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讨绝经后引起阴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4例绝经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绝经后出血患者中,良性病变48例,占总例数的76%,恶性肿瘤8例,占总例数的12%,功能性病变8例,占总例数的12%。恶性病变患者的绝经年限、发病年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出血距初诊时间大于良性病变与工功能性病变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多数为良性病变,但随着绝经年限的越长、发病年龄越大、子宫内膜厚度大及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突发率就越高[1]。  相似文献   

2.
绝经后阴道出血26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永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1):2003-2004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6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良性病变195例(73.9%),恶性肿瘤35例(13.2%),功能性病变34例(12.9%)。恶性出血者绝经年龄及出血距绝经年龄均大于良性病变和功能性病变者。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8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PMB)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PMB原因良性疾病占66.6%(120/180),非器质性病22.2%(40/180);恶性肿瘤占11.1%(20/180)。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大、绝经年限长、出血持续时间长、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厚。与良性疾病及非器质性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复杂,以良性病变较常见,但随着绝经年限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妇女绝经后一旦出现阴道出血,均应及时检查。  相似文献   

4.
绝经后阴道出血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亚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17-2719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诊治的60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占55.3%,恶性肿瘤占10.8%.恶性肿瘤患者与良性、非器质性疾病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水平之间有差别,而且绝经年限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相关系数0.921).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子宫内膜厚度、血清E2水平与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且绝经年限与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绝经后阴道出血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及其与出血年龄、绝经年限的关系及出血距初诊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非器质性疾病80例,占52.6%,良性疾病54例,占35.5%,恶性肿瘤18例,占11.8%。恶性肿瘤患者发病年龄明显高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P均<0.01)。恶性肿瘤出血者绝经年限明显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P<0.01)。出血距初次就诊时间也以恶性肿瘤明显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非器质性疾病,其次为良性疾病。恶性肿瘤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年龄及绝经年限均长于良性疾病和非器质性病变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9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11例(12.2%),良性病变67例(74.4%),恶性病变12例(13.3%)。最多见的是宫颈炎,其次是恶性肿瘤、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结论 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分析38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38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47例,占12.18%。良性病变288例,占74.61%。恶性病变51例,占13.21%。患者>60岁,流血距绝经时间>10年,子宫内膜厚度>7mm,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李杰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4):162-163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相关性病因。方法:对280例生理性绝经1年以上阴道出血患者进行l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28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中,生殖器炎症160例(占57.14%),功能性子宫出血60例(占21.43%),恶性肿瘤29例(占10.35%),其他良性病变31例(占11.07%)。结论: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最多的原因是生殖器炎症,对发病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更应警惕其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阴道出血21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天峰 《河北医药》2001,23(4):279-280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年龄,绝经年限和子宫内膜病理类型关系,方法:对213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的出血101例(47.7%),非器质性疾患71例(33.3%),恶性肿瘤41例(19.2%),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及宫体癌为体,结论:患者出血时年龄愈大,绝经时间愈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愈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193 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出血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非器质性病变(38.3%),其次是良性疾病(33.2%),恶性肿瘤(23.3%)占第三位,少数为癌前病变(5.2%).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绝经年限及出血距初诊时间明显大于非器质性病变及良性疾病.结论:不同病因导致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机制不同,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应及时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对于年龄大、绝经年限长及出血时间长的患者更应高度警惕恶性肿瘤,定期的妇科检查可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病因分类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3年来176例PMB患者的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的结果确定病因,分析其特点。结果:176例PMB患者中非器质性病变46例(26.1%);良性病变79例(44.9%);恶性病变51例(29.0%)。50~70岁组以良性病变居多,而70~80岁组则以恶性病变居多(χ2=19.962,P=0.001)。同时,非器质性病变平均年龄最低,而恶性病变的平均年龄最高(F=8.774,P=0.003)。恶性PMB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出血距初诊时间及子宫深度4种。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以良性病变为主,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恶性疾病发生的机会增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2.
吴金芳 《河北医药》2001,23(8):586-587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3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出血占58.20%,非器质性疾病占32.08%、恶性肿瘤占9.70%。子宫内膜病理分析;增生性反应25例、分泌反应3例、萎缩性4例、破碎宫内膜和经期内膜11例。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加,绝经年期的延长,发生恶性肿瘤危险性也随之上升。诊刮中宫腔深度>8.5cm发生恶性肿瘤可能性上升。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虽以良性病变为主,但恶性肿瘤仍占有一定比例,同时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长,绝经年期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增加,必须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13.
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绝经后出血2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出血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对260例绝经后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分析绝经后出血的原因。对某些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子宫肌瘤行宫腔镜下电切术。结果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功能性子宫内膜等,恶性疾病占次要位置。绝经后良性占位病变多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结论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绝经后出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阴道出血5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和诊断。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我院妇科活检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绝经后阴道出血5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病理分类:良性疾病引起的绝经后出血占70.3%,非器质性疾病占18.2%,恶性疾病占11.5%。良性疾病中以慢性宫颈炎最常见,恶性疾病以官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首位病因为良性疾病,其次是非器质性疾病,恶性疾病为第三位。绝经时间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应引起重视,常规行妇科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血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 TSGF)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正常人急、慢性炎症和良性肿瘤患者作对照 ,测定了多种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TSGF的含量。结果 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之间血清 TSGF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慢性炎症组及良性肿瘤组 ( P<0 .0 1) ,而与急性炎症组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结论 排除急性炎症后 ,TSGF是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可靠指标 ,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阴道出血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门诊182例围绝经期阴道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良性病变145例,占79.67%,恶性病变15例,占8.24%,癌前病变包括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2例,占12.09%。结论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减退是导致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但癌前病变及恶性病变是不可忽视的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瘤50例(70.4%);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7例;增强CT诊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45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46例。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3.61%,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2.96%,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的肿瘤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长江  曾沁 《河北医药》2016,(19):2936-2938
目的:观察结直肠黏膜光镜下炎症表现,探讨细胞核因子( NF-κB)、环氧合酶( COX-2)的表达与结直肠肿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结直肠癌患者、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取肿瘤组织及距离其5 cm处正常黏膜,对照组取正常黏膜进行检查,利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腺体形态等,并对NF-κB、COX-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结直肠癌、癌旁黏膜、直肠腺瘤、腺瘤旁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正常黏膜更高( P <0.05);结直肠癌旁黏膜腺体变异率高于腺瘤旁黏膜、正常结肠黏膜( P <0.05);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患者NF-κB、COX-2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黏膜( P <0.05)。结论结直肠癌、腺瘤患者,结直肠黏膜存在炎症表现,主要表现为腺体变异、淋巴细胞浸润等,在结直肠癌、腺瘤组织中,NF-κB、COX-2表达水平较高,有利于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专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