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士安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2):125-128
对水气病病证分类、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仲景以外感内伤为纲,水气泛溢之表里浅深为目的,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石水、正水,构成水气病证治体系的框架;脏腑失调,营卫失谐,津血紊乱是形成水气病的基本病理;调脏腑,谐营卫,协津血为水气病的治疗大法,遣方用药反映出治病求本,表里同治,水血并理、顾护阴液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郑荔飞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Z1)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及治疗体系 ,在精神医学临床实践中 ,应用中医中药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 ,对提高精神疾病的治愈率 ,减少复发率 ,减轻副作用 ,有着积极的作用。精神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其病变机理也相当复杂 ,从西医的角度而言 ,精神病的病因大致分为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遗传因素三大类。由躯体因素引起的精神病 ,一般伴有阳性体征 ,故在身体检查和化验方面可有异常发现 ;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 ,必然有明显的精神创伤或冲突 ,属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影响相互作用引起的精神病 ,主要有精神分裂症及心境障碍。就中医而言 ,精神病的病因有… 相似文献
3.
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是小便不利的根本病机,恢复脏腑气化功能使之水液代谢正常是治疗小便不利的根本原则。《伤寒杂病论》中对小便不利的辨证论治有如下规律和特点。(1)祛除邪气,疏利气机;(2)扶助正气,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3)治水不忘治气治血;(4)利水祛邪,以恢复脏腑气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祖国医学认为尿液由津液化生 ,决渎于膀胱 ,问小便是四诊的重要内容。在《伤寒论》中有关“小便不利”的论述达 37条之多 ,如“小便难”、“小便少”、“不尿”、“欲小便不得”等 ,限于当时条件 ,其描述虽不能如现代医学之精确 ,但仲师用不同词语将其区分开来 ,在当时对诊断疾病确实提供了有力证据。仔细分析《伤寒论》中的“小便不利”,或作为某方证之主症 ,或为兼症 ,或为鉴别症状 ,或为判断疾病预后的依据 ,足见先生对本症之重视。故本文将相关论述归纳整理 ,对其病机进行初步探讨 ,不当之处 ,敬请斧正。1 湿热蕴结 ,郁而不行湿热内蕴 … 相似文献
6.
7.
《金匮要略》病治异同特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3):16-17
仲景《金匮要略方论》中病治异同之运用颇具特色;对于同种疾病,由于体质、病位(表里、上下、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法;对不同病证,由于病位、病因、病机相吻合,而采用相同的治法。为进一步研究、总结中医治则学和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辩证治疗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认为《金匮要略》痹证的病因病机是正虚与外邪并存,外邪为风寒湿邪合入,以湿邪为主;内伤为肝肾、气血、阴阳亏虚。正虚邪侵、内外合邪是痹证的发病特点;正虚邪恋、痰瘀互结是顽痹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10.
贾士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2)
对水气病病证分类、病因病机、治则方药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仲景以外感内伤为纲,水气泛溢之表呈浅深为巨,将水气病分为风水、皮水、石水、正水,构成水气病证治体系的框架;脏腑矢调,营卫矢谐,津血紊乱是形成水气病的基本病理;调脏腑,谐营卫,协津血为水气病的治疗大祛,遣方用药反映出治病求本、表里同治、水血并理、顾护阴液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12.
13.
林安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
本文认为小便不利证的病机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实证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引起:虚证则以阳虚为多,但也可见阴虚小便不利者。其临床意义有三:一是作为辩证的依据:二是观察病情的传变:三是判断疾病的预后。根据小便不利证的不同特点,临床上可分为:肺气失宣,水气不行:脾不转输,饮邪内停:肾阳虚衰,水气不化;下焦虚寒,不能固摄:表阳不固,汗出液脱:表邪未解,气化失司:邪陷少阳,水饮微结;湿热郁蒸,不得外达:阴津不足,水热互结:风湿俱盛,表里阳虚10个类型。 相似文献
14.
15.
《金匮要略》痹症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金匮要略》中痹症的相关论述,阐明"湿邪"和"肝脾肾亏虚"是痹证发生的主要因素,总结其"发汗""利小便"等基本的治法特点。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肝病辨治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147-149
对<金匮要略>中肝病的辨治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金匮要略>中肝病病机强调湿热瘀血为患,重视脾胃因素;治法突出清利湿热,倡导肝病实脾;方随证情而立,善用茵陈蒿汤、柴胡汤等化裁;用药多选清热通利之品,辅以理气、活血药.认为其肝病辨治思想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琦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2,15(3):6-7
《金匱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口中乏津一症的辨治颇具特色。在辨证方面,根据口中乏津的程度,并结合有无饮水欲望、饮水量的多少、饮水后的反应、伴随的小便异常等情况,可判断病证的病因病机、推测疾病的预后。在治疗方面,或审证求因治其本,或对症遣药缓其标。此外,还重视对口中乏津的调护,如告诫勿食过咸、忌过量饮水、注意养胃生津等。 相似文献
18.
<正>《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首次提到百合病,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根据其症状描述,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或神经衰弱非常相似。笔者仔细研读原文结合在教学和临床中的体会,对百合病病因病机和治疗浅析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异病同治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1(4):7-8
就《金匮要略》中有关“异病同治”的部分条文,从辨病性、病机、病因、病位四个方面作了归纳分析,认为若能很好地掌握这些规律,于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