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iASP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ASP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1);②在高?中和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 < 0.01);③在T1~T4期结肠直癌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 < 0.01);④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 < 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结肠组织,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可能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HER-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率及其与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组织(结直肠癌192例,正常组织102例)HER-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例(32.3%)结直肠癌标本HER-2过度表达,与正常结直肠组织比较明显升高(P=0.001)。HER-2过度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化程度、Duck's分期相关(P<0.05),HER-2过度表达结直肠癌患者10年生存率较低。结论:结直肠癌组织HER-2过度表达率较正常结直肠组织高,结直肠癌组织中HER-2过度表达提示较差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RK1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快捷法检测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18例结直肠腺瘤、13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ERK1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侵袭性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ERK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70.0%)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23.1%)及腺瘤组(61.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随结直肠癌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的进展而增高。结论:ERK1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结直肠癌侵袭性强弱。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的表达,探讨claudin-3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方医院2010年10月~2013年1月间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40例(癌组)及癌旁正常结直肠粘膜组织22例(癌旁正常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claudin-3的表达水平。分析和比较癌组不同病理参数和不同存活情况病例间的claudin-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laudin-3蛋白的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癌组阳性表达率为92.5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的59.09%(P<0.05)。13例来自同一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claudin-3表达平均评分(染色强度评分+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评分)分别为4.538和3.269(P=0.019)。在40例癌组患者中,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低分化组claudin-3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1.43%、36.84%和85.71%,其中高分化组与低分化组间及低分化组与中分化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3强阳性率为61.1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22.72%(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最长径的分组间,claudin-3强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癌组的40例患者,失访7例,术后生存期≤3年14例(死亡组),生存期>3年19例(存活组),两组claudin-3表达平均评分分别为4.50和3.526(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3的表达显著升高, claudin-3的高强度表达可能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凝溶胶蛋白(Gsn)是Gelsolin超家族的核心成员,是一种多功能的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它能以钙依赖的方式通过切断、封端肌动蛋白微丝或者使肌动蛋白聚集成核等方式调控肌动蛋白的结构。凝溶胶蛋白除了能维持细胞结构稳定之外,还能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节过程。本文将对凝溶胶蛋白的结构特点、参与调节细胞活动的功能及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精子相关抗原9(Sperm-associated antigen 9,SPAG 9)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标本及相应的癌旁组织69例,结直肠腺癌18例,结直肠正常组织2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PAG9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结合结直肠癌的分级及临床指标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SPAG9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标本中高表达,在正常结直肠及癌旁组织中不表达。SPAG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血清CEA水平、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均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临床分期有统计学意义;在早期结直肠癌为I+I (92.7%)、进展期结直肠癌为Ⅲ+Ⅳ (64.3%)(P<0.05)。结论 SPAG9在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标本中高表达,SPAG9表达与临床期别有关,SPAG9在肿瘤的临床早期阶段(I和I期)表达的密切关系,表明SPAG9可能在肿瘤早期扮演一个重要的作用。SPAG9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癌症的早期检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USP1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25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的远端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USP14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USP1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χ2=11.62,P<0.05),USP14表达情况与患者性别(χ2=0.205,P=0.651)、年龄(χ2=1.274,P=0.259)、远处转移(χ2=0.739,P=0.390)、TNM分期(χ2=3.082,P=0.079)无显著相关。生存分析发现,USP14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63.78个月,95% CI:57.37~70.19)明显短于USP14阴性表达患者(83.09个月,95% CI:75.40~90.78,P=0.00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USP14表达(HR=2.213,P=0.002)和TNM分期(HR=3.237,P=0.000)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USP14在结直肠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USP14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E2F-1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结直肠癌、35例癌旁正常组织和12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中E2F-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2F-1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E2F-1的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60.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5.7%)和正常大肠黏膜(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病人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及部位等因素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显著相关(P<0.05)。结论 E2F-1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PUMA和caspase-3在结直肠癌和腺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20例结直肠腺瘤、6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UMA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UMA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63.6%、30.0%、31.7%,正常黏膜PUMA的表达高于腺瘤和癌(P〈0.05),结直肠癌中PUMA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相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caspase-3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95.5%、70%、66.7%,正常黏膜caspase-3的表达高于腺瘤和癌(P〈0.05),caspase-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直肠癌中PUMA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29,P〈0.05)。结论:PUMA、caspase-3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组织蛋白酶D在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正常肠壁中的表达及其在两种组织中的定位,探讨结直肠癌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取3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正常肠壁组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蛋白酶D在两种组织内的表达量,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这种酶在两种组织中的定位。分析结直肠癌中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组织蛋白酶D在肿瘤组织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1),在两种组织内的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不同Dukes分期中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分期越晚,表达量越高 癌组织沿肠壁浸润范围越大,该酶表达越强(P〈0.05) 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形态、分化程度之间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到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的染色颗粒主要位于癌细胞及间质细胞的胞浆近包膜处,正常肠壁的黏膜上皮细胞内阳性颗粒多聚集在细胞核周围。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壁组织,在两种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形态也不同,随着Dukes分期和浸润范围表达而增强,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1.
孙政  曹杰  梁立源  杨平  张通  张伟健  唐伟镖 《广东医学》2012,33(11):1556-1559
目的探讨CCN2及APC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非转移性结直肠癌、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cancer,mCRC)及远处转移癌组织各30例中CCN2蛋白及AP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CCN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76.67%、73.33%和70.00%;而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67%、23.33%和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263,P=0.000);APC蛋白在非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及远处转移组织中均表现为低表达(表达率分别为26.67%、23.33%和16.67%),在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均表现为高表达,分别为86.67%、76.67%和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0.00,P=0.000);CCN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和肿瘤组织病理分型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肿瘤的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相关(分别为2=4.689,P=0.03;2=4.13,P=0.042);APC蛋白表达与CCN2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467,P=0.001)。结论 CCN2基因是一种癌基因,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有关系,CCN2可考虑作为诊断结直肠癌或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CCN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与APC有关,且可能受Wnt信号通路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相应的配体EphrinB2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结直肠癌组织72例,以正常结肠组织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EphB4和EphrinB2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结肠粘膜和结直肠癌组织中,EphB4受体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5%,73.6%,EphrinB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9.4%,6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中,EphB4受体和EprinB2配体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发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EphB4和EprinB2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关联性。结论EphB4和EphrinB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onj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3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和Gli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mo和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结直肠黏膜(P<0.001),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Dukes分期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有关(P<0.001),相关分析显示Smo及Glil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0(P<0.001).结论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Smo和Glil蛋白的高表达有关,可能与Smo蛋白高表达上调其下游转录因子Glil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相关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不同结直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标本来源于癌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K,比较分析FAK在不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随着结直肠癌浸润深度加深,FAK阳性率升高;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FAK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并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去乙酰化酶6(SIRT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29对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6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SP法检测SIRT6蛋白在113例(含前29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切片中的表达,分析SIRT6的表达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SIRT6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6蛋白在不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T6在结直肠癌中的低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SIRT6可能是结直肠癌的抗癌蛋白之一,可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OB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织大于3.0 cm)中NOB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NO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的有32例(53.3%),NOB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有10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OB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NOB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B1能否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NOB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
织大于3.0 cm)中NOB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O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
的有32例(53.3%),NOB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有10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OB1
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NOB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
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B1能否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意义。方法: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10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rtactin及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ortactin蛋白表达率为62.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E-cadherin蛋白表达率为25.5%,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ortactin蛋白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27,P<0.05)。cortactin及E-cadherin蛋白表达与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结论:在结直肠癌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cortactin蛋白表达上调,二者存在负向协同关系,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用结直肠癌组织标本80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4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p53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在结直肠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6.3%,在癌旁组的阳性表达率为20.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而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p53的突变在结直肠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同时说明p53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疱疹病毒相关性泛素特异性蛋白酶(HAU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变化以及该变化对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72例结直肠腺瘤与92例配对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AUSP的表达变化.分析HAUSP表达变化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评估该表达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AUSP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及癌中进行性下降.HAUSP表达下调的患者肿瘤分期更晚(P=0.020)、浸润深度更深(P=0.026)、更易出现淋巴结转移(P=0.034),且总生存率(P=0.006)及无病生存率(P=0.014)均更差.结论 HAUSP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