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3例男性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成功的经验。结果本组病例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充分游离直肠下端并离断肿瘤近端后,将远端直肠和肿瘤一并经肛门拖出,闭合器切闭肿瘤远端,管状吻合器行直肠与降结肠端端吻合。23例患者均成功保留肛门,无手术死亡。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残端无肿瘤残留,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漏。结论针对骨盆相对狭窄的男性患者,利用腹腔镜行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直肠经肛门拖出式吻合术,对于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是安全可靠的,它可以简化手术难度,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的直肠癌根治术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评价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除直肠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3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ME)加经肛门内外括约肌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2cm以内,有1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术前先进行放、化疗。腹部手术施行全直肠系膜切除,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和部分肛提肌达肛门外括约肌环上缘,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内括约肌)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组在癌灶下缘2cm之齿状线下方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内括约肌全层,然后沿肛门内、外括约肌环间隙向上游离,与腹部手术组会师。将近端结肠或结肠储袋与肛管或肛管.齿状线行端端吻合。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好。平均随访12个月,29例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例出现复发和转移,另1例癌胚抗原19.9,但未发现转移灶。结论经肛门内外括约肌同切除直肠的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达到良好的根治性,并保留较好的肛门功能,是一种可选择的根治性保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施行了30例经耻骨直肠肌内侧间隙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该术式腹部操作同Mikes术,会阴部经肛门内外括约肌间切口,经耻骨直肠肌内侧间隙与腹部手术会师,保留了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切除了直肠和部分肛管,操作简便,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良好,初步远期疗效满意.若适当掌握手术指征,该术式可为部分距肛缘3.5cm以上低位直肠癌在保留肛门及良好排便功能的同时得到根治的一种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改良Welch手术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介绍用改良Welch手术对低位直肠癌进行超低位前切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72例结直肠癌患行根治性切除后,保留直肠残端距齿状线2cm左右,用自制肛门支撑吻合管置入口侧结肠内8cm,距离断端1cm用7号丝线结扎、缝扎各1道。肛侧距残端0.5cm处用2号肠线全层内荷包缝合1周。经盆腔及肛门拖出口侧结肠及肛门支撑吻合管,直肠肛侧外翻肌层与口侧结肠浆肌层间断缝合4—6针,口侧结扎线和荷包缝合线相对,结扎荷包线,口肛侧肠管紧密贴附。手术10d后拔除肛门支撑吻合管,吻合口愈合,14d拆除肠线。结果 对72例直肠癌患用改良Welch手术方法实施超低位前切除,无手术中死亡,未发生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100%获得随访,2年生存率为95.8%,局部复发率为2.8%。结论 用改良Welch手术对低位直肠癌可以完成超低位前切除术,且安全、易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吻合器技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3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TME原则的根治性手术,应用可重复管状消化道吻合器行低位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结果103例均完整切除直肠系膜,无手术死亡,吻合口距齿状线4 cm以上46例,2-4 cm47例,2 cm以内者10例。均获随访,平均26(3-48)个月,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重置肛管引流一周治愈;吻合口狭窄3例,经定期扩肛后缓解;术后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良好。局部复发伴腹腔广泛转移6例(5.8%),死亡12例(11.7%)。结论TME术式基础上应用可重复弯管消化道吻合器行结肠-直肠低位吻合符合直肠肛门生理要求,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费用较低,吻合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基础上用支撑捆扎法完成低位直肠癌低位或超低位结肠-直肠(肛管)吻合手术术式。方法对346例低位直肠癌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根治性清扫基础上,用支撑捆扎法进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对直肠断端距齿状线≥1cm者用改良Welch手术完成结肠-直肠吻合术;直肠断端距齿状线≤1cm者行保留肛门内括约肌的结肠-肛管吻合术。结果本组346例手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近期出现吻合口漏4例(1·2%),局部引流2周治愈2例、横结肠造口转流2例,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距离齿状线距离:2~3cm者114例,1~2cm者145例,0~1cm者87例。术后吻合口狭窄10例,狭窄率2·9%。Lifetable法计算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8·6%及6·3%。手术后3个月排便功能的优良率为82·6%。结论支撑捆扎法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完成耻骨直肠肌上缘到肌间沟平面的吻合,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最理想的治疗术式。方法 对86例低位直肠癌切除后经肛门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肿瘤下缘距肛缘6-7cm 62例,8-10cm 24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8-12周时排便功能控制良好,排便次数为1-4次/d,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便次数为1-2次/d。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7%(3/81),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14/21)。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可避免腹部结肠造口,并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直肠恶性肿瘤手术后为恢复肛门功能,行括约肌部分切除加平滑肌肛管成形原位肛门再造术的效果,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6年1月间8例肿瘤距肛缘3~4 cm的直肠癌患者,行括约肌部分切除加平滑肌肛管成形原位肛门再造术,全组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括约肌部分切除加平滑肌肛管成形原位肛门再造术,利用平滑肌特性,在低位直肠癌病例行内括约肌及外括约肌深层合并切除能确保切缘无癌浸润,保持根治性的同时保留肛门,手术可行且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原位肛门重建术能否在保证患者手术的根治性同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方法 我科自1989年5月至今,对27例低位直肠癌(肿瘤距肛门4~8cm)患者,在Miles’术式的基础上,保留了部分肛门外括约肌,结肠双套叠式原位肛门重建术。结果 经随访2~11年,所有病例均健在,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人没有因手术而造成明显的思想负担及心理压力,日常生活满意,与同期住院的23例单纯行Miles’术治疗而情绪低落的直肠癌患者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位肛门重建术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既能保证患者手术的根治性,同时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于华 《腹部外科》1997,10(2):90-90
患者:女,62岁。因疑为直肠癌行肛门指检:肛门外观正常,手指插入顺利,距肛门约6~7cm处可触及一环形肿物下绿,腔狭窄,手指无法插入。指套染血。纤维结肠镜检发现:距肛门7cm可见一菜花状肿物。病理报告:高分化腺癌。诊断:低位直肠癌。行经腹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根治术。手术顺利。直肠端端吻合:先以直肠吻合器吻合,后以丝线间断缝合浆肌层。吻合后查吻合口无粘膜外露,无血运障碍。于吻合口左侧安置带侧孔乳胶引流管一根,引出体外并和腹壁缝合固定。缝合切日,术毕。术后给以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半坐位,抗感染,输液及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