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6月甲状腺肿瘤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甲状腺切除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颈白线入路切除。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5~130 min,术中出血10~100 mL,引流量15~30 mL,住院时间3~6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颈部功能恢复、颈部术口美观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甲状腺切除术暴露充分,操作方便,可减少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且具有达到美观要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前缘入路行甲状腺切除在肿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8年8月-2010年6月间行甲状腺切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行甲状腺切除;对照组传统经颈白线入路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以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均顺利,无术中大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减少(P〈0.01);颈部功能恢复、颈部术口美观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胸锁乳突肌前缘径路甲状腺切除术暴露充分,操作方便,可减少出血及喉返神经损伤,能较好地满足患者对颈部切口的美观要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卢云锋  张勇 《基层医学论坛》2016,(26):3652-3653
目的:研究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术后再复发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颈白线入路术式治疗,治疗组给予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术式治疗。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参照组的手术时间为(1.7±0.6)h,术中出血量为(38.5±9.1)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为(1.4±0.4)h,术中出血量为(14.9±5.6)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入路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及颈白线入路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颈白线入路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两组术后3个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局部麻醉下采用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技巧和优势.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5月选择经彩超证实无颈淋巴结肿大的甲状腺肿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和对照组(传统颈前沿皮纹切口),每组50例,均采用1%利多卡因行皮下浸润麻醉,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选择术式,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无影响手术的麻醉不良反应.两组病例肿块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出现1例低钙抽搐,对照组出现1例声嘶,分别于术后25 d及1.5月恢复.结论 采用胸锁乳突肌外缘小切口下作甲状腺手术,可以同时处理双侧甲状腺病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术后不需常规引流,具有显著的微创美容特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现代甲状腺手术在确保肿瘤根治及手术安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美容效果和颈前区功能保护,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ternocleidomastoid intermuscular approach,SMIA)甲状腺手术应运而生,但临床中开展较少。目的 探讨SMIA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4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甲状腺(疝)外科接受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4例,其中SMIA组43例,低领弧形切口颈白线入路(linea alba cervicalis approach,LACA)组101例。使用得分倾向性匹配法匹配纳入两组各38例,回顾性分析76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切口主观感觉和满意度等。结果 匹配后SMIA组男性14例,女性24例,年龄21~55岁,平均(38.34±9.20)岁;LACA组男性13例,女性25例,年龄21~61岁,平均(38.03±10.41)岁。SMIA组手术时间长于LACA组[(72.79±7.08) min vs (67.29±9.40) min,P=...  相似文献   

8.
郭满  张浩  李伟汉  陈进宏 《重庆医学》2015,(35):5027-5029
目的:探讨在颈丛阻滞麻醉下采用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技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接受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入路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50例(实验组)和同期接受经颈前弧形切口入路单侧甲状腺手术患者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水肿、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患者颈部紧缩感、吞咽不适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于颈丛阻滞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水肿、颈部紧缩感、吞咽不适等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小切口行单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术后生活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肌性斜颈为儿童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如无特别禁忌证,应在1~5岁左右治疗,6岁以上手术效果较差。1994年7月~2 0 0 0年9月我科采用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肌腱延长术和石膏颈围固定治疗8~17岁肌性斜颈2 1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中男15例,女6例;8~10岁8例,11~12岁7例,13岁4例,14岁1例,17岁1例。其中有难产及胎位不正史14例。术前X线颈椎正侧位片均显示不同程度侧弯,排除颈椎先天性畸形。1 2 治疗方法1 2 1 手术方法 先于耳后乳突下缘处作长约2cm横切口,避开耳后动脉和枕动脉,暴露并切断胸锁乳突肌止点腱。然后,于…  相似文献   

10.
张林  曹海鹏 《广西医学》2003,25(9):1796-1797
腮腺良性肿瘤的常规术式是采用腮腺腺叶切除或区域腺体切除 ,术后遗留较大的组织缺损 ,如果不进行修复 ,颌面部会出现明显的凹陷畸形。约 6 0 %腮腺手术的病人术后出现味觉性出汗情况 ,对病人的心理、生活、社交带来负面的影响。我们从 1 997年以来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中 ,部分采用胸锁乳突肌肌瓣转移填充缺损 ,覆盖暴露的耳颞神经、耳大神经及分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7年以来行腮腺良性疾患手术共72例 ,其中采用胸锁乳突修补的 30例 ,没有进行修补的病例 4 2例。男性 38例 ,女性 34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0年1至6月因甲状腺癌在浙江省台州医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采用传统经颈前正中入路方式手术,为对照组;另30例患者采用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方式手术,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主观感受及切口满...  相似文献   

12.
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锁乳突肌瓣在腮腺良性肿瘤及浅叶或全叶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2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腮腺良性肿瘤及浅叶或全叶切除术同期行胸锁乳突肌瓣转移修复.结果 20例患者术区凹陷畸形不明显,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出现.结论 胸锁乳突肌瓣能够较好的减轻腮腺区术后凹陷畸形,预防味觉出汗综合征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ternocleidomastoid intermuscular approach, SMIA)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80例单侧甲状腺癌患者;其中观察组行SMIA手术(40例),对照组行经常规颈白线入路手术(40例)。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术中观察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癌灶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隐蔽满意度、颈部麻木牵拉感、Vancouver瘢痕评定量表评分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常规经颈白线入路相比,SMIA行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在不影响手术效果的前提下,患者切口位置更加隐蔽、术后颈部麻木牵拉感更轻,切口更加美观,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胸锁乳突肌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察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结构。结果:见乳突尖向胸锁乳突肌前缘4cm和向下至后缘5cm处连线深面有副神经,该处是切断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肌支的最佳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黄金广 《吉林医学》2023,(2):348-350
目的:探讨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治疗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治疗的单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经颈前正中入路方式治疗,观察组接受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治疗。记录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比较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得分情况,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 h、24 h及48 h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QLQC-30评分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方式与传统颈前入路方式均有较佳的手术效果,但经胸锁乳突肌间的入路可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的相关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国人的胸锁乳突肌长度及最大可分离长度,为先天性斜颈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15具(30侧)尸体上解剖观测胸锁乳突肌的长度、两头肌纤维束的融合部位及其毗邻。结果胸锁乳突肌前缘长平均为19.0±1.4cm,后缘长平均为16.3±1.1cm。其两头融合处距起点平均为8.3±0.8cm。结论胸锁乳突肌最大可延长7~8cm,能满足轻、中度斜颈手术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修复腮腺癌根治术后的面部凹陷畸形的新方法。方法2002年以来,采用改良胸锁乳突肌肌瓣修复18例腮腺癌术后的面部畸形。结果18例患者的面部畸形得以改善。结论改良胸锁乳突肌肌瓣能较好的修复腮腺癌术后的面部凹陷畸形。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出生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孪缩和纤维变性所致的一种畸形。我科自1995-1998年采用胸锁乳突肌下端切断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6例,随访2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获随访的28例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6个月至14岁,平均4岁。头位分娩9例,臀位15例,足位1例,剖宫产3例。生后1个月内发现颈部有硬条索的13例,发现有颈部肿块10例。27例有按摩史,最短1个月,最长1年8个月,平均7个月。其中有1例曾应用激素局部注射。本组术前均摄颈椎X线片排除其它原因斜颈。有2例在其它院术后效果欠佳而来院再次手术。2治疗方法本组全…  相似文献   

19.
刘妞莲  陈增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1):1264-1264
目的:腮腺切除加瘤体摘除以胸锁乳突肌前2/3覆盖面神经。方法:用常规式“S”切口进路,解剖面神经将腮腺、瘤体、深叶完全摘除,用胸锁乳突肌前2/3并分成两束将面神经完全覆盖,加以保护。结果:此法,操作简单方便,无后遗症。结论:该手术方法有效的保护面神经,使患者大大减少对手术后出现面神经麻痹的恐惧性。  相似文献   

20.
人胸锁乳突肌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胸锁乳突肌各亚部的构筑特征,并对该肌的神经入肌点进行定位,为胸锁乳突肌移植的取材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①用14侧胸锁乳突肌进行肌构筑学研究.②用50侧胸锁乳突肌进行大体解剖测量并对其中40侧的神经入肌点进行定位研究.结果①胸骨头亚部肌重20.5±6.67g、肌长19.63±2.62cm、生理横切面积1.81±0.73cm2,锁骨头浅亚部肌重7.09±2.66g、肌长16.48±2.33cm、生理横切面积0.59±0.25cm2,锁骨头深亚部肌重7.62±2.71g、肌长14.43±1.82cm、生理横切面积0.77±0.38cm2.②神经入胸锁乳突肌有两种形式,一是穿锁骨头深亚部入肌,占35%,入肌点距乳突尖4.03±0.38cm;一是在锁骨头深亚部后缘入肌,占65%,入肌点距乳突尖4.42±0.31cm.结论①胸骨头亚部的肌重与生理横切面积分别是锁骨头两亚部之和的1.40倍与1.33倍,是胸锁乳突肌肌力的主要提供者.②胸锁乳突肌的神经入肌点约在锁骨头深亚部深面中、上1/3交界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