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味茵陈蒿汤治疗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2006年7月~2007年3月,笔者应用自拟茵陈蒿汤治疗黄疸(阳黄证)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以目黄为此病的重要特征。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出现了有关于黄疸的文字记载,在内经中正式提出"黄疸"病名,之后经过历代医家在症状、病因、病机方面的不断完善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创制如茵陈蒿汤等治疗黄疸的经典方剂。黄疸病的治疗更加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3.
《金匮》云:“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示人发汗与利小便为治黄疸之两大法门。兹就发汗退黄之法,谈谈笔者的粗浅体会。一、汗法治疗黄疸的理论依据黄疸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症。致病之因,多由时疫外袭,湿浊内侵,郁而不达,或饮食劳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现代医学的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导致黄疸的发生尤为常见。《内经》已有黄疸之名,并对黄疸的病因、病机、症状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1]指出目黄为其重要特点。《伤寒杂病论》已认识到,黄疸可由外感、饮食和正虚引起,病机有湿热、瘀热、寒湿等,相关脏腑有脾胃肾等,创制了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多首方剂,体现了泻下、解表、清化、温化、逐瘀、利尿等多种退黄之法,《金匮要略》将黄疸立专篇论述,并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和黑疸。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初步确立黄疸的基本病机和治疗大法,把茵陈蒿汤作为治疗黄疸的基本方。本文在《金匮要略》黄疸篇的基础上论述了茵陈蒿汤的作用特点,并列举了现代医家临证的不同发挥。  相似文献   

5.
<正> 刘某,男,22岁,1984年3月17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面目发黄,头重身困,胸脘痞满,纳差厌油,到当地医院检查,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前医予以清热利湿退黄论治,投茵陈蒿汤加黄芩、黄柏。连进15剂,病情不减,头重身困,胸腹胀满加重,不思食,舌苔厚腻微黑。逐改医,先后以龙胆泻肝汤、栀子大黄汤及茵陈蒿汤加减,共服药40余剂,仍无效验,反见神疲畏寒,肢冷,舌苔厚腻且黑,病情逐渐加重而来院求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方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 ,可见于现代医学多种疾病之中。由于引起本病原因复杂 ,病程缠绵 ,治疗方法颇多 ,临床难以掌握。故笔者根据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治疗黄疸的方剂归纳探析如下。1 清热利湿退黄方剂此类方剂主要治疗湿热所致的阳黄证。《金匮》茵陈蒿汤 (茵陈、栀子、大黄 )主治“谷疸之为病……久久发黄” ;栀子大黄汤 (栀子、大黄、枳实、豆豉 )主治“洒黄疸 ,心中懊” ;茵陈五苓散 (五苓散五分 ,茵陈蒿末十分 )主治“黄疸病”。《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栀子、黄柏、甘草 …  相似文献   

7.
贺洁登 《四川中医》1996,14(12):33-34
1.湿重于热型黄疸输液过多致腹胀案 刘××,男,45岁。住院号:0536。1986年5月12日门诊以“急性传染性肝炎”介绍入院治疗。证见:身黄,目黄,尿色深黄。头昏且重,四肢倦怠,脘闷腹胀,时欲吐,不欲食,大便如常,舌红苔白腻,脉弦缓。查总胆红素47μmol/L,结合胆红素28μmol/L,麝浊10单位,血清谷丙转氨酶186卡门氏单位。总蛋白67g/L,白蛋白41g/L,球蛋白26g/L。HBsAg阴性。诊断:黄疸(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辨证属湿重于热。治以利湿化浊,清热解毒。用茵陈四苓散加减。药用茵陈50g,栀子、白术、茯苓、  相似文献   

8.
急黄发狂     
曹某某,女,10岁。住院号:891872。因身黄、目黄、尿黄,伴呕吐、乏力6天,于1989年11月10日门诊以“急性黄疸型肝炎”收住院。入院后检查,B超示:肝脏大小正常,肝实质炎性损害,重度胆囊炎;肝功能:黄疸指数110单位,麝浊17单位,锌浊15单位,麝絮(+++),凡登白直接反应强阳性,谷丙转氨酶181单位。中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之法,用  相似文献   

9.
张××,男,40岁,1979-2就诊.患者自觉近两周身倦乏力,不欲食,厌油腻,右胁下疼痛,尿包发黄。诊见患者面黄、目黄如桔子色,身热,舌质胖,苔厚中心黄.脉弦数,查体:肝右肋缘下2.5cm,边清,质软.实验室检查:脑絮(+++),麝浊10单位,锌浊16单位,丙谷转氨酶300单位。黄疸指数35单位。证属肝胆湿热,郁结而成,热重于湿.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方用逍遥散加减:当归20g、白芍20g、柴胡20g、云苓30g、白木20g、甘草15g、白花蛇舌草50g、栀子30g、茵陈50g、小蓟50g。水煎服,日1  相似文献   

10.
茵陈术附汤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主治寒湿阻滞所致之阴黄,证见身目俱黄,其色晦暗,口淡不渴,神倦食少,脉沉迟无力等。其方由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组成。笔者于临证运用此方加味治疗黄疸性乙型肝炎、胆石疸等病之属于阴黄者,效果良好。黄疸之病名,始出《内经》。其特点是身黄(皮肤黄染),目黄(巩膜黄染),小便黄(尿二胆阳性)。张仲景《金匮要略》将黄疸一病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相似文献   

11.
笔者1994年3月,采用清热利湿,疏肝健脾等法,治疗胰头癌术后频发黄疸1例,获得显效,现介绍如下:尹某,女,48岁,教师。半年前因患胰头癌在某县人民医院作了胰头癌切除术。术后近4个月,每半个月发生1次急性黄疸,且每次发作有规律性。1994年3月14日又因目黄,身黄,发热口渴,件恶心欲呕,小便短黄,大便秘,脘腹胀满而来我科住院治疗。诊见目黄身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弦滑。治以清热利湿,疏肝利胆。方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30g田基黄20g栀仁12g大黄10g柴胡10g车前子12g茯苓12g积实10g陈皮10g神曲15g甘草3g。服药4剂后,发热已退…  相似文献   

12.
黄疸以面、目、身黄,小便黄亦为特征,证分阳黄和阴黄两类。目前有人把黄疸色泽的鲜晦作为辨证的主要依据,忽视病史、症状等方面的临床意义,以致影响疗效或贻误病情。笔者偶拾一得,爰录如次。王某某,男,28岁,司机。1979年9月14日会诊。患者脾胃素虚,因长期出车,饮食失调,常有纳差、腹胀、便溏等症。近半年来,除上症外,颇感身体疲倦,嗜卧懒言,曾服山楂丸等消导药,收效甚微.2月前出现黄疸,肝功能化验:黄疸指数17单位,麝浊16单位,麝絮(++),芦戈氏碘液(+),谷丙酶120单位,诊为黄疸型肝炎,收治某院。经输液、口服保肝、维生素类药物,又煎服中药茵陈蒿  相似文献   

13.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19例王慧杰乌盟医院(012000)祖国医学认为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者为黄鱼,其中以黄色鲜明如橘色为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素问·平人气象论德》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疽。”《灵枢·论疾诊已》云...  相似文献   

14.
正1黄疸治验1.1湿热黄疸案(湿重于热)某某,男,18岁,湖北省新州县人,农民。1975年6月某日就诊。发病3天,两眼白睛及全身皮肤皆发黄如染,腹满,小便不利,口渴,脉缓。病属"黄疸",证属湿热瘟结(湿重于热),治宜利湿退黄。拟茵陈五苓散合栀子柏皮汤。药用:茵陈蒿15g,炒白术10g,桂枝10g,茯苓12g,猪苓10g,泽泻10g,栀子10g,黄柏10g。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6剂而黄疸尽、诸症退。按《素问·金匮真言论》说:  相似文献   

15.
潘跟利  孙利方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32-1632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辨证包括阳黄、阴黄与急黄。治疗主要是泻下、解表、清化、温化、逐瘀、利尿。现将笔者应用活血化瘀药治疗黄疸两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痛治验3则     
案例1 张某,男,37岁,1987年6月10日住院。发热恶寒9天,口苦咽干,喜冷饮,心中懊(忄农),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而深黄,大便干结,胁腹痛而胀满,两目白睛黄,周身皮肤黄染,色泽鲜明,肝脾未扪及,腹部平坦、拒按。肝功:黄疸指数54~u,余未见异常。B超提示:肝胆未见异常。舌苔黄腻干燥少津,脉弦滑数。证属湿热蕴结,肝胆疏泄受阻,治宜清热化湿,疏肝利胆。方用茵陈蒿汤加味:大黄10g,茯苓10g,栀子10g,山楂15g,泽泻12g,金钱草15g,山药15g,甘草3g。常规煎服。3剂后,腹痛胀减轻,小便多,色泽黄,大便由干变软,便时通畅。两目及全身黄染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7.
茵陈蒿汤对β-葡萄糖醛酸酶UDPGT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同时探讨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中药茵陈蒿汤对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揭示其利胆退黄的机制。方法:在采用异硫氰酸-1-萘酯(ANIT)灌胃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高脂高糖饮食加湿热环境因素,建立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观察大鼠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UDPGT活性、D-木糖吸收率的变化,并予中药复健方茵陈蒿汤治疗。探讨其对肝细胞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的影响。结果:中医阳黄证黄疸动物模型符合黄疸证疾病特点;同时模型大鼠出现明显湿热证主证及湿热证客观指标变化。经中药复健方治疗后,黄疸证和湿热证主证及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茵陈蒿汤有保肝利胆退黄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降低肝细胞β-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诱导UDPGT活性、促进胆红素排泄,从而改善胆红素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8.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黄疸病的一个名方,具清热、利湿、退黄之效,治疗湿热黄疸之“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如橘子色,腹微满,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等病症。方中君以茵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臣以山栀清热燥湿,并利三焦;佐以大黄降瘀泄热,通利二便。三药合用,使湿热前后分消,黄疸自愈。临床以该方随证加减,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现将临床应用报道的文献资料综述如下。黄疸周氏等[1]用加味茵陈蒿汤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23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治疗方法:初、中期用I号方[茵陈60g,栀子、黄芩、茯苓、车前草、丹参、郁金、赤芍各15g,生大黄10g(后下),板蓝根、金钱草各30g,焦三仙(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20g,甘草9g],恢复期用II号方(茵陈20g,栀子9g,茯苓30g,党参10g,板蓝根、白术、郁金、丹参、当归各15g,陈皮9g,五味子9g,甘草6g),治疗结果显效196例,好转32例,无效4例,有效率98.3%。张氏[2]应用自拟茵陈蒿汤治疗黄疸(阳黄证)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55例病毒性肝炎急性黄疸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 l、...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学的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证,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1]。《素问·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寒热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安卧,小便黄赤,脉小而涩者,不嗜食"。《内经》的这几段文字,简单明了的阐述了"黄疸"的临床具体表现和诊断主要依据:目黄,小便黄,身黄,而目黄是必须具备的。其中"安卧"  相似文献   

20.
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以下称本病)相当于中医“黄疸”范畴。近年来,本地区患者颇多,笔者在运用“茵陈蒿汤”的基础上,因症遣药,灵活化裁,自拟“肝炎Ⅰ号”(以下称本方)治疗本病247例,效果良好,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从本院传染科转来38例,其余均为门诊病人。诊断依据:①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目晴黄染为重要特征。②化验提示肝功异常,尤以黄疸指数、谷丙转氨酶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