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肠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及其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方法 BALB/c小鼠5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只),免疫组小鼠用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每毫升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1 mg, 霍乱毒素50 μg) 20 μl/只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等剂量PBS滴鼻。末次免疫后14 d,各组处死6只,摘眼球取血(0.5~1 ml);取直肠内粪便(4~5粒),ELISA测定血清IgG和粪IgA抗体;分别计数脾组织、派伊尔集合淋巴结(PP)和肠上皮淋巴细胞(IEL),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D4+、CD8+ T细胞亚群水平。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感染各组其余小鼠,30 d后颈椎脱位处死,计数肝、脑组织速殖子虫荷。 结果 免疫后14 d,免疫组小鼠血清IgG和粪IgA抗体水平(分别为0.224和0.37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41和0.037)(P<0.05),脾、PP和IEL中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生(P<0.01),其中脾、PP中CD4+、CD8+ 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P<0.05),IEL中以CD8+ T细胞为主,增殖显著(P<0.01),CD4+/CD8+ 比值降低(P<0.05)。攻击后30 d,免疫组小鼠存活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P<0.05)。免疫组肝、脑组织速殖子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86.3%、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能有效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肝、脑组织虫荷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用PBS 10μl、20μg TSo、500 U IFN-γ和20μg TSo+500 U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第10 d,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 d处死小鼠,计数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TSo+IFN-γ鼻内免疫组可使受攻击小鼠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减少,攻击后第13和19 d TSo+IFN-γ组小鼠脑内速殖子数比PBS组分别减少63.92%和58.39%(P均<0.05)。结论TSo+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可减少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组织内速殖子计数可以作为抗弓形虫感染保护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蜂胶、IFN-γ佐剂以及两种佐剂混合鼻内免疫辅助STAg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水平,探讨两种佐剂联合应用的免疫效果。方法将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20μg STAg组,20μg STAg+40μg蜂胶组,20μg STAg+1 000 U IFN-γ组和20μg STAg+40μg蜂胶+1 000 U IFN-γ组。将抗原和佐剂溶于20μl PBS中,双侧鼻孔(10μl/鼻孔)滴鼻免疫。免疫2次,间隔14 d,末次免疫后第10 d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逐日观察小鼠存活情况。攻击后第43 d处死全部存活小鼠,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小鼠PP结、IEL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STAg组相比,各佐剂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其中IFN-γ、蜂胶+IFN-γ佐剂组小鼠PP结CD4+、CD8+T淋巴细胞,IEL、脾CD8+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STAg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结论在抗弓形虫感染中,IFN-γ的佐剂作用优于蜂胶,有效激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可用作鼻内免疫抗弓形虫感染的粘膜佐剂。IFN-γ+蜂胶佐剂鼻内免疫效果优于单独蜂胶、IFN-γ佐剂,应用联合佐剂是抗弓形虫感染免疫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刚地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刚地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鼻内免疫小鼠后对不同黏膜部位和系统的免疫效应。方法 用Vero细胞培养刚地弓形虫,提取ESA抗原;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用培养5、7、9、11和14d提取的ESA20μg/只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为2周;对照组用无攻虫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滴鼻。观察小鼠健康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在末次免疫后第3周处死小鼠,分别分离派伊尔结(PP)、脾淋巴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MLNL),并加以计数。收集粪便和眶血样本,ELISA检测粪内sIgA水平及血清IgG特异抗体。结果 实验期间小鼠健康状况良好,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体重均不同程度增加;末次免疫后第3周,实验组粪便sIgA、血清IgG、PP细胞、脾淋巴细胞、MLNL、IEL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14d组(P〈0.01)的抗体滴度和各淋巴细胞计数最高。结论 用刚地弓形虫速殖子与Vero细胞共培养5—14d提取的ESA鼻内免疫小鼠均可诱导黏膜及系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共培养第14天提取的ESA免疫效果优于其他时间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TSo)和IFN-γ鼻内免疫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脾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用10μlPBS、20μgTSo、500UIFN-γ和20μgTSo 500U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天处死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并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脾CD4 、CD8 T细胞亚群。结果攻击后第16、19天TSo IFN-γ组脾CD4 T细胞比率较第10天升高(P<0.05);脾CD8 T细胞第10、13、16、19天呈现较高水平;CD4 /CD8 比值第10、13天出现倒置。结论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激发系统免疫反应,提高其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增强脾CD8 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抵抗弓形虫感染。鼻黏膜免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小鼠腹水中分离的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s,ESA)鼻内免疫小鼠对不同粘膜部位和系统的免疫效应。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用从感染弓形虫后24、48、72 h小鼠腹水中提取的ESA 20μg/只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20μl/只PBS滴鼻。观察小鼠健康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末次免疫后第3周处死小鼠,计数PP(Peyer’s patches)个数;分离PP淋巴细胞、脾淋巴细胞、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胞(mesenteric lymph node lympho-cyte,MLNL)并计数。眼眶采血和收集直肠内粪便,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及粪便sIgA。结果72 h ESA组小鼠免疫后健康状况较差,体重逐渐降低,死亡4只;其他组小鼠体重仍呈增高趋势。各实验组小鼠IEL、MLNL、脾淋巴细胞以及PP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72 h和48 h ESA组高于24 h ESA组(P〈0.01)。免疫后第3周,各实验组小鼠血清IgG、粪便s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72 h和48 h ESA组高于24 h ESA组(P〈0.01)。结论感染后不同时间提取的腹水弓形虫ESA鼻内免疫小鼠均可诱导不同粘膜部位及系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48 h ESA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联合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s,ESA)滴鼻免疫小鼠的佐剂效应,探索CT作为鼻黏膜佐剂的适宜剂量。方法 5~6周龄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以0、0.5、1.0、1.5或2.0μg CT联合ESA 20μg滴鼻免疫小鼠,间隔2周进行加强免疫,共2次。末次免疫后30 d,眼静脉丛采血并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粪便sIgA水平。分离脾、Peyer’s patch(PP)、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结果 1.5和2.0μg CT组小鼠健康状况下降、存活率降低。免疫后30 d,小鼠粪便sIgA水平随CT剂量的增加而升高,1.0、1.5和2.0μg CT组小鼠粪便sIgA水平显著高于无佐剂组(P0.0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ESA鼻内免疫小鼠后MLN、PP和脾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无佐剂组(P0.05),并均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但较高剂量组(1.0、1.5和2.0μ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μg CT联合ESA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较高水平的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且对小鼠的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联合IFN-γ佐剂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不同黏膜部位抗体水平及其持续时间,为黏膜疫苗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4只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免疫组以STAg(20μg/只)为抗原加IFN-γ(1 000 U/只)为佐剂滴鼻免疫,对照组以PBS 20μl滴鼻。共滴鼻2次,间隔2周。首次免疫后第0、2、4、6、8、10、12周每组处死6只小鼠,ELISA法测定鼻咽、肺和小肠冲洗液sIgA、IgG水平。结果小鼠用弓形虫STAg联合IFN-γ首次免疫后鼻咽冲洗液sIgA和IgG水平均增高,其中第2、4、6、8周s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4、6周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免疫后第6、8周小鼠肺冲洗液s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4、6、8周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免疫后第2、4、6周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2、4、6、8周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后不同黏膜部位抗体均以sIgA为主,且以肠道冲洗液最高。结论 STAg联合IFN-γ佐剂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鼻咽、肺和小肠黏膜部位产生高水平sIgA和IgG抗体应答,并可持续6~8周。表明滴鼻免疫是弓形虫疫苗的适宜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动态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滴鼻和皮下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方法6周龄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20μg STAg滴鼻或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对照组不做处理。末次免疫后1、2、3、4和5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小鼠。ELISA法测定小肠冲洗液sI-gA和血清IgG,分离并计数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和脾淋巴细胞。结果对照组小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和IEL数及血清IgG水平和脾淋巴细胞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滴鼻免疫组小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gA=10.074,FIEL=14.747,P0.01),其中第5周sIgA水平、第2~5周IEL数量与皮下免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gA=7.862,FIEL=9.807,P0.05)。皮下免疫组小鼠血清IgG水平和脾淋巴细胞数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gG=8.207,F脾细胞=11.209,P0.05),第5周脾淋巴细胞数与滴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6,P0.05)。结论20μg STAg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免疫应答水平优于同剂量的皮下免疫,同时也诱导了较高水平的系统免疫应答。皮下免疫可诱导较高水平的系统免疫应答,但其诱导的黏膜免疫应答较弱。  相似文献   

11.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有核细胞内寄生虫,可以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能引起严重的人兽共患弓形虫病。宿主体内γ-干扰素和白介素的水平影响弓形虫的垂直传播并决定弓形虫病的发生与转归,γ-干扰素和白介素在宿主抗弓形虫感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γ-干扰素和白介素抗弓形虫感染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属专性细胞内寄生性原虫,人群感染极为普遍,全球约20亿人感染,2001—2004年中国人群血清阳性率高达7.88%。弓形虫感染在免疫缺陷、免疫抑制者可引起严重病变,孕期感染可经胎盘垂直传播致先天性弓形虫病。研制安全、有效、价廉的疫苗防治弓形虫感染乃当务之急。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部位,皮下、肌肉接种疫苗不能有效诱导黏膜部位的免疫应答,只有从黏膜部位进行疫苗接种,才能有效预防黏膜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STAg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抗弓形虫感染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滴鼻免疫小鼠诱导抗弓形虫感染作用,确定STAg滴鼻免疫最佳剂量。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分别用5μg、10μg、20μg、30μg STAg/只滴鼻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PBS滴鼻。末次免疫后第14d,用4×104个速殖子/只灌胃攻击全部小鼠,观察小鼠健康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攻击后第30d检测粪便IgA和血清IgG,计数脾、脑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分离并计数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结果20μg和30μg组小鼠存活率高于5μg、10μg及对照组。攻虫后对照组小鼠体重逐渐降低,而5μg组,10μg组(P<0.05),20μg组(P<0.05)和30μg组(P<0.05)小鼠体重仍呈增高趋势。20μg和30μg组脾、脑组织内虫荷(速殖子数)显著低于5μg、10μg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粪便IgA,血清IgG及IEL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剂量STAg滴鼻免疫小鼠均可诱导抗弓形虫感染,20μg或30μgSTAg滴鼻免疫可诱导更有效的抗弓形虫感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弓形虫速殖子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ESA)和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鼻内免疫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PBS 20μl/只、体外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in vitro,ESAv)、腹腔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 in mice,ESAm)和STAg各20μg/只鼻内免疫2次,间隔14 d。分别于末次免疫后14 d和44 d每组处死8只小鼠,计数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IEL)和脾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小肠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结果实验期间,ESAm组小鼠于二次免疫后状态欠佳,其他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末次免疫后14 d,各抗原组脾淋巴细胞及iIEL均增殖活跃,细胞数与PBS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至免疫后44 d,两种ESA组脾淋巴细胞及iIEL数与PBS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抗原组血清IgG水平在免疫后14 d和44 d均明显增高,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后14 d肠液sIgA水平ESAv、ES-Am和STAg组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SAm和STAg组与ESA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种ESA组在免疫后44 d与PBS组比较差异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Av、ESAm和STAg鼻内免疫均可诱导粘膜及系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但ESAm可能对机体有毒副作用,不适宜直接鼻内免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霍乱毒素(CT)联合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鼻相关淋巴组织(NALT)黏膜部位的免疫应答。方法将48只5~6周龄BABL/c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用PBS、ESA和CT+ESA滴鼻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14 d,处死小鼠,ELISA测定小鼠粪便和鼻咽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计数派伊尔淋巴集结(PP)、肠上皮淋巴细胞(IEL)、NALT和鼻通道(NC)淋巴细胞数,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免疫后14 d,CT+ESA组小鼠鼻咽冲洗液和粪便sIgA水平显著高于ESA组和PBS组(P<0.01);CT+ESA和ESA组小鼠GALT部位的PP淋巴细胞显著增生,主要以CD4+T细胞为主;而IEL以CD8+T细胞增生为主,CD4+/CD8+比值降低(P<0.05)。CT+ESA NALT内淋巴细胞明显增生。CT+ESA组NC淋巴细胞显著升高(P<0.01),以CD4+T细胞增生为主。结论 CT佐剂联合ESA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GALT和NALT黏膜部位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ESA)和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鼻内免疫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用PBS 20μl/只、ESA和STAg各20μg/只鼻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弓形虫主要表膜p30抗原免疫小鼠后的抗感染保护作用。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分离纯化的p30抗原免疫小鼠,然后用RH株速殖子和Fukaya株包囊攻击感染,观察急性感染后小鼠死亡时间及慢性感染脑包囊形成的影响,并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抗体水平、细胞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p30抗原免疫小鼠后对攻击感染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减少脑包裹的形成数量。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及IFN—γ、IL—2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且免疫鼠脾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在感染早期升高较快,第4周达高峰,CD4^ /CD8^ 比值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 p30抗原免疫小鼠对攻击感染能特异性刺激小鼠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经口感染后引发一系列免疫应答,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某些近交系小鼠感染后肠道内稳态平衡的改变,导致急性回肠炎。肠道相关淋巴组织(gut-associatedlymphoid tissue,GALT)为抵抗弓形虫感染的首道屏障,肠上皮内CD4 T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来清除弓形虫,而肠上皮内CD8 T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来减轻炎症反应。该文综述了经口感染弓形虫后,以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IEL)为代表的GALT细胞群在抗弓形虫感染中的免疫功能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弓形虫肌动蛋白解聚因子(Recombinant Toxoplasma gondii 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rTgADF)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及抗弓形虫攻击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30μg rTgADF(溶于20μl PBS)和20μl PBS于第0、14和21d各滴鼻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14d,每组处死小鼠5只,ELISA法测定血清IgA、IgG和IgG1/IgG2a及鼻咽、阴道和小肠冲洗液sIgA以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IL-4和IL-10水平。每组另取5只小鼠,用4×104 RH株弓形虫速殖子/只灌胃攻击(致死性),观察小鼠健康状况并计算存活率。其余小鼠用1×104速殖子/只灌胃攻击(慢性),攻击后30d处死,计数肝、脑组织速殖子。结果 rTgADF诱发小鼠产生较强的系统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免疫组小鼠血清IgG、IgA和IgG1/IgG2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鼻咽、阴道和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FN-γ和IL-2、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L-10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死性攻击后30d,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免疫组小鼠存活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感染后30d,免疫组小鼠肝和脑虫荷分别比对照组减少63.87%(P<0.01)和50.14%(P<0.05)。结论 rTgADF滴鼻免疫小鼠诱导产生较强的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并可部分抵抗弓形虫致死性和慢性攻击,可作为弓形虫候选蛋白疫苗。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通过HBV核心基因DNA重组质粒联合干扰素(IFN)γ基因表达质粒同时免疫动物,了解经联合细胞因子DNA免疫后,免疫小鼠T细胞增殖、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及细胞因子释放等免疫效应.探讨联合IFN γ基因表达质粒用于DNA免疫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