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建立适用于株间鉴别的白念珠菌快速微卫星基因分型方法,探索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特点.方法 采集39例女性和27例男性生殖器念珠菌病患者生殖器、肛管和口腔的白念珠菌分离株.以三色荧光标记引物,PCR扩增白念珠菌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行微卫星多态性基因分型.结果 三基因联合分析显示,男女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者共获18种基因型,主要致病菌株基因型为116:124、122:131、160:200,占感染者的50%以上.3种共有基因型占71%.女性患者中肛管部位菌株基因型与生殖器部位完全一致的占80%,男性则仅占3.8%.女性患者口腔部位的菌株基因型与生殖器部位完全一致的仅占2.7%,男性未见口腔和生殖器一致的菌株基因型.71%的夫妻共患者间生殖器白念珠菌基因型完全相同,其中80%的致病菌株基因型为两性皆感染的主要致病性白念珠菌.结论 改良的白念珠菌微卫星多态性基因分型法能够特异、准确、稳定和快速地进行菌株间鉴别.生殖器白念珠菌感染存在优势基因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rDNA以外的重复序列(微卫星)对白念珠菌进行种内分型。方法:选取临床分离株20株以及标准株1株,设计针对保守基因CDC3的引物进行PCR,PCR产物连接到载体,转化,然后测序和分型。结果:21株菌株依微卫星型别被分为5种基因型,依片段长度型别分为7型。2株临床分离株和1株标准株经转种10次以后基因型仍然保持稳定。结论:CDC3中的微卫星遗传稳定,可以作为基因分型标记。用该方法可以进行白念珠菌种内分型,将为开展白念珠菌病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个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致病菌角度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30例RVVC患者阴道和肛管的菌株,经白念珠菌特异性引物PCR鉴定有17例为白念珠菌并入选研究。三色荧光分别标记保守基因CDC3、EF3和HIS3微卫星序列引物,PCR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Gene Scan软件扫描获取片段精确长度,Genotype软件基因分型。结果分离自17例患者阴道和肛管的白念珠菌,采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法,基因型彼此相同。结论 RVVC患者阴道的菌株可能从肛管移行而来,这可能是该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白念珠菌分子流行病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视 ,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临床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目前 ,用于白念珠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新的进展 ,主要有多位点序列分型、微卫星标记、电泳核型、内重复聚合酶链反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DNA指纹等。研究发现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中白念珠菌的感染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白念珠菌分子流行病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对深部真菌感染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用于临床真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目前,用于白念珠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新的进展,主要有多位点序列分型、微卫星标记、电泳核型、内重复聚合酶链反应、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DNA指纹等。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人群中白念珠菌的感染呈现出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紫等5种抗真菌药物对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白念珠菌药物敏感性与其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 根据M27-A2方案检测甲紫、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对67株白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提取白念珠菌基因组DNA,应用PCR扩增白念珠菌25S核糖体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PCR扩增片段将白念珠菌分为A(36株)、B(23株)、C(8株)基因型,分析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药敏实验结果显示,67株白念珠菌中,8.96%对氟康唑、2.98%对伊曲康唑、1.49%对酮康唑耐药,两性霉素B无耐药菌株。甲紫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125 ~ 4 mg/L。统计学分析显示,白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其基因型无明显相关关系,P值均 > 0.05。结论 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耐药菌株的增多在临床用药选择上应引起注意,甲紫的抗真菌作用值得重视。白念珠菌基因型与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发生可能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云南汉族痤疮与CYP11α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雄激素相关基因CYP11α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痤疮发病危险性的关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痤疮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6例云南汉族痤疮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DNA样本采用PCR-genescan法检测CYP11α基因的tttta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男性重型痤疮中215-和215+基因型频率(59%,41%),与男性对照组(40.1%,59.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女性痤疮组以及男性轻型痤疮组中这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CYP11α基因的tttta微卫星重复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男性重型痤疮相关,CYP11α基因215-基因型可能是男性重型痤疮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皮肤念珠菌病患者不同部位分离菌株基因相似性,推测皮肤念珠菌病多部位感染的可能途径。方法 采用PCR扩增引物P-Ⅰ和P-Ⅱ扩增出白念珠菌染色体25SrDNA片段和特征性的基因片段重复序列片段,结合两种扩增结果进行分型,并将870bp大小的特征性的基因片段重复序列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ClaⅠ消化。结果 来自19例皮肤念珠菌病患者的41株白念珠菌被分为6型,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分离菌株基因型相似,不同个体间基因型有差异。结论 分离自皮肤念珠菌病患者不同部位的致病菌株基因型相同,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外源性再发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9.
粘膜疾病     
20042973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分离株的毒力与遗传特征初探/曾昕(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口腔黏膜病研究室)…//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2).-149~152应用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分析法(RAPD)分析来自于健康人(26株)、糜烂型OLP患者(62株)及非糜烂型OLP患者(24株)共112株白念珠菌的基因型特征,并采用蛋黄培养基沉淀环面积测量法及颊细胞黏附实验法检测这些菌株的磷脂酶活性和颊细胞黏附力。结果显示,采用的RAPD分析法可大致将所有白念珠菌分离株分为A、B、C、D4种基因型;而健康对照组、糜烂型OLP和非糜烂型OLP组的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分子特征,建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并对临床分离白念珠菌进行分型研究。方法对33株白念珠菌提取DNA,选择7对管家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将目的基因产物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比对后上传至数据库,获得相应的由7对管家基因组成的等位基因谱,最后将等位基因谱再次提交网站确认序列分型(sequence types,STs)。同时与ABC(ATP-binding cassette)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3株临床白念珠菌通过MLST产生了33个STs,通过ABC分类为3型。结论 MLST具有较高的分辨力,是一种方便、快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流行病学和菌群多态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蕾  程波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2):66-68,73
目的探讨紫外线在白念珠菌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对白念珠菌照射,观察其形态学改变、菌丝形成率大小及建立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比较各组小鼠脾肾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的差异。结果 UVB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明显减少,组间随着照射剂量增加,菌落逐渐变少;UVA组与未照光组相比菌落偏少,不同剂量间变化不大;同剂量UVA组菌落明显多于UVB组;无照光组,UVA照射组及UVB照射组的菌丝形成率分别为88.50±5.56,76.58±6.87,22.35±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时间点小鼠脾肾组织负荷菌量CFU:无照光组〉UVA组〉UVB组。结论紫外线能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尤以UVB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因、致病菌的菌种特征。方法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YBC鉴定卡及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对门诊就诊661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到的332株致病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对4种抗真菌药进行药物敏感检测。结果总感染率为69.45%共分离菌种6种。339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为288株占85%,光滑念珠菌23株占6.8%,热带念珠菌12株占3.54%,克柔念珠菌7株占2%,近平滑念珠菌4株占1.18%,光滑假丝酵母菌4株占1.18%,酿酒酵母菌1株占0.29%。结论本地区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的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  相似文献   

13.
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85株,采用常规方法及API 20C AUX试验条方法鉴定念珠菌的种类,耐药性的检测采用ATB FUNGS方法测定念珠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5株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检出67株,占7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占9.4%。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咪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4.1%、94.1%、85.9%、56.7%、55.3%和50.1%。结论: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5-氟胞嘧啶敏感性高,对咪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的耐药性高。  相似文献   

14.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念珠菌感染情况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与念珠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取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进行念珠菌培养 ,阳性标本做药敏鉴定。结果  5 12例患者念珠菌阳性 5 9例 ,阳性率 11.5 %,其中白念珠菌 3 3例 (6.4%) ,近平滑念珠菌 18例 (3 .5 %) ,其它 8例 (1.6%)。药敏试验敏感性最高的是两性霉素B(AMB)和制霉菌素 (NYS)均为 10 0 %,其次为酮康唑 (97.0 %) ;耐药性最高的是 5 氟胞嘧啶 (5 7.6%)。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中念珠菌感染率为 11.5 %,主要为白念珠菌引起 (占 6.4%) ;AMB、NYS为念珠菌最敏感药。  相似文献   

15.
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致病菌种及其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的致病菌种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YBC鉴定卡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念珠菌培养、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80例患者共培养出93株阳性标本(24.47%),分离出白念珠菌81株(87.10%),非白念珠菌12株(12.90%)。93株念珠菌对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和特比萘芬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5.70%,92.47%,67.74%,56.99%,45.16%。结论白念珠菌是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的主要致病菌种,分离菌株对制霉菌素敏感性最高,其次是酮康唑和氟康唑,特比萘芬最低。  相似文献   

16.
白念珠菌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形态及表面分子的影响。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芽管试验分离、鉴定白念珠菌;体外培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源DCs,经不同剂量的白念珠菌、无菌生理盐水作用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DCs细胞形态无差异;实验组DCs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明显高于同等剂量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表达量与白念珠菌剂量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白念珠菌可促进DCs表面分子CD80和CD86表达,DCs进一步成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与变迁情况,探讨本院深部真菌感染的总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08年在本院住院诊断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检出真菌的标本来源、菌群分布及菌种变迁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所占比例最高,为51.02%;但白假丝酵母菌的比例由2004年的69.56%下降为2008年的4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1,P=0.023);检出的499株真菌中,痰标本所占的比例最高,平均为33.87%。结论 2004-2008年本院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已经发生了变迁,非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正在取代白假丝酵母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