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肺癌患者胸腔镜下根治切除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个体化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该列线图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和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01日至2021年01月01日我院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切除术的老年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挑选符合入组的患者,以是否发生术后谵妄为结局变量,探讨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实验相关指标对术后是否发生谵妄的影响,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分析影响老年肺癌胸腔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利用R语言包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利用Bootstrap方法以及临床决策曲线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临床决策的获益性。结果:最终纳入284例患者,28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为32例,发生比例为11.27%,通过多因素logistics分析显示导致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OPD病史,PO2,BMI,ASA分级,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术中丙泊酚用量以及术后地佐辛用量;ROC曲线验证列线图模型显示:构建的列线图个体化预测老年肺癌胸腔镜下切除术后发生谵妄能力较强,其中AUC=0.858,95%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并对处理方法和护理对策进行总结。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的189例老年肝癌切除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肝癌切除术患者的谵妄发生因素,并对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189例肝癌切除术患者中,发生谵妄15例,发生率为7.9%,将患者按照年龄、低血氧饱和度(Sp O2)、疼痛程度及睡眠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间患者的谵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较高、低Sp O2、疼痛较严重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年龄、血氧浓度及术后疼痛均可导致谵妄的发生。因此,应针对相关原因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消除致病因素影响,以有效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并构建 Nomogram 模型,为临床谵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0 年 11 月在我院接受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的 314 例老年患者。采用 ROC 曲线分析获得有意义指标连续性变量并获得最佳截断值。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将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作为构建 Nomogram 模型的预测指标。采用内部数据验证 Nomogram 模型性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 (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 评估 Nomogram 模型临床净收益。结果 (1) 根据谵妄诊断标准,314 例患者中共有 62 例 (19.7%) 发生谵妄。术后谵妄患者的年龄、性别 (女)、美国麻醉师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 评分 (3~4 分) 比例、吸烟比例、痴呆史比例、C 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高于术后无谵妄患者 (P 0.05),而体质量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评分、白蛋白 (albumine,ALB)、脑电双频指数 (bispectral index,BIS) 监测比例及右美托咪定使用比例低于术后无谵妄患者 (P 0.05)。(2) 年龄、BMI、MMSE 评分、ALB、CRP、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 1 天 VAS 评分的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AUC) 分别为 0.739、0.700、0.761、0.704、0.662、0.776、0.654、0.84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71 岁、≤ 20.12、≤ 24 分、≤33.5 g / L、≥ 11.6 mg / L、≥ 715 ml、≥ 235 min、≥ 6.38 分。(3) 年龄 (≥71 岁)、MMSE 评分 (≤ 24 分)、痴呆史 (是)、输血 (是)、术后 1 天 VAS 评分 (≥ 6.38 分) 是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 (P 0.05),而使用右美托咪定是术后发生谵妄的保护因素 (P 0.05)。(4) 内部验证结果显示 C-index 为 0.807 (95% CI:0.701~0.882);当 Nomogram 模型预测计划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阈值为 0.06 时,提供了附加临床收益。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 Nomogram 模型性能较好,可以提高预测计划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准确性,为医护人员的谵妄管理提供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口腔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收治的80例口腔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谵妄持续时间、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RASS)、视觉模拟评分(VAS)、40项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40)、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15. 0%)低于常规护理组(32. 5%),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ICU治疗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d、2d和3d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QoR40评分均逐渐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但R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d、2d和3d集束化护理组患者的RAS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QoR40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但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5.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术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患者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老年肺癌患者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住院期间死亡2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16例,心律失常8例,1年生存率为76.6%,3年生存率38.6%.结论: 生理年龄和心肺功能是影响高龄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的重要因素, 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肢体软组织肉瘤(LSTS)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影响LST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LST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病理分期以及手术外科切缘等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LSTS患者局部复发和发生全身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70例LSTS患者中,局部复发患者为15例,局部复发率为21.43%;发生全身转移的患者为22例,全身转移率为31.43%;初治、广泛切除肿瘤以及外科切缘阴性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低;LSTS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全身转移率随着FNCLCC分级和MSTS分期的升高而升高,而与LSTS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肿瘤位置以及肿瘤深度无关(P﹥0.05).结论 LSTS患者应优先考虑广泛切除治疗,高分期、外科切缘阳性和二次治疗的LSTS患者术后应注意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干预对老年肾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干预,比较2组患者谵妄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干预组患者术后谵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肾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8.
40岁以下青年人结肠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96例青年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患者术后生存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10年间手术治疗结肠癌723例.其中40岁以下青年人96例,占13.3%.R0术(病理根治)69例,占71.9%;R1(镜下切端阳性)4例,占4.1%;R2(大体标本切端阳性)23例,占24%.左半结肠切除术43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7例;横结肠切除术9例;前切除术7例.结果:手术死亡率为0,54例患者于术后111个月内死于复发和转移.随访期间3例发生肝转移;1例发生肺转移;5例发生骨转移.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7.9±5.01个月.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6.68%,58.14%及46.54%.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术式、肿瘤的根治度、术中输血、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肝转移均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仅为术中输血及淋巴结转移.结论: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为患者的年龄、术式、肿瘤的根治度、术中输血、病理类型、肿瘤直径、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其中独立影响因素仅有术中输血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9.
谵妄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一组精神症状,是急性器质性精神病性反应,其术后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且恢复时间较长,护理难度大,要求高。据国外医学报道,肝功能障碍在麻醉药物代谢方面有非常大的影响,是病人术后发生谵妄的重要原因。本文就肝癌手术后病人发生谵妄的情况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14例HCC患者临床资料,分析HCC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14例HCC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61例(53.51%),其中姑息性切除53例(46.49%),根治性切除术后出现肝功能衰竭3例,胆瘘5例,胆道感染4例,切口感染11例,姑息性切除术后出现胆道感染5例,胆漏4例;随访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为24.56%(28/114),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为36.07%(22/61),高于姑息性切除术的11.3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门静脉侵犯、合并高胆红素血症与HCC外科治疗预后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手术时间、辅助化疗、术中出血量与HCC外科治疗预后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姑息性切除、肿瘤低分化、TNM分期T3-T4期、淋巴结转移、门静脉侵犯、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是影响HCC外科治疗预后的高危因素(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总结302例原发性肺癌手术诊治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分为两组,分别为Ⅰ组(引流时间≤5天)和Ⅱ组(引流时间>5天)。对可能影响术后引流时间的因素在两组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的154例(51.0%),>5天的148例(49.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开胸手术、术后使用白眉、单肺通气、淋巴清扫数、胸膜粘连及手术时间是术后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具有多个独立影响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以减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我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12月原发性肺癌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病例199例。按照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分为两组,Ⅰ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和Ⅱ组(术后胸腔引流时间≥5天)。对于影响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可能因素在两组间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筛选,再将筛选出来的对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可能有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及二项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手术部位、肺段切除术、胸膜粘连、手术时间≥180 min、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具有多个延长术后胸腔引流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的患者,应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尽可能减少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影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总结获随访120例经过手术治疗的胸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手术过程、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随访时间6~64个月,平均28个月。结果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Epstein评分标准,优51例,良42例,改善17例,差10例。优良率为77.5%。脑脊液漏24例;术后症状加重12例,其中2周内恢复到术前水平9例。血肿3例。结论由于胸段脊柱的解剖学特点,诸多合并症等许多因素影响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术后症状加重者多可在2周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常规开胸、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早期肺癌手术患者118例,尊重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开胸组52例、胸腔镜组43例及机器人组23例。三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各组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结果: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3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与站数也明显优于胸腔镜组(P<0.05),但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其他二组(P<0.05)。结论:除手术费用高昂,机器人辅助手术较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对于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是胸部微创手术的代表,已被广泛应用于胸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特别是早期肺癌的治疗。VATS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也有研究指出,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长期存活率不亚于传统开胸手术。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比了VATS及开胸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一致认为VATS手术能更好地保护术后机体的免疫功能,更有利于术后机体的恢复,以此作为胸腔镜发挥其微创优势的机制之一。本文从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数目、免疫细胞功能等方面出发,将国内外近几年研究VATS肺叶切除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文献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部手术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为防治该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至2017年间443例我院胸外科肺段或者肺叶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纵隔淋巴结清扫、基础性心脏病与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关系,单因素分析应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43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61例(13.77%),多因素分析心脏病史、手术方式、年龄为肺部手术术后新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肺部需要手术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Nipple-sparing mastectomy (NSM) is a safe technique in patients who are candidates for conservation breast surgery. However, there is worry concerning its oncological safety and surgical outcome in term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 authors reviewed the literature to evaluate the oncological safety, patient selection,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also to identify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ostoperative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 rates. Patient selection and safety related to NSM are based on oncological and anatomical parameters. Among the main criteria, the oncological aspects include the clinical stage of breast cancer, tumor characteristics and location including small, peripherally located tumors, without multicentricity, or for prophylactic mastectomy. Surgical success depends on coordinated planning with the oncological surgeon and careful preoperative and intraoperative management. In general, the NSM reconstruction is related to autologous and alloplastic techniques and sometimes include contra-lateral breast surgery. Choice of reconstructive technique following NSM requires accurate consideration of various patient related factors, including: breast volume, degree of ptosis, areola size, clinical factors, and surgeon’s experience. In addition, tumor related factors include dimension, location and proximity to the nipple-areola complex. Regardless of the fact that there is no unanimity concerning the appropriate technique, the criteria are determined by the surgeon’s experience and the anatomical aspects of the breast. The positive aspects of the technique utilized should include low interference with the oncological treatment, reproducibility, and long-term results. Selected patients can have safe outcomes and therefore this may be a feasible option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management. However, available data demonstrates that NSM can be safely performed for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in selected cases. Additional studies and longer follow-up are necessary to define consistent selection criteria for NSM.  相似文献   

18.
M S Kies  D W Luedke  J F Boyd  M J McCue 《Cancer》1979,43(2):730-734
We report two cases of neutropenic enterocolitis with long-term survival following surgery. This favorable outcome was related to three major factors: recognition of the acute surgical abdomen, appropriately timed surgical intervention, and a prompt postoperative return of normal circulating white cell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胸椎转移的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骨科2006-01-01-2012-01-31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35例NSCLC胸椎转移接受手术治疗且随访完整的患者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对患者的原发病灶是否切除、是否应用前路手术、术后ASIS评分以及术前和术后KPS评分等11项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8.4个月。其中单纯前路胸椎转移癌切除12例,前路胸椎转移癌联合肺癌切除8例,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13例,前后路联合手术切除2例。单发的胸椎病灶(P=0.005)、应用前路手术(P〈0.001)、无远处内脏转移(P=0.028)、原发灶的切除(P=0.004)、术后患者ASIS评分能够行走(P〈0.001)以及术后KPS评分≥70(P〈0.001)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后。以上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患者ASIS评分能够行走(P=0.001)、切除原发灶(P=0.002)以及应用前路手术(P=0.023)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应根据NSCLC胸椎转移癌患者的整体情况及病变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应用前路手术切除转移癌及切除原发灶可能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术中胸导管预防结扎连续1031例无乳糜胸手术经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总结1031例食管癌术中结扎胸导管预防乳糜胸经验。方法:术中于膈上5cm处将胸导管、奇静脉及其间组织一并大块结扎。结果:1031例食管癌切除无术后乳糜胸。结论:采用低位膈上胸导管大块结扎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