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分别于PCI术前、术后7d及3个月测量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9个室壁节段的沿长轴收缩期应变率(SR)及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7d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均有增加(P〈0.05),术后3个月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LVEF明显增加(P〈0.01,〈0.05)。结论SRI可以无创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魏苇 《现代医药卫生》2013,(24):3699-3700,3702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对冠心病节段性左心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40例有明显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脏RT-3DE检查,并对图像采用定量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试验组左心室各节段局部舒张末期容量和局部收缩末期容量测值明显大于对照组相应节段,而局部射血分数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3DE技术对冠心病节段性左室壁运动异常患者进行定量分析,具有高度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局部三维容量和局部收缩功能。方法 50例健康志愿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0~60岁,平均(49.7±10.5)岁。40例心肌梗死患者,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49~65岁,平均(50.6±16.5)岁。进行心脏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左室壁16个节段的局部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和局部射血分数(REF)。结果正常组左室壁16个节段局部容积曲线呈规则的抛物线形,且波峰、波谷趋近;与正常人比较,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REDV、RESV均增大(P<0.05),局部容积曲线较非梗死区波动幅度小,REF值明显减低(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左室梗死节段收缩功能降低,可以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进行定量研究,从而为冠心病心功能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行PCI术治疗,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左心室收缩末容量、左心室舒张末容量、左心室收缩末期前后径、舒张末期前后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每搏量及左心室整体Tei指数,对比患者PCI术前、术后所测算的各参数的改变。结果 58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1周的ESV、EDV、LVDs、LVDd、LVEF、SV及Tei指数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除术后1周的Tei指数外,其他指标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前比较,术后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PCI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局部室壁运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前降支为"罪犯血管"的患者为冠心病组(30例), 对照组为30例正常人。应用RT-3DE测量左室心肌局部容积曲线和局部射血分数(rEF), 比较两组的9个节段的rEF及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手术前、术后3天、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局部射血分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冠心病组PCI术前缺血区域相应节段的rEF明显降低(P<0.05)。与PCI术前相比, 冠心病组患者术后1个月开始部分节段rEF增大(P<0.05), 6个月增加最明显(P<0.05), 术后3天rEF无明显变化。结论 RT-3DE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 动态观察PCI术前、术后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 判断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6.
十、冠心病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尤其在冠心病早期多无典型征象。如出现左室扩大,左室后壁活动呈节段性改变以及二尖瓣形态和振幅的改变,则可辅助冠心病的诊断(图15)。超声心动图尚可用来估计左心室的功能,如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和收缩未期左心室的内径,推算出射血分数和平均周边纤维缩短率,能较好地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和心肌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冠心病是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准确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对于其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和相应分析测量软件的出现使超声可直接以局部射血分数(rEF)定量而敏感地反映左心室各节段局部收缩功能,为临床定位、定量诊断左室心肌缺血提供了新手段。该研究旨在通过工作特征(ROC)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 冠心病患者32例和健康志愿者22例,均采用二维及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LVEDV)及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心病组LVEDV、LVESV高于正常对照组,LVEF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三维与二维测量的LVEDV、LVESV、LVEF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采用三维测量的LVEDV、LVESV、LVEF值与二维测量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测量的LVEDV、LVESV偏高,LVEF偏低.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为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整体和局部心功能的变化。方法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运用RT3D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PCI前及PCI后3~7d内及3个月时进行检查,脱机软件分析得出左室整体和左室前壁中间段容积-时间曲线,比较两组的整体和节段射血分数(EF、rEF)。结果左室整体EF的比较: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3~7d比较P〈0.01;PCI组术后3~7d与术前比较P〈0.01;PCI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左室前壁中间段rEF的比较:对照组术后3个月与心肌梗死前比较P〈0.01,PCI组术后3~7d与对照组比较P〈0.01,PCI组术后3个月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结论RT3DE能客观定量的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左室整体和局部心功能得变化,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是一项能运用于临床的准确、可行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王春  郭薇  戴莹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7):108-110,113
目的 探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糖尿病心肌病(DCM)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2例DCM患者(研究组)、54例正常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组左心室短轴16个节段的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曲线,分别于收缩期和舒张期测量心内膜运动速度(Ven)、心外膜运动速度(Vep)及相对应的室壁厚度(D),计算心肌速度梯度(MVG)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研究组左心室短轴平面多数节段舒张期的MV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收缩期只有少部分节段MV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患者心脏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在正常范围时就可出现局部心肌运动功能异常,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可用于定量评价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术前术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或收缩功能改善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住院患者112例,根据术前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累积积分法,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射血分数(EF),A峰、E峰及其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低分组、高分组术后EF值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或〈0.01),且高分组术后EF值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低分组(P〈0.05),低分组、高分组术前术后E/A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成功PCI后无论术前冠状动脉病变轻或重其左心室收缩功能都有明显改善,且对冠状动脉病变相对严重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功能评估中的对比.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冠心病患者42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 检查,观察左心室功能.结果 42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和螺旋CT 检查,观察左心室功能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射血分数(EF)每搏输出量(SV)并进行比较.两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 对心脏的数据分析建立在三维容积扫描基础上, 与超声心动图的几何假设相比, 更加接近心室腔的实际解剖形态, 但是图像后处理需消耗较多时间, 工作量大.而超声心动图没有放射性, 无需使用对比剂, 可以床旁操作, 医疗费用低廉, 所以在作为常规诊断方面具有MSCT 不可取代的优势.多层螺旋CT检查对于心律的整齐有严格要求,心律不齐的患者不能得到准确的数据.再有,对于心率大于75 次/min的患者进行扫描,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清晰度欠佳,对心功能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影响,必需降心率后进行检查.总之,多层螺旋CT与超声心动图在左心室功能评估中,MDCT 扫描定位准确, 功能评估十分准确,可以反复多次测量,主观影响较小,有着自己的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考虑协变量影响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前侧壁基底段收缩末期容积(ESV)筛检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体检和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5例个人史等,并进行实验室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建立左心室前侧壁基底段收缩末期容积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回归模型。结果体质量指数(BMI)值越大左心室前侧壁基底段ESV越大,在平衡了年龄等因素影响后,根据BMI分层提出,BMI<19kg/m2和>24kg/m2时,左室前侧壁基底段收缩末期容积筛检诊断准确性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5、0.8781)。结论考虑BMI的影响,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前侧壁基底段ESV曲线模型分析,可以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筛检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王娜  胡宾  秦兰萍  韩丽军  杜凤和 《河北医药》2010,32(19):2636-2637
目的探讨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脑钠素(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关系。方法 103例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且行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23)、双支病变(n=43)和三支病变组(n=37)。所有患者分别于PCI术前、术后3d和术后30d检测血清BNP水平。结果 PCI术前3组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BNP平均水平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3);术后30dBNP平均水平较术前及术后3d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BNP的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冠心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田园王伟  周长钰 《天津医药》2014,42(12):1229-1233
【摘要】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RT-3DE)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检测拟诊冠心病患者局部室壁运动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临床拟诊为冠心病、二维超声示室壁运动正常的住院患者 143 例, 根据冠脉造影左冠状动脉主干(LM)和(或)左前降支(LAD)和(或)左回旋支(LCX)病变结果分为狭窄≥75%组(A 组)73 例和狭窄< 75%组(B 组)70 例。 应用 RT-3DE 及 2D-STI 分别检测并比较 2 组患者左室节段射血分数(sEF)和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 利用 ROC 曲线比较 2 种技术诊断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 结果 (1)A 组病变冠脉所支配室壁的 sEF 及 SL均较 B 组减小(P< 0.05);(2)节段平均 sEF 与节段平均 SL呈正相关(r=0.689, P< 0.05);(3)两项指标均显示异常的左冠供血各节段 sEF 对诊断供血冠脉狭窄≥75%的曲线下面积大于 S( L 最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922 和 0.874)。 结论 RT-3DE 及 2D-STI 均可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心肌局部运动状况, 进而推测冠脉病变程度, 但 RT-3DE 指标可能更优于 2D-STI。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3例,无急诊PCI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和血栓抽吸后PCI治疗,监测患者PCI治疗后血浆BNP,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发病后第7时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记录病人住院时间,28d病死率。结果二组患者间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平均住院时间、PCI治疗术后28d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常规PCI治疗组术后出现无复流现象的发生率高于血栓抽吸组,心脏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与冠脉内微血栓形成有关,通过血栓抽吸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在缺血性心肌病(ICM)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ICM患者共60例,根据造影结果及患者所选治疗方案分成2组,保守治疗组28例,冠状动脉造影后按ICM指南给予药物治疗;PCI组32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对病变血管植入国产药物支架,并按ICM指南服用药物,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6mim步行试验(6MWT)分级和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测得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等指标.结果 术后12个月内保守治疗组住院14例次,死亡3例(9.4%);PCI组住院7例次,死亡1例(3.6%);PCI组患者住院例次及病死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均P<0.05).术后12个月时,PCI组NYHA分级为Ⅰ级7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2例;保守治疗组NYHA分级为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12例,Ⅳ级5例;2组NYHA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12个月6MWT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13例,Ⅲ级3例,Ⅳ级l例;保守治疗组为Ⅰ级5例,Ⅱ级8例,Ⅲ级10例,Ⅳ级2例;2组6MWT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术后12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明显高于术前及保守治疗组术后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44±5)%比(33±5)、(40±3)%;每搏输出量:(61±6)ml比(32±3)、(48±6)ml;心输出量:(4.38±1.50) L/min比(3.40±0.57)、(3.52±0.76) L/min,均P<0.05].结论 PCI术对ICM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改善其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