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缺血预处理抗缺血再灌注心肌间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IPC) 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间质胶原及心肌功能结构关系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IPC 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体重(250 ±30)g 雄性SD 大鼠24 只,分3 组,每组8 只,即假手术对照(SC)组;缺血再灌注(I/R) 组和缺血预处理(IPC) 组。用超微结构立体计量及羟脯氨酸浓度测定观察心肌间质胶原变化,多道记录仪测量心功能指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I/R 时心肌间质胶原浓度显著低于SC 组( P< 0-01) ,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严重,左室功能明显低于SC 组( P< 0-01) 。IPC 组心肌超微结构破坏明显低于I/ R 组。同时,心肌间质胶原浓度、胶原纤维线密度及左室功能指标明显高于I/R 组( P< 0-05 ,P< 0-01) 。结论:IPC 的心肌保护作用不仅表现在对心肌细胞上,而且对心肌间质也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去甲肾上腺素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的机理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至今仍不清楚。目前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在IP的保护心脏作用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试验通过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 ,并与IP保护作用相比较 ,探讨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预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一氧化氮合成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复制大鼠高血压心脏肥大模型并作缺血再灌注处理,以观察缺血预处理对高血压肥大心脏I/R损伤的影响及NO在其中的作用。结果显示:IPC能减轻大鼠高血压有肥大心脏I/R损伤,其程度与IPC对正常心脏I/R损伤的保护相近,表明高血压肥大心脏同样具有IPC保护现象,但NO在本模型中未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远程预处理(remote preconditioning,RP)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探讨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在远程预处理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方法: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Ⅰ组、远程预处理Ⅱ组和假手术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钙网蛋白的表达.结果:远程预处理Ⅰ组心功能、cTnT、MDA、SOD值、CRT的表达与缺血再灌注组无显著差异(P>0.05);缺血预处理组、远程预处理Ⅱ组SOD值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cTnT、MDA值、CRT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远程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远程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钙网蛋白高表达减轻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刘畅  刘国良  任甫  齐志敏  李艳琴 《解剖学杂志》2007,30(3):301-303,312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性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缺血再灌注和缺血预处理模型,随机分成6组,即非糖尿病和糖尿病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观察心肌酶和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非糖尿病的缺血预处理组心肌酶CK、CK-MB、LDH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糖尿病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肌酶无降低,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缺血预处理对非糖尿病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而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不具有同样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超 《医学信息》2018,(18):86-87,94
目的 对比局部缺血预处理和肢体远程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背阔肌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的40只体质量在250~300 g的健康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局部缺血预处理组、缺血组、对照组,每组10只。用无损伤血管夹对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右股动脉进行夹闭,对局部缺血预处理组大鼠胸背动脉进行夹闭,对缺血组大鼠的胸背动脉进行夹闭,对照组大鼠只在胸背动脉穿线,不结扎。运用ELISA法检测四组大鼠缺血前(T0)、缺血3 h(T1)、灌流恢复后1 h(T2)血清NO、ET水平。结果 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局部缺血预处理组、缺血组大鼠T1、T2时血清NO水平均低于T0时,血清ET水平均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局部缺血预处理组、缺血组大鼠T1、T2时血清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局部缺血预处理组大鼠血清NO水平高于缺血组,血清ET水平低于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鼠背阔肌肌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局部缺血预处理和肢体远程缺血预处理下均能够减轻,并保护肌皮瓣。  相似文献   

7.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影响,特别是对Bax基因表达的影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观察大鼠后肢止血带缺血4 h后再灌注4、24、48 h后和先经预缺血处理后再灌注4、24 h后Bax基因蛋白在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缺血4 h(A组)肌细胞出现Bax蛋白表达,24h后(B组)表达量显增加,48h后(C组)无表达.缺血预处理后再灌注4 h后(D组)肌细胞内无Bax蛋白表达,再灌注24 h后(E组)Bax蛋白表达量非常显著地低于B组.Bax基因参与了骨骼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其蛋白表达量与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经缺血预处理可以下调Bax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或是抑制其合成,使肌细胞存活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采用肿效瘤坏死因子-α(TNF-α)预处理与采用缺血预处理两种方法对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效果,并探讨采用TNF-α预处理减轻大鼠肝脏IRI的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仅行开腹及游离肝十二指肠韧带;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Pringle’s法阻断肝门30 min,再灌注6 h;缺血预处理组(IPC组)采用Pringle’s法阻断肝门10 min,开放血流10 min,此后操作同IR组;TNF-α预处理组(TPC组),术前30 min给予TNF-α1μg/kg腹腔注射,此后操作同IR组。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蛋白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以及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IPC组血清ALT、AST水平为(316.4±90.6)U/L、(316.4±90.6)U/L,TPC组为(336.8±79.4)U/L、(392.7±109.3)U/L,与IR组(642.8±149.3)U/L、(730.6±103.0)U/L比较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凋亡评分AI在IPC组(4.36+0.88)和TPC组(4.94+2.04)明显降低,与IR组(9.48+2.42)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内Bcl-2蛋白阳性表达在IPC组(62.30+9.20)和TPC组(60.99+6.30)升高,与IR组(11.45+11.9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F-κB p65阳性表达在IPC组(31.56+4.85)和TPC组(32.80+5.30)明显降低,与IR组(68.33+6.0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各项指标在IPC组与TP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NF-α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减轻大鼠肝脏IRI的效果一致,TNF-α预处理通过抑制NF-κB p65蛋白表达、激活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表达,减轻了大鼠肝脏IRI。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静脉与左心室两种不同给药途径的腺苷预处理对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6组(n=8),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静脉组、腺苷左心室组、生理盐水静脉组、生理盐水左心室组.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再灌注前后心功能变化,并检测再灌注末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kB(NF-kB)的表达.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腺苷静脉组及腺苷左心室组SOD值[(208.63±23.88)、(178.27±11.56)、(191.31±28.14)U/ml]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45.05±23.18) U/ml,P<0.05],cTnT、MDA值、NF-kB的表达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心功能均好于缺血再灌注组;腺苷左心室组SOD值高于腺苷静脉组(P<0.05),cTnT、MDA值、NF-kB的表达低于腺苷静脉组(P<0.05).结论 腺苷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左心室给药的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静脉给药的腺苷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观察水通道蛋白 4(AQP4)在肝内胆管细胞的表达变化,并同时检测肝脏功能变化,探讨肝脏IRI 与AQP4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肝脏30 min IRI模型。随机将配对动物分为对照和缺血再灌注2 h、1 d、3 d、7 d组,留取血清标本行间接胆红素(IB)、直接胆红素(DB)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检测;留取肝脏标本用于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AQP4表达变化, RT-PCR 方法测定 AQP4 mRNA表达变化。结果: (1)肝功能变化:缺血再灌注损伤2 h、1 d、3 d组IB、DB及ALT明显升高,与对照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并于术后第1 d达到最高(P<0.05);以后逐渐降低,术后第7 d恢复正常。(2) 肝脏病理学变化:术后HE染色可见缺血再灌注可造成大鼠肝组织变性、坏死。(3)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AQP4的变化:缺血再灌注损伤2 h、1 d、3 d组AQP4的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P<0.05),于术后第1 d最低(P<0.05),以后逐渐增高,于术后第7 d恢复正常。(4) 肝脏AQP4 mRNA表达变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 h、1 d、3 d组AQP4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于术后第1 d最低,以后又逐渐升高,于术后第7 d恢复正常。结论: 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明显引起肝内胆管上皮细胞AQP4的表达降低,术后第1 d最明显,至术后7 d逐渐恢复正常,此种损害与包括胆红素在内的肝功能损害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对胃粘膜的损伤,探讨肢体缺血再灌注对胃粘膜损伤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以及短暂多次肢体缺血在胃粘膜损伤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按Rosenthal方法复制大鼠LIR模型,观察并测定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以及应用缺血预适应干预对胃粘膜损伤的影响:取各组胃粘膜制作切片于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定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胃粘膜血流量(GMBF)、胃结合粘液量、胃粘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血浆和胃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以及胃粘膜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大鼠LIR后胃粘膜损伤严重,IPC组各类细胞损伤较LIR组轻;LIR后GMBF及胃结合粘液量、胃粘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虽然IPC组大部分指标与对照组有差异,但与LIR组对比GMBF及胃结合粘液量、胃粘液中磷脂、氨基己糖的含量均较高于LIR组;LIR组血浆与胃粘膜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PC组血浆与胃粘膜组织NO含量和胃粘膜的NOS活性又显著高于LIR组。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胃粘膜损伤;缺血预适应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胃粘膜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建立3-4周龄幼兔离体心脏左心作功模型,心脏缺血期间均间断灌注心脏停搏液,研究缺血预处理前加用腺苷对未成熟兔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结果:再灌注期,缺血预处理前加用腺苷的心脏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恢复最佳,肌酸激酶(CK)漏出率低,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和二磷酸腺苷(ATP+ADP)含量高;心肌含水量(MWC)低。结论:缺血预处理前加用腺苷能强化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兔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核黄素预处理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核黄素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大鼠喂以正常饲料,核黄素预处理组(R+I/R组)大鼠补充核黄素。喂养4周后,阻断大鼠肝门1 h,再灌注1 h建立I/R模型。术后采血并收集肝脏标本,分别检测血清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血红素加氧酶-1(HO-1) 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中SOD活性亦明显下降(P<0.01),MDA水平及HO-1蛋白表达则显著增高(P<0.05)。而R+I/R组较I/R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MDA水平均明显下降,SOD活性显著增强(P<0.01);肝组织中MDA水平亦明显降低,SOD及HO-1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组织切片显示I/R组大鼠肝细胞肿胀,炎症细胞浸润,小叶结构紊乱;R+I/R组大鼠肝细胞仅轻度肿胀,几乎无气球样变,小叶结构清晰。结论: 核黄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肝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核黄素通过降低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及HO-1蛋白表达,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NO对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在缺血预处理(IP)保护机制中的作用,同时观察NO对缺血再灌注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在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共分为6组:IR组,IR+L-arg组,IR+L-NAME组,IP组,IP+L-arg组,IP+L-NAME组,观察分析心功能、梗塞面积、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TUNEL阳性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L-arg,L-NAME均明显减轻了IR引起的PMN浸润和心肌细胞凋亡。缺血预处理前给予NO前体L-arg增加NO生成或使用L-NAME阻断NO生成对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缺血前组予L-arg增加内源性NO生成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发挥保护作用;组予L-NAME可能通过减少再灌注其ONOO-的生成而减轻心肌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是否对缺血/再灌注(I/R)脑细胞具有保护效应及其与微循环调节功能间的关系。方法:I/R与IPC组大鼠均复制脑I/R损伤模型,IPC组增加于I/R之前24h进行的短暂脑缺血预处理。动物均开颅窗观察缺血前、缺血后、再灌后脑软膜微循环指标;并取脑组织作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缺血损伤情况。结果:I/R组TTC染色后大多数出现不规则的缺血损伤的淡染区,而IPC组明显少见。IPC组缺血及再灌之后毛细血管累计总长度、微循环血流量、微血管内血流速度之相对增加值均大于I/R组。I/R组于再灌注之后有无复流现象;而IPC组此时呈灌注增加的过程。结论:IPC通过提高微循环的调节功能,促进毛细血管的相对性开放和血流的相对性加快,减轻缺血期组织血流低灌注和再灌注期无复流现象,从而对I/R脑产生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HOE642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HOE64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其作用与给药时间的关系及其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为模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分缺血/复灌(I/R)、缺血前给药(HOE-Pr+I/R)、缺血期间给药(HOE-Is+I/R)、复灌期给药(HOE-Re+I/R)组,测定左室发展压、左室舒张末压、心律失常、心率、冠脉流量和心肌酶。B组分对照、I/R和HOE642+I/R组,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HOE-Pr+I/R组在缺血复灌期间左室发展压明显高于I/R组,左室舒张末压、各时段心律失常评分低于I/R组,冠脉流出液心肌酶的含量也低于I/R组。HOE-Is+I/R组左室舒张末压、心律失常评分、冠脉流出液心肌酶的水平低于I/R组,左室发展压与I/R组比无明显差异。HOE642+I/R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I/R对照组(11.5±5.7vs51.8±15.2)。结论:HOE642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保护作用与给药时间有关,缺血前给药能充分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