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对比剂结合虚拟平扫技术在CT泌尿系统成像(CTU)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因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在我院行双源CT增强扫描的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行传统CTU扫描技术,采用单源扫描,扫描序列设定为先行常规平扫,再注射碘对比剂100mL,行动脉期增强扫描、实质期增强扫描和排泄延迟期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10mAs。B组行分次团注与虚拟平扫相结合的改良CTU扫描技术,扫描序列设定为常规平扫后注射碘对比剂40mL,延迟15~30min后,再次注射碘对比剂60mL,行动脉期和实质期增强扫描,其中实质期增强扫描采用双能量扫描序列,扫描参数为A管管电压140kV,管电流68mAs,B管管电压80kV,管电流374mAs。比较两种方法扫描下的集合系统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比较虚拟平扫与常规普通扫描对于泌尿系统病变的检出情况,比较双能量增强扫描与常规普通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结果两种成像方法下集合系统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辐射剂量明显高于B组(P<0.05),分次团注结合虚拟平扫技术辐射剂量仅为传统CTU扫描技术的55%。虚拟平扫与常规普通扫描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显示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扫描与常规增强扫描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次团注与虚拟平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能获得与传统CTU扫描相同的图像质量,同时减少了约一半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CTU)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例泌尿系病变病人CTU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行平扫和增强三期扫描(肾皮质和肾实质及排泌期扫描),将原始资料传送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再现图像.结果:51例中,泌尿系结石30例,肿瘤15例(膀胱肿瘤13例,肾盂输尿管肿瘤2例),结核2例,先天性畸形4例(1例先天性巨输尿管,1例双肾盂输尿管畸形,1例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狭窄并积水).结论:CTU能够通过直观、清晰的图像观察全尿路情况,对泌尿系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A对5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0.35%,特异性96.53%,PPV 90.00%,NPV 92.67%。64排螺旋CTA阳性与SCA阳性间呈正相关关系(r=0.797,P0.01)。64排螺旋CTA检查发现钙化病变180支,SCA仅发现钙化病变80支。结论:64排螺旋CTA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团注法和静滴法对肾损伤的CT造影检查效果,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肾损伤患者18例,经过平扫后,12例采用团注法,6例采用静脉滴注法,行造影检查。结果12例团注法CT造影患者其双肾皮髓质对比显著,约40秒时间肾损伤处可以显示9例;6例静滴法造影患者在上述时间段内亦可见显影,但皮髓质对比不显著,有2例发现肾实质损伤部位。12例团注法造影患者术后诉短暂燥热感,6例静滴法患者未诉明显不适(包括1例先心患者和1名7岁患儿)。结论一般常规采用团注法CT造影检查,但静滴法对了解肾脏功能及特殊患者仍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患者行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经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平静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并将图像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对其中24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MSCT图像质量,并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相比较。结果58例64层MSCT冠状动脉造影均清楚显示冠脉各主支及其分支,38例患者的115支冠脉上见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显示斑块的类型和狭窄的程度。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和1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清楚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结论64层MSCT是有效可靠冠心病诊断方法,是冠状动脉疾病筛选和诊断中很有潜力的非侵袭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血管外科等方面疾病诊断中的应作用,并比较SCTA各种成像方法的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了SCTA成像,分为两组:即血管性病变组、肿瘤及其病变与相邻血管的关系组。造影剂和扫描技术参数根据受检病变的性质、范围、部位而定。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表面成像显示(SSD)以及多平面重建(MPR)的图像重建技术。结果:SCTA可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能满意地显示血管形态和病变,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栓塞等;能准确地诊断肿瘤下相邻血管的关系。结论:SCTA三维及二维重建成像的联合应用,可较准确地诊断多种血管性疾病,以帮助和指导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常规X线血管造影(或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不同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研究价值。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平扫怀疑为泌尿系结石的120例患者,30例采取常规剂量(120 kV,机器自动管电流调节),其余90例分3组,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别以不同低剂量(120 kV,120 mA、90 mA、60 mA)平扫,将所得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行后处理,综合各项图像资料分别作出诊断,并对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分别进行比较。结果不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不同低剂量和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根据不同的BMI采用64排螺旋CT以不同的低剂量平扫对泌尿系结石进行诊断是可行的,在准确诊断的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上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上尿路梗阻性病变81例,进行MSCT检查及尿路三维重建,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1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56例,输尿管炎症6例,输尿管息肉1例,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癌7例,邻近组织恶性病变侵犯输尿管4例,膀胱癌5例,膀胱炎1例。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输尿管走行、腔内改变、梗阻部位及原因,且显示管壁及腔外情况清晰。结论 MSCT图像质量好,对上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原因综合判断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CT尿路成像对60例泌尿系先天畸形患儿的诊断价值。所有患者中10例肾脏异位,2例囊性发育不良肾,3例为孤立肾,1例右肾旋转异常,3例融合肾畸形(2例马蹄肾、1例盘状融合肾),7例输尿管囊肿,34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4例为双侧重复肾畸形、30例单侧重复肾畸形)。表明在诊断儿童泌尿系先天畸形上CT尿路成像可以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金标准,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的临床价值。方法搜集70例患者的CTA完整资料,并与两周内实施的CAG结果进行对比,对CTA显示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CTA显示的所有病例中,共计259支冠状动脉可用于评估,107支存在病变,101支得到CAG证实;6支由CTA显示狭窄而CAG确定为正常,另外有8例CAG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CTA上未能显示。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96.5%,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95.4%。结论CT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进行CAG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头颈部64排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血管减影成像技术,对比剂总量60~70 ml,注射流率4.0~4.5 ml/s;重建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16例行颈动脉超声(US)检查.结果 48例TIA患者中35例(占72.9%)可见血管狭窄73处,其中轻度狭窄47处、中度狭窄16处、重度狭窄6处、血管闭塞4处.共发现斑块62块,其中钙化斑块36块,脂质斑块7块,混合斑块19块.结论 64排CT血管造影在评价颈动脉狭窄及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颈动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提供非常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MSCTU)在泌尿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53例行CTU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膀胱镜等证实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诊断输尿管结石16例(30.2%),泌尿系先天畸形12例(22.6%),泌尿系统肿瘤10例(18.9%),肾结石7例(13.2%),外源性压迫致输尿管狭窄5例(9.4%),膀胱结石3例(5.7%)。结论: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具有扫描时间短、图像分辨率高、可以多方位观察病变的优势,能够对大部分泌尿系疾病进行准确诊断。但是儿童和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尿路造影在输尿管囊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3例均采用Piliphs Brilliance 64层CT进行检查,增强扫描时间为自注射对比剂35、90、180s开始,如输尿管显影不佳可延迟至8min 或30 min重复扫描.重建薄层图像传输至EBW工作站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本组单侧发病20例,双侧发病3例,9例伴有输尿管结石.9例合并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合并马蹄肾.平扫均表现为突入膀胱内的圆形低密影、边界较光滑,密度低于尿液,重组图像显示输尿管末端突入膀胱的圆形或椭圆形有对比剂充盈的高密度影,称“海蛇头”状,病变侧输尿管扩张.结论 MSCT尿路造影通过后处理三维重组可多角度、多方位清晰显示输尿管囊肿位置、形态,为临床提高更多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泌尿系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泌尿系统病变病人行CT平扫和肾实质期及排泌期扫描,将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MPR、MIP、CPR和VR图像。结果 46例中,诊断为肾盂输尿管癌10例,膀胱癌2例,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6例,输尿管良性狭窄20例,肾盂输尿管结石8例。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经临床证实。结论 CTU具有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图像清晰,多角度三维显示等特点,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扫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主动脉造影低管电流扫描方案.方法 研究分两步.初步研究筛选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送检的可疑主动脉病变或动脉瘤术后随访病例(夹层动脉瘤除外)共58例患者扫描70例次.包括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主动脉壁内血肿、主动脉粥样硬化和腔内隔绝术后随访病例.随机选取10例为常规剂量175 mAs扫描,低剂量组按体重分为<65 kg,65~75 kg,>75 kg 3组,分别采用低管电流为25、50、75 mAs,其余扫描参数同常规剂量组.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CTDI)和平均剂量长度乘积(DLP).对不同低剂量组的主动脉图像满足诊断率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第2步筛选西京医院临床送检60例可疑各型夹层动脉瘤,按体重同样分为3组:<65 kg,65~75 kg,>75 kg,分别采用低管电流为50、75、100 mAs,记录并分析相应CTDI和DLP,评价图像质量及满足诊断率.结果 初步研究采用25、50、75 mAs的CTDI仅为常规剂量175 mAs的11.3%、29.0%和42.7%,各组DLP值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5 mAs组的诊断符合率仅为60.0%,50、75 mAs低剂量组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为85.0%,未达到100%.第2步研究采用50、75、100 mAs的CTDI分别为常规剂量的29.0%、42.7%和57.3%,各低剂量组DLP与常规剂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各组图像满足诊断率均达到100%.轴位及各种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良好.结论 16层螺旋CT主动脉低剂量扫描满足诊断的最低管电流根据不同体重可采用50~100 mAs.夹层动脉瘤应采用略高于其他主动脉病变的管电流.100 mAs的低管电流则可满足任意体重及任意主动脉病变的成像与诊断.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的动脉栓塞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③结果 28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7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13例,肺段及亚段栓塞8例.④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先进的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甲状腺组织发生肿瘤或其他病变时,贮碘细胞被破坏,甲状腺组织中含碘量下降,CT平扫表现为局部或整个甲状腺低密度,增强扫描后病变显示更清楚。本文应用去卷积算法,探讨多层螺旋CT在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病变灌注成像中的应用;根据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灌注参数的对照分析,探讨甲状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根据灌注参数,分析其在良、恶性病变组织鉴别诊断中价值,为临床甲状腺病变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