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散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腹腔镜中心接受普通胃镜检查的患者832例,根据是否服用二甲硅油散,连续入组并随机分为A组(二甲硅油散组:416例)及B组(正常对照组:416例),对比观察内镜下上消化道黏膜视野清晰度、病变的诊断率、内镜检查时间及评估药物副作用等,从而探讨二甲硅油散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组内镜下上消化道不同部位的黏膜视野清晰度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内镜下对上消化道≤0.5 cm的病变诊断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较大病变(>0.5 cm)的诊断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相比于B组,内镜检查时间明显缩短(P<0.05);二甲硅油散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二甲硅油散可以作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前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2.
二甲硅油在消化道内镜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是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消化道黏膜表面往往覆盖大量泡沫和粘液,导致内镜视野模糊,严重影响内镜医师观察,甚至造成各种假象,是漏诊误诊的主要原因之一。内镜操作中为清洗泡沫常需要生理盐水冲洗或负压吸引,增加了操作时间和患者痛苦。二甲硅油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其临床应用的制剂有二甲硅油乳剂、二甲硅油散和西甲硅油乳剂,3种制剂的主要成分均为活化的二甲硅油和二氧化硅。多项研究表明,检查前口服二甲硅油可有效减少泡沫、提高成像质量,增加微小病变检出率。二甲硅油在胃镜、结肠镜、胶囊内镜等消化道内镜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甲硅油散在胶囊内镜检查术前准备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硅油散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对肠腔清洁度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二甲硅油散组(常规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基础上,检查前30min口服二甲硅油散)和对照组(仅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将每例胶囊所获得的小肠图像资料按照小肠通过时间平均分成A、B、C三段,由2位读片者分别根据肠腔内的气泡进行分级。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2位读片者间一致性较佳(P〈0.05)。在小肠的A段及C段中,二甲硅油散组较对照组有明显祛泡作用,大大提高的肠黏膜观察清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B段中,二甲硅油散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前服用二甲硅油散能提高小肠肠黏膜观察清晰度,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二甲硅油散在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消化内镜中心2009年2月~2010年2月结肠镜检查患者连续选择642例进行前瞻、随机、对照系统研究。根据肠道准备方案的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1例。实验组在结肠镜检查前口服30%硫酸镁50 mL+二甲硅油散300 mg,对照组则口服30%硫酸镁50 mL而不服用二甲硅油散直接进行结肠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肠腔气泡程度、肠道严重气泡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满意率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祛泡效果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肠道严重气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组研究发现实验组取得了较高的祛泡满意率和较低的严重气泡率,表明口服二甲硅油散具有较好的祛泡效果,适合广泛应用于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中。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色素内镜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均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6,13(1):33-35
上消化道色素内镜检查龚均国内虽早已开展色素内镜检查法,但远不及日本普遍和深入,现就近几年日本开展的上消化道色素内镜检查,作一简单介绍。一、色素内镜检查的分类及原理:根据色素散布的作用机制,分为对比法、染色法、反应法等,分述如下[1,2]。(一)对比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硅油散改善十二指肠黏膜清晰度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插管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30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未用任何黏膜清洁剂组(对照组),98例;二甲硅油散组,101例;二甲硅油散+链霉蛋白酶组,106例。评价3组的十二指肠球部、乳头部、降部黏膜清晰度,然后比较3个组在ERCP插管时间、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的不同。[结果]二甲硅油散组、二甲硅油散+链霉蛋白酶组的十二指肠黏膜清晰度、医生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二甲硅油散组与二甲硅油散+链霉蛋白酶组十二指肠黏膜清晰度和医生满意度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ERCP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术后并发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甲硅油散组和二甲硅油散+链霉蛋白酶组的ERCP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P前口服二甲硅油散可以改善十二指肠黏膜清晰度,提高内镜操作者满意度,并且可以减少ERCP总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二甲硅油散在小肠胶囊内镜肠道准备中的服用时间及剂量,选择更优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行小肠胶囊内镜检查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7例)、B组(35例)、C组(32例)与D组(30例).检查前均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L分次服用方案行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8.
9.
低剂量咪唑安定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患者对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与治疗操作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与紧张心理,在接受检查与治疗操作时又确实有程度不同的咽部不适、呛咳、恶心、呕吐甚至疼痛等不适感,一方面难于很好地合作而影响了内镜检查与治疗过程,另一方面也给患者留下了不良的经历与回忆,可能将此不良的感受传染给其他患者,甚至会加倍地夸大其不适的感觉。因此,在术前适当给予镇静药物可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与紧张心理、提高患者接受内镜检查与治疗的耐受性。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低剂量咪唑安定在内镜检查中的镇静作用及其安全性。 一、病例选择及分组:在接受胃镜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联合二甲硅油散在慢性便秘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拟行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慢性便秘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二甲硅油散)150例、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口服)150例。采用Boston肠道量表进行肠道准备质量的评分、肠道气泡量表用于评估肠道内气泡的数量,并记录患者肠道准备时间,进镜时间及退镜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肠道疾病检出情况。
结果AB组2组实际完成肠镜检查过程分别为143例和146例,B组BBPS大于6分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χ2=5.141,P<0.05);B组肠道泡沫量评中I、Ⅱ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A组(χ2=5.851,P<0.05)。且肠道准备所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肠道病变检出率,B组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莫沙必利联合二甲硅油散作为肠道准备用药可以明显提高慢性便秘患者肠道清洁质量的同时显著减少肠腔内气泡的产生,也能减少肠道准备所用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肠道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内镜超声检查能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及邻近脏器和组织。它不但能够鉴别壁内病变和壁外压迫,还能明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及性质。现总结我院超声内镜检查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经验。 相似文献
12.
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道间质瘤 (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 )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gastrointestinal mesenchymal tumors,GIMT),与传统的平滑肌瘤(1eiomyomas,LMS)、平滑肌肉瘤(1eiomyosarcomas,LMSs)不同,具有c-kit(CD117)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等特征性改变和一些特殊的形态学特征。如何早期确诊GISTs,并判断其分化方向和程度对制订合理的治疗策略,防止转移与复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OLYMPUS EU-M30,GF-UM200,7.5/12MHz超声内镜对322例内镜提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部分甚至结合活检仍无法确诊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32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中,以胃的隆起性病灶最多(198),其他依次为食道(95例)、十二指肠(23例)和贲门(6例)。病变性质以良性病变为主,共检出平滑肌瘤121例(位于固有肌层83例、黏膜肌层38例),其它依次为恶性肿瘤53例、外压性病变50例(其中胃底20例、脾脏外压14例)、未发现病变23例、异位胰腺20例(胃窦15例)、血管性病变16例、息肉11例、炎症9例、消化道壁增厚8例、囊肿与脂肪瘤各5例、纤维瘤1例。恶性病变及部分良性病变获组织学证实。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贴近病变部位进行扫描,能清楚地显示消化道壁的层次结构,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并能较好地提示病变的性质。对明确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的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肌瘤的良恶性判断上存在着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内镜检查(UGE)结果的特点.方法 因上消化道症状在我院行UGE的患者共28 694例,老年组2 974例,中青年组25 720例,对两组UGE內镜表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静脉曲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憩室、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的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高,分别为6.96%、0.84%、2.82%、1.04%、1.51%、0.37%、0.64%、9.48%、7.06%和3.96%、0.15%、1.21%、0.36%、0.66%、0.10%、0.12%、5.57%、3.05%(P<0.001);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老年组较中青年组低,分别为33.39%、2.08% 和44.00%、4.01%(P<0.001);慢性糜烂性胃炎、胃体胃底部息肉、十二指肠球部和球后溃疡的发生率老年组与中青年组相当分别为37.02%、2.01%、10.32%、0.50% 和35.43%、1.60%、9.30%、0.36%(P>0.05).结论 老年人UGE结果与中青人明显不同,食管病变、胃溃疡及上消化道癌增多.除非有禁忌证,对不明原因上消化道症状的老年人应尽早做UGE. 相似文献
15.
超声内镜可以明确病变的起源层次及性质,也可以鉴别是否为壁外压迫,对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特别是对黏膜下肿瘤、管腔外脏器及肿瘤等压迫所引起的隆起性病变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还可以指导选择治疗手段。本文总结了106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对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及指导内镜下微创治疗黏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超声内镜诊断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82例,根据黏膜下肿瘤的起源层次、大小及性质分别选择不同的内镜治疗方案,内镜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皮圈套扎术等。标本行常规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26例超声判断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高频电凝电切术;17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平坦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38例起源于固有肌层和1例起源于黏膜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行皮圈套扎术。内镜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91.4%。术后1例出血,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9例术后随访3—24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能够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起源和定性诊断,超声内镜为内镜微创治疗选择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适应证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内镜治疗是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胶囊内镜检查后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6岁男性患者接受胶囊内镜检查后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胃镜检查提示贲门黏膜撕裂,给予抗休克和三腔双囊管压迫等治疗措施后出血停止。胶囊内镜在胃内滞留诱发患者呕吐,剧烈的呕吐导致贲门黏膜撕裂引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因此对于胶囊内镜滞留胃内的患者要警惕出血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检查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文英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3):196-197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价值;进一步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对130例患者在发病24、48 h内行内镜检查,对比24与48 h内内镜检查的确诊率,同时进行镜下止血治疗48例.[结果]24 h内进行检查的患者确诊率为98.9%,48 h内检查确诊率80.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例镜下止血均成功,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占79.7%.[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在诊断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减少误诊误治,可镜下止血并能估计预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居上消化道出血各种病因之首位.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超声微探头在诊治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超声微探头(MPS)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和MPS提供的诊断资料对内镜医师选择治疗方式的参考价值。方法对消化道黏膜下隆起病变进行内镜下超声微探头检查,根据隆起的大小、件质和存管壁的层次等超声资料来诊断黏膜下隆起病变并选择切除方法。结果在24例患者中,对MPS诊断位于黏膜下层以上的直径小于2cm的消化道黏膜下肿块11例(良性问质瘤2例,脂肪瘤3例,囊肿5例,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采用内镜下治疗(黏膜切除术、氩离子体凝固治疗),无出血、穿孔并发症对于MPS诊断直径2cm以上或位于固有肌层以下的消化道黏膜下肿块13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4例,良性胃肠道问质瘤6例,脂肪瘤1例,异位胰腺2例)行外科手术。其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相一致。结论MPS可诊断黏膜下隆起的大小、层次和性质,有助于选择适应内镜下治疗的黏膜下隆起病例,内镜下治疗位于黏膜下层以内直径小于2cm的消化道黏膜下肿块SM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是发现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最主要手段。现阶段EGD对上消化道癌的漏诊率仍较高,EGD质量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内镜检查前准备工作、检查时操作流程、检查后患者随访三个方面归纳EGD质量控制方法及标准,对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EGD质量提高提供一定参考,力求降低上消化道癌症漏诊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