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靖  夏阳 《广西医学》2012,34(10):1360-136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计算其脉压,根据脉压大小分为3组:A组38例,脉压<50 mmHg;B组42例,脉压50~70 mmHg;C组40例,脉压>70 mmHg.用多普勒超声检测3组患者IMT和IMT/内径比值,分析脉压与IMT的相关性.结果 (1)A组高血压患者IMT、IMT/内径比率分别为(0.82±0.18)mm、(12.36±2.00)%,B组分别为(0.96±0.23)mm、(13.84±2.20)%,C组分别为(1.09±0.25)mm、(15.39±2.90)%,IMT和IMT/内径比值均C组>B组>A组(P<0.01).(2)脉压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r=0.624,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密切相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随脉压增大而增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P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EH患者190例,对入选者行动态血压监测,测定血清hs-CRP浓度,并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按动态脉压水平分为三组:PP 1组[PP≤45 mm Hg(1 mm Hg=0.133 kPa)];PP 2组(45 mm Hg<PP<65 mm Hg);PP 3组(PP≥65 mm Hg).据斑块的分级标准分为:0级、Ⅰ级、Ⅱ级、Ⅲ级共四组.结果 高脉压组的hs-CRP和IMT水平均高于低脉压组(P<0.05).随着脉压增大,斑块检出率、Ⅱ级及以上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斑块高级别组hs-CRP和IMT显著高于斑块低级别组(P<0.05或P<0.01),并且IMT与PP及hs-CRP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和0.622(P均<0.01).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SBP及hs-CRP与IMT增厚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脉压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老年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超声检测颈动脉中膜厚度(IMT)与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的联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68例高血压患者IMT,根据IMT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26例以及增厚组4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PP、PPI的差异,并对IMT与PP及PP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增厚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PP、PPI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可知,IMT与PP(r=0.452,P=0.003)及IPP(r =0.398,P=0.008)呈均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斑块硬化与脉压及脉压指数具有密切关系,通过联合检测可提高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对临床防治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增厚和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颈动脉B超技术,对178例意识清晰的脑梗死和非脑血管病住院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进行检测.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08).高血压、糖尿病及血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有密切联系(P<0.05).但是血糖和血脂水平与斑块的形成无明确关系.颈动脉斑块组和非斑块组的吸烟、饮酒、性别和心电图缺血改变无明显差异.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5),颈总、内动脉IMT显著增厚.结论:颈动脉IMT增厚和斑块形成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心脏、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间的关系.方法 监测4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全天平均脉压差(PP),以PP 60 mmHg为界分为两组.多普勒超声检查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与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比值(E/A值)、左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颈动脉各段内膜中层厚度(IMT)和颈动脉各段阻力指数(RI).观察不同脉压差对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PP≥60 mmHg组与PP<60 mmHg组比较,E/A值下降(P<0.05),IMT增高(P<0.05),RI明显增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P与IMT左侧颈内动脉及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RI双侧颈总动脉呈明显相关(r分别为0.346、0.341、0.557、0.518,P均<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差增大,与心脏、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与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ELISA法)测定125例老年EH患者及70例健康老年人血清AGEs浓度.同时测量血压,并使用B型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根据IMT将EH患者分为非IMT增厚组(40例)和IMT增厚组(85例),根据斑块严重程度EH患者分为0~3级4组.结合AGEs、IMT对各组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EH两组患者血清AGEs均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均P<0.01),非IMT增厚组与IMT增厚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AGEs水平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斑块分级4组之间AGE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IMT与AGEs及脉压(PP)呈显著正相关,IMT增厚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2和0.638(均P<0.05),非IMT增厚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3和0.425(均P<0.05),所有患者相关系数分别为0.679和0.538(均P<0.05).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GEs、PP与IMT增厚密切相关.结论 血清AGEs水平升高与老年EH患者动脉硬化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人年龄、脉压与颈动脉声像改变的相关性,分析年龄,脉压及颈动脉声像改变在评估可能发生早期动脉硬化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正常人330例,测量其脉压并超声检测颈动脉,按年龄,脉压各分为3组,统计分析不同年龄及脉压组间颈动脉声像的改变及其意义.[结果]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血管僵硬度指数及脉压(PP)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颈动脉管壁张力、管壁扩张性及血流速度(Vmax、Vmin)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与年龄无明显关系趋势.IMT,Ds,Dd,血管僵硬度指数,Vmax,RI,PI随着PP的增加而增加(P<0.05),颈动脉管壁张力、管壁扩张性,Vmin随着PP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正常人年龄、脉压是影响颈动脉声像改变的重要因素,不同年龄组的脉压及颈动脉声像改变,可为预测和评估是否具有可能发生早期动脉硬化的趋势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脉压差(PP)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检测的意义。方法应用超声方法对49例老年EH患者(合并脑梗死)及35例老年EH患者(排除合并脑梗死)检测其IMT。结合患者血压及脉压差(PP)情况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老年EH患者合并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及PP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IMT随PP增加而增加,IMT与PP呈显著正相关,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IMT与PP相关系数分别为0.791,0.554,所有患者IMT与PP之间相关系数为0.721。结论脑梗死患者IMT显著增加,与PP呈显著正相关。同时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和PP监测老年EH患者有助于了解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顸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最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ax),按颈动脉超声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平均脉压及脉压指数,观察两组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差异以及IMTmax与脉压及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PP及PP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IMTmax与PP及PP密切相关(r分别为0.357和0.412,P均<0.01).结论 脉压及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脉压指数(PP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最大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max),按颈动脉超声分为正常组和颈动脉斑块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出平均脉压及脉压指数,观察两组脉压及脉压指数的差异以及IMTmax与脉压及脉压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斑块组PP及PP均较颈动脉正常组增高(P<0.05).IMTmax与PP及PP密切相关(r分别为0.357和0.412,P均<0.01).结论 脉压及脉压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脉压指数在一定程度上较脉压有更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脉压(PP)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ISH患者52例(ISH组)、混合性高血压(SDH)患者48例(SDH组)以及老年健康体检组5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脉压(PP)、血MMP-9及IMT,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ISH组、SDH组PP、MMP-9水平及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ISH组较SDH组高(P<0.05),IMT与SBP、DBP、PP及MMP-9呈正相关(r=0.333,r=0.263,r=0.573,r=0.74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PP、MMP-9为IMT的独立危险凶素(P<0.05)。结论 ISH组患者颈动脉重构程度较SDH组重,PP及MMP-9水平升高与IMT增厚呈正相关,PP及MMP-9升高可能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表达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及在靶器官损害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42例,代谢综合征组48例,记录和检测观察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FGF21表达。采用高频超声检测受试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清FGF2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GF21与腰围(r=0.359,P=0.006)和空腹血糖(r=0.229,P=0.043)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显示,腰围增加、血糖升高和三酰甘油升高是FGF21表达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代谢综合征患者颈动脉IMT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糖升高和FGF21表达增加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FGF21表达增加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代谢综合征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参与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4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按血压特征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n=78)患者及双期高血压(DH,n=86)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分析HRV指数,采用颈动脉多谱勒超声检查IMT。比较两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IMT与HRV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SH组年龄、收缩压、脉压显著高于DH组而舒张压显著低于DH组(P<0.05),ISH组患者IMT显著高于DH组(P<0.05),HRV时域参数24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内5 min节段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均显著低于DH组(P<0.05)。在ISH组患者中,校正年龄、脉压等影响后,IMT与SDNN(r=-0.29,P<0.01)、SDANN(r=-0.27,P<0.01)、SDNNindex(r=-0.32,P<0.01)、RMSSD(r=-0.35,P<0.01)呈负相关。在DH组患者中,IMI厚度与HRV各指标的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H患者具有IMT显著增高以及HRV显著降低的特点,且IMT与HRV密切相关。IMT与HRV可作为评价ISH患者心血管危险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不同组合成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及其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方法115例MS患者,按组成成份不同分为MS合并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组(40例)、MS合并2型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组(41例)和MS非糖尿病组(34例).同期检测36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用B超高频探头测量颈动脉IMT.结果MS各亚组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MS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增多,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IMT与年龄和糖尿病病程、FPG、2hPG、SBP、TG、LDL-C呈正相关.MS组血清C-RP、血浆FI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S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随MS组分数量的增多,IMT、C-RP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对MS患者应常规检测颈动脉IMT.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Liu F  Zhang HY  Liu XN  Yang HY  Kang ZH  Shi XZ  Yang Y  Hui RT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5):1317-1320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青岛港健康研究人群中 5 5~74岁的男性共 35 8名 ,分为代谢综合征患病组与非患病组 ,应用血管超声技术检测了该组人群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斑块性质、分级及斑块总积分 ,并对内膜 中膜厚度 (IMT)与代谢综合征各项诊断标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患病组颈动脉IMT值 (0 90mm± 0 12mm)、斑块总积分(3 5 8mm± 0 4 4mm)、斑块发生率 (6 4 2 % )及心血管病患病率 (47 5 % )均显著高于非患病组 (分别为 0 84mm± 0 11mm、2 4 5mm± 0 2 5mm、4 7 5 %及 12 2 % ,P均 <0 0 5 )。颈动脉IMT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及腰围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2 7、0 17、0 17及 0 12 ,P均 <0 0 5 )。结论 代谢综合征可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及早进行颈动脉的超声检查 ,将有助于心血管病事件的一级预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MS患者(MS组)与2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全部受试者在入院查体时根据标准方法测量:腰围、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同时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作为判断是否存在MS靶器官损害的指标,分析hs-CRP水平与各代谢参数的关系。结果:(1)MS组血浆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相关分析显示MS受试者中hs-CRP与腰围、DBP、SBP、TG、FBG、IMT、LVMI和UAER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当hs-CRP水平升高时,可增加靶器官损害的程度。结论:MS血浆hs-CRP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颈动脉脉搏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IgA肾病患者16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收缩期开始时脉搏波传导速度(beginning of the systole-pulse wave velocity,BS-PWV)、收缩期结束时脉搏波传导速度(end of the systole-pulse wave velocity,ES-PWV)及实验室相关生化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肾虚证最常见;各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组患者的IMT、BS-PWV、ES-PW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S-PWV与年龄、BMI、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与eGFR呈负相关(P<0.05);ES-PWV与年龄、BMI、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eGFR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超声极速成像技术能够早期、简便、准确地反映IgA肾病患者血管弹性功能变化,溺毒证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和大动脉弹性的改变及二者间的关系,探讨影响IMT及大动脉弹性的危险因素。方法共选择90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对照组、MS组、MS合并高血压组各30例,分别测定每位研究对象的IMT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并测定可能影响二者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IMT与PWV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二者呈正相关(r=0.753,P〈0.001);影响IMT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收缩压、吸烟;影响PWV的主要因素为年龄、收缩压。结论MS患者IMT与大动脉弹性均发生明显变化,且二者呈同向变化,即IMT增厚时,PWV也增快。影响IMT及大动脉弹性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收缩压及吸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重叠综合征(O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OS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同期收治的单纯COPD患者72例以及单纯OSAS患者60例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彩超检测OS患者IMT.对OS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运动训练,比较各组间及OS患者治疗前后的ET-1、NO浓度、IM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OS组患者的ET-1水平明显高于OSAS组和COPD组,NO水平明显低于OSAS组和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SAS组和COP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HI的OS患者中ET-1水平比较,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水平比较,三组均有明显差异,重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组患者治疗后的ET-1、IM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内皮功能紊乱且颈动脉内膜厚度明显增厚,较单纯COPD、OSAS患者ET-1、IMT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OS患者经无创呼吸机联合运动训练治疗,内皮功能紊乱可改善,并减少心脑血管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