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连续监测24h,分析观察ST段下移次数,当时有无症状,以及ST段下移持续时间、发生的昼夜规律。结果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测,共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464次,其中SMI发作385次(82.97%),有症状缺血发作79次(17.03%)。SMI持续时间(14.6±3.5)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31.2±9.8)min/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2例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平均(17.4±5.2)min,ST段压低值平均为(1.65±0.48)mm。385次SMI中,ST段下移发作高峰位于6~12时,196阵次(50.91%);12~18时共88阵次(22.86%);18~24时共55阵次(14.29%);夜间至凌晨6时出现最少46阵次(11.9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SMI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提高了检出率,对临床评估SM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性抽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其连续监测1d,分析ST段的位移值等指标。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109例(90.83%),共检测出心肌缺血476次,其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次数(403次)显著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73次)(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ST段下移及下移持续时间在早八点至晚六点之间和晚六点至早六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作时心率及ST段下移均大于发作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性缺血的理想的、无创的辅助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检测冠心病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用DCG记录96例冠心病患者ST段下移阵次数、ST段下移持续时间、当时有无症状、发作昼夜时间规律及发作前后心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ST段下移336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246阵次,有症状发作90阵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5.4~12)min/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14~24.6)min/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G是临床上诊断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较高,大大提高了SMI的检出率,为目前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控冠心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通过记录探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发病规律、发病时间、发病情况,并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指导临床治疗来体现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进行24h监测。结果 116例冠心病患者有108例发生心肌缺血(病发率93.1%),检测出的心急缺血共发作562次,其中有482次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发率85.8%);ST段下移在早上6-12点之间最为频繁,在0-6点出现率最低;夜间心肌缺血阀的变异值出现上升,ST段下移持续时间长;心率加快,引发严重的心肌缺血。结论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属于非创伤性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84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均为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84例患者中,有心肌缺血症状、无心肌缺血症状患者例数.同时,对比有症状、无症状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情况,其中包括ST段下移发生...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20例本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对其连续观测1d,然后回放分析ST段的位移值等指标。结果 220例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者201例(91.36%),共检测出心肌缺血671次,其中心肌缺血为568次(84.65%),显著高于有症状的心肌缺血(15.35%),P〈0.05。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在早8点至晚6点之间和晚6点至早6点之间差异显著(P〈0.05)。心肌缺血发作前后心率发生了显著差异变化。而ST下移也是在发作后显著大于发作前。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无痛心肌性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段,是一种无创的辅助检查手段,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回访和疗效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潘翠霞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1):2604-260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评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12导联DCG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诊疗的冠心病患者60例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60例冠心病者检出缺血型ST-T变化者53例(88.33%),共155阵次.属SMI者115阵次(74.19%),有症状40阵次(25.81%).115阵次SMI中66阵次(57.39%)与轻微的体力劳动或脑力活动因素有关,49阵次在安静时出现(42.61%).115阵次SMI中在6:00~12:00发生者占42.61%,0:00~6:00发生者占12.1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SMI患者的ST段压低幅度、缺血持续时间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评价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报告65例冠心病患者先后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结果 显示72例中冠状动脉狭窄>50%者29例,其中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阳性者22例,阴性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6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阳性22例,阴性7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6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阳性7例,阴性29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76%,特异性80%,预测准确性76%.陈旧性心肌梗死29例中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22例,真阳性20例,预测准确性76%,而3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阳性8例,其中真阳性2例,预测准确性仅25%.以上表明动态心电图检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与准确性较高,在日常生活中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是探讨早期心肌缺血变化的一个可靠及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随机将78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为2组, 治疗组40例, 对照组38例. 治疗组在应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普伐他汀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片, bid. 第1周每次5 mg, 第2周每次7.5 mg, 第3周增至每次10 mg. 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阿司匹林、普伐他汀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 tid, 每次10 mg. 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 对缺血及HRV的相关指标作对比观察. 结果 治疗12周后, 两组有症状的和无症状的ST段压低次数及其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减少及缩短, 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或显著性(P<0.01或P<0.05).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同时, 治疗组HRV指标[SDNN(24 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 SDANN(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 SDNNindex(24 h每5 min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亦明显改善(均P<0.01), 但对照组治疗前后HRV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 卡维地洛治疗期间, 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卡维地洛不仅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显著疗效, 且能改善HRV.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0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6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监测结果,陈旧性心肌梗塞和冠心病心绞痛两组无症状ST段压低均高于有症状(P<0.05),但两组之间有症状与无症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8例无症状心肌缺血中有64例ST段压低均发生于日常活动和卧床休息时。发作时间以6~12点最多,缺血严重程度及时限与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临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6:00~11:00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肌缺血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对早期检出S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单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间收治的冠心病无明显心肌缺血症状表现的患者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在尽量保证其他治疗措施一致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连续治疗72h,并每隔24h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13例,有效率8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9例,有效率6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性冠心病疗效优于一般治疗措施,可作为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辅助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西药组与单用常规西药组相比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疗效有无差异性。方法:选取2012-6至2013.5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冠心病且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西药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的发生次数和时间。结果:通心络组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发生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42)。结论:通一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晨峰异常相关心肌缺血方面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