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上皮样肿瘤发生于颅骨时多见于额顶骨,亦有称好发于颅骨的颅盖部,颅顶骨。我们见到一例发生在右侧颞骨岩部,属少见病变,故报告如下: 患者:女,31岁。因右耳鸣,右面部抽动,表情不自然5个月而入院。①查体:耳鼻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右侧面部葱皮样痛觉减退,右混合性耳聋。②x线检查:斯氏位、内听道平片及体层摄影片示:右侧颞骨岩部后方可见圆形骨质破坏区,直径约1.2cm,边缘锐利,有硬化边缘,破坏区稍侵及右侧内听道。⑧MR检查:右侧内听道口有一小圆形高信号影,大小约1.1cm×0.6cm,信号均一,边缘锐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以搏动性耳鸣为主要症状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自2006-2011年32例有搏动性耳鸣症状并经病理证实的颞骨占位性病变的CT和MRI表现,总结其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根据病变否累及颈静脉孔区可分成两组.(1)累及颈静脉孔区组包括:颈静脉球瘤5例,强化显著,2例典型者MRI表现为“盐和胡椒”征象;中耳癌5例,均见鼓室鼓窦区、外耳道深部软组织肿块及咽鼓管骨性段骨质破坏;内淋巴囊肿瘤3例,均见不规则针状骨结构,T1WI肿块周边后缘呈高信号;转移瘤1例,颞枕骨大范围骨质破坏,累及颈静脉孔区,T1WI呈等信号,T2 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轻中度强化.(2)未累及颈静脉孔区组包括:鼓室球瘤15例,鼓室及听小骨等均未见骨质破坏,7例仅局限于鼓岬,7例充满鼓室鼓窦且有5例涉及外耳道深部,1例向颞骨乳突蔓延,12例行MRI增强扫描均强化显著;中耳胆固醇肉芽肿2例,表现为鼓室鼓窦区软组织灶,T1WI和T2 WI均呈高信号;面神经血管瘤1例,表现为面神经膝状窝的扩大和软组织肿块,累及面神经鼓室段,伴听小骨移位和骨质吸收,增强MRI表现为显著强化.结论 表现为搏动性耳鸣的颞骨占位性病变中,副神经节瘤(包括鼓室球瘤、颈静脉球瘤)较多见且其影像学表现有特征性,易作出诊断;其他占位性病变虽少见,但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特点也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我们应用乙状窦前-迷路入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2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1.1.1病例1女,38岁。主诉:右耳听力减退1年,听力丧失3月,下肢乏力1年,面部麻木3月。查体: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右侧角膜反射减退,右侧鼻唇沟略浅,右侧骨传>气传,Weber's试验偏左,右侧肢体肌张力略低,Romberg's征(+)。电测听显示右耳听力丧失,MRI显示肿瘤最大径为5.0cm。1.1.2病例2女,20岁。主诉:右耳鸣、听力减退1年余,面部麻木1年。查体:右侧面部浅感觉减退,右侧角膜反射减退,右侧咀嚼肌肌力减弱,右侧骨传>气传,Weber's试验偏左。电测听显示右耳听力丧失,M…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恶性听神经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45岁.2005年11月1日因"右耳耳鸣9年,右耳听力进行性下降3年,头痛1个月"入院.查体: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右侧面部疼、触觉减退,右侧角膜反射减弱;右侧鼻唇沟、额纹变浅;右耳听力明显下降;右侧咽反射减弱;向右侧注视时有粗大水平眼震;四肢肌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右手指鼻试验阳性,昂伯氏征阳性.头部MRI平扫见右桥小脑角混杂信号分叶状病灶,大小约3.5 cm×4 cm×4.5 cm;增强见肿瘤明显、不均匀增强,肿瘤部分嵌入脑干内,脑干及四脑室受压左移,右侧内听道开口喇叭状扩大,听神经内听道段明显强化,肿瘤呈鼠尾状突入内听道(图1).入院诊断:右侧听神经瘤.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 1岁。因发现左侧头面部隆起2个月,头痛1个月而入院。查体:神经系统检查阴性,左侧头面部约12cm×6cm肿块,左眼裂增宽,眼球明显突出、充血。头颅MRI检查:左颞部咬肌附近软组织内肿块,侵犯左侧翼板、颞骨、颧弓,同侧颞叶颅底至海绵窦旁。T1WI低等信号,T2 WI略高信号。采  相似文献   

6.
病例资料:患者,女,25岁。因1月前无意间发现右颈部包块,约蚕豆大小,无痛性渐进性肿大,就诊于当地医院,口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包块逐渐消退,停药后再次肿胀,遂到本院就诊。查体:右侧颌下区扪及大小约为2cm×3cm×3cm的包块,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活动度一般,质地中等。既往史、家族史正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CT示右侧颌下区囊实病灶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肿低密度影,囊性密度CT值约为40 Hu,增强见病灶边缘轻中度强化,囊性成分无明显强化,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分界模糊(图1);MRI 平扫示右侧下颌下腺后上方、腮腺深面见不规则混杂信号肿块影;T2WI/STIR上病灶呈稍低信号,周围见环形高信号及病灶内偏外侧小斑片状稍高信号(图2);T1WI上病灶呈等高信号,其内可见条带状低信号,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不规则环形强化,囊内容物未见强化(图3)。综合影像诊断:右侧颌下区肿瘤病变,初步诊断:神经鞘瘤。手术所见:右侧颌下区见一大小约为2cm×3cm×4cm囊性肿块,内含灰白色液体,略呈豆腐渣样,颈内静脉与肿块粘连紧密,肿块深面与颈内动脉相邻,分离后见肿块向下颌角内侧走行,与胸锁乳突肌肉及周围肌群有粘连。病理诊断:鳃裂囊肿伴胆固醇结晶沉积及异物巨细胞反应(图4)。  相似文献   

7.
读片窗(6)     
廖文彬  朱友志  陈莉 《安徽医学》2010,31(6):708-709
患者,女,74岁,左侧肢体无力伴口齿不清一天。CT检查所见右侧后颅凹近乙状窦旁见大小约7.6cm×5.6cm×7.3cm的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尚均匀,周围见条弧形钙化带,轮廓略欠规整,边缘较清晰。病变与右侧颞骨岩部、枕骨右侧部及小脑幕关系密切,邻近颅骨骨质密度改变不明显(图A、B)。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对大鼠面神经支配的口轮匝肌及体神经支配的腓肠肌的诱发肌电位(EEMG)的抑制程度。方法 制作10例大鼠右侧面神经主干压榨伤模型,取正常和损伤侧口轮匝肌及正常腓肠肌离体肌条分为3组,分别记录电刺激法诱发的肌张力振幅;观察梯度浓度罗库溴铵作用下,3组肌条的肌张力振幅变化程度,以肌张力振幅抑制百分比(MTAI%)表示EEMG抑制程度。结果 3组肌条的MTAI%均随罗库溴铵浓度升高而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在不同浓度罗库溴铵水平下,腓肠肌的MTAI%均大于口轮匝肌的MTAI%(P<0.05);而正常和损伤侧口轮匝肌的MTAI%比较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面神经支配的口轮匝肌对非去极化肌松药罗库溴铵的敏感性明显低于肢体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而这种差异没有表现在正常和损伤面神经支配的肌肉间。  相似文献   

9.
周庆  周宇 《四川医学》2012,33(1):168
患者,男,71岁,退休工人,因左侧膝关节及以下疼痛10+d入院,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棘突无压叩痛,活动自如,左下肢小腿外侧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会阴区感觉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腰椎CT:腰5右侧椎板及椎体右侧可见膨胀性骨质缺损,范围约3.5cm ×2.8cm×2.3cm,可见软组织密度影,腰5右椎间孔见一梭形软组织占位影,腰4~5平面左侧椎管狭窄.MIR提示:腰5椎体右侧约3.5cm×2.9cm×2cm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高、等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边界清楚,周围骨质压迫性吸收,椎间孔扩大,右侧神经根增粗.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病例资料:患者,女,59岁,因右手掌肿物5年,伴疼痛2周于2014年4月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手掌大鱼际区一肿物,约黄豆大小,质硬无疼痛,2周前肿物突然明显增大,约桂圆大小,伴疼痛感,无发热、畏冷。查体:右手拇指根部稍肿胀,右手掌大鱼际处隆起明显,触及一约4×3cm大小肿物(图1),无破溃,肤色红,肤温稍高,质硬,边界尚清楚,压痛明显,疼痛未放射他处,活动度稍差。右手拇指屈伸活动稍受限,余手指活动灵活。血细胞分析(2014-04-03)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6.6×109/L↑,淋巴细胞:3.8×109/L↑,余正常。×线示(图2):右手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软组织肿胀,其内见斑片状钙化影,余右手诸骨未见明显骨质病变。磁共振(图3):右侧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软组织内见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fs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影,T1 WI呈等低混杂信号影,境界尚清,范围约1.9cm ×1.6cm,周围见不规则片状T2 WI高信号影;右手诸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影,未见明显骨折征。拟诊为:右手掌肿物(考虑化脓性炎性肿物可能性大)。于2014-04-在臂丛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一淡黄色实质性肿物(图4),大小约2.5×2×1.5cm,有包膜,质韧偏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沿肿物边缘逐渐分离,见肿物起源于拇短屈肌腱腱鞘,与肌腱无粘连,予尖刀完整剔除肿物。术中考虑该肿瘤为“腱鞘巨细胞瘤”。探查见正中神经返支完整,走循于术区切口桡侧缘皮下。病理检查(图5):肿物为骨外软骨瘤。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21岁。1 d前右侧头面部疼痛、耳鸣不适未在意,晨起(2 h前)发现右眼闭合不全、流泪、饮食不自主顺口角流出。查体:蹙眉时右侧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右口角下垂、鼓气时右口角闭合不全、漏气。诊断为急性右侧面神经麻痹。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5岁,因发现后颈部肿物6个月入院。查体:项部正中可触及一肿物,约2.0 cm×1.5 cm,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尚可,无压痛。颈部彩超提示:于皮下软组织深层见一实质性低回声肿块,紧邻肌层表面,约23 mm×25 mm×12 mm,较深处距体表17 mm,边界不清。颈部核磁提示:颈4椎体水平颈部后方稍偏右侧皮下与颈部肌肉之间见3.07 cm×3.42 cm大小界限不清、信号不均匀性异常信号,T1WI呈肌肉样信号,T2WI呈稍高于肌肉样信号,中间为长  相似文献   

13.
李刚  严静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11):1299-1300
1 临床资料 来自某社会福利院的患者深某,女,33岁,住该院颌面肿瘤科病区,患者幼年因面部生长肿瘤,随着年龄增大肿瘤也长大为17cm×13cm×4cm,患者整个右侧颅面部可见明显巨大肿块、肿块波及右侧额部、眼眶、颧颊部、腮腺乳突区、颌下区及耳部.肿瘤表面皮肤色素沉积,质地松软,局部有硬结节存在.右眼、耳均被肿瘤牵拉下垂导致视力、听力丧失.摄片示右侧下颌骨体及升支髁状突喙突上颌结节区骨质均受压,凹凸不平.入院诊断为右颅面部神经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14.
康伟  范东旭 《吉林医学》2008,29(7):612-612
患者男15岁,右下颌部肿痛半年余。查体:右侧颌面部局限性突起,于右侧下颌角区可触及一大小2.5cm3.5cm的包块,表面光滑,质硬,边界不清,不能推动,无明显压痛,局部皮肤颜色如常,皮温稍高,未见静脉曲张。X线检查:右侧下颌角区类圆形低密度区,呈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无硬化,颊侧骨皮质向外膨隆。CT检查:平扫示右侧下颌角及升支局限性骨质破坏,颊舌侧骨皮质均膨胀变薄但无中断,病变内部密度均匀呈与肌肉相似的等密度,邻近牙根无吸收,牙齿无脱落。MRI检查:平扫示上述病变大部分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内部信号欠均匀,可见小片状T1WI高信号及T2WI低信号。术前印象:右下颌骨单房囊性病变,考虑牙源性角化囊肿或造釉细胞瘤。手术记录与病理:右侧下颌骨部有一大小约2.5cm×3.5cm的膨胀区,骨膜完整,其内可见少量肉芽状物及淡红色液体。病理诊断:右侧下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1例经手术和组织学证实的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颈静脉球瘤,左侧7例,右侧4例;病变以颈静脉孔为中心生长并向周围结构不同程度蔓延。病变边界均清楚,呈卵圆形2例,哑铃形1例,不规则形8例。颞骨高分辨CT(HRCT)表现:与脑组织比较,颈静脉孔区软组织肿块呈等密度,周围的骨质呈虫蚀样或不规则破坏,其中7例鼓室下壁骨质破坏,肿块进入下鼓室并有2例听小骨破坏,2倒侵犯内耳道和外耳道,4例颈动脉管骨质破坏,5倒岩尖骨质破坏,6例斜坡骨质破坏。MRI表现:颈静脉孔区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全部11例中,与脑灰质比较,MRT WI呈低信号3倒,等信号8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T1WI呈明显不均匀强化,9例(82%)在T2WI和增强T1WI上可显示“盐和胡椒”征。6例小脑受压,3例延髓、小脑同时受压。MRA表现:未见明显异常改变。MRV表现:2例乙状窦及颈内静脉受压。结论联合使用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能够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6.
面神经炎的强度-时间曲线分析张盘德,陈银海珠江医院理疗科过去对面神经炎的强度-时间曲线(S-D曲线)分析,只做口轮匝肌或下唇方肌检查。为探讨额肌、眼轮匝肌、口轮匝肌三者间病情程度和电诊断变性程度的关系,我们对面神经炎患者同时进行额肌、眼轮匝肌和口轮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病理对照研究。方法选取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患者26例,按影像学检查方式的不同均分为2组(n=13)。观察组进行MRI检查法,对照组进行CT检查法,比较2组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对照情况。结果病变位于左侧11例,右侧者15例,肿瘤最大径平均值(12.6±4.8)cm,体积3.5cm×2.9cm×3.3cm-18cm×14cm×17cm;肿瘤呈分叶状12例,椭圆形14例;MRI显示T1WI呈混杂信号4例,低信号5例,等信号4例;T2WI呈混杂信号12例,低信号1例;CT显示肿瘤密度不均匀者9例,密度均匀者4例,其中5例显示低密度囊变区。结论卵巢卵泡膜瘤-纤维瘤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可一定程度反映该病的病理改变,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及信号特点。结果11例均单侧发病,左侧7例,右侧4例,其中6例合并少量盆腔枳液。肿瘤大小约为2.2cm×2.0cm×1.7cm-13.5cm×10.5cm×9.5cm,呈边界清晰的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根据MRI的信号特点分为2型:实性肿块型7例,MR平扫表现为T1WI、T2WI均匀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型4例,平扫表现为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变性部分无强化。结论卵巢纤维瘤的MR表现多样化,MR平扫卵巢纤维瘤整体或部分呈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或无强化是其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间断头痛、头晕5年余,加重半年,同时伴呕吐、间歇性抽搐",于2011年5月29日入院.查体:神志不清,步态不稳,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心肺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头颅MRI示:左侧颞额叶巨大肿块,最大层面6.0 cm×5.5 cm×6.8 cm,边界清楚,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无水肿,病灶跨过中线凸入右侧,左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右偏,病灶信号不均匀,T1WI呈高信号,可见分层,上部信号较高,见图1,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见图2,增强并脂肪抑制序列示病灶上部呈低信号,未见强化,下方实质性部分不均匀轻度强化,局部见囊状无强化低信号区,见图3.MRI拟诊:左颞额部占位,畸胎瘤可能性大.手术后病检:成熟性畸胎瘤.  相似文献   

20.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1岁,因发现右侧颧面部较对侧明显膨隆1个月,张口时膨隆部位有隐痛入院.患者否认右侧颧面部有外伤史.体格检查:全身情况无明显异常;专科检查:颌面部不对称,右侧颧面部明显肿胀膨隆,无面神经受累表现.肿块位于耳屏前颧弓后段下缘,表面皮肤无红、肿、热、痛;大小约20 mm×10 mm,界限不清,扪诊肿块质地较硬,无波动感,触诊局部无压痛.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弹响,张口时右侧肿胀部位有隐痛,张口度与开口型均正常.中耳CT平扫 增强提示:右侧颧弓后方、右侧下颌关节外侧可见类圆形占位,直径约1.0 cm,增强明显.右侧颧骨后部骨质破坏、吸收,并具有点状致密影,颞肌、翼内肌未见受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