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结肠肿瘤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多层螺旋CT在结肠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通过对30例结肠肿瘤病人的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4-D、MIP及仿真内窥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并与相应的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诊断符合率为100%,仿真内窥镜结果与纤维结肠镜结果基本吻合。结论:多层螺旋CT在结肠肿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多层螺旋CT评估骨关节创伤的优势及其在诊断骨关节创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评估复杂的解剖结构和/或复杂损伤中具有其他影像检查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在脊柱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多层螺旋CT对脊柱病变的检查方式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6例脊柱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 14例用 0 .75mm层面准直 ,另 3 2例则用 1.5mm层面准直 ,并比较其图像质量及扫描时间。另外对其中 12例行常规非螺旋扫描 ,并与螺旋扫描后重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螺旋扫描后均行多种三维后处理 ,包括MPR、MIP、SSD、VRT及CPR ,并评价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用多层螺旋CT 1.5mm层面准直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 ,又能合理利用球管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多层螺旋CT各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能全面直观地评价脊柱病变。结论 :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能为脊柱病变提供全面的诊断信息 ,是脊柱病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检查方法 ,可取代非螺旋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结肠肿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提高多层螺旋CT对结肠肿瘤诊治中的认识。方法 通过对30例结肠肿瘤病人的MSCT轴位图像和重建的4-D、MIP及仿真内窥镜图像进行观察分析,分别对各病例进行诊断及术前评估,并与其相应的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结果进行对照性研究。结果 所有病人的诊断符合率为100%,明显优于其它检查方法,其仿真内窥镜结果与纤维结肠镜结果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在结肠肿瘤的诊治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4例脊柱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24例脊柱外伤患者,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9~58岁,平均41.57岁.患者均行X线平片及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4例脊柱外伤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检查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MPR、SVR成像,并与2D图像进行比较。结果MPR、SVR图像清晰、直观显示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MPR图像能观察细小骨折,准确判断关节脱位。结论MPR及SVR重建图像是2D图像的重要补充,三者的有效结合,为脊柱外伤提供了丰富的空间结构信息,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外伤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多为车祸伤及坠落伤所致,常规检查为X线摄片和CT(MSCT)扫描,在多层螺旋CT未普及之前,X线和普通CT检查一般可满足临床需要,但对于椎管内的损伤情况二者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其扫描层厚薄、速度快及强大的计算机后处理功能等特点,在脊柱外伤诊断、尤其在了解椎管内损伤情况中显示出强大的功能及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收集我院近2年来41例脊柱外伤患者的SSD、MPR等成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及重建技术在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重建技术在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7例胸部创伤病人行MSCT扫描,重建层厚2.5 mm,间隔1.25 mm,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对骨性胸廓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胸部创伤患者中,发现肺挫伤44例,肺撕裂伤4例,肺不张及肺萎缩11例,气胸27例,胸腔积液42例,肋骨骨折36例,肋软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6例,锁骨骨折3例,胸椎骨折1例。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移位,3D重建图像从各个方位显示了骨折的空间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肺部损伤情况,胸廓重建图像可以显示骨折的立体空间改变,两者相结合,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全身各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122例,均行MSCT薄层扫描及3D和MPR重建。结果:122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37例,脊柱骨折36例,肋骨骨折20例,骨盆骨折9例,四肢骨折20例,重建图像中3D图像可以显示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但对微小骨折的显示不如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可行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视角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MSCT 3D及MPR图像可以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判断伤情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脊柱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脊柱病变进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应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多层面重组(curved multiplanar reformation,C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SD)、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切面VRT(slab VRT)对所得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观察各种后处理方法在显示脊柱结构或病变中的效果。结果:MPR在观察椎间盘、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和脊柱曲度方面具有优势,CMPR在观察椎间隙及脊柱侧弯方面具有优势,SSD和VRT在观察椎体骨质增生、脊柱曲度、椎体附件小关节、椎间孔、脊柱侧弯和脊柱整体形态具有优势,切面VRT在观察椎间隙、脊柱曲度、椎体附件小关节和椎间孔方面具有优势。结论:多层螺旋CT在脊柱的检查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应该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后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扫描腕关节损伤患者2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腕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桡骨远端、尺骨茎突骨折8例,合并舟状骨骨折2例,合并舟状骨骨折伴月骨脱位1例;舟状骨骨折8例;月骨脱位4例;三角骨骨折2例,合并钩骨、豆状骨骨折1例;第4、5掌骨基底部骨折各1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2.
股骨颈前倾角CT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锋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0):833-835
目的 :比较目前常用的两种股骨颈前倾角的CT测量方法的价值。方法 :取股骨标本 2 9个 ,分别采用Murphy法 (股骨头颈轴与股骨髁轴线间的夹角 )与Hernandez法 (股骨颈横断面轴线与股骨髁轴线间的夹角 )CT测量股骨颈前倾角的值 ;同解剖法测量前倾角的值比较。结果 :解剖法测量结果 :12 .2 0 6± 4 .872 ;Murphy法测量结果 12 .4 82± 4 .4 6 1,与解剖法比较P >0 .0 5 ;Hernandez法测量结果 :9.4 82± 4 .4 5 3,与解剖法比较P <0 .0 1;Murphy法与Hernandez法测量结果比较P <0 .0 1。结论 :CT测量Murphy法更接近解剖值、更准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胆道穿孔的CT诊断(附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0):824-825
目的:分析CT在急性胆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及诊断要点。方法:对15例病例均采用CT平扫加增强,层厚10mm、层距10mm连续扫描,局部层厚、层距5mm薄层扫描。结果:15例中14例显示胆囊或胆总管张力明显减低。胆囊、胆总管壁皱缩;胆囊壁增厚12例、明显增厚2例;1例表现为胆囊增大;15例均可见胆囊窝周围蜂窝织炎2例。结论:急性胆道穿孔临床体征与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较难,CT可根据胆道外型缩小、张力明显减低、壁皱缩,腹腔积液于胆道周围为主等典型征象,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胸部外伤中的应用。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扫描机对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由3名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共同阅片,部分与胸片进行对比。结果79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肋骨骨折42例;肩胛骨及胸骨骨折各4例;胸椎椎体及附件骨折各2例;胸腔积液17例;液气胸6例;创伤性湿肺7例;皮下气肿3例;纵膈气肿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提供全面、丰富而又直观的信息,应作为胸部外伤患者的首选或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评价骨关节外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评价骨关节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骨关节外伤临床表现明显 ,而X线平片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 ,CT扫描范围根据X线平片确定 ,扫描层厚 3mm ,进床速度 6mm/s ,36 0°/s扫描。将原始数据重建为 2mm层厚 ,1mm间隔 (重叠率 5 0 % )。将重建后图像传至工作站 ,应用多层面容积重建 (MPV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 ,由两名以上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双盲法分析。结果 :84例骨关节外伤中包括肩 15例、肘 6例、腕 5例、髋 2 7例、膝 2 3例、踝 3例 ,以及环枢关节 5例。MPVR和SSD均提供了准确的影像诊断。结论 :螺旋CT检查 ,特别是MPVR对平片或临床可疑关节损伤者是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48个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成像等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够准确显示...  相似文献   

17.
骨盆创伤螺旋CT三维图像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3D螺旋CT在骨盆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骨盆创伤患者X线平片与3D螺旋CT的图像(MPVR、SSD)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D CT发现X线上漏诊的2例耻骨骨折。1例髂骨翼骨折.排除2例X线可疑的骶尾骨骨折并脱位,同时立体地明确了骨折的移位方向与程度。结论:对骨折创伤3D CT是有效的和重要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口服2.5%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肠道成像(MSCTE)的优势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40例临床怀疑为小肠肿瘤疾病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行常规法与改良法CT小肠MSCTE,对比2种方法观察6段小肠(1段为十二指肠,2段为空肠近段,3段为空肠远段,4、5、6段为回肠)的管腔扩张度及管壁厚度.20例临床怀疑胃肠道疾病患者行全胃肠CT成像检查.对胃肠道管腔扩张度评分及管壁厚度采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胃、回肠及各组大肠肠壁厚度分别为(2.56±0.52)、(1.41±0.15)、(1.46±0.13)、(1.91±0.25)、(1.97±0.26)、(2.01±0.19)、(2.04±0.24)和(2.05±0.18)mm.改良法MSCTE对2、3段(空肠近段和远段)小肠肠壁、肠腔及黏膜皱襞的显示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法(P值均<0.05),2种方法对1、4、5、6组(十二指肠和回肠)小肠肠壁、肠腔及黏膜皱襞的显示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全胃肠CT成像对十二指肠及空肠充盈稍差,胃、回肠及大肠均充分充盈,胃肠道管腔、管壁及黏膜皱襞显示清晰.结论 改良法小肠MSCTE对空肠充盈效果更好,全胃肠CT成像能一次性使胃、小肠及大肠均较好的充盈,拓展了MSCTE的诊断范围.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and usefulness of optimized multislice CT enterography (MSCTE) with orally administered isosmotic mannitol (2. 5%) as negative contrast in demonstrating the small bowel and its abnormality. Methods Forty patients suspected of intestinal tumo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underwent conventional or optimized MSCTE. The expansion degree of bowel lumen and the thickness of bowel wall were evaluated for the six segment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The other 20 patients suspected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underwent gastrointestinal CT imaging.The expansion degree of bowel lumen and the wall thickness of bowel wall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with Chi-Square test and t test. Results The wall thickness of the stomach, ileum and colon were (2. 56 ±0.52) ,(1.41 ±0. 15),(1.46 ±0. 13),(1.91 ±0. 25), (1.97 ±0.26),(2.01 ±0. 19), (2. 04 ±0.24)and (2. 05 ±0. 18)mm. Optimized method wa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method in the expansion degree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segment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P < 0. 05)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expansion degree and depiction of mucosa for the other segments of small intestine (P > 0. 05). The gastrointestinal CT imaging was poor in the depiction of the duodenum and jejunum, but stomach, ileum and colon were fully illustrated. Conclusion Optimized MSCTE wa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method in demonstrating the small bowel, and gastrointestinal CT imaging can expand diagnostic scope because of good observation of whol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