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腰椎-髂骨钉棒系统固定及腰髂间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1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均采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行腰椎-髂骨间固定,植骨融合,其中16例行前后联合入路肿瘤病灶清除,3例行单纯后路切除肿瘤.为避免肿瘤切除时大量出血,预先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8例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3例行单侧髂内动脉结扎,4例行腹主动脉临时阻断;3例术前1天行DSA栓塞双侧髂内动脉,1例病变范围小较局限的患者没有对髂血管进行特殊处理.结果 术后6~48个月随访,1例大小便障碍无明显改善,1例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1例尾端切口皮肤坏死,1例在术后18个月肺转移死亡;其他患者术后1~3周下床活动,效果满意,腰骶部疼痛基本缓解及神经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所有患者无断钉断棒及内固物松动,腰椎稳定性好,未见下沉现象.结论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内固定及植骨重建腰骶稳定性,有利于保持腰椎和骨盆稳定性,术后可明显缩短患者卧床时间,远期可明显减少由于腰骶-骨盆间不稳而引起的各种疼痛和不适,改善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石荷叶  范萍  李林  张雯  谢彩霞 《全科护理》2011,(24):2163-216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椎管肿瘤切除术及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0例椎管肿瘤切除术及稳定性重建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满意度、护理工时、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时、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管肿瘤切除术及稳定性重建的病人通过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护理,降低了护理工时、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其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LVSS)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8年10月32例采用LVSS联合电刀切除腹膜后肿瘤,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手术副损伤、术后渗血、住院时间方面与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间26例用电刀进行的相应手术进行比较.结果 LVSS联合电刀组与电刀组的手术副损伤(9.38%与16.00%)、住院时间[(11.7±0.7)d与(12.3±1.4)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403.1±37.1)ml与(704.0±129.0)m1)]、术后渗血[(131.5±18.4)ml与(214.8±29.2)ml)]、手术时间[(166.5±8.9)min与(186.8±15.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且对于深部手术操作和手术盲点的分离Ligasure有独到的优势.结论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手术中具有止血确切、手术时间缩短和便于深部手术操作及便于手术盲点分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混合现实技术对骶骨肿瘤患者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手术,探讨其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骶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根据影像学资料的肿瘤边界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混合现实技术进行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骶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骶骨肿瘤患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结果 9例全身99mTc-MDP骨显像结果均为阳性且均累及其他部位,其中累及骨盆6例(位于骶髂关节处2例,骶髂关节处和髂嵴处3例,合并髋关节病变1例),累及骨盆和脊柱者2例(均位于椎体),累及骨盆和肋骨、颅骨、股骨1例.结论 99mTc-MDP骨显像对骶骨肿瘤诊断及骨病变累及范围的评估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脊髓髓内肿瘤术后早期脊髓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非外伤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研究23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状态、肿瘤性质、手术方法及术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发现良性肿瘤由于边界清楚,手术全切除率高,术后恢复较好。恶性肿瘤常浸润性生长,术中较难分辨其边界,易损伤功能脊髓组织而影响疗效。术前已完全瘫痪者,手术后神经难以改善。结论肿瘤的病理性质、切除程度、术中操作、术前脊髓功能状态等是影响脊髓功能修复的重要因素。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三维重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规划,但是就其预测参数的准确性目前尚未见直接的分析与报道. 目的:基于 CT 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临床,对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指导作用的精确性作初步分析. 方法:在 Mimics 软件下,随机对30例行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患者共136个椎弓根行内固定前 CT三维重建,并通过内固定前模拟模块预测钉长、直径、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度并与内固定后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前通过 Mimics 软件对腰椎行三维重建,设计最佳钉道并模拟置钉,预测椎弓根螺钉长、直径、水平面角及矢状面角度与通过 C 型臂及内固定中导航系统等方式置钉后实际数据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并且内固定后行 CT 扫描见置钉位置及长度均良好.说明通过 Mimics 软件对腰椎进行三维重建模拟置钉并制定置钉参数,能比较精确的指导内固定中实际置钉,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安全.  相似文献   

17.
34例颈椎肿瘤切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小霞  张伟玲  邓焕容  肖萍 《全科护理》2011,9(31):2834-2835
[目的]总结颈椎肿瘤切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34例颈椎肿瘤病人行肿瘤切除及内固定手术,同时加强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疼痛护理、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呼吸道护理、脊髓神经功能观察、切口及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康复护理等。[结果]34例病人均顺利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术后并发肺不张及脑梗死1例,肢体麻木及感觉减退2例,经应用脱水、激素冲击疗法、神经营养药物后1例症状缓解;2例病人因肿瘤生长位置特殊、解剖复杂,术后转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行呼吸机辅助通气1d~2d。[结论]颈椎肿瘤位置特殊、手术复杂,肿瘤手术切除危险性大,加强颈椎肿瘤切除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5月收治的17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为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选择2010年6月~2011年4月收治的17例经蝶垂体瘤切除患者为路径组,制订垂体瘤CNP,对路径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围术期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路径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评价及遵医行为路径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CNP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棘突椎板原位回植在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椎管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于2007年8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11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在后路手术时采用肿瘤切除后棘突椎板复合体原位回植,用微钛片进行固定行椎板重建术.髓内肿瘤2例,髓外肿瘤9例;病变位于颈部2例,颈胸段4例,胸段2例,胸腰段2例,腰段1例.随访6~24个月,复查术区疼痛、椎管畸形及骨性愈合等情况.结果 11例患者未发生因椎板重建所导致的硬脊膜、神经根及脊髓的损伤;1例存在术区中至重度疼痛,2例存在轻度疼痛;未出现脊柱活动受限的病例,CT或X线检查未见椎管狭窄表现;9例椎板均有不同程度的骨性愈合,其中5例椎板完全愈合.结论 椎管内肿瘤后路手术采用微钛片进行椎板重建,有助于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结构,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避免医源性椎管狭窄的发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部冷冻治疗在减轻腰椎融合术术后疼痛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观察组术后将冰袋置于患者手术部位,20 min后移除,每8 h 1次,至术后48 h为止。对照组不使用冰袋,其余护理及康复锻炼方法均和观察组患者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4、8、16、24、36、48 h视觉模拟(VAS)评分,记录术后6、12、24、48 h吗啡用量,在48 h时用李克特量表记录两组患者对于镇痛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2、4、8、16、24、36、48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0~6、6~12、12~24和24~48 h吗啡用量及48 h内吗啡总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 h镇痛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冷冻治疗可有效减轻腰椎融合术术后患者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使用,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