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新华  李莹 《实用新医学》2000,2(8):678-679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未诊断冠心病老年患间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的发生率。方法:将住院及门诊患600例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er分级进行统计。结果:冠心病组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二组间差异显(P<0.01,P<0.05)。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性差异(P>0.05),ST段改变的发生率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冠心病组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ST段改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及未诊断冠心病老年患者间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的发生率。方法将住院及门诊患者600例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分析;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房性心律失常按Kleiger分级进行统计。结果冠心病组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p〈0.05);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改变的发生率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χ^2=142.128)。结论冠心病组室性及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ST段改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心脏结构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对236例EH患者均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 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等指标,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36例EH患者中,无心律失常31例,房性心律失常133例,窦性心律失常22例,室性心律失常32例,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18例.房性心律失常在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56.4%).房性及房性伴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左房内径与无心律失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性心律失常组的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最大,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房性心律失常组还是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 V M I与无心律失常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36例E H患者中,发生左心房扩大158例(66.9%),发生LVH 95例(40.3%),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结论 EH患者中有较高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左心房扩大会增加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L V H与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明显的关系,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与LVH关系更明显.左心房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LV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9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比较两组心电图监测指标、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心率变异性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值、ST段压低持续时间、房性、室性及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DNN、SDANN及PNN50等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临床疗效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能有效改善心电图指标和心律失常发作情况,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患者伴缺血性ST段改变组24h、白昼、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平均值和负荷值及脉压均显著高于无缺血性ST段改变组,两组间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得出结论,夜间血压持续升高加速心肌缺血进程,高血压病伴缺血性ST段改变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无ST段改变者高。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小云  植爱容  陈捷 《广东医学》2006,27(4):533-53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其昼夜节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对3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及昼夜节律进行监测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心房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房性 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存在昼夜节律并各有规律。结论心律失常与窦房结功能减退有关,心律失常存在昼夜节律,临床应根据其节律进行治疗,以降低心脏性猝死率。  相似文献   

7.
对46例冠心病患者24h不同时相的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心律、ST段压低的程度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冠心病与对照组心率在6~12时相最快,2~6时相最慢。冠心病组ST段压低的检出率在6~12时相最高。自身对比,昼夜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38例ST段压低中有6例无痛性的。冠心病组室性和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恶性度及ST段压低在心率减慢时减轻,提示6~12时相对冠心病,心律失常预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对急性右心室心肌梗塞24例(RVMI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发生的急性心肌梗塞78例(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糖尿病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发左室下壁梗塞,吸烟、高血压病、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的发生率RVMI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25);心力衰竭(尤为右心衰)及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RVMI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VMI组中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右胸导联心电图ST段V_(3R)—V_(5R);至少有一个导联抬高1mm以上有22例,抬高0.5mm有2例。提示:RVMI多伴发于左空下壁梗塞,吸烟、高血压是RVMI的重要因素,RVMI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改变不典型、右胸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是诊断RVMI的有力证据,其易发生心力衰竭(尤为右心衰),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特点。梗塞范围及主要并发症与预后密切相关。文中对RVMI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其临床特点发生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强选民  韩勇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1):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心肌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心动超声、24h心电图检测结果,将162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左心房增大组、心肌缺血组、正常组及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65.4%;左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42.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老年组LAH的发生率88.8%,非老年组发生率33.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VH:老年组发生率42.0%,非老年组26.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LA<40mm者LVH发生率43.1%,≥40mm者为68.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79%,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58%。左心室肥厚与非左心室肥厚;ST段下移与正常组间;室性心律失常,复杂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房性和复杂房性心律失常无显著性差异。左房增大组与非左房增大组:室性心律失常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显著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增大(LAH)的发生率高于心室增大(LVH)的发生率,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心房、心室结构的改变、心肌缺血、老年增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赵晓迪 《当代医学》2021,27(26):116-117
目的 探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73例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n=37)与对照组(美托洛尔治疗,n=36),比较两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期前收缩情况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ST段降低持续时间、ST段降低值、室性早搏、短阵室速次数与室性、房性、交界性期前收缩值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改善老年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指标,降低期前收缩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6例冠心病患者,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成对房性/室性期前收缩,房性/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对于早发房性/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及室速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检出率(82.29%)高于常规心电图(6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能够更准确地监测患者心电信号的变化,在心律失常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和房性心律失常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50例CRI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观察组内观察对比合并症对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CRI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受检者(P <0.01);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CRI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合并症患者(P <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心内科接受符合纳入标准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全盲状态下对其进行常规心电图(ECG)及DCG诊断。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所得数据。结果:DCG对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CG(97.67%与5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ECG比,DCG对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律失常临床阳性检出率均显著提高(P<0.05);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不同类型房早、室性期前收缩及窦房阻滞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者在于心房颤动、阵发性房扑房颤、室性逸搏、房室阻滞及束支阻滞的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CG相比,DCG可显著提高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率,尤其是对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类型具有更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动态血压表现分为两组,即血压晨峰≥23.6 mm Hg(1 mm Hg=0.133 3 kPa)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血压晨峰<23.6 mm Hg 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展开同步24 h动态心电图与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频发房性早搏、房速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ST段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T波改变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晨峰的出现提示存在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等风险,对此需要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2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进行24 h动态血压(ABPM)及24 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根据ABPM的数值算出AASI.将AASI>49(中位数)分为A组,AASI≤49(中位数)分为B组,比较两组AASI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A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左室高电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AASI>49(中位数)伴左室高电压是发生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严格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重构对预防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也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ASI在监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评估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颐脑解郁方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冠心病伴抑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颐脑解郁方治疗组(观察组)、帕罗西汀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每组3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和8周后HAMD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生频率、硝酸甘油用量、ST段下移距离、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4周和8周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常规组( P<0.01),但两组间在治疗后各时间点无差别( 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心绞痛发生频率、硝酸甘油用量、ST段下移距离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下降( P<0.05或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生频率和硝酸甘油用量低于常规组治疗后( P<0.05或P<0.01),但两组间治疗后各项指标无差别( 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对照组便秘的发生例数多于观察组( P<0.05),对照组口干、恶心的发生例数和总不良反应例数多于观察组和常规组( P<0.05或P<0.01)。结论:颐脑解郁方对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但其不良反应明显较少,安全性较帕罗西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I)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门诊60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合并症对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合并症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合并症患者(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存在相关性,尤以合并有糖尿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许文艳  余婷  黄伟珍 《当代医学》2021,27(29):103-105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LEVF、HR、QT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LEV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HR、QT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EVF高于对照组,HR、QT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给药控制率、二次给药控制率、病情首日控制率及72 h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老年冠心病抑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方江  张凡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8):1156-115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抑郁症发病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伴抑郁患者52例为观察组,老年冠心病不伴抑郁症患者53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家庭及社会支持,以及Holter监测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严重睡眠障碍、焦虑激越、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患者家庭和睦及社会支持率明显高于观察组,Holter监测显示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发生率显明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心源性猝死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易产生睡眠障碍负面情绪等症状,心脏重大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利于预防和降低老年冠心病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286例急性STEMI患者,以人院时体表心电图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41例为观察组,未记录到缺血性J波的2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48 h、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2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及QT离散度(QTd)、T波峰-末间期(Tp-Te).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48 h、住院期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d、Tp -Te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均<0.01),2组Q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d、Tp-Te较同组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明显延长(P均<0.01).结论 缺血性J波出现于急性STEMI患者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如结合QTd、Tp-Te能进一步提高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