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宁市任城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 2年经临床及尸解证实山东省首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生在济宁市任城区南阳湖农场[1] 。 1982年经血清学证实济宁市任城区又成为山东省首次暴发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的地点[2 ] 。任城区为山东省流行性出血热重点发病区 (县 )之一 ,再将该区 4 0年来流行性出血热发病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流行特征任城区暴发家鼠型出血热后 ,该区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发生了明显改变。1 1 流行强度的改变  196 2年至 1981年共发生野鼠型出血热 79例 ,最高年发病率 7 5 8/ 10万 ,最低年发病率为 0 ,平均年发病率 1 5 7/ 10万 ,死亡 12例 ,平均病死率 15 …  相似文献   

2.
按时间顺序排列的随机变量的一组实测值称为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的深入研究属于概率论的重要分支--随机过程的范畴[1].而当参数集合为非负整数集时,随机过程又称随机序列.马尔可夫(Markov)链就是一类特殊的随机序列[2].笔者应用马尔可夫链的计算方法,对周宁县1973~2002年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水平进行分析,并预测预报未来5年的发病趋势和发病率,为控制EHF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东阿县1961~2003年部分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东阿县1961~2003年部分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东阿县部分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1961~1970年疟疾居首位,1971~1980年与1981~1990年均为流感居首位,1991~2000 年流行性出血热为主要传染病,2001~2003年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出血热居前3位;痢疾、百日咳始终居前5位。[结论]主要传染病发病控制在较低水平,今后的防治重点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流行性出血热与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4.
绍兴县1984-2000年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绍兴县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趋势,以掌握我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动态,并对防制对策提出建议。[方法]对疫情资料按监测方法进行人间及鼠间疫情监测。[结果]1984-2000年我县流行性出血热发病257例,死亡3例,年均发病率为1.64/10万,病死率为1.17%;发病有明显的季节高峰,以春夏季高峰为主并伴随冬季小高峰,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为3.6%,仍以男性青壮年为主,野外鼠密度为6.9%,室内鼠密度为5.7%。[结论]我县存在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流行性出血热低发疫区,加强监测力度,开展重点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章丘市自1982年发现首例出血热病人以来,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疫区不断扩大,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点。为加强EHF防制工作,掌握其流行规律,降低发病率,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开展了EHF监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四川省琼山州某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点和分布规律。[方法]依据该县疾控中心1996-2007年传染病疫情年报及鼠密度监测资料,分析1996—2007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漉行病学特点。[结果]1996-2007年垒区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1985例,疫情波及全县31个乡镇及1个果场,发病率为669.99/10万人,死亡率为1.3%,3-10月为发病高峰。20.39岁人群为高发病年龄,男女比例为1.7:1。该县1996-2002年HFRS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3年开始下降,3-10月为高发季节.农民、野外工作者和学生、20~40岁的青年男性是高发人群。[结论]该县应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综合预防,以控制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应用Markov模型预测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arkov(马尔可夫)模型是一种非参数的离散型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它主要依据某些变量现在的状态及其变化趋势,通过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计算出由i状态转变为j状态的最大概率,来推测一定时间内,各状态的变化趋势。本文将1980~1994年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发病率划分为四个不同状态,应用Markov模型对其今后5年的发病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2001年耒阳市流行性出血热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耒阳市2001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及漏报调查情况,对其流行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我市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1年年总发病率达14.38/10万,通过对其流行特征的分析,为制订流行性出血热防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长安区流行性出血热(EHF)流行趋势,提出其控制措施。[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资料,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08年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年发病率均在20/10万以上。发病高峰为5-7月小高峰(24.2%)和10-12月的大高峰(62.6%)。性别以男性为主,年龄以15-60岁为主(88.9%)。职业以农民为主(69.9%)。鼠类调查野外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室内为褐家鼠,带毒率分别为20.0%(5/25)和1.8%(2/114)。该地区为混合型疫源地,流行仍以野鼠型为主,尽管褐家鼠带毒,但对该疫区的流行趋势影响不大。[结论]长安区EHF为典型的野鼠型流行特征,一般为3-5年为一个流行高峰。自然因素、农业作业模式改变、生态环境改变、疫苗接种及综合防治措施等对发病与流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Markov模型是用于描述某种复杂系统状态转移概率的数学模型。应用其理论和方法,可以对疾病随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分析研究,预测疾病发展变化的趋势据疫情资料记载:本市自1974年首次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EHF)病例,至1980年以前,EHF的病例呈零星散发,发病率均在1/10万以下。但80年代始,该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长,以致成为我市近几年来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为摸清该病发展变化趋势,制定合理有效的防病策略,本文应用Markov模型对本市1980~1995年EHF的发病串进行了分析预测。一、方法根据本市1980~1995年EHF疫情报告资料,按时间序列将年发病率排表(表1)。确定各状态取值范围,并求出各状态的频数及初始概率(表2)。按各状态相互转移出现的频率,确定一阶转移概率的矩阵,然后根据矩阵乘法原则,求出k阶转移矩阵。并按各阶概率矩阵中最大转移概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