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佳  邰宁正 《安徽医学》2021,42(6):699-702
慢性创面通常指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经正规治疗无明显愈合倾向,处于病理性炎症反应状态的创面[1].慢性窦道创面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类型,常继发于糖尿病足溃疡、压疮、感染性创面、医源性损伤等.一般情况下,伤口经过止血、炎症、肉芽组织形成和组织重塑这一复杂的动态调节过程,有序愈合[2].由于慢性创面受到感染、细胞因子、组织蛋白酶、免疫细胞等各种内外因素影响,使创面修复环节被破坏,愈合无法正常进行.慢性窦道创面由于深部组织感染坏死,且只有1个盲管开口于体表,导致坏死组织清除不彻底,引流不畅,加之其形态复杂,内部弯曲狭长,分支较多,累及不同的组织层面,影响创面血供,肉芽老化,使窦道壁纤维机化致创面反复感染,细菌生物膜形成[3] ,迁延不愈,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清创、换药、负压吸引等,而新型治疗方法有富血小板血浆( platelet rich plasma , PRP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platelet rich fibrin ,PRF)、新型敷料、光学疗法、氧疗及内镜治疗等.慢性窦道创面的治疗,首先应控制基础疾病,去除病因[4] ,为创面的治疗提供窗口,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治疗方法,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王忠  曹霞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237-238
目的探讨保留部分脂肪组织切除坏死皮肤延期植皮治疗深度烧伤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17例深度烧伤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采用同体配对设计,各例患者烧伤创面依据创面深度及面积分为坏死皮肤切除区与坏死皮肤保留区,采用引流坏死组织保留部分脂肪组织延期植皮方法与传统保痂延期扩创手术植皮方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创面植皮术前等待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切除坏死皮肤创面组与保留坏死皮肤创面组植皮术前等待时间分别为(6.88±1.41)d和(19.65±2.80) d,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20.24±3.29)d和(35.71±2.9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除坏死皮肤保留创面部分脂肪组织有利于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1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4月本院共处理感染性创伤 83例 ,施火罐—蜂蜜法换药收到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临 床 资 料1  一般情况 本组外科感染创面共 83例 ,其中外伤4 3例 (占 5 1 .9% ) ,切口感染 30例 (占 36.1 % ) ,烧伤感染 4例 (占 4 .8% ) ,褥疮感染 6例 ( 7.2 % ) ,其中有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者 2 3例 ,创面有渗液 4 3例 ,虽有感染但无渗液及脓 1 7例。2  治疗 先将创面周围皮肤常规消毒 ,3%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创面 ,清除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 ,然后创面处拔火罐 ,留罐 1 0分钟~ 1 5分钟后 ,将高温消毒过的蜂蜜直接涂…  相似文献   

4.
自制碘罗替糊剂治疗干槽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瑞章 《中原医刊》2004,31(19):F002-F002
目的:比较常规手术刮除方法和应用碘罗替糊剂治疗干槽症的疗效.方法:对50例干槽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1组25例用常规手术刮除牙槽窝坏死组织和用碘仿纱条充填,另1组25例用3%过氧化氢棉球和生理盐水冲洗,轻柔清除牙槽窝坏死组织后用碘罗替糊剂充填。比较两组的止痛效果、牙龈消肿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常规手术组疼痛停止时间平均为36h,创面出现肉芽组织时间平均为17d碘罗替糊剂治疗组疼痛停止时间平均为28h.创面出现肉芽组织时间平均为15d,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应用碘罗替糊剂治疗明显优于常规手术刮除治疗干槽症的止痛效果和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负压封闭引流在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相君  罗娟  肖衡 《中外医疗》2011,30(23):95-95
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处理是医护人员经常遭遇的难题,常规凡士林油纱换药,置管引流,不能及时清除创面分泌物及坏死组织;频繁换药会增加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创面易感染等[1]。我科采用武汉维斯第的VSD护创材料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创面3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封闭负压引流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促愈合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深Ⅱ度烫伤模型,28只实验兔(每只4个创面)随机分为两组(VAC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及常规包扎治疗,观察创面的大体变化及愈合情况,分别留取不同时相的创面标本,进行组织羟脯氨酸(OHP)含量及细胞周期检测。结果 创面应用封闭负压引流可促进坏死组织清除,使创面组织OHP含量明显增高(P<0.01),S期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VAC组平均愈合天数为(17.27±1.09)d,对照组平均愈合天数为(20.38±1.58)d,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封闭负压引流可促进兔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可能与促进坏死组织清除及细胞增殖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通过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能清除坏死组织,分泌生长因子,有利于创面愈合.炎症反应的过度与不足均会影响创面愈合的进展.TNF对炎症反应的启动、调节等作用不容忽视.TNF作用需通过其受体的介导,而可溶性TNF受体(sTNFR)能中和TNF,进而起到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检测人烧伤创面渗液不同时期中的sTNFR I,sTNFR Ⅱ,以期观察它们与创面愈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严重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收治48例四肢创伤严重感染创面患者,行手术扩创早期结合VSD治疗,创口感染控制良好,2期采用皮瓣或游离植皮治疗,所有患者随访均持续3个月以上,最长24个月,平均1年。结果:10例创面无骨外露采用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38例患者创面有骨外露,2期采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供区游离植皮修复创面,皮瓣、植皮全部成活。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能较好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有助于控制创面感染,创面均愈合良好,肢体外观和功能满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过氧化氢对创面止血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氢作为氧化消毒剂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外科清创中具有杀菌、防腐、去臭、清洁创面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作为创面渗血的止血作用鲜有报道。我院 1994年 2月— 2 0 0 4年 1月将过氧化氢用于烧伤及外伤清创术中创面渗血 ,通过 10 34例临床观察 ,认为止血效果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0 34例 ,男 6 98例 ,女 336例 ,年龄最小 8个月 ,最大 89岁。创面分布 :头颈部 2 34例 ,躯干 134例 ,四肢 6 6 6例。创面形成原因 :烧伤后晚期肉芽创面 5 39例 ,切、削痂创面 4 33例 ,皮肤撕脱伤 36例 ,慢性溃疡 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难治性创面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6例难治性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术前术后各项护理。结果:难治性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创面的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肉芽组织新鲜,为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创造了良好条件。结论:对临床上难治性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效果良好。护理要点: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创面愈合的信心,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保持稳定的负压状态,观察创面生长状况,加强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1.
治疗创伤创面 ,以往的做法是清洁换药 ,以各种消毒药涂擦创面 ,而后是无菌纱布包扎以与空气隔离。虽然起到了清洁、消毒和保持无菌的作用 ,但同时药液也刺激了创面 ,加之以纱布的紧密包扎 ,多少延缓了创面的愈合 ,容易延误下一步的治疗。我院近 5年来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1)治疗方法 :①新鲜较浅创面 清除创面的异物 ,除去坏死组织 ,先后用 3 %的双氧水、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无菌纱布拭干 ,然后均匀涂布湿润烧伤膏 0 3~ 1mm。创面可包扎也可暴露 ,换药 1~ 2次 /天。酌情使用抗生素。②新鲜较深创面彻底清创后油纱…  相似文献   

12.
颌颈部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常出现瘢痕增生、挛缩,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严重影响。从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我院采用全厚或中厚皮片移植治疗颌颈部晚期深度烧伤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男9例,女7例;年龄2~50岁。14例为火焰烧伤,2例为化学烧伤。治疗方法:伤后3~4周,创面感染溶痂、有肉芽组织形成后,做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加强换药,术前3d湿敷换药,术中切除残余坏死组织,刮除不健康肉芽组织,将基底纤维板顺张力线做条形部分切除或网状划开至正常皮下,松解挛缩,打断纤维板的连续性,彻底止血。于腹部切取大张全厚皮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清创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慢性创面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外科清创联合VSD方案治疗的48慢性创面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例采用常规换药的慢性创面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及细菌生物膜相关临床特征(创面颜色、渗出液变化、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第7天,观察组细菌培养阳性率(22. 92%)低于对照组(53. 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创面颜色、渗出液变化、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外科清创联合VSD治疗慢性创面,在有效控制细菌感染的同时,能明显改善创面及促进创面愈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8):2265-2266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配合土黄连溶液冲洗治疗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科自2010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29例复杂感染创面行手术清创,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土黄连溶液负压引流装置持续吸引。结果:29例患者中21例经6~8dVSD封闭引流,创面行自体中厚皮片植皮术成活。8例感染较重再一次清创后,继续VSD引流7d后肉芽组织鲜活平整,予以直接游离缝合并配合植皮,创口封闭,移植皮肤基本成活。结论:VSD负压配合土黄连溶液冲洗能较好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有助于控制创面感染,明显缩短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双黄散促进感染创面伤口愈合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创面常出现皮下积液、积血、皮缘坏死,导致创面难以愈合.自2002年2月-2003年12月,我院对58例感染创面使用双黄散,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压疮是指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溃烂和坏死,病人一旦发生压疮,其疮口修复就比较困难。压疮的治疗一般采用增加翻身次数,按摩受压部位,创面予清创换药,用无菌敷料包扎等方法,效果不佳,VSD技术在处理创面时,闭合创面全方位持续负压引流,清除坏死组织和各种毒性分解产物,刺激肉芽生长,缩  相似文献   

17.
高压电击伤除了在电接触部位造成皮肤的烧伤外,还往往形成深部组织严重而广泛的损伤或坏死,处理较为困难。传统的保守治疗是等待坏死组织溶解脱落、肉芽形成后移植中厚皮片消灭创面。其结果常因局部继发感染使坏死加深,延长治疗时间并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1987年4月至1988年9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四肢电烧伤早期创面清除坏死组织,解除肌肉组织的压力,探查血管神经损伤的程度,尽可能早期处理血管,避免血管破裂造成的再出血。对血管损伤段病检发现的几种改变有:血管内皮,弹力纤维灶性坏死;血管壁全局大片状坏死和血管烧毁段管壁结构难以分辨等。就此认为有此类损伤的血管,以在血管务平面的上2cm-4cm的部侠结扎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梭状芽孢杆菌胶原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应用梭状芽孢杆菌胶原酶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 ,将类似患者另设对照组 ,外用凡士林油纱治疗 ,对比观察 2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 ,应用梭状芽孢杆菌胶原酶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结论 在深Ⅱ度创面治疗中 ,梭状芽孢杆菌胶原酶在清除坏死组织及辅助创面愈合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可以加速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9岁,因“炼钢炉爆炸钢水倾覆致全身烧伤后30 h”于2006年6月10日入院。患者除头部0.5%总体表面积(TBSA)未烧伤外,其余大部分为黑色焦痂创面,左手已碳化、干性坏死、呈树枝状。双上肢切开减张,见大量肌肉坏死,左上肢尤为严重,前臂和上臂肌群呈鱼肉状。头部后侧尚有约2%深Ⅱ度创面,除体表皮肤烧伤外,左眼角膜严重烧伤穿孔。双上肢切开减张,见肌肉部分坏死。诊断:(1)烧伤(钢水)99.5%TBSA Ⅱ~Ⅳ度,深Ⅱ度2%,Ⅲ度74%, Ⅳ度23.5%;(2)左眼烧伤伴角膜穿孔。入院后即行抗休克、抗感染、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循环监测等,以维持内环境稳定,保护各脏器功能,并且尽早行胃肠道营养。适时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遵循短程、足量的原则。患者休克期度过平稳。于伤后第3天行四肢、前躯干切痂,异体皮覆盖术,切痂面积达75%TBSA 。第5天行头部取皮、自体微粒皮片移植术。因患者头皮有限,每次手术取头皮约0.5%TBSA,按照先四肢后躯干的顺序,每次覆盖创面约10%TBSA,其余未植皮创面用异体(种)皮覆盖,保护创面。每次手术间隔约10 d,逐步封闭创面。总植皮成活率约80%,其中左上肢因肌肉严重坏死,于入院后第2周行截肢术。右上肢、双下肢部分肌肉坏死,逐次清除坏死组织,并用异体(种)皮覆盖,待创面基底条件许可时行植皮手术。伤后第10天开始,患者四肢、躯干因创面深,坏死组织脱落过程中,多次发生小动脉破裂出血,予密切观察,缝扎止血。伤后第15天夜间,左踝部小动脉破裂出血达2 000 ml,发现后立即止血、输血。伤后3个月余创面基本封闭,伤后1年,患者全身瘢痕增生,右上肢外展受限,会阴部瘢痕粘连,计划多次手术整复并加强其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