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胰腺转移癌(PM)的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学证实PM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21例PM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而无其他特殊症状.CT共发现27个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22个,不规则分叶状5个;位于胰头部16个,胰体、颈部7个,胰尾部4个;26个肿瘤中心点位于胰腺内,1个突出胰腺外.肿瘤直径约7~63 mm,平均35 mm.平扫多呈相对较低密度,不均匀囊实性而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强化类似于原发肿瘤,多呈不均匀环状强化,明显强化9例,中度强化8例,轻度强化4例;边界逐渐清晰,与正常胰腺间分界清晰、边缘锐利13例,8例边缘较毛糙;伴胆总管轻度扩张3例,伴近端主胰管轻度扩张1例,侵犯胰外血管2例,合并胰腺外转移16例.结论 PM以胰腺单发结节或肿块多见,临床多无特殊症状,CT平扫呈不均匀较低密度而边界欠清,增强强化与原发肿瘤相似;肿瘤中心点多位于胰腺内而突出胰腺外少见;多数合并其他转移但胆、胰管梗阻及胰腺外局部侵犯较少见,腹膜后结构相对较清晰,CT有助于PM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例胰腺转移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CT和MRI资料。6例患者行肺癌肺叶切除术(右肺上叶3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例),分别在术后13~83个月发现胰腺转移(异时性转移)。6例患者中,5例为单发,1例2个病灶,共7个病灶,均边界模糊;1个病灶位于胰头颈部,6个病灶位于胰体尾部;病灶在CT平扫时为低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均呈轻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呈轻度不均匀或环形强化;4例伴有胰管轻度扩张。本研究发现胰腺转移性肺腺癌大多数为胰腺体尾部单发结节,边界模糊,CT、MRI增强扫描呈“乏血供”表现,且不伴有明显胰管扩张、无明显血管侵犯及无囊变坏死。  相似文献   

3.
胰腺肉瘤样癌是非常罕见的胰腺恶性肿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3年1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胰腺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其CT影像学特征.CT检查结果显示:8例胰腺肿瘤均为囊实性,呈外生性生长,其中位于胰头部2例、胰颈部1例、胰体部3例、胰尾部2例.肿瘤以类圆形和椭圆形为主,直径(短径)为(7.2±1.8)cm(6.3~9.6 cm).CT平扫结果示瘤体呈稍高密度或等密度影,边界清晰;瘤体内均发生囊变,瘤内无出血表现,1例瘤体内出现结节小钙灶.CT增强扫描结果示:瘤体实性成分呈中等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瘤体强化高于正常胰腺实质,但动脉期低于正常胰腺实质;瘤体三期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低于主动脉.8例胰腺肉瘤样癌均有完整包膜,包膜未见异常强化.肿瘤与周围淋巴结和脏器关系:胰周淋巴结肿大3例、侵犯脾动脉2例、侵犯结肠脾曲2例、侵犯十二指肠浆膜或肌层1例.总结胰腺肉瘤样癌的CT检查特征,可为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9例患者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的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本组9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胰头部3例、体部3例、尾部2例及体尾部1例。9例患者的胰腺内分泌肿瘤形状均不规则,其中5例边界不清。推注对比剂后6例肿瘤表现为高密度强化,3例为等密度强化;4例肿瘤见远端主胰管扩张,均未见远处转移或淋巴结侵犯。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s)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经病理学证实的NF-PNETs的CT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均为单发,位于胰腺头部4例,体、颈部3例,尾部2例;4例呈类圆形,5例分叶状。肿瘤最大直径约27~109 mm,平均76 mm,边界相对较清。4例实性、5例囊实性,CT平扫实性部分呈不均匀等及较低混杂密度,囊变、坏死区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多呈明显或较明显强化,以动脉期明显。肿瘤边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环形包膜,增强较明显,延迟强化。4例伴肝脏转移,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并周边广泛侵犯,4例伴胆总管和/或主胰管稍增宽。结论 NF-PNETs以单发较大肿块常见,CT对其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平扫多数呈较低密度,边界相对较清晰,增强早期较明显强化并见包膜延迟强化,容易血行转移但胰管扩张相对较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影像学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6例。结果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灶位于胰头,1例位于胰体,2例位于胰尾,1例胰体尾部均受累,瘤体直径约2.13cm,平均约6.8cm。CT表现:6例均为囊实混合性,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实性结构呈低或等密度,动态增强后实性部分早期轻度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囊变区始终不强化。肿瘤多有完整包膜,很少引起胆总管及胰管扩张,不侵及胰周围组织。结论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7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肿瘤的边界、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 7例中肿瘤位于胰头部2例、体部2例、尾部2例及体尾部1例.7例肿瘤形状均不规则,其中5例边界不清.推注对比剂后5例肿瘤表现为低密度强化,2例为等密度强化.2例肿瘤见远端主胰管扩张.未见远处转移或淋巴结侵犯.结论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其和胰腺癌鉴别诊断较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加深对SPNP的影像及临床病理特点认识,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7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重点分析肿块的大小、位置、生长方式、形态、包膜、钙化、出血以及与正常胰腺及周围组织的关系,胆管、胰管扩张等情况,在CT及MR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图像特点。结果 7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3岁,肿瘤平均直径为5.7 cm。1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尾部,5例位于胰体尾部。外生性肿瘤5例,内生性肿瘤2例。肿瘤边界规则5例,不规则2例。4例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囊实混合型肿块,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及囊壁有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且强化程度增加,但始终低于正常胰腺实质;囊性部分三期均未见强化。另3例行MRI平扫加增强,2例肿块内可见出血,其中1例位于胰腺头部,包膜不完整,与十二指肠粘连,压迫胆总管导致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胆囊增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通过影像学及临床特点可在术前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中,全胰癌1例,胰头癌1例,十二指肠腺癌1例,十二指肠腺瘤1例,均伴胰管结石.临床症状为腹痛,皮肤巩膜黄染.4例患者入院前均有手术史,诊断为胰腺癌晚期不能切除而放弃根治性手术,入院后诊断为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均行根治性手术,其中全胰切除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块局部切除术1例.术后随访至今6月~4年,均存活.结论: 胰管结石影响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可切除性的判断,从而影响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如果术前CT等检查发现有胰体钙化或胰管结石,术中发现胰腺质地硬,或扪及结石,应考虑为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伴胰管结石而非晚期、不可切除之肿瘤,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切除术等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无功能性囊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CNETP)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NF-CNETP的MSCT表现,对照病理进行分析。结果 10例NF-CNETP中,位于胰头5例,胰尾4例,同时位于胰体尾部1例;肿瘤最大径2.5~6.2cm。10例肿瘤均边界清楚,其中9例见完整包膜。平扫肿瘤密度不均匀,实性囊壁呈等或稍低密度,10例中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呈明显环状不均匀强化,1例含壁结节者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均呈持续性强化。肿瘤囊壁动脉期平均CT值为(128.00±62.62)HU,门静脉期为(132.40±44.66)HU。4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胰周淋巴结转移。6例接受能谱CT双能扫描,肿瘤囊壁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的碘浓度值与腹主动脉的碘浓度值进行标准化后分别为0.40±0.16、0.79±0.22。结论 NF-CNETP的MSCT强化方式及包膜显示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CT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学证实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12例中5例良性者均为腺瘤,7例恶性中5例腺癌,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各1例。5例腺瘤均呈边界较清楚的类圆形结节,CT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较均匀中等强化。5例腺癌中1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不规则增厚,增强明显强化;4例表现为类圆形结节2例、不规则肿块2例,CT平扫呈等低密度,增强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见坏死囊变区,2例周边侵犯;1例间质瘤表现为类圆形肿块,CT平扫呈不均匀等、低密度,增强不均质强化;1例神经内分泌肿瘤表现类圆形等密度结节,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2例均见程度不等的胆总管及主胰管梗阻,6例见程度不等的十二指肠不全梗阻,2例腺癌伴有胆总管结石及急性胰腺炎,其中1例伴有腹膜后单发淋巴结转移及腹腔积液。12例均以黄疸及右上腹痛为主要症状,并均接受手术治疗。3例腺瘤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4例腺癌及1例间质瘤行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余行局部切除术,5例腺癌并行全身化疗6周期。术后随访6~18个月,1例腺瘤复发再次手术,其余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以黄疸及右上腹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往往早期出现胆胰管梗阻;CT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早期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Zhao YP  Hu Y  Liao Q  Dai MH  Wu WW  Cai LX  Zh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53-55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00年8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1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2例患者年龄13—53岁,平均29.1岁,其中女性11例,男性1例。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5例。无特异性临床表现。B超发现胰腺低回声实性或囊实性占位。CT检查发现胰腺低密度占位病变,增强扫描肿瘤周边出现明显不规则强化。血清肿瘤标记物均为阴性。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头肿物切除术及胰管空肠吻合术,1例行胰头肿物切除术,1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及远端胰管空肠吻合术,5例行胰体尾及脾切除术。对10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3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多发于青年女性,切除肿瘤后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胰腺腺鳞癌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胰腺腺鳞癌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胰腺外分泌恶性肿瘤 ,本文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胰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本组 8例胰腺腺鳞癌病人 ,其中男 7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6 9 3± 11 8)岁。肿瘤位于胰头 5例 ,胰体 2例 ,胰尾 1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4例 ,其中 1例行保幽术式 ,1例合并区域淋巴结清扫术 ,1例合并肠系膜上动、静脉切除重建术。另 1例胰头肿块术中发现肝转移 ,行胆囊空肠襻式吻合术 ;3例胰体尾肿块 ,2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 ,另 1例肿瘤已侵犯胃底 ,行胰体尾、脾脏切除术合并部分胃切除术。病理检查 :瘤体平均 4 5cm ,肿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均呈腺癌和鳞癌混杂表现。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5例胰头肿块中 ,肿瘤侵犯十二指肠 2例 ,侵犯肠系膜上静脉 1例 ,肝转移 1例 ;1例胰体肿瘤侵犯脾静脉 ,1例胰尾肿瘤侵犯胃壁肌层。镜下见肿瘤侵犯神经 2例 ,淋巴结转移 2例。随访 6例 ,术后生存 3~ 7个月 ,平均生存 5 5个月 ,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 胰腺腺鳞癌以腺癌和鳞癌混合为组织学特点 ,呈侵袭性生长的特点 ,易侵犯周围脏器、大血管和肝脏、淋巴结转移 ,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ACC)的CT和MRI特征,提高对该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7例ACC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其中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51岁;7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胰体尾部5例,胰头2例;最大直径约2~13 cm,平均直径5.2 cm,边界较清楚;CT平扫为略低密度,病灶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未见明显钙化。MRI扫描示病灶T1WI上为混杂稍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稍高信号。CT、MRI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成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于正常胰腺组织。7例中1例肝转移,1例侵犯临近脾脏,2例显示胰管侵犯并扩张,3例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论 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诊治分析(附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在我科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肿瘤位于胰头部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胰颈部者行单纯肿瘤摘除术;1例肿瘤位于胰体部者行胰腺中段切除、近端闭合、远端与空肠行吻合术;2例位于胰尾部者行胰体尾切除联合脾脏切除术。术中未见腹腔脏器转移。8例患者术后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后均未行放、化疗。本组患者随访1~10年(平均5.5年),除2例失访外,其余均健在。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少见,属低度恶性肿瘤,女性多见;CT及MRI是其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4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MCN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MCN患者中,伴异型性增生39例,伴浸润性癌10例。伴异型性增生的MCN患者中女30例,男9例,平均年龄(46.2±12.7)岁,肿瘤位于胰头部12例,胰体部及胰体尾部18例,胰腺尾部9例;肿瘤平均直径(5.3±3.3)cm。伴浸润性癌的MCN患者中女8例,男2例,平均年龄(51.3±14.7)岁;肿瘤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体尾6例;肿瘤平均直径(7.8±1.8)cm。 所有MCN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合术后病理切缘情况,47例得到根治性切除,2例切缘为阳性(均伴有浸润性)。肿瘤直径、CA19-9升高、肿瘤内乳头状结构在伴有浸润性癌和伴有异型性增生的MCN患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8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3个月。伴有异型性增生的MCN患者中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伴有浸润性癌的MCN患者中死亡3例,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MCN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MCN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但对于伴有浸润性癌的MCN患者,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后仍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术前诊断准确率82%;肿瘤均为单发灶,胰头5例、胰腺体尾部5例,胰颈部1例;平扫呈囊实性肿块,伴多发钙化灶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平衡期强化程度逐渐明显,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肿块囊实性交界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呈“浮云”征.11例边界清晰,5例可见包膜.瘤体相邻的正常胰腺组织增大伴“杯口征”改变10例,胆总管轻度扩张2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相邻的正常胰腺组织增大伴“杯口征”,出现此征象可准确判断肿瘤组织起源于胰腺,结合 SPTP好发于年轻女性及其影像学特征,术前CT检查可做出正确定性诊断与术前准确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肿块型胰腺炎18F-FDG PET/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肿块型胰腺炎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6例共检出6个病灶,3个位于胰头,3个位于胰尾;平均大小3.0cm×2.7cm。CT平扫6个病灶呈均匀等密度,未见钙化灶,平均CT值约为36HU;增强扫描全部病灶呈延迟期强化。全部病灶18F-FDG摄取呈局灶性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1.6~5.3,平均SUVmax3.92±1.49,高于正常胰腺组织的2.05±0.39(t=-3.648,P=0.015)。3例病灶累及胰头,胆总管及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呈双管征,胰体尾部轻度萎缩;3例病灶累及胰尾,胆总管及胰管未见扩张,胰体尾部未见萎缩。病灶邻近的主要血管均未受侵。全部病例胰周及腹膜后淋巴结未见18F-FDG局灶性摄取增高,未见远处脏器或(和)组织转移。结论 18 F-FDG PET/CT对诊断慢性肿块型胰腺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病例资料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3个月余"入院。查体无特殊。CT检查示:胰头钩突及胰尾部各见一低密度灶,其内可见钙化,动脉期呈均匀明显增强(图1),静脉期密度仍高于正常胰腺组织(图2);胰颈及胰体部见数个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未见强化。CA-199为46.07 KU/L。遂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加胰体尾切除术(保留脾脏及脾动静脉)。术中扪及胰头部一直径约4.0 cm大的质硬肿块,肿块周围可扪及小囊肿;  相似文献   

20.
胰腺腺鳞癌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的生物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年-2005年间收治的6例胰腺腺鳞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病理学特征、治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组6例胰腺腺鳞癌患者.平均年龄(51.8±10.8)岁。肿瘤位于胰头 4例,胰体尾1例,胰尾1例。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3例,其中一例因为肿瘤侵犯门静脉行门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1例。1例胰头肿块术中发现肿瘤广泛浸润,行胰腺肿块活检和空肠造瘘术。1例肿瘤已侵犯胃底,行胰体尾、脾脏切除合并部分胃切除。病理检查:瘤体平均5.2 cm×4.1 cm×3.0 cm,肿瘤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均呈腺癌和鳞癌混杂表现。肿瘤呈浸润生长的特点。4例胰头肿瘤中侵犯十二指肠、胆总管3例,侵犯包绕门静脉1例。肿瘤侵犯神经4例,淋巴结转移3例。随访6例,死亡4例术后生存6-8个月,平均生存6.7个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胰腺腺鳞癌以腺癌和鳞癌混合为组织学特点,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