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构方程模型中隐变量非线性效应的分析建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隐变量非线性效应分析的建模方法及其在SAS软件上的实现。方法:阐述隐变量非线性效应建模的原理,通过拟合一个非线性效应分析示例,对加入非线性项的统计分析结果与无非线性项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示例中非线性项引起的变异在结果变量的总变异占到63.99%。结论:在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隐变量产生的效应时,有时候不进行隐变量非线性效应的分析可能会产生偏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实际处理数据时对混杂效应、交互效应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说明混杂效应、交互效应的概念及正确应用。结果: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交互效应,需要在模型中纳入变量间的乘积项并通过统计学检验来评价;判断某变量是否为混杂因素,需比较模型中没有纳入该变量时得到的粗估计值与该变量纳入模型时得到的校正估计值的差别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的不同,而不是通过统计学检验来评价;结论: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当某变量可能与其它变量存在交互作用,同时又考虑其可能为混杂因素时,应先考虑其是否存在可能的交互作用,因为研究因素的效应随其他变量的取值不同而变化,如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评价其是否为混杂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多因子降维法(MDR)和Logistic回归在分析交互作用时的优劣,探讨MDR和Logistic回归在不同条件下的适用情况。方法用MDR和Logistic回归实现不同条件下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MDR可用以发现高阶交互作用,但不能发现主效应;Logistic回归能很好地分析主效应,且在发现低阶交互作用(二阶交互作用)方面的能力比MDR更强大,但在分析高阶交互作用方面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结论MDR和Logistic回归在分析交互作用时有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优点,遇有交互作用分析要求时,二者的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交叉设计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混合效应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交叉设计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的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混合效应的一般线性模型和混合效应的广义线性模型。结果 :将个体作为随机效应来估计时 ,可以增加误差自由度 ,提高估计精度 ,同时可以考虑中心效应、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线等协变量的影响 ,并且对于缺失数据在不丢失信息的情况下照样能进行分析。结论 :在交叉设计多中心临床试验资料的分析中 ,混合效应的一般线性模型适用于连续性结果变量的分析 ,混合效应的广义线性模型适用于分类结果变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医学研究中重复测量数据的处理及SPSS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学研究中重复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方法:结合医学科研中的实例阐述单变量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处理医学研究中重复测量资料原理和步骤,并加以比较。结果:单变量方差分析、多变量方差分析、混合效应模型都是处理重复测量资料的有效方法,3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文分析和探讨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中心效应、中心与处理的交互作用以及各中心样本量不均衡对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响。方法:以二分类资料两组比较为例,采用计算机模拟试验,分别探讨各中心10种不同样本分配比例、3种中心效应时,对临床疗效的检验效能及Ⅰ类错误的影响。结果:在不存在中心效应,或有中心效应但中心与处理间无交互作用情况下,不同样本量的分配比例对检验效能的影响不大,Ⅰ类错误可控。当中心与处理间存在交互作用时,即使中心间样本量均衡,检验效能也有所下降,Ⅰ类错误亦增加,随着各中心样本均衡性变差,检验效能随之略有降低,I类错误亦随之少许增加。结论: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若中心与处理间存在交互作用,会对疗效评价有影响,而中心间样本均衡性对结果影响较小。在临床试验设计时应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交设计实验研究苯与苯并(a)芘的联合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苯与苯 (a)芘对大鼠骨髓细胞的联合毒作用。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试验设计方法安排处理因素苯、苯并 (a)芘及时间 ,每个处理因素取 3个水平各为 0 ,5 ,10 m M;0 ,5 ,10 μM;2 ,4,6h,共 18个试验样本。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样本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仅时间因素与苯因素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 ,且苯诱导大鼠骨髓细胞的凋亡效应呈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 ,以苯终浓度为10 m M处理 6h的细胞 ,检测凋亡率达 11.5 %。正交分析苯并 (a)芘与苯之间无交互作用。结论 :在本实验研究水平下体外原代培养的细胞 ,苯诱导大鼠骨髓细胞凋亡呈剂量效应关系 ,但未能发现苯并 (a)芘对苯诱导骨髓细胞凋亡效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泽泻调脂颗粒不同配伍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影响的实验数据,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方法进行再分析,定量评价其配伍规律,为优化组方提供参考.方法:泽泻调脂颗粒4个主要成分通过均匀设计,药效指标为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TG),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分析.结果:最终模型提示X1为主要起效成分,X3为拮抗组分,X2与X4单独量效关系不明确,疗效主要体现于交互作用上.综合以上3点,当X1、X2、X4取最大剂量,X3取最小剂量时,组方有最大药效.结论:采用NONMEM分析方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工作流产品从建模到运行对业务流程中复杂的群组特性难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在通用工作流模型的基础上,对流程模型的表达能力和工作流运行机制进行了扩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支持动态群组活动和群组协同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同传统工作流模型相比,在描述群组活动的能力上有所增强,使建模更简单.本文介绍了支持群组活动的建模方法和关键的运行机制,然后通过示例与传统的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临床试验中评价处理效应的协变量调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试验设计和分析中常常包括影响疾病结果的非处理因素,这些因素被统称为协变量。对处理效应的评价,若不合理考虑协变量的影响,常常会导致结论的偏倚乃至错误。因此,在临床试验中要审慎地对待这一问题,在评价处理效应时应该考虑用协变量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达到处理效应的正确评价。试验设计阶段的协变量调整称为“事先调整”,常用的方法有分层法、动态分配最小化法等。试验分析阶段的协变量调整称为“事后调整”,常用的方法有分层检验法、回归模型法等。通过协变量调整,一方面阐明病人特征在处理组间的不均衡并没有影响到处理效应的正确评价,提高临床试验结果的可信度;另外,协变量调整方法的合理运用还可提高统计效能。本对处理效应评价协变量调整涉及的概念、方法、步骤等进行介绍和探讨,尤其强调了应用中的一些统计学事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小麦中蛋白质含量以及橘叶中的橙皮苷含量建立定量校正模型。方法:将原始数据分为校正集、停止集和测试集,考察不同的停止集样本量对删除变量数的影响,并以相关系数与采用传统的偏最小二乘法(PLS)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对比。结果:使用于建模的变量数分别减少了79%和89%,同时相关系数分别从0.9016和0.7730提高到了0.9306和0.8657。结论:较之于传统的偏最小二乘法,该方法所需用于建模的变量数大大减少,提高了模型的运行速度和预测能力,并且使所建立的模型更富于解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左动脉在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治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意义。方法在完成脾切除术后,将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的剩余操作分解为三部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素a)、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因素b)和结扎胃左动脉(因素c)。按析因设计分为8个试验组,分别测量各试验组的门静脉压力。结果 3个因素均效应显著(P<0.01);因素a与因素b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显著(P<0.05),即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因素a与因素c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因素b与因素c之间的交互作用效应均不显著(P>0.05)。结论保留胃左动脉的食管下段胃底切除术,能保证更多的向肝血流,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较合理术式。  相似文献   

13.
周锐  董斌  周农 《安徽医药》2013,17(7):1141-1143
目的研究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注意功能的特点。方法采用Stroop字色干扰测试、连线测试A、B以及数字划消测试对新诊断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注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新诊断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组与正常儿童比较,Stroop测试的读色时间,读字和读字色的错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Stroop效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儿童连线测试的反应时间、错误步数以及数字划消测试的划消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起病年龄和发作频率等多个变量中,年龄是影响读字色测试反应时间最主要的因素。结论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儿童具有选择性注意损害。年龄越小的患者选择注意受损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权重配方模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分析(NONMEM),对尿囊素、甲硝唑及地塞米松联合抗炎作用的组方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与原算法比较。方法:实验数据为昆明种小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样品于405nm处的吸光度值,以权重配方模型为基本模型,组方间相互作用为固定效应,并考虑随机效应,通过NONMEM法建立最终模型,定量评价尿囊素、甲硝唑和地塞米松的联合抗炎作用及其交互作用。结果:基于整体效应的权重配方模型建立成功(P<0.001),X1X2(X1尿囊素,X2地塞米松)作为固定效应加入模型,最终模型中甲硝唑对整体药效作用不明显,尿囊素与地塞米松存在较强协同作用,都是主要起效组分,最优剂量配比尿囊素∶甲硝唑∶地塞米松=400∶131∶8.0(mg/kg,i.p.)。结论:采用NONMEM法,可全面考虑各组分间交互作用及个体间和个体内误差等随机效应,使权重配方模型更加严谨,与原算法比较,提供的信息量更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新药临床试验中最常用的2周期交叉设计分析法。在病人内比较药物差别;检验药物的周期效应与药物-周期交互作用,前者可分析病人反应是否有与药物无关的自然变迁,后者可分析药物有无后遗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中估计回归系数可信区间及假设检验的三种方法。方法:从理论上介绍Wald、Bootstrap和轮廓似然三种方法,比较其应用前提。应用Monte-Carol模拟方法,分别产生自变量为二分类变量和连续型变量的二分类logistic分析数据,比较三种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无论自变量为连续型或二分类变量,Bootstrap法和轮廓似然法的检验效能均高于Wald法,该差异在小样本情形下更为明显。但Bootstrap方法的稳定性较差,对I类错误的控制也欠佳。结论:轮廓似然方法最为稳健,能严格控制I类错误率,且检验效能优于Wald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哑变量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哑变量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在协方差分析与方差分析中使用哑变量。结果:正确使用哑变量,扩大回归模型的应用范围。结论:在协方差分析中使用哑变量使对模型的理解变的简单,在方差分析中使用哑变量使得可以从回归的角度来理解模型。  相似文献   

18.
药师如何利用心理药效学服务于患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宇欢 《中国药房》2008,19(23):1835-1837
目的:探讨药师如何利用心理药效学开展药学服务。方法: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心理效应会影响药物的生理效应,从而对药物防治疾病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药学工作者不仅应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还需学习普通心理学及心理药效学知识,加强与患者沟通,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使药物更好地发挥其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应变量为等级变量的混合效应模型的新的拟合方法。通过使用 MIXOR2 .0软件拟合混合效应模型 ,研究者可得到较佳的因素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隐丹参酮单体对吗啡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效应形成的影响及成瘾过程中一氧化氮(NO)递质水平改变与小鼠精神依赖的相关联系。方法:利用CPP实验方法,建立吗啡精神依赖模型。侧脑室注射(icv)隐丹参酮单体,观察其对吗啡诱导的CPP效应形成的影响。实验结束后用NO试剂盒测定小鼠全脑NO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与吗啡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与吗啡组比较,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20ug.kg-1,40ug.kg-1,80ug.kg-1,icv)均能降低吗啡诱导的CPP得分,其中,中剂量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给药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生理盐水组与吗啡组小鼠全脑NO含量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提高小鼠全脑NO含量,其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与吗啡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和吗啡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隐丹参酮能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效应形成,可能与抑制CPP效应形成过程中小鼠全脑NO递质含量的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