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陈启石  吴孝华 《中医杂志》1994,35(4):204-205
咳血为常见病症之一,其病位在肺,疗治此疾,从肺论治,其奏效者固多,失效者亦不乏其例。究其病因病机,虽为肺系病变,与肝亦有密切关系,故不可概从肺治,通过长期临证观察,咳血病证从肝论治,常获良效。1 肝火犯肺汪某,男,49岁,1984年5月30日诊。患者咳血经久不愈3~4月,先觉咽痒不适,随即咯出鲜血10余口、色鲜红,咳不甚剧,痰液黄稠不爽,伴两胁隐痛、闷塞、口干烦热、动则气急。经摄胸片:诊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曾用止血敏、  相似文献   

2.
韦晓辉  赵坤 《光明中医》2012,27(3):447-448
中医药在治疗顿咳方面有较好疗效,本文从病因病机、治疗经验等方面论述临证体会.结合典型病案,从肝、大肠论治顿咳,治宜镇肝降逆,泻腑肃肺,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引起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多从风邪[1]论治。导师王琦教授善从气机升降理论入手进行辨证施治,指出气机升降逆乱、肺气上逆作咳为基本病机,主要病位在肺、肝、脾胃。其中肺气上逆者,治以肃肺止咳;肝气郁结,肝火犯肺者,以疏肝理气兼以清热为法;脾胃气机逆乱,脾失运化生痰者,以理气化痰为法。临证时多以调理气机升降为基础,使气机调畅、肺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则咳自平。  相似文献   

4.
冯昌汉主任医师认为,顽固性咳嗽病机复杂,虚实夹杂,寒热错综,外感咳嗽重视风邪,多夹寒、热、燥、湿、食,常按鼻咽、咽喉、气管、肺的病位之不同明辨表里及病势;内伤咳嗽以痰、气、瘀为主,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胃等脏腑相关,久则及肾。故可从风治咳、辨痰治咳、论气治咳、从肝治咳、从瘀治咳5方面着手,明辨寒热虚实,临床以祛风、化痰、降气、调肝、化瘀为治咳大法,分型论治,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肝咳临床特点:咳嗽,喘促,无痰,热势不扬,或痰少而粘、咽干口燥,舌红苔薄黄燥,脉弦数;脏腑关系:肝肺同病;病因病机:肝阴亏虚,肝风内动,相火妄动,循经入肺,郁于肺内,肺失宣降。证治方法:疏风平肝肃肺,选方:四象方。本文从以上方面探析张之文教授论治肝咳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曾救凡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2):870-871
介绍从肝论治血证的临证体会及验案举例。从中医理论阐述了肝与血证发病的密切关系,认为血证新病者多从肝论治,从潜肝泻火治官窍衄血、平肝降肺治咳血、泻肝和胃治吐血呕血、柔肝清肠治便血、清肝利湿治尿血五个方面论述了几种血证的发病与肝相关的病因病机,以及从治肝的角度确立的治法和常用方药,并通过病案分析,阐明了上述从肝论治血证的五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临床上多从肺论治,但疗效往往不尽如人意。咳嗽虽不离肺,但也不止于肺,《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导师万丽玲对咳嗽的治疗得心应手,咳病多应用而瘥。现分享其从胆论治咳嗽验案1则,以体会其临证治咳之精思巧辨。  相似文献   

8.
<正> 咳证发病的主要脏器是肺,从肺论治理所当然。但治咳仅从肺入手,不一定取得满意效果,治慢性咳嗽更是如此。脾为肺之母,虚则补其母,治咳从脾入手,往往能获满意效果。这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体现。从脾论治,并非排斥治肺。现就笔者临床体会,谈咳证治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许欢  陈进  陈竹 《江西中医药》2021,52(8):28-29
陈进认为小儿久咳病为本虚标实证,风邪、痰邪与热邪反复侵害,肺气郁闭,无法正常宣降,导致肺气上逆,气结胸中,而致久咳.小儿久咳证型属于痰郁闭肺兼气阴两伤者,应以通为法,从肺脾论治;治以宣肺祛痰,养阴止咳,自拟通肺止咳汤加减.附病案1则,以兹勘验.  相似文献   

10.
刘绍能 《北京中医》2011,(8):598-599
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治疗应以通下为主,而便秘的发生与脾胃、肺、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调理脾胃、肺、肾、肝的功能亦很重要。本文总结了从脾胃、肺、肝、肾论治便秘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了作者的临床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11.
介绍邓跃毅教授从肝论治肾脏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肾脏病不仅责于肺脾肾,肝失疏泄亦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临证可从肝治肾,以清肝、平肝、疏肝为基本大法,肝经湿热证治以清肝泻热,阴虚阳亢证治以平肝柔肝,肝郁气滞证施以疏肝理气,疏肝法贯穿治疗始终。并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12.
肝咳浅议     
肝咳浅议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张博生关键词咳嗽,从肝论治咳嗽多从肺论治,然肝亦令人咳,唯人多味于此。笔者临证之余结合学习前贤之论,就此论述如下。肝咳之论,始自《内经》,《素问·咳论》篇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肝咳之状,咳...  相似文献   

13.
刘绍能 《北京中医药》2011,30(8):598-599
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失常,治疗应以通下为主,而便秘的发生与脾胃、肺、肾、肝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因此调理脾胃、肺、肾、肝的功能亦很重要.本文总结了从脾胃、肺、肝、肾论治便秘的理论与方法,并提出了作者的临床证治体会.  相似文献   

14.
从五脏论治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从五脏剖析,认为补肾益智,心脾同治,祛痰开窍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基本治法,补肝疏肝平肝是治疗的补充手段,治肺亦不可忽视,临证时需灵活运用,并将涤痰汤加减从五脏论治血管性痴呆的临证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清末名医唐宗海,字容川,四川彭县人。所著《血症论》一书共八卷,系统地总结了血证论治的临床经验,其血证治疗“止血、祛瘀、宁血、补虚”四大法,久为医界治血准绳。论证用药,颇多独创,多为其临证实践之心得体会。血证与肺的关系甚密,唐氏血证从肺论治的经验独树一帜,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兹探述如下。1咳血唐氏指出:肺主气,咳者气病也,故咳血属之于肺。他认为:肺主咳嗽,坦”人必先知咳嗽之原,而后可治咳血之病”。咳嗽吐红之证,多有因外感者,且此证最多,须知咳因气病,然使不犯血分,又何练而失血也哉!故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博生 《河南中医》1996,16(2):29-29
肝咳辨治述略张博生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主题词咳嗽/中医药疗法,咳嗽/中医病机,泻肺/方法,润肺/方法咳病肺主,而五脏皆可致,然临证肝咳尤多见者,盖因肝肺生理密切相关,机理有四。其一,肝升肺降:肝属木,木气以升发调达为顺;肺属金,金气...  相似文献   

17.
咽干口渴 ,红肿微痛 ,喉部梗塞不适 ,如有异物 ;痒而时咳 ,乃属中医虚火喉痹范畴。古人咽和喉往往互混不分 ,虚火喉痹以喉命名而实为咽痹 ,类似于现代医学所称慢性咽炎、咽神经官能症等 ,其病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 ,经久不愈 ,而今多以消炎镇痛药治之 ,为治标之法 ,于医无补 ,见效甚微。笔者从肾论治 ,取得一定疗效 ,现阐述如下。虚火喉痹一证 ,中医临床治疗多以调理肺、肝、脾三脏为主。其中从肺论治者认为 :咽喉属肺系 ,若肺肃降之职失司 ,则虚热内生 ,上熏咽喉 ,发而为病 ;从肝论治者 ,多以肝之经脉“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 ,上入顽颡……”和…  相似文献   

18.
痛泻要方是治疗肝脾不和"痛泻"的经典方剂,武维屏通过探究痛泻要方的组方特征,拓展痛泻要方的适应症,将其应用于肺系病咳、喘、哮之证,凡咳、喘、哮辨证属于肝脾不和、肺失宣降者,均可应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亦体现其"从肝治肺"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9.
刘剑 《河北中医》2003,25(1):39-41
痰之为病 ,临证广见 ,治痰之法 ,古今颇多。现集笔者临证医案例数 ,介绍如下。1 清肺化痰法顾某 ,女 ,76岁。 1 995 0 3 0 2初诊。恶寒发热 1 0余日 ,持续不退 ,咳嗽胸痛 ,痰白黏稠 ,咯痰不爽 ,口苦而干 ,渴不甚饮 ,唇胗而燥 ,不思饮食 ,胸脘痞闷 ,舌苔薄黄 ,脉弦数。证属风热犯肺 ,肺络失宣。治宜清肺化痰舒络。治予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 5g ,生石膏 (先煎 ) 1 5g ,杏仁 1 0g ,竹沥半夏 1 0g,丝瓜络 1 0g ,橘红、橘络各 5g ,炒白芥子 1 0g,旋覆花 (包煎 ) 1 0g ,生甘草 5g。水煎服 ,日 1剂 ,3剂。二诊 :药后寒热已解 ,咳呛尚存…  相似文献   

20.
中医认为,内伤咳嗽的病位虽然在肺,但与心、肝、脾、肾四脏亦有密切关联。其在心者,多因心火亢盛,上炎犯肺致咳,治以清心泻火、宣肺止咳。其在肝者,多因肝郁不舒,肺气上逆致咳,治以疏肝降火、顺气止咳。其在脾者,多因脾失健运,痰湿壅肺致咳,治以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其在肾者,多因肾阴亏虚,肺失濡润而咳,治以滋养肾阴、润肺止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