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津市单纯性肥胖幼儿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了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了解天津市目前在园幼儿单纯性肥胖发生率,找到幼儿园集体干预肥胖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方法 首先,将市内6区幼儿园分为4类,对人园在册的1.5~6岁范围内幼儿,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出共计11180名幼儿。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质指数法,根据0~6岁的标准进行筛查,检测出超重及不同肥胖程度的幼儿1086名。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出9所实验幼儿园,对超重幼儿104人(男56人,女48人)、肥胖幼儿99人(男71人,女28人)的家长(183人)及教师(145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天津市内6区人园在册幼儿,超重率为5.5%~6.3%,肥胖率为3.4%~4.2%,不合格率(超重 肥胖)为9.1%~10.3%。男童的肥胖率为4.8%;女童的肥胖率为2.7%。经统计学检验,男女幼儿肥胖率及不合格率呈显性差异。结论 家长营养科学知识不足,传统的错误育儿观念、不良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良的进食行为以及教师不当的引导方式等,都是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00年9月入园的2~4岁低龄儿童,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2 2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用SAS 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健康教育对2~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肥胖儿童健康教育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江苏省淮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开展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干预前后家长和教师相关知识态度的转变情况以及儿童和家长的相关行为转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教师对“不吃早餐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不吃宵夜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吃素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和“吃减肥药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的知晓率分别为96.3%、27.5%、73.8%和95.0%,均比对照组高(P〈0.01)。干预组家长对“肥胖对儿童健康有影响”、“心理因素可能诱发肥胖”、“儿童肥胖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和“儿童肥胖可能引起内分泌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12.7%、92.4%、68.4%和71.4%,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儿童或家长的健康相关行为持有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教师、家长的肥胖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儿童及其家长的肥胖相关健康行为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单纯性肥胖及其社区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儿童肥胖发病率已从80年代中期的2.7%增至90年代中期的17.7%,且30%~80%肥胖儿可发展为成人肥胖。可见儿童肥胖的干预尤为重要。为此,作者对本社区保健的婴幼儿进行肥胖调查和干预,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单纯性肥胖儿童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霞  吴静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11):880-882
目的了解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健康现状及综合干预效果,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中小学随机选取7~15岁肥胖儿童26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在此期间给予综合干预,并于干预前后测查其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前重度肥胖25人,占96%;中度肥胖1人,占4%。干预前后肥胖程度无变化。干预前后本组人员体格测查项目中体重指数、体重、腹围、臂围明显下降,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体重平均减轻2.1公斤/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体能测验成绩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在单纯性肥胖儿童中广泛开展综合干预及健康指导,利用各种渠道传播和普及健康知识,对控制儿童肥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和评价健康教育对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早期干预效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2 0 0 0年 9月入园的 2~ 4岁低龄儿童 ,在排除疾病引起的肥胖及患有慢性疾病后的 2 2 38例儿童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对干预组儿童进行连续 3年关于单纯性肥胖防治的健康教育。计算两组对象 3年后单纯性肥胖的趋势发生率和转化率 ,用 SAS 8.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或 t检验。结果 :健康教育早期干预低龄儿童单纯性肥胖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身长发育没有差异 ,而干预组与肥胖相关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改善。结论 :健康教育对 2~ 4岁低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成长性单纯肥胖症的发生率 ,提高肥胖儿的好转率。  相似文献   

7.
综合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疗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美娟  郑冬梅  龙朝杰  吕少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7-1598,1611
目的帮助肥胖儿童减轻体重,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方法组织小胖子健康之旅夏令营,对肥胖儿童进行10~15d的全封闭式管理,采取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健康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512例肥胖儿童中98.83%体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17%体重无变化,无体重增长的儿童。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夏令营这种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进行综合干预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9.
王爱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32-3834
为了促进烟台市幼儿身体形态良好的生长发育预防肥胖,我们对烟台市3~6岁幼儿单纯性肥胖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托幼机构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托幼机构实施儿童肥胖干预监测前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对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以寻求更合适的管理途径和方法。【方法】每3年对重点区域托幼机构儿童的发病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3~6岁肥胖高发年龄组(以幼儿园为监测单位)进行连续干预监测,儿童超重和肥胖的判断方法主要参照WHO标准。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10.0分析。【结果】1999年调查了上海部分幼儿园10 692名3~6岁儿童的肥胖的检出率为8.49%,是1996年同地区同年龄组的(3.76%)2.27倍;经过对幼儿园儿童实施肥胖干预措施后,2002年3~6岁儿童肥胖检出率为8.01%,肥胖检出率下降。2002~2004年,对本市的19个幼儿园进行强化监测后,儿童单纯性肥胖率为5.30%,明显低于非监测点的儿童单纯性肥胖率为7.58%。【结论】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下降。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健康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状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规范用药、定期体检、控制体重、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情绪调节等行为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活力、疼痛、生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心理问题对日常活动的限制、总体评价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其健康行为,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心理行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与心理行为的关系以及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 父母问卷及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对 100例肥胖儿童和 200例正常儿童进行测查, 研究其行为问题并加以比较。结果: 肥胖组行为问题发生率 37. 00%, 高于对照组的 14.50% (χ2 =19.668, P<0 .01), 且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 发生的频率和种类也相应增多。肥胖组与对照组各行为因子进行比较, 4~5岁男童组不成熟因子、分裂样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4~5岁女童组肥胖因子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1); 6 ~11岁男童组强迫性因子、体诉因子、违纪因子的差异有显著性 (P<0. 05), 攻击因子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1); 6~11岁女童组性问题因子、违纪因子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1)。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存在更多的行为问题, 应根据肥胖儿童的行为特征, 制定行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肥胖婴幼儿的社区管理,探讨能够在基层使用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较强的婴幼儿肥胖的干预方法。方法: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7 539人进行健康体检,共筛出超重及肥胖儿童359人,其中187名儿童经家长知情同意后作为干预组接受肥胖儿管理(干预组),逐月随访,为期半年;另172名肥胖儿童仅接受常规保健,作为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和一对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The family food environment,FFE),培养正确的喂养行为,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结果:通过社区管理,辖区内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1.6%,0.8%)均较2003年(5.3%,2.9%)明显下降(P<0.001);经过改变肥胖儿童的家庭食物环境,干预组儿童体重转为正常或肥胖度减轻者(77.5%)明显多于对照组(45.3%,P<0.001),且1岁以内出现肥胖的儿童干预效果较1岁以后为好(P<0.01)。结论: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为主的婴幼儿肥胖社区干预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腹部脂肪、生化代谢指标与脂肪肝的影响。【方法】20例7~17岁的肥胖儿童青少年[男11例;BMI(28.0±4.34)kg/m2]接受为期4周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包括热卡限制在(1338~1883)kCal/d的平衡膳食和以有氧操、游泳、篮球等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训练,并在干预前后分别接受身高、体重、血压测量,腹部脂肪评估(分别用MRI法、超声法与生物电阻抗法),生化代谢参数检测与肝脏B超检查。【结果】①干预后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②三种方法评估的腹部脂肪也均显著减少(P<0.01);③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C-肽、糖激化血红蛋白等生化代谢参数以及脂肪肝也均在干预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体重、BMI、腹部脂肪、生化代谢参数、脂肪肝发生率等指标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从不同层面反映了该肥胖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儿童肥胖的生活行为因素和家庭聚集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其生活行为因素、父母肥胖的关系,为制定儿童肥胖的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选取北京市城郊21 198名2~18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问卷调查包括儿童肥胖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父母的肥胖情况;体格测量主要为儿童的身高、体重.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包括一般性描述、趋势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采用国际肥胖工作组推荐的儿童肥胖参考值(IOTF参考值),21 198名2~18岁儿童肥胖率为5.6%.儿童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及其肥胖状况存在家庭聚集性.父母均不吸烟、一方吸烟、双亲均吸烟的子女吸烟率分别为1.50%、2.93%和6.01%(χ2趋势=45.422,P<0.01);父母均不饮酒、一方饮酒、双亲均饮酒的子女饮酒率分别为5.85%、9.12%和13.96%(χ2趋势=107.009,P<0.01).根据双亲BMI状态分组,"父母正常"、"父亲肥胖"、"母亲肥胖"、"双亲肥胖"各组中儿童肥胖率分别为3.29%、11.48%、9.12%和27.01%(χ2趋势=293.404,P<0.01).控制性别、年龄后,体育锻炼、睡眠、吃禽类食物、看电视、饮酒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控制年龄、性别、青春期等协变量,与父母体重正常相比,母亲肥胖对女儿肥胖的影响较大(OR=5.93,95% CI:3.57~9.84),而父亲肥胖对儿子肥胖的影响较大(OR=4.29,95% CI:3.21~5.72).父母同时肥胖对女儿肥胖产生的影响(OR=28.51,95%CI:15.13~53.72),远远大于其对儿子肥胖的影响(OR=7.21,95% CI:4.07~12.75);其对2~5岁、10~12岁儿童的影响(OR=18.67,95% CI.49~234.46;OR=22.25,95% CI:10.62~46.59),大于其对其他年龄组肥胖的影响.结论 父母肥胖可能是儿童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关联存在性别、年龄差异.父母生活行为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对儿童肥胖的预防或干预应重视家庭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碧  王东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417-1418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以我辖区内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控制血压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症状水平、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心理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其对于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饮食、运动干预评估与儿童肥胖相关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的可逆性.方法 将78名9~12岁超重、肥胖儿童,随机分配至单纯饮食控制组(A组)、饮食控制加运动组(B组);B组又分为起始的短期运动6周组(SE组)及持续运动1年组(CE组).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及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体脂含量、血脂水平.结果 干预6周后,A组(6.36%±0.81%和5.32%±0.84%,P<0.01)、B组(7.46%±0.91%和5.20%±0.87%,P<0.01)均有内皮功能改善;而B组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1).1年后,SE组(6.38%±1.04%和5.22%±0.96%,P<0.05)、CE组(8.29%±0.78%和5.38%±0.65%,P<0.001)内皮功能均改善,CE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CE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明显减轻(0.57 mm±0.05 mm和0.59 mm±0.07 mm,P<0.001).结论 通过单纯控制饮食或同时短期锻炼,肥胖相关的内皮功能障碍可部分逆转;而饮食控制同时持续锻炼1年,内皮功能改善更为持久,可使增厚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8.
大中学生吸烟行为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3万名大、中学生吸烟状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吸烟行为综合干预对策研究。干预实验是针对大、中学生的年龄、文化水平、学习环境、心理状态和吸烟特点,从普及卫生知识、加强行政干预和争取社会支持三方面同时并进。方法上着重知识性、趣味性和社会性。经过两个阶段的干预,大学男生吸烟率由30.48%下降至25.16%;高中男生由12.65%下降至9.28%;初中男生则由4.19%下降至3.55%,而女生吸烟率却呈上升趋势。从实验结果来看,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行政管理对青年学生是能起到降低吸烟率的作用,但必须持之以恒,方能达到所期望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金华市西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实验组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责任医生常规走访。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定量表(SAS)、抑郁自评定量表(SDS)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SAS为(45.17±4.86),SDS为(41.05±5.27)及生活质量评分(包括体力限制为(8.21±5.03)),社会限制为(3.99±1.52),情绪为(5.33±3.62)和症状评分为(5.04±1.8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喂养行为及生活方式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关系。方法:在现况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筛查出的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把喂养行为与生活方式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该次调查6~10岁儿童1876名,单纯性肥胖的检出率为12.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肥胖的发生与6个月~1岁喂养方式、肉食添加时间、油腻食品食用频率高、每餐用餐时间短和户外活动时间少等生活方式有关。结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与早期喂养方式及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多种生活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