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及肺炎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水平及其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EOS)和第1秒用力呼出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哮喘患儿共62例。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33例,缓解期患儿29例。同时收集肺炎患儿21例,健康对照组21例;哮喘组、肺炎组及对照组分别测定FeNO,EOS及FEV1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组FeNO,EOS水平分别高于缓解组和对照组,FEV1%水平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哮喘缓解组FeNO和EO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FEV1%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FeNO,EOS及FEV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哮喘患儿FeNO水平与EOS呈正相关(r=0.68,P<0.05),FeNO水平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0.18,P>0.05),EOS与FEV1%无明显相关性(r=-0.04,P>0.05)。⑤哮喘患儿中FeNO阳性率为82.26%,EOS阳性率为62.90%,FEV1%阳性率为41.94%(χ2=21.49,P<0.05)。结论哮喘患儿FeNO水平可反映哮喘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且敏感性较EOS高。哮喘患者中FeNO与EOS有相关性。 FeNO和EOS可用来协助鉴别过敏性炎症和普通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测定对儿童哮喘控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儿童50例(支气管哮喘组)及正常健康儿童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支气管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及正常儿童的FeNO及肺功能指标,对比分析FeNO与肺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无论在急性发作期或临床缓解期,其FeNO值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而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FeNO值较临床缓解期也显著升高( 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肺功能指标较临床缓解期及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而支气管哮喘临床缓解期患儿FEV1%恢复至正常水平,但FEF25%、FEF50%、FEF75%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其FeNO值与肺功能指标FEV1%、FEF25%、FEF50%、FEF75%间均无关( P>0.05)。结论 FeNO的测定能够准确反映气道炎症的发生,对于儿童哮喘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儿童哮喘的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AQLQ)[1],对哮喘儿童治疗进行护理评价。方法:对治疗后PAQLQ评分和肺功能测定,评价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指导。结果:治疗前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用客观评价指标及时评估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能增加哮喘患儿对坚持规范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儿童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哮喘儿童的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对治疗后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AQLQ)和肺功能测定,以此评价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后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得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护士用客观评价指标及时评估哮喘患儿治疗效果,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能增加哮喘患儿对坚持规范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互联网儿童哮喘管理平台下家庭预防和保健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于怀化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116例支气管哮喘儿童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家庭预防和保健的指导及监督。干预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家庭功能、肺功能指标、病情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行为控制、角色分工、沟通能力、情感介入、情感反应、问题解决能力及总功能情况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流量峰值、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儿童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生理心理、生活环境、社会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的哮喘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儿童哮喘管理平台下家庭预防和保健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儿的家庭功能,抑制哮喘复发,减轻哮喘病情,改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肺功能及外周血巨噬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s)水平方面探究化痰健脾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1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6)、对照组(n=56)。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研究组予以化痰健脾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体液免疫功能、外周血巨噬细胞内TLR4、TLR2、TLR1表达、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73.21%);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体液免疫功能、C-ACT、PA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巨噬细胞内TLR4水平低于对照组,TLR2、TLR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化痰健脾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疗效确切,有助于调节外周血巨噬细胞中TLRs水平,改善肺功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艾灸肺俞穴治疗儿童哮喘冷哮证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哮喘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哮喘冷哮证患儿87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灸双侧肺俞穴治疗,观察CRP、IgE、IL-1、IL-6、EOS水平及肺功能和症状积分的变化,对比2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RP、IgE、IL-6、EOS等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观察组FEV1、PEF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73.81%)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P<0.05)。结论 艾灸肺俞穴治疗儿童哮喘冷哮证急性发作,可以明显降低患儿CRP、IgE、IL-6、EOS水平,改善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院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哮喘科门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244例,分为两组,A组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共126例;B组行单纯哮喘门诊治疗,共118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控制率、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依从率、失访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除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MEF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急性发作次数、完全控制率、FeNO、依从率、失访率、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呼气峰流速(PEF)等方面优于B组(P<0.05).结论 一体化管理模式对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陈俊松  李敏  汤昱 《浙江医学》2018,(7):722-724,738
目的探讨小气道功能指标在儿童哮喘缓解期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98例哮喘儿童进行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肺功能测定,比较小气道功能的变化以及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与肺功能正常组的临床特征。结果哮喘缓解期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25%肺活量时的呼气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FEF25%)均高于发作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缓解期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和肺功能正常组在年龄、规律吸入激素疗程、过敏性鼻炎病史、特异性皮炎病史、哮喘家族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患儿的病程长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哮喘严重程度重于肺功能正常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气道功能障碍组哮喘重度风险是功能正常组的4.127倍(95%CI:1.755~9.707,P<0.05)。结论缓解期哮喘患儿小气道功能指标仍有异常,与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可用于缓解期哮喘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对儿童哮喘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3例6~48个月的哮喘急性发作中度持续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哮喘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哮喘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治疗,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测定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间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皆有改善,治疗组肺功能改善尤为明显(P<0.01)。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症状缓解后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支气管肺泡灌洗并镜下布地奈德灌注能迅速降低气道高反应,快速有效缓解儿童哮喘的临床症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哮喘患儿血清一氧化氮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5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水平,结果显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一氧化氮代谢产物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t=2.65,P〈0.05),认为:一氧化氮参与了儿童哮喘的发病,测定其血清水平是判断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过敏性哮喘舌下脱敏治疗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6例过敏性哮喘患儿,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舌下脱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FMEA以进行干预.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干预前、干预1年后,评估患儿呼吸功能、过敏性哮喘疾病认知水平、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年后,两组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量表(C-ACT)得分、第1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量50%(FEF50%)、呼气峰流量(PEF)水平、主要照护者疾病认知水平、小儿哮喘生存质量问卷(PAQLQ)得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ACT得分、FEV1、FEF50%、主要照护者疾病认知水平、PAQLQ得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在过敏性哮喘舌下脱敏治疗中应用FMEA,能改善患儿依从性、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为减少急性发作制定早期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在本院儿科确诊为哮喘的儿童100例,根据哮喘调查问卷,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后的急性发作情况的差异。结果:39例患儿在冬春哮喘急性发作(39.0%),33例在秋冬急性发作(43.0%),在其他季节发病(18.0%),与气候变化和季节交换明显相关者75例(75.0%)。发病与天气情况明显相关者53例(53.0%)。81例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哮喘急性发作(81.0%),63例有哮喘家族史(63.0%),73例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73.0%),13例患有特异性皮炎(13.0%)。53例因空气过敏诱发哮喘发作(53%),25例因药物过敏诱发急性发作(25%)。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与气候、天气情况、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家族史、年龄、过敏性鼻炎或特异性皮炎、空气过敏、药物过敏等因素显著相关。比较12个月内的患者哮喘的急性发作率,发现患儿〈6岁的急性发作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经过干预后,干预组急性发作人数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00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哮喘急性发作,主要与气候、空气湿度、上呼吸道感染、哮喘家族史、患儿年龄、过敏性鼻炎或特异性皮炎、空气过敏、药物过敏等有关。有效干预可显著降低患儿哮喘的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4.
万托林及普米克令舒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万托林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 方法将85例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在祛除病因、抗感染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万托林、普米克令舒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则给予氨茶碱、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治疗。24h后观察两组患儿哮喘缓解、呼气峰流速(PEF)的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55例患儿中哮喘临床控制38例(69.1%),显效10例(18,2%),好转6例(10.9%),无效1例(1,8%),总有效54例(98.2%);对照组30例中哮喘控制14例(46.7%),显效6例(20.0%),好转4例(13.3%),无效6例(20.0%),总有效24例(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万托林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使哮喘急性发作得到缓解,且安全性好,方法简便,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哮喘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诊断的儿童哮喘患儿86例,按诊治奇偶序号分成干预组42例及对照组44例,所有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并给予哮喘知识、哮喘技能等持续规范管理的护理干预。1年后监测2组患儿病情及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患儿知识掌握、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儿1年后病情控制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干预组哮喘知识掌握及用药依从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能使哮喘儿童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显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并在家进行治疗的学龄期哮喘患儿96例,其中常规组和干预组各48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家庭干预.干预时间为半年,比较两组控制率、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失学天数,并分析干预前、后呼气高峰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结果干预组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发作次数、住院次数、住院天数、失学天数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干预前PEF%、FEV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干预后PEF%、FEV1%较常规组升高(P〈0.05)。结论家庭干预可明显改善学龄期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减少急性发作,并增强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了解2000年至2010年之间昆明市儿童哮喘流行情况、分布特征、诱发因素及治疗情况的变化,为进一步改进哮喘患儿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自填式问卷调查与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2000年和2010年两次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的初筛问卷中的可疑哮喘患儿按哮喘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确诊的哮喘患儿填写哮喘儿童调查表.建立问卷数据库,并对2次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0年昆明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1.40%(150/10 717),较2000年的0.88%(92/10 426)有明显增高(χ2=12.52,P<0.05).与2000年相比,哮喘患儿既往诊断与调查时最后诊断的符合率由22.8%提高到了51.3%(χ2=19.23,P<0.05),哮喘急性发作的比例由40.2%下降到了19.3%(χ2=12.54,P<0.05,抗生素的使用率由97.8%下降到了80.0%(χ2=14.28,P<0.05),吸入激素治疗比例由12.0%上升到了64.0%(χ2=60.53,P<0.05=.结论 昆明市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较10 a前有明显增加,哮喘既往诊断与调查时最后诊断的符合率有所提高,哮喘急性发作率有所下降,抗生素使用比例下降,而吸入糖皮质激素比例有所上升.但仍需大力推广“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以进一步降低哮喘患儿的漏诊率、规范使用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吸入治疗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比例.  相似文献   

18.
傅又文 《中外医疗》2012,31(18):111-111
目的观察妥洛特罗贴剂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有效率83.87%,经Ridit分析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妥洛特罗贴剂联合激素吸人可有效控制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可作为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4~11岁哮喘儿童控制水平及探讨影响哮喘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4~11岁哮喘患儿进行横断面研究,按照哮喘测试量表(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进行控制水平分级,可分为3级:完全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将部分控制和未控制合并为未完全控制组.比较完全控制组和未完全控制组两组生活质量,分析影响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90例哮喘患儿纳入研究,完全控制和未完全控制组分别占61.1%(55/90)和38.9% (35/90),完全控制组患儿生活质量高于未完全控制组.完全控制组和未完全控制组在体质指数、家长受教育程度、家长吸烟、近3个月内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就诊4周内是否使用哮喘控制药物和是否遵医嘱治疗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3个影响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分别是:未规律随诊(OR =8.364,95% CI:1.816~38.532,P<0.05)、患有或被诊断为变应性鼻炎(OR=6.728,95% CI:1.699~ 26.644,P<0.05)、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OR=3.926,95% CI:1.210 ~ 12.744,P<0.05).结论:4~ 11岁哮喘患儿的哮喘完全控制率不高,完全控制组患儿生活质量高于未完全控制组.未规律随诊和患有变应性鼻炎是4 ~11岁哮喘患儿控制水平的相关因素,而伴有特应性皮炎、食物过敏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则是哮喘控制水平的保护因素.本研究提示的结论需要多中心或进一步数据来论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哮喘肺功能脉冲震荡法(IOS)在判断儿童哮喘控制水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5例入组时均达到哮喘完全控制标准的患儿,按维持治疗6个月内有无哮喘再发情况,分为哮喘再发组和完全控制组。记录维持治疗初期运动前、后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通过脉冲震荡法测总呼吸阻抗(Z5)、外加频率为5 Hz 、20 Hz 时的气道阻力(R5、R20);5 Hz 时的呼吸电抗差(⊿X5)、共振频率(Fres)等监测指标。分析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有无差异性,并寻找最佳诊断指标和诊断临界值。结果:两组患儿在运动激发实验前后通气功能无差异。哮喘再发组⊿X5及Fres在运动激发实验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运动实验后Fres的升高比率预测哮喘再发,ROC 曲线下面积为0.827,临界值16.87%,敏感性0.611,特异性0.963。结论:肺功能脉冲震荡法在判断儿童哮喘控制水平中具有重大意义,且运动实验后Fres的升高比率,有助于监测哮喘是否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