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大脑是人体对缺血、缺氧最为敏感的器官,脑缺血可导致脑细胞坏死或凋亡,在治疗时间窗内及时地溶栓以及迅速有效的重建微血管侧枝循环,恢复缺血区及半暗带的血液再灌注是脑缺血的最佳治疗方法[1],然而缺血后血流的再通可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时,在缺血灶局部存在大量炎症因子,并且炎症细胞的激活、浸润及黏附分子的合成分泌呈一种相互增强相互促进的级联反应[2],并通过一定的炎症信号通路使脑组织由缺血  相似文献   

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1960年Jennings第一次提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 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概念以来,其已经成为心血管研究的热点问题。心肌持续性缺血导致组织损伤和细胞死亡,早期再灌注能够减轻心肌缺血的损伤程度,但是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再灌注后在改善心肌供血的同时又加重了单纯心肌缺血所造成的损伤,出现心律失常、梗死面积扩大、持久性心室收缩功能低下等状况。病理变化可出现心肌细胞水肿、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完整性破坏、肌纤维出现破坏性断裂超微结构的改变、微血管损伤和无再灌注现象等。因此,IRI成为影响患者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本文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广泛开展,使得急性心肌梗死得到有效治疗,但由此引发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在急性心肌梗死的缺血再灌注期,氧化应激反应可严重损害心脏功能.过量的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  相似文献   

4.
再灌注治疗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高效的治疗方式。但心肌缺血再灌注减少急性心肌梗死面积的同时由于冠状动脉的骤然开通与血流恢复,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激活炎症因子等,导致再灌注损伤[1]。由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极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其损伤机制及治疗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于MI-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RPI)指在短时间心肌血供中断一定时间内恢复血供,原缺血心肌发生较血供恢复前更严重的损伤[1].临床表现为在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梗死区血液灌流重建后一段时间内,有的病例发生血压骤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一系列病情反而恶化的现象.因此,RPI的发生机理与防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在冠心病、中风、心脏骤停和复苏、器官移植、休克等事件后缺血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供血时发生的病理改变。心肌I/R损伤常伴有心血管不良事件,严重影响心肌缺血的预后。心肌I/R损伤的潜在机制复杂,涉及氧自由基损伤、钙超载、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补体激活、免疫失衡、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多种病理过程。为减轻I/R损伤,缺血预处理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相关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实验性研究较多,但临床应用仍然有限,因此I/R损伤的防治仍然是一大挑战。心肌I/R损伤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治疗方法和药物有限,故本文对其损伤涉及的分子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以及新兴靶向治疗的研究做一总结,为心肌I/R损伤的临床防治提供治疗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的结构损伤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的现象,是心脏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其确切机制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氧自由基的大量产生、钙超载、细胞凋亡、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因素可能共同参与了MIRI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 constitutive nitric oxide synthase ,cNOS)活性的变化及cNOS活性与P38激活的关系,来揭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NOS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给溶剂组和缺血给药组。采用NOS试剂盒检测cNOS活性,生物素转化法检测P38巯基亚硝基化,免疫印迹检测P38磷酸化水平。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时cNOS活性显著增加,同时P38巯基亚硝基化和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eNOS)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 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nNOS)抑制剂则阻止缺血/再灌注引起的P38巯基亚硝基化和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中cNOS活性增强,大量产生的NO使P38巯基亚硝基化并活化,从而介导心肌凋亡。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实验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已经证实脑缺血损伤后在受损区有大量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炎细胞的浸润,通过炎症反应一方面引起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又可加重脑组织损伤,缺血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炎症反应,尤其在再灌注中更加明显。星行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及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可因氧自由基增多和钙超载造成心肌损伤,造成心肌持续收缩无力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可通过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的应用;Ca2+拮抗剂和通道抑制剂的应用;控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因素及通过静脉及吸入麻醉剂加以防治。近年心肌缺血预处理观点的提出为降低再灌注损伤发生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1935年Tennant和Wiggers通过再灌注狗心脏 ,首次观察到了心室纤维性颤动。 196 0年Jennings等人发现狗心脏严重缺血后再灌注可以加重心肌坏死。 70年代对AMI病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死亡病例尸解发现 ,心肌有大量出血性梗塞灶。 80年代以来 ,随着介入性心脏学的发展 ,人们发现心肌缺血后在一定时间内恢复血供 ,可导致缺血心肌发生更严重的损伤 ,这种由再灌注诱发的一系列有害反应 ,被定义为缺血 -再灌注损伤 (IRI ,Ischemia -reperfusioninjury) ,简称再灌注损伤〔1~ 2〕。1 心肌缺血 …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制约着心肌梗死后血运重建的临床疗效,甚至可造成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抑顿、致命性心律失常等,因此探索MIRI的发病机制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炎症反应始终贯穿MIRI的病理过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作为机体防御反应的重要调控因子,可以通过激活下游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3.
《右江医学》2017,(3):365-368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是心血管疾病中的急危重症,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据报道,2002年到2014年我国AMI死亡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且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单从2014年的数据看,中国AMI死亡率呈农村高于城市、发病年轻化的特点,年龄超过40岁者发病率明显升高,今后10年患病人数仍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常见疾病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对缺血心肌进行再灌注,而再灌注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其主要表现之一。再灌注心律失常与缺血引起的心律失常治疗有些不同,目前临床及实验室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不断有新的研究发现。本文就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今世界一种致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疾病。对心肌梗死患者,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心肌急性缺血损伤并限制心肌梗死面积,现如今对心梗患者的最主要治疗手段是及时并有效地通过溶栓治疗或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恢复心肌灌注,即使心肌及时有效得到再灌注。然而,再灌注本身也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死亡,这一过程被称为心肌再灌注损伤,而目前对此并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心肌组织在较长时间缺血后恢复血液灌流,反而出现比再灌注前更明显、更严重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包括收缩功能降低,冠脉流量下降及血管反应性改变。自从1977年Hearse首次提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张伟  仇治梅  谷宁  石蓓 《海南医学》2023,(3):440-445
心肌梗塞(MI)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再灌注(MI/R)损伤对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最近,有人发现小泛素样修饰(SUMO)蛋白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TM),称为苏木化,在MI/R损伤中发挥显著作用。此外,已发现几种可以被苏木化的靶蛋白会干扰MI/R损伤的不同机制,在MI/R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更好地理解苏木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8.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中药复方及中药有效提取物,能有效的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减少胞质内Ca2+,控制炎症反应,从而达到保护损伤心肌、提高心肌细胞生存产率的目的。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对预防和保护MIRI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橙皮苷能否通过其抗炎作用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橙皮苷组,每组8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4h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法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改变,量子点免疫荧光法荧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表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ELISA法和Weste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HMGB1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橙皮苷能减轻心肌组织损伤程度,降低心肌酶CK及LDH的水平,降低心肌组织炎症指标TNF-α和IL-6的含量及HMGB1的表达(P<0.05)。结论:橙皮苷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其抑制HMGB1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0.
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缺血后2 h以微量注射器经尾静脉给予胡黄连苷Ⅱ(10 mg/kg)250μL,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同步给予0.1 mol/L PBS 250μL。采用BEDERSON评分方法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体积,采用原位TUNEL染色方法检测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出现行为功能异常,细胞凋亡数量较少,MMP-9表达较弱。模型组大鼠表现为神经行为功能障碍,缺血侧皮质和纹状体区出现梗死病灶,细胞凋亡数量增多,MMP-9表达增强。应用胡黄连苷Ⅱ干预治疗后,MMP-9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胡黄连苷Ⅱ可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症反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