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12例颈椎病根据不同节段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Zplate钛板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3%。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联合手术对有椎体柬征及有感觉障碍的病人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的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相似,临床上常将运动神经元性疾病误诊为CSM,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截然不同,因此两者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合并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的CSM患者极易漏诊运动神经元疾病,导致治疗有误,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2005年收治的9例运动神经元疾病合并CSM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脊髓型颈椎病(CSM)与运动神经元疾病(ALs)在临床上相似,容易误诊.现将8例ALS误诊为CSM的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受累骨骼肌形态与酶组织化学变化。方法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和对照组均取胫骨前肌标本做冰冻切片,HE,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三磷酸腺苷酶染色,对肌纤维做纤维分型,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肌纤维形态及酶染色光密度。  相似文献   

5.
运动神经元疾病中的原发性侧索硬化、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和进行性脊肌萎缩与颈椎病(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在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可极相似,若不作详细检查或考虑不周到,容易造成误诊。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而运动神经元疾病发病率较低,据国外统计,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年发病率为6/10万,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还缺乏认识,国内将其误诊为颈椎病的并不少见。当运动神经元疾病合  相似文献   

6.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动神经元病(MND)与脊髓型颈椎病(CM)的早期临床表现甚为相似,常成为其误诊的原因,但二的治疗和预后差异很大。现将1997~2001年间诊治的11例误诊为脊髓型颈椎病的运动神经元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文测定90例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5例正常对照组的脑脊液神经降压素含量。结果表明:①颅内炎症,功能性头痛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脊液神经降压素含量,都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②脊髓疾病中的颈椎病脊髓型和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神经降压素比对照组显著增加;③其余疾病脑脊液神经降压素含量虽有不同程度变化,但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及对颈椎运动的影响。方法:采取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病30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25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年,术后2周JoA评分8-15分,评估优14例、良12例、可4例。椎管矢径平均增加4.2mm,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再关门及门轴断裂等并发症,病人主观感觉满意。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术后2.5月拍片后开始在颈托保护下锻炼项背肌活动。可避免颈部疼痛及僵硬。  相似文献   

9.
<正>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可分为脊髓型颈椎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等.此类病人主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椎管直径狭窄而压迫脊髓,表现为肢体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1 临床资料34例病人中,脊髓型颈椎病22例,占65%,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10例,占29%;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图书馆,全面搜集有关手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进行质量评估,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3。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1治愈率。手法优于其他疗法[RR=1.44,95%CI(1.01,2.06)]。2有效率。手法与其他疗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JOA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上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下肢感觉功能、膀胱功能及躯干感觉功能六个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保护素基因启动子149、950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192例脊髓型颈椎病和19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外周血DNA,聚合酶链反应产物根据限制性内切酶作用后不同分解产物和等位基因来判断每例患者骨保护素的基因型。确定对照组、疾病组不同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评价颈椎病严重度以JOA评分,同时采用颈椎MRI评价病变节段,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分布差异。采用两元回归分析来确定脊髓型颈椎病的独立风险因子。结果在疾病组和对照组之间,149T/C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于950 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两组分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对于149T/C基因型,其JOA评分、颈椎MRI受累节段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9 T/C SNP、平均桌面工作时间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骨保护素149 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有关,而与其严重度无关。950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无明确相关性。149 T/C SNP、平均桌面工作时间为脊髓型颈椎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李卫华  占蓓蕾 《浙江医学》2009,31(6):882-884
脊髓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发育性椎管狭窄等疾病造成脊髓神经的压迫性损害,而引起的肢体运动、感觉、大小便等功能障碍。尽早手术解除压迫是日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后往往因康复护理不够完善,影响手术疗效。笔者自1995年12月至2006年6月对236例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采用自行总结设计的功能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至2018年收治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根据对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将其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为常规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治疗。对不同方案治疗下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对比以归纳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对此类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效果评价,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治疗后,两组患者颈项部功能及疼痛情况等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发生因治疗方案引发相关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结论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可考虑联合活血化瘀中药制剂,可进一步改善患者活动范围,缓解疼痛,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以往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核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以后,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们两年来收治的28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与MRI特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35~65岁,平均52岁。病程7d~3y,平均75d。其中8例有颈椎外伤史。1.2临床表现急性发病6例,慢性发病22例。以一侧肢体无力和/或伴肩、上肢疼痛12例;四肢无力16例,8例有排尿障碍。体检:一侧浅感觉障碍(C4~C6以下)和对侧深感觉障碍12例,肌力3~5级,其中4例上肢键反射减退,余均亢进,6例Babinski征阳性,4…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脊髓炎与脊髓型多发硬化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描述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帮助鉴别急性脊髓炎0w)和脊髓型多发硬化(MS)。方法回顾分析8例AM病人和11例脊髓型MS病人临床表现、寡克隆区带(OB)、MRI特点,入组病人符合急性横贯性脊髓炎协作组公布的AM诊断标准和Poser对MS的诊断标准。结果8例AM中7例出现双侧对称的感觉运动障碍伴膀胱功能障碍,5例有脊髓休克;2例有OB;MRI有6例多节段受累,2例脊髓肿胀;11例脊髓型MS中9例感觉运动障碍不对称,5例膀胱功能障碍,1例脊髓休克,6例有OB;MKI有8例单节段受累。结论AM病人多出现双侧一致的感觉、运动障碍伴有膀胱功能障碍,脊髓休克更常见;OB多出现在脊髓型MS病人;AM的MRI表现以多节段受累常见,可有脊髓肿胀,脊髓型MS单节段受累多见。  相似文献   

16.
巫蓉忠 《四川医学》2010,31(5):667-668
目的因颈椎病引起的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分析临床表现,探讨其机制和影像学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本组共25例在典型的脊髓型颈椎病基础上,无外伤等明显诱因,短期内症状明显加重19例,逐渐加重6例。除脊髓型颈椎病的体征外,均出现浅感觉丧失或减退,而深感觉存在"感觉分离"现象。下肢痉挛性瘫痪。其中1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肛门、膀胱功能失控。X线片和CT显示颈椎不同程度的退变。其中伴有颈椎管狭窄10例、颈椎不稳1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6例。MR检查发现均有椎间盘中央型突出,脊髓前中央受压迫。脊髓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大部分患者在脊髓前2/3T1WI信号稍低或无明显变化,T2WI高信号或稍高信号,有6例T1WI和T2WI信号均无改变。在缓慢起病的患者中,有3例脊髓前2/3囊性变。前路减压24例,后路减压1例,采用JOA评分评估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术后疗效优(脊髓功能恢复率≥75%)11例,良(50%~74%)7例,一般(25%~49%)6例,差(≤24%)1例。结论在无明显诱引下,颈椎病、椎间盘中央型突出可引起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感觉分离"是诊断此疾病的基础,同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其他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给予确诊。及时减压可取得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黄文喜 《当代医学》2013,(15):121-122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围手术期康复护理。方法对73例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病人重点加强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术后指导四肢功能锻炼,尤其手的捏与提功能的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术后1~2个月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恢复正常,表明围手术期的康复有利于该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在脊髓型颈椎病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良好的心理康复与躯体康复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肌萎缩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萎缩,伴有无或不明显的感觉障碍,单侧发病多见。以往对CSA的认识不足,特别是与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鉴别较为困难,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导致预后不佳。目前CSA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是研究热点。本文报道于2021年3月收治肌萎缩性颈椎病患者2例,并检索归纳相关文献,旨在探讨CSA的疾病特点、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脊髓型颈椎病(CSM)病人在围手术期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年9月-2004年10月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65岁以上脊髓型颈椎病80例,分为两组:A组35例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治疗,依据JOA评分标准分轻中重度分别为9例、11例和15例;B组45例围手术期给予大剂量(30mg/kg)MP治疗,轻中重度分别为13例、17例和15例,术后疗效评价依据日本骨科学会的评定标准.结果 两组术前颈脊髓压迫程度轻,术后其功能和形态恢复明显,且B组患者术后颈脊髓形态和功能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围手术期使用大剂量MP可以提高高龄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合并糖尿病而出现急性瘫痪的脊髓型颈椎病,并探讨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18例,脊髓型颈椎病在血糖迅速升高后出现急性瘫痪,所有病人均在控制血糖后行颈前路切骨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行JOA评分。结果:随访11月~24个月,均取得较好疗效,JOA评分11分~14分,有效率近100%。结论:糖尿病可诱发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出现急性瘫痪,早期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