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构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胞嘧啶脱氨酶/5-氟胞嘧啶(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GEX-CD,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菌,然后加入5-FC厌氧培养,24 h后取其上清液,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与空白对照组和pGEX组相比,CD组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2.
厌氧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鼠黑色素瘤的杀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探讨该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体外杀伤效应. 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GEX-CD,以电穿孔法转化婴儿双歧杆菌,筛选阳性克隆菌,然后加入5-FC厌氧培养,24h后取其上清,作用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 结果 成功构建出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肿瘤基因治疗系统.与对照组和pGEX组相比,CD组的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 结论 婴儿双歧杆菌介导的CD/5-FC系统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具有明显的体外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肿瘤基因治疗技术迅速发展。其中基因治疗的靶向性是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作者就基因治疗靶向性的主要策略如目的基因转移的靶向性和目的基因表达的靶向性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然而传统的治疗手段因缺乏靶向性,不能达到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因而靶向性抗肿瘤疗法成为攻克肿瘤的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肿瘤的靶向性基因治疗和溶癌病毒的研究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5.
婴儿双歧杆菌对小鼠黑色素瘤模型肿瘤组织的靶向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婴儿双歧杆菌对黑色素瘤组织是否具有靶向特性。方法:采用荷瘤鼠尾静脉推注。H-TdR标记婴儿双歧杆菌示踪分析、组织培养和组织切片革兰氏染色观察婴儿双歧杆菌的瘤组织靶向性。结果:瘤组织内放射性强度持续增强,正常组织放射性强度则持续减弱。组织培养显示婴儿双歧杆菌在瘤组织内富集增殖。组织切片显示瘤组织内大量革兰氏染色阳性条杆状紫蓝色深染区,而正常组织中却无。结论:婴儿双歧杆菌对黑色素瘤具有较好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6.
基因药物主要由治疗基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及基因递送系统三部分组成。Verma强调:基因治疗的关键在于基因递送系统。目前,广泛使用的基因递送系统可分为病毒与非病毒基因递送系统。病毒基因递送系统的转染及表达效率高,但存在潜在的野生型感染、致癌性、免疫原性等毒副作用,且受病毒自身体积的限制,装载目的基因的容量常有一定限制。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基因治疗致患者死亡的事件,使人们对病毒基因递送系统的选择更加慎重。  相似文献   

7.
有效并且安全的靶向性载体是基因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了基因治疗靶向性载体的作用原理和选择原则;比较了几种常用的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以及新开发的载体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E.coli CD)基因在胰腺癌细胞中靶向性表达的可能性及其作用。方法:将含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启动子的重组腺病毒感梁人胰腺癌SW1990细胞(CEA^+)、Capan-2细胞(CEA^-)和入宫颈癌Hela细胞,观察CD基因在3种细胞中的表达及细胞对5-FC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腺病毒介导CD基因仅在SW1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基因工程减毒的沙门氏菌VNP20009的低毒性和对于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将野生型沙门氏菌(对照组)和VNP20009(研究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感染正常小鼠,观察其生存期差别;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VNP20009,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和GFP 分别标记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的胞质和胞核,尾静脉注射感染离体肿瘤细胞和荷瘤小鼠,以双色荧光成像的定性方法和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的定量方法显示细菌在离体肿瘤细胞、在体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生长情况。结果 接受野生型沙门氏菌注射的对照组小鼠在注射后4d全部死亡,而接受VNP20009注射的研究组小鼠在注射后10d依然全部存活;VNP20009能在离体肿瘤细胞中持续增殖并引起核碎裂;在体实验中,感染后第6天,正常组织中的细菌明显减少,到第15天时几乎消失,但在肿瘤组织中依然持续增殖。细菌在肿瘤/正常组织(肝脏)中的比例在感染后第4天约为224:1,第6天为1020:1。结论 基因工程减毒的沙门氏菌VNP20009有着良好的低毒性以及肿瘤靶向性,具有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基因治疗是一种通过载体系统将目的基因导入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新型药物。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不仅可以针对肝脏本身疾病发挥作用,还可利用肝脏作为机体的生物反应器,通过表达的基因产物对全身性或其他器官的疾病发挥治疗作用。由于肝脏具有对进入体内物质的代谢和解毒特性,大多数基因载体都会进入肝脏。因此肝脏靶向性是基因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早期由于特异性、疗效、毒性和免疫限制,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实际临床价值受到限制。随着载体技术和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现已成为治疗各种肝脏和非肝脏相关疾病的一种具有潜力的方法。本研究在梳理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分类、病毒和非病毒载体系统的基础上,概述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技术进展过程和发展现状,探讨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在肝癌、遗传性系统性疾病、遗传性代谢性肝病、脂代谢紊乱性疾病等方面应用,总结分析当前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存在问题以及潜在解决方案,进一步展望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未来前景,以期为肝脏靶向性基因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进而促进我国基因治疗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并鉴定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eriptase,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调控的EGFP基因表达载体。方法从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中提取全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克隆得到hTERT基因启动子核心区基因片段(hTERTp)。设计引物以质粒pEGFP-N1为模板利用PCR扩增得到EGFP基因片段,将两者通过搭桥PCR扩增得到hTERTp-EGFP片段,经SacⅠ、XbaⅠ双酶切定向插入到pGL3-Enhancer载体中,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GL3-hTERTp-EGFP。将该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LF细胞和HeLa细胞后观察EGF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质粒经测序后确认插入序列正确无误,瞬时转染48h后在HeLa细胞中可以看到EGFP蛋白的大量表达,而在HELF细胞中未见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可以通过hTERT核心启动子调控治疗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特异表达的重组表达载体pGL3-hTERTp-EGFP。  相似文献   

12.
传统抗肿瘤药物最大的治疗缺陷是药物作用多是非选择性的,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产生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针对癌组织的肿瘤靶向治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目前采用靶向性强的药物载体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有效利用率取得了不错的研究进展。本文就靶向制剂设计模式、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系统、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Survivin基因负性突变体SurvivinT34A对小鼠B16肺转移瘤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尾静脉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建立肺转移模型,接种后第3 d将18只荷瘤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空载体组(pORF9组)和重组质粒pORF9-mSurvivinT34A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书芹  杨志勇 《医学综述》2008,14(13):2041-2043
叶酸受体广泛分布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不同点在于多数肿瘤细胞叶酸受体的数量和活性远远超过正常细胞,而且叶酸受体在正常细胞呈极性分布,恶变后失去极性,使血液循环中的药物可接触到该受体,借以将药物靶向导入癌细胞。如今,叶酸受体已成为肿瘤靶向的理想配体。  相似文献   

15.
志贺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俗称痢疾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兼性细胞内致病菌,临床上可引起细菌性痢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卫生条件不能得到充分的改善、抗药菌株的不断出现,决定了当前迫切需要研制痢疾疫苗。现对第一代(全细胞死疫苗)、第二代(减毒活疫苗)和第三代(亚单位疫苗)痢疾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微小病毒科的一种,它能以其广泛的宿主范围及低的免疫原性对人及灵长类进行感染,而且经过改造后的AAV能够更有效的转导特异组织及细胞。腺相关病毒作为一种基因治疗载体其生物学特性已被深入了解,通过改造腺相关病毒的血清型和蛋白衣壳结构能够扩宽其应用范围。本文对AAV病毒载体的衣壳蛋白基因工程修饰、转录水平调控修饰、基因改造和衣壳蛋白共价偶联修饰的靶向机理以及相关的一些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人精子蛋白17(human sperm protein 17,Sp17)异常表达在一些恶性肿瘤细胞,可被用作肿瘤特异性分子诊断和治疗的靶点。文中将抗Sp17单克隆抗体与近红外染料偶联,制成高亲和力探针,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对活体动物肿瘤靶点进行确认。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证明,Sp17在肝细胞癌细胞系SMMC-7721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组织高水平异常表达。将近红外染料吲哚花箐素衍生物(ICG-Der-02)与抗Sp17单克隆抗体(anti-Sp17 mAb)偶联,获得特异性探针。静脉注射至荷瘤小鼠体内,用光学成像系统进行活体实时肿瘤显像。结果 anti-Sp17-ICG-Der-02探针进入动物体内后,快速聚集到肿瘤部位,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随着未结合染料逐渐排出体外,动物肝、肾等内脏器官的非特异荧光信号消褪,清晰显示出肿瘤的部位及大小,且可以持续至少7d。结论高亲和力探针anti-Sp17-ICG-Der-02对体内肿瘤特异性诊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对三个不同批号的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先对内毒素限值进行确定,在确定干扰试验的起始浓度及浓度范围,在有效范围内进行干扰试验。考察样品液、1倍稀释原液及4倍稀释液条件下,样品对试验的干扰情况。结果:氧氟沙星原液(0.08%)和1倍稀释液(0.04%)对试验均有干扰行为,而4倍稀释液(0.02%)对试验无干扰行为。结论:该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使用灵敏度为0.125Eu/mL的鲎试剂,将样品按1:3稀释后,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肿瘤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血管生成基因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的关键步骤,是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作用失衡的结果。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血管生成治疗作为肿瘤治疗新视野,已发展为重要的抗癌策略。基因治疗则使抗血管生成治疗更具有靶向性,使这一治疗策略产生新的飞跃。作者就该领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