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鸭肉药膳宜进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鸭肉性味甘、微寒,入脾、胃、肺、肾经,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骨蒸劳热,咳嗽,咯血,遗精,盗汗,水肿等症,为夏秋季节进补佳品。《名医别录》言其:“补虚除热,和五脏,利水道,主小儿惊痫。”《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嗽息惊,消螺蛳积。”营养分析表明,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现介绍几款鸭肉药膳食疗方如后,供选用。  相似文献   

2.
严菊 《健康生活》2008,(7):22-22
徐长卿是萝摩科植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其根及根茎或带根全草均可入药。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辛温”,有“主蛊毒、疫疾、邪恶气、温疟”及“主妄走、啼哭、悲伤、恍惚”之功,现公认其具有活血解毒、镇痛止咳、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跌打损伤、胃痛牙痛、风湿疼痛、妇女痛经、肺炎喘嗽、各种水肿、痢疾肠炎、湿疹、  相似文献   

3.
江浩 《长寿》2016,(4):28
19.参苓白术酒。材料:茯苓、白术各30克,党参45克,炙甘草25克,山药40克,砂仁20克,薏苡仁15克,黄酒1500毫升。制作:将以上原料研磨成粉末,装入纱布袋中裹好封口,放置于装有黄酒的酒坛中,密封浸泡三周左右,启封取出药袋,过滤药渣直至酒液澄清即可饮用。功效:驱寒温中,健脾养胃,益气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弱、面色萎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服法:每日  相似文献   

4.
鲤鱼养肺,平肝补肾,滋阴养阳之功效,《医林纂要探源》中论及它的药用价值为:"安胎通乳,好颜色,止咳逆,疗脚气,消水肿,治黄疸……",还说"妇女子宫虚寒而不孕者,食之可能怀孕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鲤鱼甘、  相似文献   

5.
《神农本草经》里的中药智慧--山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古人很早就把山药当做蔬菜来食用了。有史料记载,在公元前700多年,各诸侯就把它当做贡品,进贡给周王室。《本草纲目》概括了山药的五大功用“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山药可治疗脾胃虚弱、泄泻、体倦、食少、虚汗等病症。现代人常将山药煮粥或者用冰糖煨熟后服用,对身体差、肠炎、肾亏等慢性病均有疗效。  相似文献   

6.
王炎 《祝您健康》2014,(7):38-38
柏子仁,又名柏实、柏仁、侧柏仁等,为柏科植物侧柏的种仁。主产于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并以粒大饱满、颜色黄白、油润肥厚者为上品。柏子仁历来被视为养心安神、驻颜益寿的珍品。早在汉朝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药材,并称:"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久服令人润泽、美色、耳目聪明、不饥不老、轻身延年。"《本草纲目》言:"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乎滋养之剂用之。"  相似文献   

7.
食性物语 黄瓜属葫芦科植物,性凉味甘,入肺、胃、大肠经。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可用于身热烦渴、热毒疮疡、黄疸热淋、小便赤黄等症。《本草求真》中称黄瓜“气味甘寒.能清热利水”。《滇南本草》中称黄瓜“解痉癖热毒,清烦渴”。  相似文献   

8.
徐静 《家庭健康》2011,(11):31-31
祖国医学认为,黑豆为肾之谷,入肾。具有健脾利水、消肿下气;滋肾阴,润肺燥;止盗汗、乌发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现代医学认为,黑豆营养价值高,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以及异黄酮、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具有阻止胆固醇吸收、防止便秘、控制血糖、缓解妇女更年期症状、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9.
郝冉 《健康大视野》2010,(12):58-59
黑豆,性平,味甘。具有调中下气、滋阴补肾、补血明目、利水消肿、活血美肤等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久食黑豆,好颜色,变白不老。”可见黑豆还有长肌肤、益颜色、健体延年之功效,久食能使肌细肤白。  相似文献   

10.
益母草,别名茺蔚,坤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性微寒,味苦辛,归心、肝、膀胱经。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其味辛微苦,无毒。生用或熬膏用,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  相似文献   

11.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东坡的一首《浣溪沙》将茶的生津解渴作用表露无遗。 茶是世界流行的三大非酒精性饮料之一。数千年来,中医视茶若药。《神农本草经》写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以荼而解之”,文中的“荼”是人们当时对茶的称呼。《本草纲目》中说:“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唐代医学家陈藏器甚至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相似文献   

12.
黄芪是一味古老的中药,是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的根。早在汉代,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为上品,被誉为治补两益的名贵药材。我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黄芪色黄,为补之长”;清代《本草求真》亦总结它为“补气诸药之最”,可见黄芪在中医补益药中的领军地位。  相似文献   

13.
梁栋 《医药与保健》2009,19(9):32-32
山药既是滋补食品又是补气中药,为药食两用佳品。我国最早的中药学《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称其有“补中益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的功效。祖国医学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适用于中老年人脾胃虚弱而致的食欲不振、倦怠乏力、  相似文献   

14.
张乾 《保健医苑》2013,(12):48-50
饮茶自古为养生良方。《神农本草经》即称茶为“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12世纪时日本高僧云:“茶乃养生之仙药,延龄之妙术。” 我国历代皇帝都希望找到灵丹妙药而长生不老,但什么是灵丹妙药却各有所说。唐玄宗时,有一位高僧活到了130岁,仍然四肢灵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唐玄宗问他长寿秘诀,他回答,阻从小贫贱,从不吃药,平生只喜欢饮茶,常饮百碗而不厌。  相似文献   

15.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其药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葛根。味甘。性平。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此后历代本草和中药书籍均有记载。葛根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等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