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毒痢治验     
热毒痢,古称疫痢。发病暴急,病势危重,以夏秋之季多见。多因感受暑热疫毒之邪,直犯肠道,蕴结薰蒸,腐蚀肠膜,阻塞气机,肠道传导失司所致。症见壮热频渴,腹痛里急,下痢脓血,治宜清热解毒。若邪毒炽盛内陷心营,出现神昏、抽搐者,又当凉血开窍,熄风镇静。若邪盛正伤,已出现正虚邪陷,阳气欲脱的险证,治又宜回阳固  相似文献   

2.
痢疾的主要原因是外受寒湿、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之物、损伤脾胃,气血阻滞,络伤血败,以致脓血下痢。临床上有寒痢、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虚寒痢之分,在治疗上,有“痢无补法”之说,使用清热利湿,导滞通下的方法治疗。笔者根据30多年临床经验,用加减白头翁汤治疗痢疾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对中毒性痢疾的认识大体归纳如下:古代的“疫痢”、“疫毒痢”、“毒痢”与现代医学的中毒性痢疾相近似。其病因认为是:“毒痢,痢之因于毒者,此症多因痧毒内陷,痢下脓血”所致。《伤寒指掌,中指出,不外“痧毒疟痢等病因暑湿秽合邪”所引起的。毒痢之发生是暑湿秽邪自口而入,直犯中焦(胃肠),胃为多气多血之腑,暑湿之邪随气血而蒸腾,机体为了驱病毒达于肌表,于是邪正交争,而出现壮热(高烧)。由于本病毒势猛烈,再上乘于心,蒙蔽神明,遂致昏迷。心肝(包括现代医学之神经系)原属一体,子病及母,木火相燔,而现惊厥(抽风)。  相似文献   

4.
肝衰竭的发病与"湿""热""毒""瘀""痰"有关,病机主要为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充斥三焦,痰毒内闭,脉络瘀阻,多脏受累,变症丛生,且可因热毒内陷,正气耗伤,导致邪闭正脱的危候。  相似文献   

5.
中医的疫毒痢与西医的中毒型菌痢相似。清代张志聪又称其为“奇恒痢”,因为它是一种不同于平常的痢疾,有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往往初起以高热、痉、厥、昏迷为首见症状的特点,故在诊断和治疗上较其它痢疾困难。  相似文献   

6.
临床以腹痛、里急后重和便脓血为主证.本病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又称腹疾、肠辟、大肠泄、小肠泄、大瘕泻、水谷痢、赤白痢、热痢、冷痢、脓血痢、白痢、噤口痢、休息痢、疫痢、疫毒痢、奇恒痢等.本病多由外感湿热疫毒之气,内伤生冷之物,邪积交阻,损伤肠胃而成,无论男女老幼,皆可罹患此病.儿童因卫生习惯差,抗病能力低,感染本病的机会较成年人多,占发病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归属于"瘟疫",疫毒闭肺是其核心病机,发作时外感引动内邪,新感疫毒迅速传变,弥漫充斥,导致多脏受损,其危重型,当属"喘脱""厥脱"之证,内闭外脱是其病机重点,治疗要重点把握正、邪二个方面,正气不脱,方可有力抗邪;攻邪要以重锤猛击,不必拘于结粪,贵在邪有去路,中医药在新冠肺炎危重型的救治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发生发展符合瘟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发病特点和传变规律,属于"变证、坏证"范畴,病情进展迅速,初见疫毒犯肺,继则疫毒闭肺,甚则出现内闭外脱的危重阶段.西医学认为重症涉及病毒损伤、免疫炎症反应、内皮细胞损伤、血栓形成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9.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经云:"谓之肠癖,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本病多由于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肺炎的中医病名当为肺疫,发病有即发、伏发两种形式,分寒湿肺疫和温热肺疫两种类型。肺疫初起邪在膜府,继而邪毒内陷于肺,肺失宣肃,痰湿内生,邪毒与痰搏结,壅滞于肺,肺气郁闭。邪伏期根据体质辨证用药,以益气养阴、透邪解毒为主。发病后当顺肺之性,以化痰止咳为基本治法;恢复期正虚邪恋、肺脾两虚,治以益气养阴、透泄余邪为主。总体辨寒热虚实、轻重缓急,灵活应用诸法。  相似文献   

11.
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最严重的临床类型是中毒型痢疾。 此病发病急、症状重、变化 快、易误诊、有凶险,是需要特别警惕的。中 毒型痢疾有以下主要发病特征: 1.痢疾在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而中毒型 痢疾仅发生在夏秋季痢疾发病高峰月份; 2.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生痢疾,而中毒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特点与中医温病特点进行比较,认为该病当属于中医“瘟疫”范畴,为“湿毒疫”.新型冠状病毒即为疫疠病邪之源,本病以“湿、热、毒、瘀、虚”为病机特点,初期为寒湿犯表、寒湿郁肺证,进展期为疫毒闭肺证,重症期为内闭外脱之证,恢复期以肺脾气虚、气阴两伤证.治疗上当以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为治则,以审因论治...  相似文献   

13.
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素以其药专效宏,济危救急而为临床医家所称道,誉为"凉开三宝",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急性热病、温邪热毒内陷之闭证中.但由于本类药品多具清热解毒,通关开窍、辛重走窜之性,临证中由于医家之误、病家自误等,见热动辄,遇痉始即"三宝",每致有珠暗投,而变证百端.  相似文献   

14.
痢疾是夏秋季节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等。由于病因病机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休息痢等等。如治疗不当,可导致脾肾亏虚,形成下痢不止,直接危胁生命与人体健康。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宝命集》中指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相似文献   

15.
中毒型痢疾(以下简称毒痢)多见于小儿,常表现为脑循环障碍型。成人则多为休克型。起病急、发展快,病情严重,如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毒痢的发生原因,现来定论。中医很早就有毒痢、疫痢的记载,所述与本病顿相似。现代医学认为,在痢疾杆菌及其内毒素的作用下,机体发生了一系列的防卫反应:例如皮肤湿冷伴有花纹、面色苍白、甲床青紫,就是为了保证重要脏器血流供应充分,而使体表血管收缩的结果;高烧、寒战也是体温中枢  相似文献   

16.
辛宣芳化法有宣透湿邪、醒脾开肺之功,起源于先秦、开创于东汉、兴盛于明清,是温病常用治法之一.基于中医药理论对疫病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归属于中医"疫毒""湿毒疫"等范畴,而湿毒是其核心病理因素,湿毒闭肺困脾是其核心病机,临床症状以肺系、脾胃系多见.辛宣芳化法切中本病病机,针对本病核心病理因素,可以祛除闭肺困脾之湿毒...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中医证型相关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文献为依据的重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检索1980--2007年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中涉及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建立文献评价表.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45篇,其中报道重型肝炎辨证分型186种次,整合后实证证型排在前10位的分别为热毒炽盛、热入营血、热陷心包、痰浊内闭、湿热蕴结、瘀热互结、邪在卫(气)分、蒙蔽心窍、湿毒壅盛、热毒内陷,虚证证型排在前6住的分别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竭、阴阳欲脱、肝脾虚弱、肝肾阳虚,虚实夹杂证证型前5住分别为正虚邪陷、湿困脾虚、气虚血瘀、气虚热毒、阳虚水泛:采用的辨证方法主要有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病因主要涉及热毒、邪(疫)毒、湿热、痰(湿)、瘀血.病位主要在肝、脾、肾、心包、心(脑)等.结论:重型肝炎的证型分布有规律可循,天津会议提出的辨证论治方案远不能涵盖重型肝炎证型分布情况的结论有待商榷,重型肝炎的辩证规范化研究亟待加快、加强.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是我国最早的论述各科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其记载痢疾病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脾胃虚弱,证候以本虚为主。针对小儿痢和妇人痢,巢氏认为:母婴同病,以虚为本。认为痢疾的病因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肺、大肠脏腑本虚,邪气乘虚入而发病。故临床治疗痢疾应该以顾护正气为本,同时袪除邪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安徽省亳州市8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方法 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象,进行辨证分型和辨证治疗。结果 84例患者中,临床治疗期湿毒郁肺证54例,寒湿阻肺证26例,疫毒闭肺证4例,分别选用清肺排毒汤1、2、3号方治疗;恢复期肺脾气虚证68例,气阴两虚证16例,分别选用自拟康复1、2号方治疗。结论 亳州市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治疗期主要中医证型为湿毒郁肺证(湿热并重)、寒湿阻肺证(寒微湿重),疫毒闭肺证少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多见,气阴两虚证少见。应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亳州市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20.
中毒性痢疾(简称毒痢)是细菌性痢疾的危重临床类型,多见于2~7岁的小儿,临床中以脑型占大多数。该型起病急骤,病情危重,可在发病1~2d内死亡。因此,细心的观察及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处理,显得格外重要。我院自1994年11月~1999年9月收治脑型毒痢61例,经正确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绝大多数痊愈,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