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2.
主动脉夹层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3例经MR自旋回波序列和梯度回波序列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序列及不同体位对观察主动脉夹层内膜片、破口位置、分支血管受累情况、区分真腔和假腔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了MRI的局限性。作者认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首选和最好的诊断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3DDCEMRA)技术及其对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 73例疑主动脉夹层患者 ,均行 3DDCEMRA检查 (重复时间 9ms,回波时间 4ms或 5ms,翻转角 60°) ,对比剂用量 0 .1 5~ 0 .2mmol/kg,先行减影处理 ,再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 (MIP)重建。以手术和 /或综合检查为标准 ,评价 3DDCEMRA诊断结果。结果 :手术和 /或综合检查发现AD 60例 ,3DDCEMRA检出 58例 ,其敏感性 97% ,特异性 1 0 0 %。 58例均显示了内膜片及真假腔并正确分型 ,显示内膜破口 54个 ,对主动脉分支血管受累评价准确率 89% ,血栓形成表现为假腔内造影剂充盈缺损。结论 :3DDCEMRA扫描时间短 ,能满足夹层动脉瘤诊断的大部分要求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技术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传统的血管造影术创伤重 ,并发症多 ,亦有死亡报道。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常规MRA ,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dynamiccontrast -enhanced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DCEMRA) ,MR数字减影血管成像 (MRdigtalsubtractionangiographMRDSA)等无创性或微创性检查手段先后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现将磁共振技术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成像原理与方法1.1 常规的MRA血液的流动相关增强效应和相位效应是MRA的两个基…  相似文献   

5.
6.
磁共振新技术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新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62例AD均进行MRI自旋回波(SE)序列、电影(cine-MRI)检查,其中32例行二维磁共振造影(2D MRA)检查;20例行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造影(3D DCE MRA)检查,20例中有12例用血管追踪扫描技术(Bolus track).23例行速度编码(VEC)电影血流速度测定,6例行动态网格标记技术检查。结果:3D DCE MRA提高了内膜破口的显示率;Bolus track扫描准确、可靠,图像质量更佳;VEC鉴别真、假腔有较大的价值;动态网格标记技术对壁内血肿的识别有优势。结论:MR新技术对AD的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MRISE序列,梯度回波及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主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9例主动脉疾患,其中主动脉夹层21例,胸,腹主动脉瘤8例。全部病例采用MRI SE常规序隐及GRE技术,4例行MRA检查。结果;在SE及GRE序列上21例胸,腹主动脉夹层均显示真假两腔,其内膜分别为19和2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测量循环时间或自动触发对4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快速容积检查,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行二维及三维重建。结果 46例夹层动脉中I型7例,Ⅱ型12例,Ⅲ型27例,显示真假双腔、内膜片41例,7例动脉夹层支架置人术后复查。结论 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及术后复查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与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是9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项新成像技术,广义而言fMRI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以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急诊性疾病[1] ,SCTA自1992年应用于临床至今[2 ] ,伴随着其影像后处理技术的渐趋成熟 ,它在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精确显示解剖细节、术前模拟的评估和术后随访等方面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 ,被认为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2~ 11] ,甚至可替代DSA ,本文拟对此专题作一综述。1 成像技术1.1 原理 SCTA是根据血液循环时间在靶血管内造影剂高峰期内一次屏气完成一个较大部位的容积数据采集 ,然后进行影像后处理获得血管影像的方法[12 ,13] 。1.2 方法1.2 .1 确定成像范围 SCTA成像前应合理确定…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动态增强减影MRA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共振血管成像 (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 ,MRA)由于无损伤性 ,敏感度高 ,近年来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但常规MRA(TOP法或PC法 )难以处理全部流速范围内不同的血流类型 ,尤其对主动脉及分支难以同时显示[1] 。笔者应用动态增强三维技术 (dynamiccontrast -enhancedsubtractoonMRan giograp -hy ,DCEMRA)对主动脉及分支成像进行了探讨。1 材料和方法1.1 自 1996 - 0 6~ 1998- 0 6对疑有主动脉及分支病变的 44例患者进行了 3DDCEMR…  相似文献   

12.
16层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和技术优势.方法 对39例主动脉夹层进行16-SCTA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根据DeBakey分型,本组3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16SCTA显示Ⅰ型5例、Ⅱ型1例和Ⅲ型33例.显示真假腔39例(100%)、内膜片39例(100%)、内膜破口25例(64.1%)、假腔内血栓17例(43.6%).结论 16SCTA可作为主动脉夹层治疗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价值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的MR表现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28例主动脉夹层,根据夹层撕裂的形式及程度,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平行形、螺旋形、跳跃形和环形,重点讨论主动脉夹层的MR技术及表现,认为MR诊断主动脉夹层具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其三维重建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对48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MSCTA检查.结果 48 例均能显示明确的真假腔及内膜片,Ⅰ型9例,其中累及无名动脉2例,左颈总动脉1例,腹腔干1例,左肾动脉受累2例,右肾动脉3例;Ⅱ型13例,无名动脉受累3例;Ⅲ型26例,其中累及左锁骨下动脉3例,腹腔干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左肾动脉4例,右肾动脉9例,病变延及髂总动脉15例,假腔被血栓充填为动脉壁内血肿3例;48例中有45例可见到明确的初始破口,显示率为93.7%.结论 MSCTA成像技术能快速、准确、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病变的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CEMRA)技术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在83例3DCEMRA检查中,男性64例,女性19例,年龄平均58(29~84)岁。3DCEMRA主要参数为重复时间5ms,回波时间1.5ms,反转角50。。对比剂为钆-喷替酸萄甲胺(Gd-DTPA),剂量0.3mmol/kg,平均30ml。每次扫描时间为15s左右,不间断重复采集3次。图像重建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和多层面重建。增强扫描前先行横断位FSE序列T1WI、T2WI,增强扫描后行横断位FSE T1 WI,可疑撕裂口处行Cine序列。重点观察主动脉有无动脉瘤、夹层、扩张或缩窄以及病变是否累及其分支。结果:83例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均显示清晰,且达到诊断要求。其中动脉瘤32例、夹层动脉瘤37例、其他主动脉病变14例。结论:3DCEMRA可以很好地显示各种主动脉病变,帮助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16层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方法,重点观察和评价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片、内膜破口以及重要分支血管的受累情况。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有不同的显示特点;27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显示真、假腔27例(100%)、显示内膜片(100%)、内膜破口24例(88.9%)、假腔内血栓形成9例(3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以全面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和解剖细节,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磁共振TWIST技术在主动脉缩窄诊断中的应用优势.方法 主动脉缩窄病例5例,采用Siemens 3.0T MR扫描仪中的TWIST技术,造影剂剂量0.2 ml/kg,速率5 ml/s,行冠状位胸部3D动态增强MRA扫描,造影剂注射与MR扫描同时进行,无需屏气.结果 原始图像经最大强度投影和多维平面重建后,获得4~8个动脉期及病变部位任意方位的细节,清晰显示病变范围、程度、类型及伴随畸形,充分显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胸主动脉的血液动力学.主动脉峡部狭窄3例,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上狭窄1例,主动脉弓狭窄1例.结论 磁共振TWIST技术可以准确诊断主动脉缩窄,并可以为胸部大血管的其他病变提供充分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术前的评价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64-SCTA)在主动脉夹层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主动脉夹层的64-SCTA征象,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De BakeyⅠ型8例,De BakeyⅡ型2例,De BakeyⅢ型45例,主动脉壁内血肿8例.主动脉腔内见线状低密度内膜瓣影55例,将主动脉分成真假两腔, 64-SCTA显示破入口位于升主动脉10例,距动脉瓣平均(5.65±2.93)cm,位于弓降部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44例,瘤颈长度平均(2.69±2.03)cm;瘤颈直径平均(2.86±6.06)cm.64-SCTA精确显示夹层破入口25例,DSA精确显示19例,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64-SCTA在主动脉夹层术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不但能明确诊断,还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依据,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