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树突棘,室旁核,催产素,脱水,免疫组化,大鼠下丘脑内催产素大细胞神经分泌细胞与水盐代谢的调节有关,并伴有细胞形态的改变如细胞体积的增大及细胞膜与细胞膜间接触的增加和多突触的形成等。本文用免疫组化法发现在脱水状态下室旁核的催产素免疫阳性神经元上树突棘样结构有所增加。光镜观察并计算室旁核前大细胞亚核、内侧大细胞亚核及后大细胞亚核中含树突棘样结构的催产素神经元百分数变化,显示正常大鼠室旁核神经元树突棘样结构多位于树突干上,少数在胞体上。前大细胞亚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的细胞百分数为21.27%,内侧大细胞亚核为30.22%,后大细胞亚核为20.22%。轻度脱水大鼠室旁核含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前大细胞亚核:28.65%,P<0.05;内侧大细胞亚核:35.53%,P>0.05;后大细胞亚核:34.78%,P<0.01)。细胞上树突棘样结构数也增加,其体积略为增大。重度脱水大鼠室旁核中树突棘样结构细胞百分数增加较小,仅后大细胞亚核内有显著变化(27.13%,P<0.05)。不同程度脱水组之间无显著变化。结果说明脱水可引起神经元膜结构的改变。树突棘样结构数变化是否与新突触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尚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管切割蛋白Spastin对海马神经元树突野形成的作用。 方法 把目的基因转染入原代海马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显示树突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s)。 结果 过表达Spastin促进树突生长以及分支形成,敲减Spastin抑制树突的生长和新的分支形成,与对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holl分析结果显示Spastin提高树突野的复杂性(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过表达Spastin促进AMPA受体GluA2亚基在树突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敲减Spastin则抑制树突GluA2的表达(P<0.05);全细胞膜片钳检测显示,过表达Spastin神经元的mEPSCs振幅和频率均增加,敲减Spastin则使mEPSC的幅度和频率降低(P<0.05)。 结论 Spastin促进神经元树突野的形成,而且形成的树突是功能性树突。  相似文献   

3.
<正>儿童时期遭受过暴力、虐待等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的个体,成年时极易患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1]。这些疾病有一个典型的病理特征,即中枢神经元(包括海马锥体细胞)树突丢失、树突棘减少[2]。幼年时期的应激(early-life stress)是否影响神经元树突和树突棘的发育、成熟和稳定?如何影响?应激通过哪些途径和信号分子作用于中枢神经元,影响树突棘的形态结构和突触功能?本文简要综述应激  相似文献   

4.
<正> 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从种系进化来看,动物越高等中枢神经元的树突分支越丰富,扩展的范围也越大。从动物个体发育来看,脑内神经元树突及其分支的形态特征在出生后仍继续形成和发展,大脑皮层锥体细胞的树突即是出生后继续生长的例子。树突分支的形态与排列方式及其伸展范围在不同动物及不同神经元之间有差异,使用特殊的组织染色方法(如高尔基银染色法等)和电镜方法可以显示树突表面的刺状或芽状小突起,这就是侧棘(spines),或简称棘,也称侧芽(gemmules)(图1)。中枢神经元的树突侧棘在系统发生和个体发生中代表着神经元演化与成熟的程度,其功能是接受信息和形成突触连接,  相似文献   

5.
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的生后发育。方法 应用biocytin细胞内染色方法。结果 CA1锥体神经元的树突在生后第2~3周发育最快。顶树突的分支和长度在生后21d发育成熟;而基树突要到生后56~70d才发育成熟。基树突的发育较顶树突慢。结论 细胞内染色技术可更完整地显示神经元的形态。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在出生后继续发育,且基树突的发育较顶树突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病理性痛条件下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腰5脊神经结扎(L5 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即只暴露腰5脊神经,不结扎。利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其50%机械性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判断SNL模型是否成功。通过高尔基(Golgi)染色的方法观察SNL模型后14 d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结果:SNL模型组大鼠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锥体神经元树突分支数无明显差异。结论:神经病理性痛会导致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7.
韩世辉  寿天德 《解剖学报》1993,24(4):349-355
用Golgi和Golgi-Cox方法,镀染猫视皮层17,18区,外侧上雪氏回(LS区)和外膝体背核(LGNd)神经元,利用偏心度对其树突野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上3个区域中,大多数细胞具有伸长的树突野;在17、18区Ⅱ、Ⅲ层,树突野朝向平行于皮层表面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LS区;LGNd内class3细胞偏心度的平均值大于class1细胞的偏心度平均值;LGNd内多数相邻细胞的树突野朝向相近。  相似文献   

8.
NMDA受体在培养海马神经元树突树上的表面表达及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NMDA受体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表面表达以及在树突结构上的定位。 方法 构建绿荧光蛋白 (GFP)标记的NMDA受体NR1a亚单位的表达载体 (GFP NR1a) ,转染原代培养 5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 ,用抗GFP抗体和Cy3交联的二抗染色活细胞表面的受体簇。结合青荧光蛋白 (CFP)的共表达突出神经元的结构细节 ,观察表面NMDA受体簇的分布。 结果 GFP NR1a转染的神经元能表达点状、且分布于全细胞的绿荧光NMDA受体簇 ,在成熟神经元的树突上多为表面受体簇。培养 7d和培养 17d的转染神经元树突表面的NMDA受体簇密度并无显著差异。另外 ,培养 7d的海马神经元 ,表面NMDA受体簇几乎都位于树突干上 ,而树突丝上则罕见 ;培养 2周后 ,约一半的NMDA受体簇分布于树突棘。 结论 表面NMDA受体簇的分布具有树突结构相关的特异性 ,尤其是发现在发育早期NMDA受体簇罕见于树突丝 ,却已广泛分布于树突干上 ,且密度相当于成熟神经元。提示在突触形成过程中NMDA受体可能是以预先表达于树突干表面的受体簇形式被新形成的突触所征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KK1作为Wnt通路的抑制剂在吗啡依赖和纳洛酮戒断导致的神经元树突棘发育异常中是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树突棘是生长在神经元树突上的棘状突起,树突棘的生长与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有密切关系。方法:在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上建立慢性吗啡依赖和纳洛酮戒断等模型,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神经元树突棘的变化,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Wnt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的变化。结果:在慢性吗啡依赖组以及慢性吗啡依赖和纳洛酮戒断组,β-catenin的表达增加并且神经元树突棘发生了明显丢失,而Wnt通路阻断剂DKK1在降低神经元内β-catenin的表达的同时对神经元树突棘的丢失起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DKK1通过抑制Wnt通路对吗啡依赖所导致的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丢失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形态计量的方法对老年(30个月)和成年(17个月)大鼠脑(Golgi染色标本)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的树突分支进行分级计数和测量了终末支的长度。结果是CA3神经元基树突和顶树突共有9级分支,衰老时第4级和第9级分支有显著的增多(P<0.02,P<0.03)。基树突终末支的长度衰老时无明显改变,顶树突终末支长度较成年组增加(P<0.05)。提示衰老时海马神经元的树突仍具有一定的增生和分化能力。这可能是对神经元退变的一种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扬子鳄大脑胚后发育中的时序表达。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
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DNF和NT-3在0岁、1岁和2岁的扬子鳄大脑皮质中的定位和含量变化。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显示,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
区内4层均可见BDNF阳性细胞,随着年龄增加,BDNF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到2岁时BDNF阳性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
外网状层移行区。这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一致。0岁扬子鳄大脑皮质区内可见NT-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在细胞层和外网状层。到1岁时,
NT-3阳性细胞逐渐增多,在外网状层可见大量密集的阳性细胞。2岁时,外侧的分子层中NT-3阳性细胞增多,且细胞突起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
增多。这一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一致。结论 BDNF和NT-3参与了扬子鳄胚后2年内大脑皮质区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啮齿类动物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啮齿类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发育。方法 选取生后不同年龄阶段的啮齿类动物各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胶墨汁灌流、
透射电镜显示其视网膜血管和血-视网膜屏障结构。结果 啮齿类视网膜血管系统是生后由视盘处开始,并以视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蔓延生长,
逐步覆盖整个视网膜,先形成视网膜内表面浅层血管网,继而伸入视网膜内核层的内、外侧边缘形成两个平行于浅层血管网的深层血管网;血
-视网膜屏障由幼稚内皮细胞、厚薄不均一的基膜层和多层较厚的胶质细胞终足成分构成,逐步发育为由内壁光滑连接紧密的内皮细胞、均一的
基膜、较薄的终足构成的成熟血-视网膜屏障。结论 啮齿类动物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发育成熟与视网膜细胞的分化成熟在时空上存在一致性;成
熟的血-视网膜屏障使视网膜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文慧  席焕久  吕坡  赵宏 《解剖学报》2013,44(3):413-418
目的 探讨辽宁汉族6项不对称行为特征的分布频率,为中国人体质调查积累资料。方法 在知情同意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
了辽宁省锦州市380例(男186例,女194例)汉族健康成人的6项不对称行为(扣手、利手、交叉臂、交叉腿、利足、起步类型)。结果 辽宁汉
族扣手、利手、交叉臂、交叉腿、利足、起步类型右型(R型)率分别为52.37%、91.32%、45.53%、68.16%、92.89%、51.32%,均不存在性别差
异;除交叉臂外,其他5项均是R型高于左型(L型)。 辽宁汉族与蒙古族等15个民族R型率比较,其中有4项及以上不对称行为特征出现显著性
差异的有布依族、苗族、侗族、仫佬族。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辽宁汉族与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北方民族最为接近。辽宁汉族腿足特
征间的相关性优于手臂特征,且RR型组合的出现率明显高于LL型组合的出现率。结论 与国内外其他族群相比,辽宁汉族扣手、利手、利足、起
步类型R型率处于中等水平,交叉臂和交叉腿R型率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草药对麻黄素成瘾动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递增剂量腹腔连续注射麻黄素溶液(2.0g/L、3.0g/L 和4.0g/L)15d,建立麻黄
素依赖动物模型,再分别给予递增剂量(20.0g/L、30.0g/L、40.0g/L)的黄芪、川芎及中药复方液进行灌胃,分别于灌胃中药5、10、15d用分
光光度法检测肾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清尿素氮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Bax
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用生物显微技术观察肾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实验对照组小鼠肾组织S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
升高,肾组织Bax蛋白和TGF-β1的阳性表达增强,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升高,肾组织严重受损;黄芪组、川芎组及中药复方组小鼠肾组织MDA含量
又降低(P<0.05或P<0.01),SOD和CAT活性又升高(P<0.05或P<0.01),血清中尿素氮含量降低,肾组织损伤变性明显减轻,肾组织Bax蛋白和TGF-β1
的阳性表达强度减弱。结论 黄芪、川芎及中药复方可提高肾组织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促进组织细胞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5.
张芬熙  洪艳  梁文妹 《解剖学报》2013,44(3):334-338
目的 探讨睾丸支持细胞(SCs)对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并鉴定hUCMSCs和SCs;
Transwell-insert系统共培养SCs 和hUCMSCs(共培养组);普通DMEM-F12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作为对照(对照组);添加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的hUCMSCs作为阳性对照 (细胞因子组)。用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
化学等方法检测SCs对hUCMSCs增殖、细胞周期、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组和细胞
因子组hUCMSCs增殖明显加快,以共培养组尤为显著(P<0.05);共培养组和细胞因子组hUCMSCs 表面分子CD29和CD105阳性率均增高;细胞周
期分析显示,共培养组G0/G1期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而细胞因子组略有减少。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与共培养组细胞均呈现原始细胞
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 SCs共培养可促进hUCMSCs增殖,且共培养后仍保持其干细胞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KIT在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检测c-kit基因及KIT
蛋白在野生型C57BL/6小鼠结肠黏膜上皮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野生型C57BL/6小鼠以及乙基亚硝酸钠(ENU)诱变的c-kit基因点突变纯
合子小鼠(Wads m/m)结肠黏膜上皮KIT阳性细胞的部位;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30 mg/kg)观察对比野生型以及Wads m/m
小鼠结肠黏膜上皮BrdU掺入情况及动态变化,分析KIT在结肠黏膜上皮更新过程的作用。 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野生型小鼠结肠黏膜组
织表达 c-kit基因, 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肠黏膜组织存在KIT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显示,KIT阳性细胞位于结肠黏膜上皮,主要位于肠腺隐
窝基底部,但是Wads m/m小鼠KIT阳性细胞数以及KIT蛋白表达量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少;BrdU掺入实验发现,Wads m/m小鼠远端结肠黏膜上皮
BrdU摄入和更新速度较野生型小鼠明显减慢。结论 结肠黏膜上皮表达KIT蛋白与结肠黏膜上皮的更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赵乐  梁晨  李倩  裴晓华 《解剖学报》2013,44(3):437-440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TNBC恶性程度高,
侵袭性强,易远处转移,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的效果均欠佳,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近几年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很可能与其中的乳腺癌干细胞有关,乳腺癌干细胞微球体培养是一种收集干细胞的方法,被广泛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干细胞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标本固化硬度与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的关系。方法 取福尔马林固定的人肌、肝、肺、肠、脑组织块各6件,经同一塑化流
程中处理,仅在固化过程中设置不同的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处理系列,检测标本固化硬度。结果 在固化过程中,各标本硬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
升高。固化第3天肝标本达到中等硬度,脑标本需7d,肺标本、肠标本和肌标本需14d。肝标本除在室温外,硬度均增加较快;脑标本在高温时
硬度增加较快;肌标本硬化2周内在各温度条件下硬度差别不明显,在硬化2周后,在高温时硬度均增加较快。肠和肺标本在各温度条件下硬度
差别不明显。结论 肝、肠、肺宜采用低温固化(室温、30℃),脑和肌肉需采用先低温固化(室温、30℃),然后高温固化(45℃、60℃)。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成功建立小鼠胚胎生殖细胞(EGCs)系,并初步分析小鼠胚胎生殖细胞的印记状态。方法 建立交配后12.5d(12.5dpc)原始生
殖细胞 (PGCs)来源的小鼠EGCs,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免疫荧光细胞化学、体内分化及体外分化等方法检测EGCs的多能性,并以小鼠
胚胎干细胞(ESCs)为对照,应用Real-time PCR检测EGCs中与发育相关的Ins2、Lgf2、H19、Lgf2r等11个父源与母源印记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EG细胞系,EGCs克隆AKP染色显示有高水平的AKP活性,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克隆表达小鼠ESCs多能性标记物Oct4及细胞表面
标记SSEA-1。核型分析检测显示,小鼠EGCs为正常的40条染色体,体内可分化出3个胚层来源的组织,说明小鼠EGCs具有多能性;Real-time PCR
结果显示EGCs的印记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ESCs。结论 12.5dpc PGC来源的EGCs的印记基因处于擦除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长期酒精暴露诱导胰岛素抵抗对小鼠血视网膜屏障的损伤以及神经鞘磷脂(SM)可能的作用。 方法 选取神经鞘磷脂合成酶
2(SMS2)基因敲除(SMS2-/-)和野生型(WT)小鼠76只,酒精暴露建立动物模型。用血糖仪测定血糖浓度,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胰岛素浓
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利用免疫荧光染色、HE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视网膜屏障的损伤。结果 长期酒精暴露引起小鼠胰岛素抵
抗 (P <0.05),并出现血视网膜屏障的损伤,如无细胞毛细血管数增多(P <0.05),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P <0.05),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线粒
体肿胀,嵴消失,基底膜欠清晰,呈剂量依赖性。和WT小鼠相比,SMS2-/-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小和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程度较轻(P<0.05),
提示SMS2-/-小鼠有延缓胰岛素抵抗形成和减少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的作用。结论 长期酒精暴露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并造成血视网膜屏障损
伤,具有剂量依赖性;SMS2基因的缺失有延缓胰岛素抵抗的产生和减少血视网膜屏障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