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鉴别革兰阴性(G-)菌与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人院的血流感染患者,所有患者血培养为单一菌株且检测了血清PCT水平,同期血培养阴性的局部感染患者47例为对照组。比较PCT水平在G-菌、G+菌血流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PCT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血流感染患者166例,其中G-菌感染109例,G+菌感染57例。G一菌组、G’菌组和对照组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2.72ng/mL、2.50ng/mL和0.22ng/mL,各组间PC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PCT界值设定为4.82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4.7%。结论血清PCT水平检测对鉴别G-菌与G+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当PCT〉4.82ng/mL时,G-菌感染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IC U革兰阴性(G-)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U诊断为G-菌血流感染的住院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G -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IC U发生血流感染172例次,其中G-菌引起者93例次。G-菌血流感染致病菌有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醋酸钙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除大肠埃希菌主要来自于社区感染外,其他细菌均主要来自于医院感染。为区别于其他病原菌血流感染,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 G-菌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血清降钙素原(PCT)≥10.0 ng/mL(OR=60.52,P=0.001)、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治疗(OR=16.09,P=0.03)、患病前住院天数小于2周(OR=13.79,P=0.03)、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OR=12.94,P=0.01)。结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C U科G -菌血流感染以多重耐药菌为主,血清PC T≥10.0 ng/m L、之前接受碳青霉烯类及三代头孢治疗、患病前住院天数小于2周、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是影响其发生、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监护室(ICU)感染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我院ICU 730例疑似感染患者进行血清PCT测定,同时采用BacT/Alert进行血培养分析和VETEKII细菌鉴定,对PCT结果和血培养结果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30例疑似感染患者血培养结果有55例阳性,其中34例革兰阳性(G+)球菌,18例革兰阴性(G-)杆菌,3例真菌。血培养阴性患者PCT为(0.14±0.09)ng.mL-1,血培养阳性患者PCT为(1.57±0.94)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培养阳性其中G+球菌患者PCT为(0.97±0.38)ng.mL-1,G-杆菌患者PCT为(4.21±1.73)n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是诊断菌血症的一个有效补充,并有助于提高脓毒血症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抗生素的早期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血流感染菌属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血培养阳性及细菌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对其中进行PCT、CRP监测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血培养及血清PCT、CRP检测。比较PCT、CRP在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中水平的差异。结果 80例患者中真菌15例,所占比例18.75%。革兰染色阳性细菌36例,所占比例为45.00%;革兰染色阴性细菌组29例,所占比为36.25%。革兰阴性菌组血清PCT水平均高于真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真菌组CRP高于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T、CRP在血流感染菌属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广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1):115-116,123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多重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6月ICU病房54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病原菌的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结果共检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67.8%,革兰阳性(G^+)球菌占23.0%,真菌占9.2%。铜绿假单胞杆菌最多(31.0%),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1%)和不动杆菌(14.9%)。G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12%);G^+球菌中,未发现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G^-杆菌为主,且呈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测及敏感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内毒素在革兰阳性(G+)杆菌与革兰阴性( G-)球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确诊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样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G+菌组和G-菌组;测定所有患者PCT、CRP 及内毒素水平,通过ROC曲线探究PCT、CRP 及内毒素在细菌性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的评估价值。结果:123例脓毒症患者血样培养结果显示35例感染 G+菌和88例感染 G-菌;G-菌组患者血清PCT、CRP 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G+菌组( P<0.05);G+菌组、G-菌组及所有细菌组患者PCT与CRP、PCT与内毒素及CRP 与内毒素间均呈正相关关系( P<0.05);ROC曲线显示PCT、CRP 和内毒素三项指标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1.58μg/L、95.25mg/L 与16.71ng/L,诊断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的截断值分别为2.45μg/L、79.45mg/L与15.54ng/L。结论:G-菌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患者PCT、CRP、内毒素水平高于G+菌血流感染者,三项指标在早期诊断血流感染所致脓毒症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晶 《华夏医学》2014,27(4):69-7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状况,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8例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208例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者,痰培养共检出菌株166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7.8%),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10.2%)和真菌(31.9%)。最多的革兰阴性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最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较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是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细菌耐药性严重,真菌感染率较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痰培养检测在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516例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患者同时送检的首次痰培养及PC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患者痰培养结果与血清PCT浓度的关系,分析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及真菌感染后患者体内PCT分布水平的差异。结果 51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痰培养阳性344例(66.6%),PCT阳性201例(39.0%),痰培养和PCT联合检测阳性(即任一指标阳性为阳性)383例(74.2%)。18例痰培养阴性的患者PCT水平为0.29(0.12,0.51)μg/L,154例痰培养结果为口腔正常菌群的患者PCT水平为0.26(0.14,0.49)μg/L,344例痰培养结果为病原菌的患者PCT水平为0.81(0.21,3.68)μg/L。痰培养结果为病原菌的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痰培养阴性患者和痰培养结果为口腔正常菌群的患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CT在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及真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7%(50/81)、57.1%(8/14)及60.1%(98/163),比较革兰阴性细菌感染、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及真菌感染患者的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联合痰培养检测扩大了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检测范围,可作为快速排除和诊断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检测手段,对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伦刚  汪彦  贾超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1):121-125,136
目的 探讨分别由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中血清降钙素原(PCT)动态水平的差异。方法 纳入2013年2月~2014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血培养结果阳性且为单一菌株感染的患者52例,并于感染第1、2、3、5、7、10天同步检测血清PCT。比较在革兰阳性(G+)菌、革兰阴性(G-)菌及真菌所致血流感染患者之间PCT达峰时间、峰值水平、平均值、变化幅度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PCT峰值水平对诊断及区分不同菌种所致血流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有效入选的血流感染患者共52例:G-菌组29例,G+菌组17例及真菌组6例。3组患者PCT峰值水平、平均值和变化幅度以革兰阴性菌患者最高,真菌感染者最低,革兰阳性菌患者介于两者之间。3组PCT峰值水平中位数分别为38.52ng/ml、14.23ng/ml、3.14ng/ml,两两比较,G-组峰值高于G+组及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当界值为6.93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细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97.8%,特异性为100%;当界值为33.44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65.5%,特异性为82.4%;当界值为7.60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菌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100%,特异性为100%;当界值为6.93ng/ml时,血清峰值PCT区分G+菌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100%。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鉴别G-菌与G+菌或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痰培养与铁标志物和炎症指标的关系,为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江门市新会区中医院2020年6月-2022年2月呼吸内科住院部接收的痰培养阳性AECOPD患者122例作为阳性组,同期选择122例痰培养阴性的AECOPD患者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痰培养病原菌类型,采用罗氏Cobasc702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万孚免疫荧光层析定量系统FS-113检测降钙素原(PCT);采用Sysmex XS-1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百分比。结果:122例痰培养阳性AECOPD患者中,细菌感染110例,占比90.16%,其中革兰阳性(G+)菌37例,占比30.33%,革兰阴性(G-)菌73例,占比59.84%,真菌感染12例,占比9.84%;G+菌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为主,G-菌种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  相似文献   

11.
204株菌血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菌群分布及其药敏分析,方法:血培养血细菌和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04株血培养阳性菌中常见的细菌分别为凝血酶阴性葡萄球菌(SCON16.7%)白色念珠菌(12.0%)大肠埃氏菌(11%),金黄色葡萄球菌(SA10.3%),铜绿假单胞菌(6.0%),对球菌比较敏感的抗生素是万古霉素、利福平,不敏感的抗生素是青霉素G、氨苄西林。对革兰氏阴性杆最敏感的抗生素是泰能,不敏感的抗生素是氨苄西林。结论:白色念珠菌是菌血症感染的主要因素,而革兰氏阳性球菌(G+C)和革兰氏阴性杆菌(G-B)的感染率几乎持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ICU住院患者送检细菌分离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ICU 共送检标本1326份,分离出病原菌554株,其中革兰阴性病原菌462株(83.4%),革兰阳性病原菌48株(8.7%),真菌44株(7.9%)。革兰阴性杆菌前5位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且多耐药菌株比例较高。革兰阳性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2株(66.7%),MRSA检出率78.3%(25/32)。结论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细菌及药敏监测,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及感染暴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2012年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痰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2年1-12月ICU患者痰标本检出病原菌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痰培养共分离出病原菌94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65株占70.44%,革兰阳性球菌155株占16.42%,真菌124株占13.14%;检出病原菌前5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5.36%、14.62%、10.59%、9.53%、8.90%;多数病原菌耐药性严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 6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的耐药率为34.00%,尚未发现耐力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株.结论 ICU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同时还有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其相关耐药性严重,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合理用药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分析,为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分离出的368株ICU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分离出的368株病原茼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260株(70.7%),铜绿假单胞菌占第一位104株(29.4%),大肠埃希菌61株(16.6%),克雷伯菌属49株(13.3%),不动杆菌29株(7.9%);革兰阳性球菌48株(13.0%),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真菌54株(14.7%),主要为白色念珠菌。结论ICU患者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应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菌耐药检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湘雅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院ICU 2003年1月~2005年12月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84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73株(67.7%),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16.5%);革兰阳性球菌265株(占31.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13.6%);其它棒状杆菌及真菌9株(1.1%)。呼吸道标本分离病原菌以非发酵菌为主,占43.1%;血液标本以微球菌为主,占41.7%;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为1.1%~12.5%。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耐药率为0%~2.7%。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超过了5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高迭95.8%和82.6%。结论 该院ICU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尤以铜绿假单胞菌常见。病原菌多重耐药十分严重。及时监测ICU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对指导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内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法或MIC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我院ICU病房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的革兰阴性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结果:共分离出3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40株(67%),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前4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35%)、鲍曼不动杆菌(23%)、肺炎克雷伯菌(14%)、大肠埃希菌(10%)。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严重,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高达47.5%和65.4%。肠杆菌科对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91%和50%。结论: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多药耐药情况严重,尤其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除了需要加强耐药性监测及优化抗菌药物使用外,还须强化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菌群分布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菌群分布及耐药特点,探讨其产生原因及临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总结本院ICU 2002~2004年间诊治的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谱、耐药性及其临床特征。结果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共感染细菌27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5株(占75%)、革兰阳性球菌35株(占12.8%)、真菌33株(占12.2%)。革兰阴性杆菌中占前四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96株)、肺炎克雷伯菌(29株)、鲍氏不动杆菌(20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0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溶血葡萄球菌(1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MRCNS)占75%,对万古霉素有100%的敏感性。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体构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为多重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其致病与ICU患者特点有关,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高峰平  胡军霞  朱雪娟  金鹏 《浙江医学》2020,42(20):2222-2225
目的探讨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辅助血流感染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至9月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浙江省总队医院病原菌血培养阳性且为单一菌株感染的患者130例为血培养阳性组,并按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组96例、革兰阳性菌组26例和真菌组8例。另选取同期怀疑血流感染但血培养阴性的患者79例为血培养阴性组。比较各组患者WBC、NEU%、hs-CRP和PCT的差异。结果血培养阳性组患者NEU%、hs-CRP、PCT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两组患者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组、革兰阳性菌组和真菌组患者WBC、NEU%和hs-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组患者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U%、hs-CRP、PCT可作为辅助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理想检测指标,其中PCT更加敏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ICU感染240株革兰阴性杆菌培养及其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CU感染革兰阴性病杆菌培养及其药敏情况方法2003年1月~2006年12月ICU住院病房中所分离致革兰阴性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培养出240株革兰阴性(G^-)杆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71株,不动杆菌43株,肺炎克雷伯菌32株,大肠埃希菌25株,嗜麦芽假单胞菌20株,其他49株;感染菌呈多重耐药。结论革兰阴性杆菌已成为ICU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对头孢三代类药物耐药严重,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ICU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压氧科气管切开患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情况,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2011年5月-2013年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427例,所有患者均取痰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对院内肺炎感染情况、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共出现肺部感染113例,感染发生率为26.46%。其中,ICU转入316例,感染104例,感染发生率为32.91%。113例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共71株,占62.84%,其次为革兰阳性(G+)菌与真菌,分别为33株与9株,占29.20%、7.96%。G-菌感染前5位的排列顺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G+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G-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低,普遍耐药,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但鲍曼不动杆菌对以上两种抗生素敏感性仅为50%。G+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敏感性较高。结论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应加强气道的护理,阻断病原菌的侵入,同时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定期痰培养,可在感染早期及时发现,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