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代中医针具的发明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古代针具的发展,经历了从砭石到竹针、骨针、陶针、金属针具,从粗糙打造到精细制作,从一物多用到形殊功异、分工明确的演变过程。从材质、加工工艺、用途三方面,考察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针具发展的历史,可以展现其中所蕴含的发明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和形成历史,进行了概略而系统的讨论。认为:处理外科疾病是人类最早的医事活动之一,中医外科学起源于商周时期,初步形成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六朝时期,经验不断积累于隋唐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于宋金元形时期。  相似文献   

3.
邱连利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3):155-156
针灸学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方法及临床治疗等内容,是我国人民和医学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总结的经验。针灸的实施与独特的针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针具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砭石、九针、毫针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通过进行中医科研工作和医学史研究的体会,谈医史文献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中医前辈曾提出中医研究生培养与科研工作的4个步骤与阶段,即“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其中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古代九针的形制特征和发展演变。方法:收集整理考古发掘出土和明清传世的古代九针资料,分析不同时期的形制特征和变化。结果:明确了各时期九针的形制特征和演变规律。结论: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九针和明清传世的九针,在形制上均无统一的样式。汉代九针的形制虽然受到《九针论》、《九针十二原》的影响,但在制作上并不严格遵守规定的尺寸。元明清针灸著作中所附的九针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元、明、清时期针具的形制特征。  相似文献   

6.
关于草木刺作为原始针具的探讨唐寒松(安徽中医学院针灸系230038)关键词草木刺砭石针具中图号R245草木刺,泛指草木、树木类植物的芒刺。主要为灌木类棘刺。《广雅·释诂》曰:“梗、刿、棘、伤、、刺、壮、箴也”。《方言》曰:“凡草木刺人者,北燕、朝鲜...  相似文献   

7.
连续脊麻针具的制作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简易连续脊麻针具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将16^#Thuhy硬膜外针截短改制,配合9^#腰穿针、硬膜外导管和导管钢丝芯组成穿刺针具。用腰穿针通过硬膜外针在硬脊膜上刺孔,然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蛛网膜下隙,经导管分次小剂量给局麻药实施连续脊麻。结果 经临床71例应用,置管成功率93.0%,麻醉效果优良97.1%,术后头痛发生率7.8%。结论 该自制穿刺针具经济实用、操作容易和安全有效,具有一定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医用金属针具的形制特征及发展演变,为现代针灸针具的改进提供鉴借和参考。方法:收集和整理考古发掘出土的早期金属类针状器具的资料,识别出其中用于针灸的金属针具,并结合医史资料、古代文献和现代针灸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明确了早期金属针具的形状特征和演变过程。结论:在针刺疗法出现以前,金属针具的作用和用法与砭石相同,即用于刺治痈肿。战国时期,在针刺疗法出现以后,金属针具的功能和用法发生了改变,成为真正的针刺用针。  相似文献   

9.
杨兆民教授关于针具与刺激量的学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兆民教授十分注重针刺刺激量的研究,认为针刺的刺激量除了与施术者的手法操作有密切关系外,针具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从针具的规格、形状、质地、种类及制法五个方面,探讨了针具与刺激量的关系,由此说明,不同的针具,产生的刺激量大小亦不尽相同,有不同的针刺效应,只有正确地把握之,才能充分发挥针刺的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0.
11.
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方法 :13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组、西药组。结果 :治疗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P <0 0 5 ,治疗组优于中药组、西药组。结论 :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可靠 ,无毒副作用 ,且简便易行 ,梅花针通过批神经的调节作用 ,促使皮损区微循环加快 ,抑制介质的合成与释放 ,增强免疫力 ,从而达到消炎、镇痛、止痒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服用中药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在改善痛经、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确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医针灸外科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临床学科,该文从实践出发,将案例教学法与实训教学法相结合,突破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法,使教材知识得到灵活运用,并以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得到教师的真传。该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更能对其将来临床的实践裨益良多。与此同时,该教学法对教师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以及教学技巧都有一定的要求,对教师的自身教学和理论素养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CIS)理论探讨中医药文化品牌塑造的方法与现实意义。[方法]从CIS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品牌塑造的关系出发,通过分析中医药文化品牌塑造中导入CIS理论的意义,并结合中医药文化品牌中导入CIS理论的实例—“杨继洲针灸”品牌,来说明中医药文化品牌塑造三个系统的方法及其意义。[结果]探讨中医药文化品牌塑造可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也是传承与传播中医药文化的有效路径。CIS理论是塑造企业形象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分析CIS理论与中医药文化品牌塑造的关系,笔者认为在中医药文化品牌的塑造过程中可导入该理论。“杨继洲针灸”品牌即通过CIS理论的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系统、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系统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VI)系统的构建来进行有效塑造。[结论]中医药文化品牌是最能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类本土品牌,对中医药文化品牌形象塑造的探索与实践正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CIS模式、同时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品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针灸已经不再是中国的针灸,而是世界的针灸了。国外针灸的教育和科研热、以及执业现状不难引发对我国中医高等教育的思考,尤其是针灸专业的高等教育不应该过于细分针灸专业课程,应同时重视西医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反伪科学”活动逐渐走向了反面,成了一种打着“科学”旗号的非理性行为,得出了种种违背科学规律的结论。“中医巫术论”就是其“成果”之一。“中医巫术论”的核心思想是:西医才是标准的医学科学,才可以叫做“现代医学”,中医药学是一种发源于中国的“伪科学”和“巫术”,中药治疗疾病依靠的是心理暗示。发展到极端,个别人又搞起了所谓的取消中医签名活动,要求“中医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让西医药成为官方唯一承认的医学”。“中医巫术论”和要求取消中医药的行为,被偏见迷住了双眼,不懂医学的历史,无视科学的规律,违背时代的潮流,损害人类的福祉,必须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7.
《针灸学》中篇提前讲授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针灸学教学改革中,将中篇提前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针灸基本操作,同时学习经络、腧穴,这样解决了因腧穴内容集中学习而难以记忆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经络腧穴学习的兴趣,同时给其更多动手操作机会,弥补中篇针灸技术实训课时偏少的缺点。为了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中篇提前教学中,应把握住何时提前、提前内容取舍、针具准备和实训课内容设计几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耿樱  段安  杨淳  张维平 《中外医疗》2014,(27):161-163
针灸处方思路的形成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学理论,强调整体与局部共治,强调病、证、症的整体把握。该文试从"病、证、症结合"和"经筋病、脏腑病、皮部病、络病辨位治疗"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临床疾病针灸治疗处方的形成过程和理论依据,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一些针灸临证处方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针药合治头痛1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国采用针药配合方法治疗头痛患者186例。中药以搜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针刺取穴为风池、百会、神庭、太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8~4周为1疗程。结果:按德国疗效标准判断,症状消失26例,显效87例,有效51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8.17%。文中尚对疗效与病种、病程、年龄、精神、体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