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改进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及固定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方法:将12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改进小儿静脉留置针血管选择、穿刺和方法,对采用不同穿刺和固定方法留置静脉套管针的患儿进行观察,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留置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经过比较,改良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优于传统组.结论:小儿不易合作、血管过细、固定不佳、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刺激性药物的使用是导致并发症出现留置失败的主要因素.改良组的操作及固定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有效地保护了患儿的血管,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和烦恼.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改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匡大林 《安徽医学》2014,35(1):119-121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传统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贴膜固定,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为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渗液渗血、发生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节约护理操作时间,对穿刺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方法 对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0例患儿,按需要留置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每组6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的送管方法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方法,改良组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结果 传统组一次穿刺成功51例,成功率为85.3%,改良组一次穿刺成功有56例,成功率93.3%.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采用见回血后单手退针再送管的方法比传统的见回血后再进针2~3mm再送管的方法更能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婴儿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技巧.方法 将70例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法,观察组采用助手握持幼儿手背以扩大支撑面进行穿刺和弹力网帽辅以纱块固定法.结果 两组患儿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助手握持幼儿手背以扩大支撑面进行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采用弹力网帽辅以纱块固定法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不易脱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抢救危重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科住院抢救的80例2岁以内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传统组和改进组,每组40例。传统组在静脉留置针操作中采用常规方法: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0.5cm,再将导管并针芯送入静脉内;改进组采用改进方法:进针见回血后,打开输液活塞,让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内,顿时让近端血管内充盈,停顿数秒,软管经液体将血管冲开后,顺血管走向缓慢推入软管,直至将软管完全推入,利于外套管的送入。结果:改进组采用改进方法后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70%),改进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传统组。改进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8/40),传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5%(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进方法可减轻患儿痛苦,保护患儿血管,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赢得救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进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名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50例和改良组50例。传统组采用双手穿刺送管法,改良组采用单手穿刺送管法。结果: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手法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可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迟秀梅  张宇  周晶 《吉林医学》2010,31(29):5167-5168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成传统组(60例)和改进组(60例),传统组采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再送入静脉的方法,改进组在操作中采用见回血后固定针芯,推送导管再抽出针芯的方法。结果:改进组穿刺成功率显著大于传统组(P<0.01)。结论:改进的方法可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进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对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该科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00名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50例和改良组50例。传统组采用双手穿刺送管法,改良组采用单手穿刺送管法。结果:改良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改良组对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手法的改进,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可应用于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进行改进,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方法 对2010年10月-2011年6月住院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穿刺方法进行改进,采用两人操作法,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并压迫血管,使血管充盈,操作者进行穿刺.结论 改进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股静脉穿刺方法在NICU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股静脉留置针穿刺由两人协作边抽回血边穿刺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对2组不同方法置留置针的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比传统股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成功率高,安全,并发症少,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同时也减轻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及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就诊于儿科的新生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和针芯同时送入血管再退针芯的进针方法,固定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部分针梗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外露针梗"Y"型尾端;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4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然后将针芯全部退出的改良方法,固定时将敷贴全部覆盖住进针处针眼及全部针梗,将余下留置针软管部分用2条胶布横行固定与敷贴上方.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效果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情况、发生松脱情况和进针处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8%和75.0%,发生松脱率分别为3.8%和18.8%,感染率为1.3%和1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对肥胖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较头皮和四肢部位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方法,在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输液并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58例肥胖患儿按首次来院输液日期单双号分组,单号入院为观察组(32例),双号入院为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对照组用静脉留置针在头皮及四肢部位静脉穿刺输液,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输液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针时间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输液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肥胖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新生儿直型静脉留置针两种不同置管方法 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90例使用直型安全留置针静脉穿刺的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穿刺成功后对照组采用边推套管边退针芯,观察组采用拔出针芯后连接抽取生理盐水的2m l注射器根据血管长度边推边送入套管,然后接肝素帽或输液.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直型安全留置针的改良置管方法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儿静脉穿刺的痛苦,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留置针使用效果与传统头皮静脉穿刺以及改良后头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与固定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0例患儿分成传统组、对照组及先进组按入院前3天不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3天常规更换及使用留置针出现临床指征再更换。结果对照组与先进组优于传统组,先进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儿科留置针使用效果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先进组穿刺方法、保留时间及固定方法都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堤  陈兰 《右江医学》2012,40(5):692-693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的效果及优越性。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因各种疾病入住我院儿科的危重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皮及四肢浅静脉置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对两组患儿每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每次采血成功率、每次成功穿刺置管的时间、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儿每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每次采血成功率、每次成功穿刺置管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将采血和输液两项操作融为一体,既缩短了操作时间,又增加了置管成功率,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间,减轻了患儿的身心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快速提供实验室检查数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 笔者根据本科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登记本,将改良前的200名患儿作为对照组,改良后200名患儿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P<0.01).结论 针对不同血管采用不同的送管方法 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两种穿刺方法的比较,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5月出生1天-3岁的患儿341例,采取两种静脉穿刺方法,改进组采用单手操作,共171例.传统组采用双手操作,共170例.结果 改进组成功166例,失败5例,传统组成功154例,失败16例.改进组单手操作置管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 单手操作左手固定穿刺部位,进针角度大,右手带芯送管,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腋下静脉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新生儿60例,(其中早产儿20例)分为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组与手背静脉留置针穿刺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过程中反复穿刺的次数,留置时间的长短,输液外渗及红肿发生率.结果 腋下静脉穿刺组较手背静脉穿刺组的留置时间长,反复穿刺次数少,外渗及红肿发生率低.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下静脉穿刺留置时间长于手背静脉穿刺留置时间,减少了住院期间患儿反复穿刺、外渗及红肿,减轻患儿住院期间的痛苦和多次穿刺带来的血管损伤,利于新生儿的留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探讨脑瘫患儿静脉留置针最佳的穿刺和固定方法,得出结论:进留置针穿刺和固定方法,可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针在静脉内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使用静脉留置针行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拟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置管操作.比较两种方法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置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术后静脉炎发生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静脉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技术中的穿刺针进行B超引导下PICC置管,可以提高儿童PICC置管一次穿刺及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后静脉炎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