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9例.在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或阿托伐他汀20 mg/晚,共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6个月时的TC、LDL-C、HDL-C、TG、hs-CRP水平,观察6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其中hs-CRP水平在4周时下降最明显,而血脂水平在6个月时下降最明显,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51%)略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0.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ACS患者TC、LDL-C、TG和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两者都能明显减少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调脂疗效及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定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每晚一次口服,于服药后1个月及3个月复查血脂,并对临床事件及服药安全性进行随防登记。结果 阿托伐他汀10 mg/d及20 mg/d剂量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水平,其中20 mg/d降低TC、LDL-C及TG效果明显优于10 mg/d剂量组。随访期间阿托伐他汀20 mg/d组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再住院率及血管重建率均明显低于10 mg/d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ACS患者均能安全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TC及LDL-C,且20 mg/d阿托伐他汀组疗效优于10 mg/d阿托伐他汀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观察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8例,采用抗凝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及溶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48h内加服氟伐他汀20mg,QN,临床观察6mo内的心血管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心绞痛治疗1mo后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而对照组分别为16例,9例与4例P〉0.05(χ^2=0.209);②两组急性心梗治疗后结果: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4例,心功能Ⅲ级上以者8例,死亡1例,而对照组分别为4例,8例和2例P〉0.05(χ^2=1.046);③全部病例治疗6mo后结果:治疗组复发性心绞痛6例,心功能Ⅲ级以上者及急性心梗者各2例,心原性死亡1例,总发生率为22.0%;而对照组分别为14例、6例、4例和2例,总发生率54.2%P〈0.05(χ^2=10.901)。结论氟伐他汀在ACS较长期使用,能有效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和细胞因子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阿托伐他汀20 mg组56例、瑞舒伐他汀10 mg组56例和瑞舒伐他汀20 mg组56例,对比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水平,并观察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方面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在细胞因子VEGF和VCAM-1水平方面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瑞舒伐他汀20 mg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炎症反应并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且这种作用与剂量正相关,对改善ACS患者的病情有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6个月后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对照组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后者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60mg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结果:曲美他嗪治疗组患者均可以耐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每日60mg曲美他嗪的治疗,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是有效的,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问题: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标准剂量的普伐他汀在减少死亡或主要心血管(CV)事件方面的作用不亚于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吗? 相似文献
7.
岳新荣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4,(6):567-56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ACS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1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1);2对照组治疗后TC、LDL-C及hs-CRP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HDL-C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C、LDL-C和hs-CRP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调整ACS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避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降低心绞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9.
盖秀静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9):944-945
目的 本研究针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lc,HbA1c) 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 年6 月-2011 年6 月在本院老年高干病房住院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nary syndrome,ACS) 患者203 例,根据HbA1c 水平分为Ⅰ组(HbA1c<7.0%) 和Ⅱ组(HbA1c ≥ 7.0%).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测定空腹血糖及HbA1c 水平,并观察住院期间恶性心血管事件.结果 Ⅱ组空腹血糖(58.65% vs 56.38%) 及HbA1c 水平(7.83%±1.58% vs 6.17%±1.89%) 均显著高于Ⅰ组(P<0.01).在住院期间,Ⅱ组恶性心律失常(23.85% vs 11.70%)、心力衰竭(32.11% vs 17.02%)、再发心绞痛(26.61% vs 13.83%) 等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高HbA1c 水平的老年ACS 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其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28例ACS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107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121例;选取同期住院的9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为SAP组。比较各组LP(a)水平、血脂水平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分析LP(a)水平与ACS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AMI亚组、UAP亚组、SAP组的LP(a)水平分别为(365.5±74.8)mg/L、(348.6±69.4)mg/L、(279.0±38.8)mg/L,三组间的LP(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760,P<0.05)。(2)AMI亚组、UAP亚组、SAP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39.25%、41.32%、7.61%,三组间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04,P<0.05)。(3)LP(a)水平≥300 mg/L组的多支病变率和MACE发生率(分别为88.32%、43.65%)高于LP(a)水平<300 mg/L组(分别为35.48%、1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存在血脂代谢紊乱,LP(a)水平较SAP患者明显升高;LP(a)水平可能与冠脉病变程度和ACS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提出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了不稳定型心绞痛( un - stable angine, UA )、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其发生机制是富含脂质的斑块破裂引起,一旦斑块破裂,患者即有胸痛,胸痛是仅仅停留于UA或进展至NSTEMI或STEMI(本文称心血管事件)难以预料。所以,对这类患者积极治疗,防治事件发生,促进斑块稳定是关键。本文应用辛伐他汀治疗ASC,对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预后,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90例ACS择期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各4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 h、1 d、7 d的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I (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TC、LDL-C、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CI术后4 h及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7 d血清TC水平为(4.36±0.75) mmol/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4.83±0.87) mmol/L,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0.36) mmol/L,高于常规剂量组的(1.1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4 h、1 d及7 d血清cTnI、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1 d、7 d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78±3.15) mg/L、(12.28±2.03) mg/L和(9.84±1.50) m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40±4.27) mg/L、(13.74±2.25) mg/L和(0.76±1.82) mg/L,且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IL-6水平为(7.60±1.14) n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8.94±1.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次入院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明显降低ASC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血清肌钙蛋白(cTnⅠ)水平的关系.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手术患者125例,根据入院时即刻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cTnⅠ<0.02 ng/ml作为A组,cTnⅠ0.02~1 ng/ml作为B组,cTnⅠ>1 ng/ml作为C组,比较三组患者PCI术后30 d冠脉狭窄程度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B组和C组患者的病变支数、最大病变程度与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其中C组最大病变程度与Gensini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的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6%和59.5%,明显高于A组的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程度越明显,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PCI患者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越高,其可能与血清肌钙蛋白水平较高加重冠脉狭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低剂量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高剂量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变化情况、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阿托伐他汀和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均能有效的降低血浆TC、TG、LDL-C水平,HDL-C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3个月后高剂量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达标速度更快,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达标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5)。随访1年,高剂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1)。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能够使患者血脂水平迅速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0mg/d的剂量是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炎症、hs-CRP、他汀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事件不仅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在进展,重要的是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部分或全部血管阻塞。这一点早已经被临床病理证实有好几年了。研究还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一系列的改变:裂纹、腐蚀、溃疡和斑块表面的破裂。所有的这些改变都涉及到内皮的损伤和斑块表面下的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选取200例,随访1 a,观察MACE的发生情况,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组,收集并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临床指标(冠脉病变支数、植入支架数)、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冠脉病变支数、LVEF、CK-MB、cTnT预测ACS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ACS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1 a后,MACE组40例(20.00%),未发生MACE组160例(80.00%)。两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植入支架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ACE组冠脉病变支数1支占比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LVEF...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他汀类药物的选择.方法:招募2014年1月~2016年3月以冠心病为主要诊断就诊于我院的合并T2DM的ACS征患者104名,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应药物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再此基础上,52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归为A组,余下52例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h、72h、1周及1个月血脂、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N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h开始两组Ala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CP〈0.05),治疗后72h研究组LDL-C水平较治疗前阴显降低(P〈0.05),治疗72h、1周、1个月研究组血清APN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研究组LDL-C、T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内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减少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阿托伐他汀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调节血脂,笔者认为他汀类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还有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抗炎,保护神经、抗血栓等作用。且本文就他丁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疗效的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