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散光患者的角膜散光轴位与总合散光轴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屈光不正患者总合散光的轴位与角膜散光的轴位的关系和大小,为验光配镜、隐形眼镜的基弧及散光性隐形跟镜的轴位选择、准分子激光的手术量计算提供参考.方法对107例屈光不正患者,用同一电脑验光仪对其同时、同眼、同状态的情况下作屈光状态的测定及角膜曲率的测定,每人重复3次,通过电脑记录,得出总合散光及角膜散光的轴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视患者的总合散光轴位与角膜散光的轴位的夹角是5.73°±3.97°,混合散光患者的总合散光轴位与角膜散光的轴位夹角为3.13°±2.49°,远视患者的总合散光轴位与角膜散光的轴位夹角为6.35°±4.20°.结论眼屈光状态中总合散光的轴位与角膜散光的轴位所构成的夹角主要是由于晶体及角膜内表面散光的轴位不一致所引起.眼科学报2000;16279~28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合并低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中行陡峭轴角膜切口和颞侧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合并角膜散光≤0.50 D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共60例(60眼)根据术中切口不同分成A、B两组。A组30例行陡峭轴切口,B组30例行颞侧角膜切口。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散光、术源性散光(surgically induced astigmatism,SI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3个月,A组UCVA均优于B组(均为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均为P<0.05)。A组UCVA术后3个月优于术后1个月、术后1个月优于术后1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A组BCVA于术后1个月基本稳定。术后1周、1个月、3个月,A组角膜散光均低于B组(均为P<0.05)。A组角膜散光术后3个月为(0.26±0.20)D,略低于术前的(0.32±0.13)D,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B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为(0.62±0.45)D,高于术前的(0.23±0.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A组 SIA为(1.28±0.63)D,高于B组的(0.77±0.3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SI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术前角膜散光≤0.50 D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时,选择陡峭轴切口并不能矫正术前角膜散光,但能减小术后总角膜散光,且可以有效提高术后UCVA,术后效果优于颞侧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4.
眼散光轴与角膜散光轴对LASIK矫正散光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眼散光轴和角膜散光轴对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散光效果的影响。方法对73例(114眼)行LASIK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眼散光和角膜散光轴的差异分为<15°组(68眼)和≥15°组(46眼),分析2组LASIK术后散光的矫正效果及角膜散光与眼散光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15°组和≥15°组的眼散光分别为(-0.94±0.36)D和(-0.82±0.34)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P>0.05);角膜散光分别为(-1.31±0.41)D和(-1.18±0.49)D,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9,P>0.05)。术前角膜散光与眼散光有统计学相关性(r=0.527,P<0.01),但术后无统计学相关性(r=-0.024,P>0.05)。<15°组术后散光矫正效果较好,2组间有统计学意义(t=-2.017,P<0.05)。术后眼散光量与偏心量有统计学相关性(r=0.395,P<0.01),而角膜散光则与偏心量没有统计学相关性(r=-0.133,P>0.05)。结论眼散光和角膜散光轴的差异影响LASIK矫正散光的效果。LASIK术后角膜形态改变,角膜散光与眼散光之间的关系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王小兵 《眼科》2007,16(4):245-245
散光轴位是验光结果中的一个重要基本参数,其准确性直接决定验光结果的准确性。检影验光是客观验光的基本技术,因此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的确定十分重要。检影验光散光轴位的确定方法是在检影中根据散光带的方向来判断散光轴位,常规方式是通过目测将被检者瞳孔区散光带的虚拟延长线与试镜架周边的轴位刻度对应比较.由此得出散光轴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合并低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手术中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6年1-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 化吸除联合IOL植入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低度角膜散光(≤1.0 D)患者56例(65眼),根据患者 意向分为2组:散光组(Toric组,n=33眼)植入散光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Toric IOL,SN6AT2 & SN6AT3);对照组(IQ组,n=32眼)植入非散光型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IOL,SN60WF)。观察2组 手术前后的裸眼远视力(LogMAR)、最佳矫正远视力(LogMAR),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 术后等效球镜度和IOL轴位等,并对术后残余散光进行矢量分析。随访3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及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Toric组最佳矫正远视力中位数为0.39,IQ组为0.30。 术后3个月Toric组裸眼远视力中位数为0.09,优于IQ组的0.1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2, P=0.005)。术后3个月Toric组残留散光值中位数为0.50 D,小于IQ组的1.00 D,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Z=-3.636,P<0.001)。矢量分析显示,Toric组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的矢量J0比IQ组的减小0.11 D (t=1.456,P=0.151),J45减小0.11 D(t=1.998,P=0.050)。结论:与普通非球面IOL相比,散光型Toric IOL(SN6AT2 & SN6AT3)植入能够更加有效地矫正低度角膜散光(≤1.0 D),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记录在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行Pentacam检查的789例1 141眼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的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并记录相应的年龄、散光值、前房深度、角膜厚度和角膜屈光力数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年龄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正相关(r=0.139,P<0.001); 散光值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负相关(r=-0.293,P<0.05); 前房深度与角膜前表面散光轴位和全角膜散光轴位的差异呈负相关(r=-0.067,P<0.05); 角膜厚度与角膜屈光力对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散光轴位夹角大小无明显关系。

结论:角膜前表面和全角膜散光轴位有明显差异,并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散光值、前房深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反射式角膜镜用于无角膜曲率计情况下临床角膜曲率定性检测,操作较Placido盘方便。对130只儿童角膜散光眼作角膜镜与角膜曲率计检测,以角膜曲率计检测结果为准,反射式角膜镜检测结果与之比较,两法检测相关密切(P<0.005),符合率高(89.23%)。说明反射式角膜镜检出角膜散光的效用与角膜曲率计基本一致,对儿童角膜散光早期诊断颇具价值,可为进一步的检查和矫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利  崔传波  陈立忠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2):2315-2317
目的:对微小切口基质透镜切除术(SMILE术)矫正高度散光与低度散光前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变化进行观察比较.方法:选取2013-04/2017-01在我院行SMILE术治疗的复合性近视散光的患者共63例88眼,等效球镜为-4.00~-9.00D,根据散光情况分为两组,其中A组柱镜度数为-2.00~-4.00D,B组柱镜度数为-0.25~-1.00 D.常规围手术期检查.所有病例按照SMILE术式常规操作流程完成手术,术后常规抗炎、抗菌药物治疗.随访视力、眼压、屈光度及角膜地形图(Pentacam)至术后3 mo.观察对比A、B组前后表面曲率、前房深度变化.A、B组数据之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A、B组各时间段之间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后再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患者88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边缘Ⅰ级愈合.A、B两组在术前、术后1wk,1、3mo时,后表面曲率及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前表面曲率术后1wk时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0.05),术后1wk,1、3 mo时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是SMILE术矫正高度散光还是低度散光,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及前房深度均无明显变化,前表面曲率在术后1 wk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曾长期从事X线工作的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初期由于散光轴向变化较快而出现的配镜问题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 3例 ( 6眼 )曾长期接触X线的初期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验光配镜。以后每过 6~ 8月复查 1次 ,共 3次。结果 在 1 5~ 2年中 ,3例 ( 6眼 )各 3次验光前后对比其球镜和柱镜的等效屈光度变化为 0 2 5~ 0 75D ,散光轴向的变化达 15°~45°。结论 曾长期受X线影响的老年性白内障初期可能发展稍快 ,在短期中散光轴就有较大变化而影响矫正视力 ,配镜以不加散光而配等效球镜为宜  相似文献   

12.
低旋设计散光软镜临床配戴结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低旋(Lo-Torque)设计散光软镜的临床效果。方法103名近视散光自愿者分别配戴A、B镜片各两周。对配戴的临床表现进行客观和主觉评价,采用双盲法。结果①镜片稳定性A镜片旋转范围≤5°为82%,B镜片为52%。②镜片在眼中状态移动度优良者,A镜片为91%,B镜片为95%;中心定位优良者,A镜片为87%,B镜片为77%。③舒适度评价A镜片优良者为85.5%,B镜片为80.2%。结论低旋设计特征的散光软镜更符合人眼的生理特征,可以提高视觉质量,增加配戴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在白内障术前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轴位进行标记时,术者常采用传统标记方法,如:裂隙灯显微镜下水平标记、直视下手动标记等方法。近年来,随着飞秒激光辅助系统、导航系统等设备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完善了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的标记方法,有助于提高该人工晶状体植入轴位的精准性,本文就白内障手术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轴位标记方法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高度混合散光检影的实用快捷方法。方法门诊自然流程中选取所有混合散光患者68例(114只眼)进行正柱定轴检影法检影(试验组57只眼)与正负柱镜检影法检影(对照组57只眼)。将散光分为轻、中、重三度(〈3.00D,3.00D~6.00D,〉6.00D),根据中和影的形态,轴位准确度,检影时间与镜片组合综合评价检影效果。结果散光〈3.00D以下者,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D~6.00D与〉6.00D,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柱定轴检影法与正负柱镜检影法相比,对中高度混合散光的检影更快捷、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配戴后人眼高阶像差的变化,评价该角膜塑形镜对人眼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石迎辉眼科诊所门诊2015 年2 月至2016 年8 月期间配戴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患者25例(50眼),测量配戴塑形镜前,戴镜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在5、7 mm瞳孔直径下的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戴镜前后各像差值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LSD检验,当校正系数Epsilon < 0.7 时,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戴镜 后在5 mm和7 mm瞳孔直径时像散、彗差、球差、剩余像差及总高阶像差较戴镜前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mm:F =5.15、11.11、10.73、6.95、11.18,均P < 0.05; 7 mm:F =2.93、4.71、9.34、5.01、5.70,均P < 0.05)。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各像差值逐渐增大,戴镜3 个月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结论:角膜散光较大患者配戴散光设计型角膜塑形镜后高阶像差增加,人眼视觉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球面塑形镜、环曲面塑形镜在矫治近视复合散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94例(178眼),按佩戴塑形镜类型分为球面塑形镜组(48例,90眼)与环曲面塑形镜组(46例,88眼).记录配镜前、佩戴1年后、停戴1周后的视力、角膜散光、眼轴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对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的控制效果。

方法:选取2016-01/06我科收治的中低度近视青少年患者76例152眼,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角膜塑形组36例72眼与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组40例80眼(联合组),两组患者均配戴角膜塑形镜,联合组加用0.1g/L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均随访1a,检查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泪膜功能及角膜各参数的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戴镜前、戴镜1a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眼压比较无差异(P>0.05),联合组戴镜前、戴镜1a裸眼视力变化幅度高于角膜塑形镜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差值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戴镜前,两组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客观散射指数(OSI)、泪膜破裂时间(BUT)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LLT、BUT高于角膜塑形镜组,OSI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戴镜前,两组患者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比较无差异(P>0.05),戴镜1a,联合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变化幅度均低于角膜塑形镜组(P<0.0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可改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裸眼视力,控制屈光度、眼轴增长,对角膜形态及泪膜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在混合散光检影中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择96例(155眼)混合性散光患者进行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试验组80眼)与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检影(对照组75眼)。将散光分为3个区(<3.00D,3.00D~6.00D,>6.00D,根据中和影的形态,轴位准确度,检影时间与镜片组合综合评价检影效果。结果散光在3.00D以下者,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00D~6.00D与大于6.00D,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柱定轴正负柱镜检影法较联合应用正负柱镜检影法对中高度混合散光是一种更为快捷和准确的检影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白内障手术中行陡峭轴切口矫正术前散光的治疗效果.方法 meta分析.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评估术后散光、手术前后散光屈光度改变量、术后裸眼视力和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等效应量.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计1213眼,其中包括接受陡峭轴角膜切口531眼,接受非陡峭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LASIK术中应用交叉柱镜法矫正大度数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同一时期内年龄、性别、屈光度(包括球镜和柱镜)相近的两组患者,即交叉柱镜组和常规LASIK组(以下也称对照组)各30只眼,比较两组术后3月内视力、屈光度以及高阶像差等视觉质量指标的变化,将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 交叉柱镜组在术后1 d、1周、1月时裸眼视力均较对照组恢复快;术后1月及3月平均柱镜度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慧差亦较对照组减小,视觉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在LASIK术中应用交叉柱镜法矫正大度数散光较常规LASIK切削模式能取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