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腔内循环热灌注系统并进行初步临床应用,以解决国内热灌注化疗设备入腔内水温高、灌注流量低的问题。方法利用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装置,即人工心肺机的单一滚压泵,变温水箱的升温部分,组合成腔内热灌注机。热灌注系统由一次性腔内热灌注装置和灌注机组成,其中热灌注装置包括热灌注插管、灌注环路、腹腔压力监测管路、储液器、变温器。热灌注机由灌注泵、变温水箱、温度、压力和时间监测仪组成。通过20例腔内循环热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验证此系统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结果该腔内循环热灌注系统人腔内水温≤43℃时腹腔内流出体外的水温41.5~42.7℃,灌注流量2000~3000mL/min。结论该实用新型一次性腔内热灌注化疗装置和热灌注机符合国际热灌注化疗标准,实用、安全、方便、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具有温度控制功能的复合光物理治疗系统的结构设计.系统以计算机为平台,采用宽谱辐射的卤钨灯作为辐照光源,将模糊控制算法应用于系统的温度控制中,实现对辐照表面温度的自动控制.通过对活体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控制实验证明,系统的控温精度均可达到允许误差±0.5℃范围以内,控温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满足临床进行腔内灌注热化疗的需要 ,研制 1台能精确控制温度和流速的热化疗仪。方法 采用精密蠕动泵、单片机控制 (MCU)系统、比例积分微分 (PID)算法和自制的小于 0 .5mm直径的温度传感器。结果 完成 1台热化疗仪样机 ,在温度为 30℃~ 6 0℃范围内 ,控制精度小于± 0 .3℃ ;流量控制范围 0~ 70 0ml/min ,精度小于1.7ml/min。结论 经体模实验证实 ,该热化疗仪操作简单、工作稳定、控制精确 ,可用于腔内灌注热化疗实验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热灌注化疗仪的研制.采用TS模糊模型与PID控制方法组合成一种模糊PID(TS-PID)复合控制方法,这种控制方法兼备模糊控制与PID控制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活体动物实验获得了理想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治疗温控精度达到±0.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卵巢癌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按制定的标准选取公开发表的文献,分别记录手术的种类和方法、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方式、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等,并对化疗药物剂量、热灌注的方法、化疗持续时间等进行描述.结果 本荟萃分析最终有1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入选,7项研究表明进行了肿瘤根治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原发性卵巢癌和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到54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为10个月到26个月.卵巢癌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 ~ 36%;中位病死率3%(0%~10%),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低.结论 卵巢癌患者细胞减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是可以选择的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临床应用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背景:腹腔温热化疗仪应用区域大剂量化疗和温热的协同作用,诱导腹腔内肿瘤癌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各国学者肯定。然而,当前国内腹腔温热化疗仪温度控制精度低,治疗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治疗需求。 目的:基于F2812及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讨论了一种腹腔温热化疗仪的系统设计,以期优化参数,达到最佳温度控制精度,利用流体动力学仿真为最佳手术实施布管策略提供数值模拟数据。 方法:基于F2812芯片的DSP控制器可快速响应控制加热及循环系统,提高系统温度控制精度。通过PID参数整定得到最佳控制参数;通过流体动力学仿真实验,模拟术中腹腔温度场及速度矢量场,优化腹腔布管策略。流体动力学仿真采用FLUENT软件,讨论了3种常见术中腹腔布管方式,并给出术中腹腔温度场分布。 结果与结论:设计了可提高系统温度精度的温度采集控制模块,系统温度控制精度±0.3 ℃。通过FLUENT仿真结果发现闭腔三进两出方式即可满足治疗要求,并给出三维腹腔温度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7.
血液变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如体外循环癌症全身灌注热疗、人体复温及器官移植手术中的血液变温等。目前医疗界应用的血液变温系统一般都是专门化的设备,存在体积庞大,扩充升级困难等缺点。我们介绍了新型基于计算机集散控制思想设计的易于硬件及软件扩展、微型化,集成了治疗管理功能的血液变温系统。并以全身灌注热疗应用为例进行了系统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便携式三叉神经疼痛射频治疗仪的设计方案.实现了预检、脉冲射频治疗以及连续射频治疗的功能,并通过触摸屏以及液晶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进行操作.同时根据系统特点采用改进的分段PID温度控制算法,温度精度小于1℃,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PID控制算法的温控医用灌注泵,用于将常温下的生理盐水加热到37±1.5℃。输液管中的生理盐水在蠕动泵的作用下流进蛇型水袋,并在加热板的作用下迅速升温。该文对原有的温控医用灌注泵提出改进,增加一些相关的报警措施,包括:生理盐水温度或过低报警、加热板温度过高报警、水袋缺水报警和生理盐水出口水压过大报警,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防止对术中患者造成进一步伤害,并防止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对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腹腔热灌注化疗、全身化疗联合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既往接诊的65例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并将其中单纯实施全身化疗的32例记为A组,将其中实施腹腔热灌注化疗、全身化疗联合治疗的33例患者记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7.58%,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28.13%(<0.05);在生存率方面,B组患者无论是在3年内的生存率还是5年内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0.05)。结论临床对中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腹腔热灌注化疗、全身化疗联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理想,相比单纯的全身化疗其安全性也无明显改变,值得各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单片机的全自动腹腔灌注热化疗仪的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腹腔肿瘤提出的一种热疗与化疗复合治疗的新方法。本文设计了这套智能型全自动腹腔灌注热化疗设备。利用加热炉丝加热化疗药物,通过恒流泵将药液送入人体腹腔,从腹腔流出的药液废弃掉。系统采用单片机对加热温度及流速进行控制,以使腹腔内化疗药液温度恒定在最佳温度值附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方法 共30例患者,均于伤后12 h内行血管内降温治疗,体内温度控制在33℃~35℃之间,持续4~7 d平均(21.5±13.7)h.患者均于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 经6个月随访,良好11例,中残5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2例、本组患者没有出现与血管内降温系统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目标温度维持稳定、波动性小以及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优点.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冷冻溶脂治疗过程的降温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负压吸引式冷冻溶脂装备结构建立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评估不同溶脂温度以及血液灌注率对降温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结果: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制冷温度下,低于溶脂温度的脂肪厚度占比为10.11%~40.32%,与临床的减脂效果10.7%~37.5%相比,模拟结果与临床结果较为一致。较小的脂肪血液灌注率会提升降温效果,但当脂肪血液灌注率小于1.44×10-4 s-1时,冷冻溶脂降温效果的提升较小。实验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验值降温趋势一致,在最终时刻温度相差1~2 ℃,证实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评估及优化冷冻溶脂效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泵双管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心内畸形行Ⅰ期矫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4例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心内畸形患儿施行心内畸形Ⅰ期矫治术。体外循环采用单泵双管灌注技术,6例在鼻咽温度25℃,直肠温度26℃的中度低温完成心内畸形及主动脉缩窄矫治;8例在鼻咽温度降至18~20℃,直肠温度降至19~22℃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合并间断深低温低流量进行灌注。结果术中停循环时间19~43min,平均(31.38±4.88)min,间断低流量灌注时间8~21 min,平均(13.16±4.72)min。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和肾功能衰竭,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弓离断合并心内畸形进行Ⅰ期矫治术时采用单泵双管上下同时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安全、有效,能有效保护机体重要脏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胸腔热灌注治疗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至10月本院收治的全麻下行胸腔热灌注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右美托咪定+芬太尼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地佐辛组(B组),分别于术前10min给予芬太尼1.0μg/kg、地佐辛0.1mg/kg,术中均静脉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后5min(T1)、15min(T2)、30min(T3)、60min(T4)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T3、T4时点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3、T4时点,B组患者的镇静评分明显高于A组(2.45±0.61比1.50±0.55,2.78±0.75比2.45±0.92,均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用于胸腔热灌注治疗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王斌  王行环  巴名臣  雷鸣  唐宏生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11,(11):1240-1242,1251,F0004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丝裂霉素(MMC)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的安全性。方法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6个小组,每组3只。实验组为第1~5小组,将MMC80mg加入生理盐水600ml中,用恒温水浴箱加热药液,温度为第1小组46℃,第2小组48℃,第3小组50℃,第4小组52℃,第5小组54℃,灌注实验兔膀胱45min;对照组为第6小组,不加热药液,同条件下灌注实验兔膀胱。比较实验前后实验兔的生化指标变化。2周后处死实验兔,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膀胱粘膜的病理改变。结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入水温度在45℃以下的实验兔膀胱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随着治疗温度的升高,实验兔膀胱的热损伤加大。实验组治疗后生化指标较治疗前有变化,谷丙转氨酶、肌酐、尿酸、岩藻糖苷酶、谷氨酰转肽酶治疗前后的变化率与入水温度的变化呈正相关,总蛋白、白蛋白治疗前后的变化率与入水温度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45℃以下,丝裂霉素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45min是安全的,随着治疗温度的升高,膀胱粘膜的热损伤加重,治疗的副作用加大,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是结直肠癌的终末期病变,预后较差,多采用保守治疗。近年来,细胞减瘤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逐渐被接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但由于其设备的缺乏、手术的复杂、并发症相对较多等原因未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对其理论基础、技术方法、临床研究及风险与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探索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多模式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