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6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PKP治疗53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男20例,女33例;年龄56~76岁,平均65.3岁;单椎体骨折34例,双椎体骨折16例,三椎体骨折3例,共75个椎体,其中T1222个,T1119个,T107个,T71个,L118个,L24个,L33个,L41个。回顾总结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共18例(34.0%)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骨水泥相关并发症16例(30.2%),其中骨水泥渗漏7例,渗漏至椎间隙2例、椎旁软组织2例(1例引起左股神经症状)、椎体前方2例、椎弓根穿刺通道1例;骨水泥毒性反应4例,表现为短暂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等处理后好转;手术椎体疼痛加重5例。非骨水泥相关并发症2例(3.8%),皆为穿刺引发神经症状,1例表现为右股前皮肤感觉减退,1例为左肋间神经痛。所有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未导致严重后果。结论: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并不少见,但有严重后果的并发症较少,应重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过程中的并发症,探讨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2017年12月,采用PKP治疗OVCFs患者577例共621个椎体。将并发症的发生以骨水泥注入椎体内为时间节点,分为骨水泥注射前并发症、骨水泥注射过程中并发症及骨水泥注射后遗留并发症三种情况,术后随访2~31个月,平均(18.42±2.43)个月。[结果]骨水泥注入量胸椎平均(3.60±1.50)ml,腰椎平均(5.80±1.90)ml;共出现各种并发症89例,总体发生率为15.42%,其中在骨水泥注射前发生10例(11.24%):局麻导致全脊髓麻醉1例,穿刺导致脊髓休克1例、肋间神经不完全损伤3例、肋骨骨折1例、脑脊液漏1例、球囊扩张过程中一过性高血压3例;注射期间发生65例(73.03%):骨水泥渗漏到椎体外52例,呼吸困难、血压下降8例,一过性疼痛加重5例;注射后期发生14例(15.73%):骨水泥拖尾导致局部异物感4例,疼痛症状加重3例,术后发热7例;各种并发症中以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最为多见,占比58.43%(52/89);发生并发症后紧急后路椎板切除神经减压2例、手术延期6例、暂停翻身观察后继续手术11例、对症处理16例。[结论]应用PKP治疗OVCFs除应关注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外,还应重视围骨水泥灌注期的并发症,给予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3.28%),未出现其他脊髓或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e角测量值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等症状,且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PKP治疗,观察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的高度和Cobb角改善情况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10个月,术后1 d、7 d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的椎体前缘的高度比恢复和Cobb角纠正情况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骨水泥轻度渗漏3例(6.00%),未出现肺栓塞、椎管狭窄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纠正脊柱局部的后凸畸形,有效提高脊柱稳定性高,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的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07年10月行PKP手术治疗的95例OVCF患者(135个椎体),动态监测其术后状态及正常椎体继发骨折与否;对其临床相关参数如性别、骨质疏松原因、骨折部位、矢状面成角、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间隙渗漏、椎体高度恢复、术后支具佩戴、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原发骨折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筛选出发生继发性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0~35个月(平均18个月);其中19例(20.0%)患者25个(18.5%)正常椎体(22个位于手术节段邻近上下椎体)术后发生继发性骨折;其中12例患者的继发骨折在术后3个月内发生.继发性骨质疏松骨折、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及新鲜椎体骨折是PKP治疗OVCF后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OVCF进行PKP手术后部分患者可能在术后早期发生继发性椎体骨折,其发生与骨质疏松原因、术中骨水泥椎间隙渗漏及新鲜椎体骨折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12行PKP治疗的3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0例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骨折组),288例术后未骨折(未骨折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KP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病史、体重指数、椎体压缩程度、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恢复比值、TPINP、OST、β-CTX对PKP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没有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龄、骨密度低、单侧穿刺、骨水泥注入量大、术后未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25-(OH)D水平降低是PKP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术后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骨密度、穿刺方式、骨水泥注入量、25-(OH)D水平、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建议围手术期重视女性、高龄、骨密度低患者邻近椎体继发骨折的预防,选择双侧穿刺注入适量骨水泥,术后及时进行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骨折术后出现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1行PKP手术治疗的15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末次随访时15例出现邻近椎体压缩骨折(骨折组),136例未出现骨折(未骨折组)。先采用单因素分析与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5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15例术后出现邻近椎体骨折,再次进行PKP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骨折组与未骨折组在性别、年龄、骨水泥注入量、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值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密度T值、术中骨水泥渗漏、术后是否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T值较低、术中骨水泥渗漏、术后未进行骨质疏松治疗是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中骨水泥渗漏、术后患者骨密度T值较低、术后未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术中注入骨水泥时要尽量避免骨水泥渗漏,术后要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降低患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减少骨水泥渗漏的方法.方法 对2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PKP术中采用分步推注骨水泥的方法治疗椎体后壁破损36椎,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2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7.3±6.2)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椎体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椎体(13.8%)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旁渗漏2个,椎间盘渗漏2个,椎管内渗漏1个.无肺栓塞发生,未出现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结论 PKP治疗椎体后壁破损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采用分步推注骨水泥的方法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4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PKP。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椎体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4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2.94%)。未发生坠积性肺炎、肺栓塞、大小便失禁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10个月,术后7 d、6个月随访,患者椎体前缘高度、伤椎后凸角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Barthel指数等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发症少、疼痛缓解及伤椎恢复效果好,患者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本院收治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13例,依据手术术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组(PKP组,n=313)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组(PVP组,n=30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椎体中间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质量。结果 PKP组患者的椎体中间高度显著高于PVP组(P0.05),伤椎后凸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PVP组(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5.1%(16/313)显著低于PVP组14.3%(43/300)(P0.05),健康感知、心理健康、情感障碍、日常活动、社会活动、活力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PVP组(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低,更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椎体中间高度,缩小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各项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要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探讨骨水泥强化后并发椎体再骨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对31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进行单侧经皮穿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男11例,女20例;年龄54~91岁,平均81岁。所有病例随访均超过3年。分别在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1,2,3年测量强化椎椎体前缘高度,进行胸腰背疼痛评分(VAS评分),并统计相关并发症。结果:骨水泥强化椎体前缘高度在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1,2,3年分别为(0.9±0.2)、(2.6±0.3)、(2.6±0.2)、(2.5±0.7)、(2.5±0.4)cm。手术后强化椎体高度恢复明显(P0.05);随着时间延长强化椎体前缘高度逐步降低(P0.05)。手术后胸腰背疼痛明显减轻,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胸腰背疼痛逐年加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并发强化椎体不愈合再骨折2例,相邻椎体骨折6例,远位节段椎体骨折2例,相邻椎间隙无症状退变5例。结论: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早期疗效确实。中期强化椎体高度逐渐降低,疼痛症状不同程度加剧,再骨折比例较高,尤其邻椎退变骨折明显。规范手术适应证、改变灌注材料及减少骨水泥注射量是降低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急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医疗成本的差异。方法 52例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PVP治疗32例,PKP治疗2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自我满意度,测定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两组费用差异。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自我满意度均高,椎体高度恢复均较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为15.6%,PKP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医疗成本明显高于PVP组(P<0.01)。结论 PVP与PKP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医疗风险中无差异。从医疗成本角度,对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应首选PV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后并发再骨折与骨水泥注射量的关系。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采用单侧经皮穿刺PKP术治疗的68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骨水泥注射量少于3ml(平均2.5ml)的患者30例(少量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60~91岁,平均(85.0±8.5)岁;骨水泥注射量大于4ml(平均4.5ml)的患者38例(多量组),男15例,女23例;年龄60~93岁,平均(86.0±9.2)岁。观察2组随访期内并发椎体再次骨折的因素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5.1年,平均3.8年。少量组并发再次骨折13例(43.3%),其中强化椎体再骨折1例,上下邻节椎体骨折8例,远位节段椎体骨折4例;多量组并发再次骨折18例(47.3%),其中强化椎体再骨折2例,相邻椎体骨折10例,远位节段椎体骨折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骨水泥注射量不是再次骨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发骨折主要与骨质疏松的疾病自然进展有关,注射量以略超过球囊容积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178例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在局麻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其中男72例,女106例;年龄58~92岁,平均75.3岁。共224节椎体,胸椎93节,腰椎131节。对患者术中及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6.2个月。发生骨水泥渗漏27例,占15.1%;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15例,其中心脏骤停1例,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无后遗症;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血压下降、心率减慢3例;肠梗阻1例;局部血肿2例;肋间神经痛1例;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2例;邻椎骨折4例。结论: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不常见,心肺并发症是椎体后凸成形术中风险最大的非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其可能原因与骨水泥的毒性、神经反射、脂肪栓塞以及椎体内压力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采用PKP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95例,其中男30例,女65例;年龄55~86岁,平均6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腰痛的程度;测量椎体高度及Cobb角,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65 min,平均45 min。术中骨组织活检提示转移性肿瘤2例。骨水泥渗出至椎管内1例,再行椎板减压术;骨水泥渗入椎间隙1例,进入周围血管2例,未见明显不适。术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8~2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明显恢复。结论 PKP是治疗胸腰椎OVC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中须注意操作要点,避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局麻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局麻下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29例,男47例,女82例;年龄61~92岁,平均73.7岁;胸椎88节,腰椎101节. 观察手术前后VAS评分的变化、椎体高度改变、局部Cobb角的改善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4.2个月. 腰痛VAS评分术前为7.9±2.5,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1.8、3.0±2.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高度术后得到部分恢复,Cobb角术前(28.3±13.7)°,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6.2±9.8)°、(19.1±10.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漏23例(17.8%),其中1例出现短暂神经根压迫症状. 术后发生呼吸暂停1例,经抢救恢复;肠梗阻1例,经治疗好转;骨水泥致椎体骨折分离1例;邻椎骨折4例. 结论: 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微创外科手术,其创伤小,止痛效果好,可有效维持骨折稳定,近期、中期疗效肯定,远期有待继续随访. 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及手术技术的提高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其中骨水泥外漏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董刚  乐军  周辉  项东 《中国骨伤》2014,27(6):504-507
目的:探讨椎体内部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并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主要影响因素、渗漏途径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接受椎体内部强化术的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9例,女55例;年龄55-86岁,平均69.4岁。分析椎体内部强化术并发骨水泥渗漏的原因、类型、发生率及并发症等。结果:21例患者的26个椎体发生渗漏,椎体静脉途径、骨皮质途径是骨水泥渗漏的主要途径,渗漏以邻近椎间盘、椎体周围渗漏为主,且多数为无症状性渗漏。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椎体后凸成形术比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P〈0.05),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肿瘤时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高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时(P〈0.05)。结论:骨水泥渗漏是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常见的并发症,术前仔细分析、术中严密监测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可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C型臂机下进行PVP及PKP的238个病例共374个椎体,发生并发症45例共67个椎体,对发生并发症的45例进行分析。结果总共有45例患者67个椎体出现了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其中3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损伤神经根,1例穿刺部位发生血肿,3例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并低血压状态,3例随访中出现病椎或邻椎再骨折。结论 PVP及PKP发生一般并发症并不少见,严重并发症较少,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规范熟练的手术操作,术中C型臂严密监测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与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04年12月至2008年6月,采用PVP治疗28例(40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其中男11例(14椎),女17例(26椎);年龄70~91岁,平均72岁。骨折部位T5-L5。采用PKP治疗31例(43椎),男13例(18椎),女18例(25椎);年龄70~92岁,平均74岁;骨折部位T4-L5。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评分、后凸Cobb角、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及骨水泥的渗漏率等指标来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评分降低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后凸Cobb角及椎体前中柱的平均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3个椎体(7.5%),PKP组2个椎体(4.7%),但均无神经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脊柱功能,并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7例(145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表现、X线、CT、MRI明确责任椎体,其中95例(110椎)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男34例(42椎),女61例(68椎),年龄(73.92±7.14)岁,胸椎47节(T_8-T_(12)),腰椎63节(L_1-L_5);另外的32例(35椎)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网袋组),男11例(12椎),女21例(23椎),年龄(71.56±7.89)岁,胸椎16节(T_9-T_(12)),腰椎19节(L_1-L_5)。观察患者术后3 d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功能改善情况,并通过X线片观察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75±4.99)min,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腰部ODI评分分别为(2.38±0.94)分、(19.54±2.36)mm、(18.16±2.65)mm和(25.19±5.49)分,各项目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与PK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的骨水泥均呈斑片状、团块状或少量弥散状分布,网袋组的渗漏率为2.86%(1/35),PKP组的渗漏率为16.36%(18/110),多为"拖尾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类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并且明显减少渗漏率,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