0.007)。入组患儿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遗尿报警器治疗学龄前儿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儿安全、 有效,报警器干预的年龄以4岁以上为宜。报警器是逐渐起效的,获得成功治疗的时间>1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遗尿报警器治疗学龄前儿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中重度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儿95例,年龄3.5~6.0岁。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其中治疗组53例采用遗尿报警器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基础治疗。治疗3个月或达到连续干床14d(治疗成功)停止。治疗成功者停止治疗1个月,记录复发例数。重新报警器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7例(13.2%)未达疗程退出,余46例中治疗完全有效(FR)29例,部分有效(PR)7例,治疗无效(NR)10例。其中FR组25例治疗成功,治疗成功所需疗程最短42d。治疗成功者停止治疗1个月,复发例数11例。8例重新使用报警器治疗3个月,均可达到治疗完全有效。对照组3例(7.1%)失访,39例观察3个月,均未达到连续干床14 d。对照组FR 0例,PR 17例,NR 22例。两组治疗完全有效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0)。报警器治疗NR组,5例(50%)患儿年龄<4岁,而FR+PR组,仅有3例(8.3%)年龄<4岁,采用P earson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7,P=0.007)。入组患儿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遗尿报警器治疗学龄前儿童原发性单症状性夜遗尿症患儿安全、 有效,报警器干预的年龄以4岁以上为宜。报警器是逐渐起效的,获得成功治疗的时间>1个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三种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PEN),用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价,探讨PNE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将213例患儿分为3组,2组为实验组,1组为对照组,均为71例。年龄为5~16岁,每周遗尿次数5~18次。实验一组接受针刺+穴位药物注射+膀胱功能训练;实验二组接受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弥凝)+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接受中药穴位外敷+膀胱功能训练。3组患儿治疗时间为1月,随访6月,比较3组患儿经治疗随访后夜间遗尿症状改善情况有无差异,何种治疗方案最佳。结果 治疗1个月随访,实验一组治愈率为81.7%,实验二组治愈率为83.1%,对照组治愈率为60.6%,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个月随访,实验一组治愈率为8013%,实验二组治愈率为76.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愈率为59.2%,实验组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6个月随访,实验一组治愈率为76.1%,实验二组治愈率为59.2%,对照组治愈率为57.7%。实验一组同实验二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三种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症均有一定的效果,针刺+穴位药物注射+膀胱功能训练是最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停药方式对重症遗尿症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重症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50),给予同样的药物治疗12周,但采取不同的停药方式。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立即停药;观察组在疗程结束后行阶梯式减量。观察两组自完全停药3个月后遗尿的次数。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治愈率均为100%。停药3个月后对照组治愈率为60%(28人),观察组为92%(46人),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药物副作用和患儿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遗尿症的患儿进行同样的药物治疗方案,但不同的停药方式可导致不同的预后,阶梯式减量停药方式明显优于立即停药的方式。[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3):198-20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评估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自我意识评价状况以及遗尿治疗对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8~16岁PNE患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可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治疗前存在高血压、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有其他家庭问题及慢性疾病的患儿。指导PNE患儿自己填写Piers 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随后患儿分3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遗尿:生物反馈治疗组、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组和口服中药治疗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后再次指导患儿自己填写PHCSS。通过心理分析软件分析两次自我意识评价结果。结果 研究期间共纳入PNE患儿54例,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10.0±0.6)岁。其中轻度遗尿15例,中度遗尿20例,重度遗尿19例。治疗遗尿前54例患儿自我意识评价结果中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并且轻、中和重度PNE患儿焦虑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1),不同遗尿严重程度患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2例接受生物反馈治疗,14例接受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28例接受中药治疗。治疗后有44例接受了自我意识评价随访,治疗遗尿后患儿焦虑得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组治疗后焦虑得分明显提高(P<0.05)。遗尿治疗有效的患儿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无效的患儿治疗前、后自我意识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前PNE患儿自我意识评价结果中焦虑得分低下,通过治疗遗尿其自我意识评价也可得到改善,并且临床疗效好的患儿自我意识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4.
儿童夜遗尿(又称遗尿症,enuresis)是一种常见疾病,若得不到积极和及时治疗将对患儿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危害。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儿童夜遗尿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的关注。目前,国际上对于该疾病的管理有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并出台了相应的诊疗指南和共识[1-6]。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虽然部分专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也进行了一些科研工作,但是在国内尚缺乏统一、规范的诊疗标准,导致一部分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为此我们特别成立了“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并于2013年11月17日和2014年4月26日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开了2次“儿童遗尿疾病管理专家研讨会”。小儿肾内科、泌尿外科、儿童保健科、心理科、中医科等各领域的专家对国外儿童遗尿疾病管理指南和共识进行了解读和分析,主要包括《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CCS遗尿症治疗实践指南》[1]、《2009年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ICI会议报告》[2]、《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和临床优化中心NICE儿童夜遗尿管理指南》[3]和《日本儿童夜遗尿专家共识》[4]等,并针对我国诊断治疗现状进行了专题讨论,旨在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经济有效并且简洁实用的儿童遗尿症诊断治疗管理方案,最终初步达成了《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以期为广大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和指导,同时也为将来《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指南》的出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8年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标准,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rimi-ary ncturnal enuress,PNE)是指连续发生夜间遗尿达6个月以上,年龄大于5岁者,根据是否合并白天的症状,PNE又可分为原发性单症状性遗尿(monosymptomatic primary enuresi,MPE)和复杂性遗尿(complicated prima-ry enuresis CPE)。此症状在小儿中常见,5岁发病率15%,7岁发病率为10%,每年以15%的比例逐渐减少。目  相似文献   

16.
遗尿症4家系的遗传异质性和时间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为探讨遗尿症的遗传方式,我们从遗传异质性和时间进传学方面对遗尿症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对4个遗尿症家系(132人)进行家系、心理状态和遗尿解除时间等因素调查分析。结果4个遗尿症家系中,有2个家系为从性显性遗传,2个家系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遗尿症存在着遗传异质性;时间遗传学分析发现近尿症的时间子也是世代相传,并表现为主德尔式遗传;揭示在不同家系中决定遗尿症的基因虽然相同,但由于时间子的不同,从而表现出同是遗尿症却在不同的家系中,有不同的解除遗尿时间,而在同一家系中,由于三维子和时间子均相同,因而表现出相似的解除遗尿时间。结论遗尿症存在着遗传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遗传方式;解除遗尿的时间也表现为孟德尔式遗传。  相似文献   

17.
小儿夜间遗尿症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遗尿症(enuresis)指小儿已达到应自主控制排尿的年龄, 但仍不能自主随意排尿,“遗尿”在临床上多指此年龄后小儿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即夜间遗尿症(nocturnal enuresis,NE),俗称尿床(bed wetting)。本症不仅临床常见,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状态、参与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遗尿日益受到关注。另一方面近年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的研究深入,使人们不仅更好地理解其不同的临床表现,而且可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现对近年对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可能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疾病.长期遗尿可严重损害患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导致心理和行为异常.若经久不愈,延至成年,将严重影响患儿的精神和生活,最终导致人格障碍.临床治疗遗尿症主要采取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心理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遗尿症是最近几十年医学研究中的焦点之一[1] 。在 4~16a的汉族人中约有 1.85 %~ 3.5 %遗尿[1,2 ] 。遗尿症具有家族聚集现象 ,散发型和遗传型具相同的表现 ,但可能具有遗传异质性[3] 。最近多态标记连锁分析已将两个遗尿症易感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 13q和 12q[4 ,5] 。我国尚缺乏遗尿症的遗传学资料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遗尿症与遗传的可能的联系。资料和方法6 2例每周至少遗尿一次以上的遗尿症先证者 (年龄 4~12a6个月 )及 6 2位正常同龄儿的对照组为对象 ,对先证者及对照组的遗尿症家族史进行调查 ,包括双亲、同胞在 4a时是否遗…  相似文献   

20.
3岁以上小儿,睡眠中不自觉地排尿且能排除器质性疾病者称遗尿症。目前治疗遗尿症方法繁多,本文介绍国內外?囊拍蛄品ā?生理疗法一、家庭指导为遗尿疗法中最基本常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儿。为了排除器质性疾病,须去医院作一次体检和尿液分析。具体方法:(1)睡前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