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彭好  陈夜  陈龙英   《四川医学》2018,39(4):375-378
目的探讨高频与常频通气对早产儿低碳酸血症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NICU住院收治的需要插管机械通气的早产RDS患儿111例,按照机械通气方式分为常频组(n=55)、HFOV组(n=56),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上机后PaCO2的变化情况及神经系统预后进行分析。按照是否发生低碳酸血症分为低碳酸血症组(n=30)与非低碳酸血症组(n=81),分析两组颅内出血与脑室周围白质病变的情况。结果常频与高频组上机后PaCO2随时间逐渐降低,与上机前比较HFOV组治疗8h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频组治疗24h有统计学差异(P<0.05);常频组治疗24h的PaCO2与治疗48h有统计学差异(P<0.05),HFOV组治疗24h的PaCO2与治疗48h无统计学差异(P>0.05);HFOV组低碳酸血症发生的例数、低碳酸血症出现时间≤24h例数高于常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低碳酸血症平均值低于常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与高频两组颅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碳酸血症组与非低碳酸血症组比较,低碳酸血症组颅内出血与脑室周围白质病变例数高于非低碳酸血症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与常频比较早期导致低碳酸血症的可能性增加,低碳酸血症可导致早产儿颅内出血与脑室周围白质病变,但HFOV与常频通气并未增加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低氧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分为A组和B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治疗措施,其中A组32例进行无创BiPAP,B组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2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症状得到改善,1例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B组4例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例多器官衰竭病死.A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均优于B组(P<0.01).结论:无创BiPAP能够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睡眠期反复发生上气道狭窄或阻塞,出现鼾声和呼吸暂停,并导致白天过度睡意,在每夜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每次10秒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主要表现为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引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现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继发高血压疾病的一些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背景 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HFOV+VG治疗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NICU收治的胎龄<28周且出生体质量<1 000 g,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VG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试验开始后48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2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病死率以及低碳酸血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晚发型败血症(LOS)、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3~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结果 HFOV+VG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较SIMV组短,低碳酸血症、PVL的发生率均低于SIMV组(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控制低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家兔,用纯氧进行腹膜腔通气,观察其对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 16只家兔经气管切开并插入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调整呼吸机参数,同时使用肌肉松弛剂抑制自主呼吸,造成低通气,致使兔PaO2降低和PaCO2:升高,制备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家兔模型,然后用纯氧进行腹膜腔内通气,检测腹膜腔内通气开始后0.5、1、1.5及2 h动脉血气.结果 经纯氧腹膜腔内通气后,PaO2由通气前的(52.50±3.46)mm Hg分别显著升至腹膜腔通气后30 min的(76.46±7.79)mm Hg、1 h的(79.62±9.53)mm Hg、1.5 h的(78.54±7.18)mm Hg、2 h的(81.1±8.3)mm Hg(P均<0.05),通气各时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PaCO2变化不显著(P>0.05),由(63.84±9.09)mm Hg降至腹膜腔通气后0.5 h的(59.84±14.22)mm Hg、1 h的(59.16±15.5)mm Hg、1.5 h的(60.02±7.07)mm Hg、2 h的(61.38±6.56)mm Hg.结论 用纯氧进行腹膜腔内通气能明显改善肺控制性低通气家兔的低氧血症,而对高碳酸血症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治疗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40例,观察并比较不同模式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02、PaC02)及呼吸力学变化,包括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UP))和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VT/Ti)。结果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PAV通气时的RR、PIP和VT/Ti与BiPAP(S/T)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Ti/Ttotal明显增加(P〈0.05),MV有所增加,夜间连续通气时间显著延长。结论与BiPAP相比,无创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时气道峰压低、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明显增加,通气依存性好。PAV适宜的辅助比例在40%-60%。  相似文献   

7.
低碳酸血症是指由于通气过度而导致动脉CO_2分压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可由多种因素引起。①神经不稳定、精神紧张、焦虑及神经质所引起的通气过度综合征;②中枢神经系统外伤或病变;③药物作用(肾上腺素、黄体酮、水杨酸钠);④发热;⑤低氧;⑥代谢性酸中毒;⑦肺部疾病,⑧机械呼吸器管理不善等。为了探讨低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意义,我们将所搜集到的96例低碳酸血症患者的血气改变和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分  相似文献   

8.
邹勇  刘兵  刘容珍  陈雷  刘美宏 《四川医学》2011,32(2):175-177
目的总结早期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在严重烧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行气管切开,采用小潮气量,低呼吸末正压,低吸气压力,适当延长吸气时间,必要时加反比通气以及"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保护性通气模式,强化气道管理。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2h、1、3、5d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本组行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未发生气胸、纵膈气肿等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严重烧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气管内吹气(TGI)辅助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机械通气对犬急性肺损伤(ALI)血气及呼吸力学及循环力学影响.方法 建立内毒素诱导的犬急性肺损伤模型,并实施容许性高碳酸血症(PHC)机械通气,采用自行设计的TGI装置行TGI,分别观察实验犬急性肺损伤后、PHC时、TGI时血气、呼吸力学及循环力学的指标.结果 TGI可明显降低急性肺损伤犬PHC机械通气的PaCO2水平,在潮气量(VT)降低30%的情况下维持PaCO2在正常范围;TGI可使PHC机械通气气道压力增高,但在相同PaCO2水平时,TGI辅助PHC机械通气的Ppeak、Pplateu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机械通气时.结论 TGI能有效的降低PHC机械通气的时PaCO2水平,并使气道压力维持低水平,对循环力学无不利影响.TGI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机械通气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窘迫以及难治性低氧血症,常规氧疗难以缓解症状及纠正低氧血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目前ARDS机械通气的标准治疗策略,允许高碳酸血症及限制平台压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手段,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平台压监测能提高ARDS的机械通气效果及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等并发症,合理设置符合个体化原则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  相似文献   

11.
低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期间高碳酸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气腹压力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期间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ASAI或Ⅱ级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气腹后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例与对照组20例.气腹后当患者PET CO2>45 mmHg持续5 mjn后,观察组采用8 mm Hg气腹压力,对照组仅给予过度通气治疗.抽取动脉血栓测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高碳酸血症后5 min(T3)、改低气腹压力后5 min或过度通气后5 min(T4)、低气腹压力后15 min或过度通气后15 min(T5)、低气腹压力后30 min或过度通气后30 min(T6)、低气腹压力后1 h或过度通气后1 h(T7)时的Pa CO2、pH值.同时记录PET CO2、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T4,T5,T6,T7的PET CO2、PaCO2显著低于T3(P<0.05).观察组在T4,T5,T6,T7的pH显著高于T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4,T5,T6,T7的PET CO2、PaCO2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现察组在T4,T5,T6,T7的pH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6例暂停手术、2例中转开腹(P<0.01).结论 低气腹压力可有效缓解腹腔镜手术期间并发的高碳酸血症,并降低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根据对130例早产儿进行发生颅内出血的15种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种危险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两组比较9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出生体重小于1500g、胎龄小于34w、5min Apgar评分小于3分、进行过机械通气、PaCO2大于70mmHg、这pH小于7.2、DIC为最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应加强围产保健,预防早产的发生,在分娩和治疗新生儿疾病时避免引起血压过大波动,及时处理低氧血症和酸中毒,机械通气时既要防止严重的高碳酸血症,又要避免过度通气造成低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嘉  曲冬梅 《吉林医学》2007,28(8):978-979
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设定的压力或容量给患者通气的一种呼吸支持疗法,是危重病监护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临床上应用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通气、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治疗呼吸衰竭,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中枢性低通气综合征(congenital centralhypoventilation syndrome,CCHS)是以呼吸代谢控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罕见病,是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的原发性缺陷,对二氧化碳敏感性降低,自主呼吸(SV)控制衰竭,造成肺通气减少,导致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及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潘新年 《广西医学》2005,27(9):1403-1404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是一种保护性通气策略。近年来对于呼吸衰竭通气治疗提倡应用较小潮气量,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呼吸性酸中毒存在(称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V),从而减少肺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1984年Darioy等提出采用控制性低通气治疗重症哮喘。1990年由Hicblg等首先提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的要领,PHV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机械通气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几年逐步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现将PHV在NRDS应用进展及其对机体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在面颈部深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救治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的9例患者早期气管切开并采用低潮气量机械通气、低PEEP和"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的通气模式.分别在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6h、1d、5d行股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 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后,其氧合指征PaO2和SPO2明显改善,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状态下,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变化不明显.治疗期间,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面颈部深度烧伤合并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采用早期气管切开低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理想,并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临床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它是指每晚6h~8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达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大于或等于5次/h。该病的患者睡眠时频繁发作呼吸浅慢、暂停,反复发作低氧及高碳酸血症,导致多器官多系统疾病,近年来有关它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得广大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就其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报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对重症哮喘患者行机械通气28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和(或)有创机械通气,并尽早撤机.结果 28例患者中15例患者为经口气管插管,应用BiPAP呼吸机13例,为面罩机械通气,平均上机4h后呼吸困难症状均不同程度减轻,发绀亦消退,神志转清,双肺哮鸣音减少.24 h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迅速改善,5~7d脱离呼吸机.27例患者抢救成功,1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机械通气时间为24~144 h,平均(60±17)h.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例发生气压伤.结论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高,是抢救重症哮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重症哮喘患者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应用低潮气量、低频率、高吸气流量、低呼吸比、高氧浓度的通气策略;SIMV通气模式。结果14例患者好转出院13例,占92.86%。1例上机后病情继续恶化2h内死亡,占7.14%。结论抢救重症哮喘过程中特别应做到及时、恰到好处地实施呼吸支持,争取时机抢救生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并发症较少,抢救成功率高,是一种可行的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7例重度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无效的基础上,立即行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主要指标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3h患者血气、心率和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等各项检测指标较机械通气前明显改善。27例患者中有24例24~95h内成功撤机,总有效率88.9%。3例撤机后死亡,其中2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肾衰竭)死亡,1例为心源性休克死亡,病死率11.1%。结论:紧急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治疗能够及时有效地缓解急性左心衰所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抢救重度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