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成为危及医疗安全和病人生命的危险因素之一。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为了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医疗安全,对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检出的244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了汇总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建立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网络,建立健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强化医务人员培训,建立反馈通报制度,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控制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结果通过有效的预防与控制,2007-2012年我院未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是防止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实可行消毒隔离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及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方法:根据检验科提供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检测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督查,临床科室落实多重耐药菌消毒隔离措施。结果:我院未发生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流行,2011年医院感染率为2.7%。结论:医院应加强多重耐药菌监管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2010年发生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探究分析。结果共发生40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MDRB), MDRB医院总感染率为0.71%;感染部位由高到低依次是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以及其他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其中最为常见的感染。结论为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需要加强监测,并及时进行消毒隔离,进而有效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通过实行持续质量改进,观察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以及患者院内感染率。结果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得到较好的落实,多重耐药菌的分离率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的患者显著减少(P<0.05)。结论实行持续质量改进使医院加强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控制,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菌群分布、耐药情况及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3月-2009年3月监测到的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针对易感因素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制度和预防控制措施并监督实施。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了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结论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提高临床科室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力,是预防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李玉琴 《上海医药》2012,33(16):40-42
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是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已经成为治疗上的棘手问题,并常伴有较高的病死率[1].多重耐药菌感染目前遍布全球,在社区或医院中可引起散发、交叉传播,甚至暴发流行,对婴幼儿、免疫缺陷者和老年人的威胁尤其大[2].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011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使得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有了明确的规范,现结合社区卫生服务实践,将社区护理在预防和控制社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措施综述如下.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转变多重耐药菌感染医院管理的现状,完善管理机制和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监督。方法通过建立监控报告机制和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进行干预、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保障医疗环境和患者的安全。结论基层医院应建立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体系,各部门明确职责,多途径齐抓共管,转变和提高医护人员的观念,主动配合,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与管理。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17,(2):246-250
目的调查某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特点、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某三级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控制系统对2015年度多重耐药菌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在2015年度从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多重耐药菌1716株,占医院感染病原菌总数的47.4%。多重耐药菌种类主要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构成比依次为26.68%、21.44%、14.8%、9.03%、7.4%和5.36%。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对美罗培兰和亚胺培南有较高敏感性,革兰阳性多重耐药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完全敏感。结论该院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较高,临床需加强监控,控制其传播与形成,同时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积极控制病原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住院日、日均费用及总费用,评价医院感染对患者的经济影响,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方法 调查红河州滇南中心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住院患者,选取542对医院感染和非医院感染患者以及45对多重耐药菌和非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患者的住院日、日均费用及总费用。结果 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住院日(P <0.001)、日均费用(P <0.001)、总费用(P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菌感染组与非多重耐药菌感染组住院日(P> 0.05)、日均费用(P <0.001)、总费用(P <0.01)中除住院日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有效防范和减少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2):108-109
为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卫生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制定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并于2010年11月17日发布。为扩大宣传,以利于执行,本刊特予以转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现状及流行趋势,为治疗和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肿瘤患者的各类标本进行耐药菌监测分析。结果338株病原菌中发生MDRO医院感染48株,占分离菌株的14.2%;检出率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21株(43.75%)、肺炎克雷伯菌16株(33.33%)、MRSA 11株(22.91%);感染高危科室为肿瘤内科(47.9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50%)为主。结论肿瘤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应加强监测,正确、合理实施个性化抗菌药物应用,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13.
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在医院各科室及部门的医疗护理行为过程中,很多的工作环节都可能造成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交叉感染是多重耐药菌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1],故加强多重耐药菌预防及控制中的环节管理很重要,我院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各环节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中具有重大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了解多重耐药菌(MDROs)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分布状况及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多重耐药菌菌株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4031株(已剔除重复菌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株471株,占11.68%,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CRABA)居多,共分离出178株,占37.79%;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共分离出156株,占33.12%;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多数分布在ICU中,占全部菌株的28.45%;多重耐药菌前3位标本来源分别为呼吸道、伤口分泌物和血液标本;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首,占73.42%。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分布广泛,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管的发生率,分析总结对40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结果 34例耐药菌转阴后转科,6例好转后自动出院。结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有效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手卫生消毒、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 ,可有效防止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证医疗和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护理对策,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方法对2011年1~6月份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原菌的种类、感染部位。结果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大多为60岁以上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病原菌以产生超广谱-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结论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和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手卫生标准预防,对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方法分析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患者的原因,执行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流程,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结果通过加强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的护理,有效控制了由多重耐药菌患者导致的院内感染的发生,可杜绝暴发流行。结论对于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可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院内感染,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某医院儿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为儿科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指导。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某医院儿内科591例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结果2009-2011年三年间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28,P=0.986)。在591例患者中,17例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感染率2.87%,主要来源于社区(82.4%);64.7%的感染发生在呼吸道,感染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58.8%),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前均使用过抗菌药物。结论儿内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与滥用抗菌药物及不合理用药有关,应加强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19.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晓  张平  华卫红  董全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535-2536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MDRO)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探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控制,现对我院自2007年12月~2008年11月间各科室住院病人中由多重耐药菌所致的医院感染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加强对艾滋病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干预管理,有效控制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3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实施多重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5例患者痊愈出院,2例死亡,4例治疗1周后放弃治疗,1例转院;期间,整个艾滋病病区未发现一例多重耐药菌所致的院内感染患者。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干预管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