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4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老年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2岁,7例为三部分骨折,2例为肱骨头劈裂骨折,5例为四部分骨折,其中5例伴肩关节半脱位,手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结果本组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肩关节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能有效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5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 14例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11/14.结论 对于老年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肱骨头脱位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142-114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老年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年龄66~82岁,平均75.2岁。10例为三部分骨折,16例为四部分骨折,其中6例伴肩关节半脱位,手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结果]本组2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肩关节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13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能有效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肱骨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3例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75岁)均采用骨水泥型柄的非限制性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果13例均获随访,时间3~25(12±4.5)个月。3例基本达到骨折前的状况,10例生活基本自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头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个体化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上端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对13例肱骨上端骨肿瘤的病人,根据活检,影像学及临床特性,确定肱骨的截除水平,定制个体化人工肱骨头行置换术。[结果]经11-49个月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肱骨头脱位或半脱位现象,未发现假体松动。断柄等。[结论]个体化人工肱骨头置换能达到切除肱骨肿瘤又保留肢体的良好效果,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19例根据Neer分类: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9例.结果 患者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按照SSMH综合评分标准所有患者平均为25.9分,优良率为84%.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较满意的方法,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后功能恢复快,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疼痛.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体会。方法对30例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给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均获12~24个月随访,其间出现关节半脱位2例,肩袖撞击症1例。未发生神经损伤等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依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6.67%(26/30)。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实施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加强术后功能康复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肩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实施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12~16个月,依据肩关节Neer评分标准,总体优良率84.62%(11/13)。无1例发生感染,假体松动等手术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训练,人工肱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及术后康复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15例老年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前测量健侧大结节最低点至肱骨头最高点的距离;术中尽量复位大小结节,合理控制假体高度及后倾角度,尽量修复损伤肩袖;术后分3阶段有计划康复治疗.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9个月~6年5个月.11例完全不痛,2例肩峰后下方有压痛,1例肩关节上举运动痛,1例有轻度肩关节不稳.Neer评分:优7例,良6例,可2例.结论 对于老年肱骨近端严重三、四部分骨折、特别是有头部粉碎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只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遵循肱骨头置换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方法,有计划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可快速恢复肩关节良好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对14例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随访6~36个月。定期摄肩关节正侧位X线片。按改良UCLA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肩关节评分:优12例,良2例。12例能较好地完成梳头和穿衣动作,1例较困难,1例不能完成。X线片未发现假体松动征象,无脱位或半脱位。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移位骨折早期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适应证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方法 对11例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采用肱骨头假体置换术,并早期开展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总体优良率82%.无一例关节再脱位及手术并发症,患者主观均满意.结论 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术中修复肩袖和大小结节,早期关节功能锻炼,可达到满意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手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手术前后均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UCLA评分.[结果]35例患者随访31~63个月(平均52个月),UCLA评分优(34~35分)10例,良(28~33分)21例,中(21~27分)4例,无差病例.术后肩关节活动范围上举(90.6±8.3)°,外旋(64.5±6.5)°,内旋(72.5±5.3)°.病人主观均较满意.所有病例大小结节均愈合,未发现假体松动、感染、脱位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重建肱骨近端正常解剖和实现大、小结节骨折块的坚强固定,规范的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是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可调式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15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按照ASES肩关节评分:疼痛4.8分±0.2分;肌力4.5分±0.4分;稳定性4.5分±0.3分.至末次随访时,患者患肩均无明显疼痛;无感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患者主观满意度均满意.结论 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已成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措施,严谨的术中操作、重建假体的解剖学关系、肩袖的良好重建及术后积极的康复锻炼都是提高手术效果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肱骨头粉碎骨折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肱骨头粉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螺钉克氏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及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四部分骨折患者22例,术后用ConstantFunctionalScore评分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组优于LCP固定组(P<0.05),两者均优于螺钉克氏针内固定组(P<0.01)。结论对于年龄偏年轻,骨质条件较好的患者,LCP内固定应考虑为首选;对于严重粉碎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肱骨头置换在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5年3月对18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老年患者进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结果16例患者获得6~48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无假体松动、关节不稳、脱位等并发症。采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6例,良8例,可1例,差l例,优良率为87.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有助于早期功能锻烁、解除疼痛和恢复功能。正确的选择适应证、精细的手术操作、早期合理的康复锻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行肱骨头置换术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2年间,共收治37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对其中22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回顾分析其疗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其余每例分别获得12个月到18个月的随访,平均14.3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其中优7例,良13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95.2%。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肯定,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方法采用Thompson入路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23例. 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21.1个月.用ASES评分对患肩进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医师客观评定:全部患者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肌力恢复良好,肩关节稳定,5例轻压痛,1例发生撞击.患者主观评定:疼痛平均102分,肩关节稳定平均106分,完成10个日常生活动作22例,完成7个日常生活动作1例.复查X线片显示人工肱骨头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肱骨大、小结节骨折愈合. 结论术中肩周软组织保护及修复,人工肱骨头假体安装和肱骨大、小结节解剖重建是提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疗效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和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应用,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在临床上的效果。[方法]将2006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进行分组:人工肱骨头置换组(28例)、解剖锁定钢板组(21例);术中详细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量。记录两组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的Neer评分。[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组和解剖锁定钢板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肩关节功能的Nee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血红蛋白量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肱骨近端复杂骨折,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近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均为四部分骨折。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30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置换组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伴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43例,应用人工肩关节置换治疗9例,复位内固定治疗18例,外固定治疗16例。结果:平均随访5.5个月,9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活动大于90度,内固定患者中,16例肩关节活动度恢复40%~60%,外固定治疗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20%。结论:老年骨质疏松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选择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