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核酸疫苗免疫对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核酸疫苗免疫对MPTP慢性帕金森病(PD)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实验室成功构建的α-syn核酸疫苗-pVAX1-hα-Syn84-140用Qiagen试剂盒大量制备α-syn质粒;24只MPTP慢性PD小鼠随机分为3组:疫苗组、空质粒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各组小鼠分别肌注pVAX1-hα-Syn84-140重组质粒,pVAX1空质粒和PBS各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w,末次免疫后2w,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及中脑黑质α-syn表达和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pVAX1-hα-Syn84-140核酸疫苗免疫组小鼠的类PD样症状与空质粒和PBS对照组相比显著减轻(P〈0.01);小鼠中脑黑质α-syn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约30%(P〈0.01),且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较空质粒和PBS对照组增多了31%~39%(P〈0.01)。结论pVAX1-hα-Syn84-140核酸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对帕金森病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慢性脑缺血(CCI)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素(SYN)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建立CCI模型。对照组大鼠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治疗组大鼠每日腹腔注射雷公藤内酯醇0.4 mg/kg,连续注射28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SYN和PSD-9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分子层SYN阳性产物数量和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层PSD-95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RT-PCR结果显示,治疗组大鼠海马SYN和PSD-95 mRNA含量较模型组增加。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促进大鼠海马SYN和PSD-95蛋白及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大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学习、记忆能力与大鼠海马区PSD-95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随机将40只W istar大鼠分为海人酸(KA)组(28只)和对照组(12只)。KA组采用KA腹腔注射制作颞叶癫痫大鼠模型,根据是否出现自发性再发作(SRS)分SRS组(A组)、无SRS组(B组);对照组(C组)注射生理盐水。通过Morris水迷宫测验观察各组大鼠注射KA或生理盐水2、6周时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CA3区PSD-95的表达。结果A组大鼠注射KA或生理盐水6周时海马区未见广泛神经元丢失及胶质增生,偶见局部神经元丢失及胶质增生;B、C组大鼠未见神经元丢失及胶质增生。与A组2周时及B、C组在2、6周时相比,A组6周时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P〈0.01),相应海马CA1、CA3区PSD-95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颞叶癫痫长期反复发作时海马区PSD-95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导致颞叶癫痫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小鼠脑组织超磷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研究糖尿病小鼠脑内Tau蛋白是否过度磷酸化并观察APP17肽的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发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皮下注射APP17肽对糖尿病小鼠进行保护。4周后,取脑组织做AT8、Tau1、PP2B及用PP2B脱磷酸后的Tau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糖尿病小鼠脑内AT8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多,胞浆和突起深染,而正常小鼠及APP17肽保护的糖尿病小鼠脑内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少,染色淡;糖尿病小鼠海马内PP2B阳性反应神经元数目比正常小鼠明显减少,用APP17肽保护后染色结果与正常小鼠接近。结论糖尿病小鼠脑内出现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即在丝氨酸202/苏氨酸205位点被磷酸化,PP2B表达减少可能是导致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主要原因。用APP17肽可使PP2B表达正常而保护Tau蛋白不被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5.
研究糖尿病小鼠及用记忆增强肽(MEP)保护的糖尿病小鼠脑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并比较小鼠海马内脸碱乙酰转移酶(ChTA)神经元的表达。MEP是血管加压责(AVP)4~8的5肽衍生物,是一种促进神经元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转录的多肽。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制成小鼠糖尿病模型,并皮下注射MEP对糖尿病小鼠进行保护。4周后,小鼠灌注固定,取海马CA1区组织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并行冰冻切片,做ChAT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糖尿糖小鼠和用MEP保护的糖尿病小鼠都存在神经组织形态学的损害,但应用MEP保护的糖尿病小鼠脑神经元形态损害比糖尿病小鼠轻。正常小鼠海马内ChAT阳性神经元数目多,染色深,而糖尿病小鼠海马ChAT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用MEP保护可使这种神经元的表达与正常小鼠接近。结论MEP虽只能略微改善糖尿病小鼠神经组织形态学的异常,但它能增加ChAT的表达,从而改善神经元的生化和机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氨基酸干预帕金森病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在应用百草枯建立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前后腹腔注射中性的左旋缬氨酸(L-Val)、左旋苯丙氨酸(L-Phe)、右旋缬氨酸(D-Val)及碱性的左旋赖氨酸(L-Lys),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观察小鼠脑黑质部位百草枯沉积以及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聚集的改变.结果在应用百草枯之前注射L-Val、L-Phe,小鼠脑黑质部位百草枯染色明显减弱,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a-Syn聚集均明显减少;而在应用百草枯之后注射,则变化不明显.以同样方式注射D-Val及L-Lys,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α-Syn聚集改变也不明显.结论L-Val、L-Phe等左旋中性氨基酸具有竞争性抑制百草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并且具有结构特异性,对帕金森病的发生可以起到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基因遗传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DM)小鼠颌下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变化与DM颌下腺病变的关系。方法麻醉后40%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3、4、6、8和10月龄db/db型DM鼠颌下腺(实验组)及相应月龄的db/+m正常小鼠颌下腺(对照组)。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颌下腺的组织学改和VEGF、NGF阳性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月龄DM小鼠VEGF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加,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同龄对照组(P〈0.01);不同月龄DM小鼠NGF阳性细胞且逐渐减少,呈下降趋势,实验组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结论db/dbDM小鼠颌下腺VEGF表达随病程延长而增加,与DM病程呈正相关。而颗粒曲管细胞合成和分泌NGF的功能降低,与病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老年小鼠突触可塑性和记忆能力变化与海马nNOS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 2月龄(青年)和16月龄(老年)昆明小鼠分别用Y型迷宫测试自发交替和活动能力,离体脑片细胞外观测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nNOS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 老年小鼠的自发交替的百分率和活动能力较青年小鼠明显下降(P<0.01),离体海马脑片LTP诱发成功率和群峰电位振幅增大率明显下降(P<0.01),海马CA1区、齿状回的nNOS阳性细胞的染色强度减弱(P<0.01).结论 小鼠在衰老过程中会伴有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功能降低,其病理机制和nNOS神经元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海马脑区胰岛素和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某些相关蛋白的表达及APP17肽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并用APP17肽治疗。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法分析海马中信号传导及部分凋亡相关蛋白;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DM大鼠IGF-IRα、Akt/PKB、CREB表明明显降低,APP17肽治疗后明显上调(P<0.05),GSK-3β、PP-1及凋亡相关蛋白Bax、AIF表达增加,治疗后则明显降低(P<0.05);超微结构表明APP17肽治疗后兴奋性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大鼠海马脑区胰岛素和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某些重要蛋白表达异常,APP17肽部分纠正这些蛋白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其保护DM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家族型帕金森病(PD)α-突触核蛋白(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对大鼠原代神经元的神经毒性。方法取大鼠前脑皮质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体外孵育的α-Syn聚集体。培养14 d后,MTT法和神经元流式细胞术观察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染色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聚集体的分布。硫磺素S染色观察细胞内包涵体的形成。结果加入α-Syn聚集体各组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加入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的原代神经元细胞活力下降较野生型α-Syn聚集体显著(P0.05)。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在1~14 d内随培养时间而增加(P0.05);在1~10μmol/L浓度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毒性增加(P0.05)。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可以进入原代神经元内,并可在细胞内聚集而形成硫磺素S染色阳性的斑块。结论家族型α-Syn突变体A53T和A30P聚集体对原代神经元具有神经毒性,此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这一现象对阐明家族型PD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受体)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α1受体)自身抗体与白蛋白尿的关系。方法以合成的AT1和α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171例糖尿病患者(DM组)、60例高血压无肾损患者(HT组)及40例正常人(NC组)血清中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DM组根据UAER分为DM1组(UAER≥200μg/min);DM2组(UAER为20-199μg/min);DM3组(UAER<20μg/min)。结果(1)DM组抗AT1和α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2%和56.1%,明显高于HT组的13.3%和15.0%及NC组的12.5%和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DM1组抗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6%和82.O%,明显高于DM2组的66.0%和62.5%及DM3组的11.7%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M2组明显高于DM3组(P〈0.01)。结论血清抗G蛋白偶联型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与DM合并肾损害有关,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与白蛋白尿有关。AT1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在DM合并肾损害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细胞核因子TCF2/HNF1β基因多态性(TCF2-SNP4 rs1016991)分布及其与江苏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对198名T2DM和105名正常糖耐量者的TCF2-SNP4rs1016991进行检测,HOMA-IR估测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并测定其他糖脂代谢相关临床指标,凝胶阻滞电泳分析TCF2-SNP4rs101699(T→A)对DNA蛋白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T2DM组中T/T基因型频率及T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2DM组中T/T基因型研究对象的HOMA-IR指数明显高于A/A基因型(P〈0.05);分别含有(T/A)DNA探针结合序列在DNA蛋白结合能力有明显差异。结论TCF2-SNP4 rs1016991与江苏地区人群T2DM及胰岛素敏感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缬沙坦靶向治疗的降压疗效。方法以合成的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糖尿病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169例,正常对照组60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为治疗组,阴性者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尼群地平、氢氯噻嗪、肠溶阿司匹林、缬沙坦。结果(1)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98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61例,占62.2%),糖尿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71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11例,占15.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61例,治疗组)缬沙坦降压疗效明显优于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37例,对照组),两组有统计学差异。(2)临床降压效果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32.4%,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检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抗AT1受体自身抗体,有针对性地选择降压药物缬沙坦,降压效果好,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和非糖尿病(NDM)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病变的分布特征。方法连续纳入121例行全脑DSA检查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是否有2型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57例)和非糖尿病(64例)两组。采用双盲法对颅内外动脉(2662段)管腔进行评估。狭窄率I〉30%者纳入研究。结果①121例中,82.7%(100/121)有血管狭窄,其中DM组为89.5%(51/57),NDM组为76.6%(49/64),P〉0.05。@2662段动脉中,有狭窄的占14.0%(372/2662),其中颅外段动脉为11.3%(150/1331),颅内段动脉为16.7%(222/1331),P〈0.01。@372段有狭窄的动脉中,DM组为16.0%(201/1254),NDM组为12.1%(171/1408),P〈0.01。DM组颅内段动脉狭窄阳性率高于NDM组(22.3%对11.6%),P〈0.01;颅外段动脉狭窄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NDM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阳性率高于DM组(27.3%对14.0%),而DM组的颈内动脉颅内段(17.5%对4.7%)、椎动脉颅内段(22.8%对12.5%)、大脑后动脉狭窄阳性率(47.4%对12.5%)高于NDM组,P〈0.05或P〈0.01。⑤2型糖尿病使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危险性降低(OR=0.407,95%CI:0.209~0.792);使颈内动脉颅内段(OR=4.326,95%CI:1.671~11.199)、椎动脉颅内段(OR=2.068,95%CI:1.045~4.093)及大脑后动脉狭窄(OR=6.230,95%CI:3.262~11.897)的危险性升高。结论与NDM患者比较,2型DM患者缺血性脑动脉病变多表现为多水平、多节段的动脉病变,且更多累及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的颅内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受体)、劬受体、β1受体、M2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糖尿病肾病(DN)有关。方法以合成的AT1、β1、α1和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技术,检测171例DN患者,71例2型糖尿病无肾损害患者(DM组),60例高血压无肾损害(HT)组及41例正常人(NC)血清中抗AT1、α1、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结果DN组抗AT1、α1、β1和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6.2%、44.4%、53.2%、42.7%,明显高于DM组(12.7%、8.5%、11.3%、7.0%)、HT组(15.0%、11.7%、8.3%、10.0%)及NC组(9.8%、12.1%、7.3%、12.2%)(P均〈0.01);DN亚组微量白蛋白尿(早期肾病)和大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肾病)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分析,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不仅与DN有关而且与肾损害程度有关,自身免疫机制参与了DN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局部移植对糖尿病(DM)小鼠创面血管生成及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C57BL/6小鼠构建T2DM模型,取其BMMSCs培养至P3代,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Sca-1、CD14、CD29、CD34、CD45、CD90、CD105表达,以及细胞的克隆形成和成骨、成脂能力;以正常小鼠P3代BMMSCs为对照。将80只T2DM建模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DM组、胎牛血清( FBS)组及空白组,均于左下肢构建6 mm创面;实验0、2 d取正常组、DM组的创面组织冰冻切片示踪其分布情况。记录0、7、14 d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对其7、14 d组织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DM组的CD29、CD90阳性表达率降低(P均<0.01),Sca-1、CD105阳性表达率两组比较P>0.05;两组均阴性表达CD14、CD34、CD45。 DM组的克隆形成及分化能力较正常组降低。正常组、DM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和PBS组(P均<0.05),其中正常组优于DM组。正常组创面VEGF 表达水平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而DM 组略高于PBS 组和空白组。结论BMMSCs局部移植可增加DM小鼠创面血管生成,从而促进其愈合,但DM组的作用弱于正常组,可能与其生物学性能受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股骨颈骨细胞表达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阳性细胞百分数的变化,探讨骨组织GLP-1R变化对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实验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至12周时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模型,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造模成功时和成模后第12周,处死10只大鼠作为糖尿病0周组(DM0w组,n=10)和糖尿病12周组(DM12w组,n=10),对照组分别于同期各处死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NGT0w组,n=10;NGT12w组,n=10)。经腹主动脉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取近端股骨颈,制备脱钙和不脱钙骨切片,备免疫组化检测GLP-1R阳性的骨细胞,采用Simple软件分析骨小梁形态计量学指标:骨小梁占骨髓腔体积百分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的骨细胞百分数,BV/TV、Tb.Th、Tb.N的变化,采用Pearson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同期对照组相比,DM0w组、DM12w组大鼠FBG、TC、TG升高(均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DM0w组、DM12w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骨细胞百分数和BV/TV、Tb.Th均减少(均P0.05);与DM0组相比,DM12组大鼠股骨颈表达GLP-1R阳性的骨细胞百分数、BV/TV、Tb.Th、Tb.N均减少(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鼠股骨颈GLP-1R阳性骨细胞百分数与股骨颈BV/TV、Tb.Th、Tb.N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803,P0.05;r=0.545,P0.05;r=0.771,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股骨颈骨细胞GLP-1R的表达减少,同时BV/TV、Tb.N减少,Tb.Th变薄,骨细胞GLP-1R的表达可能是影响2型糖尿病骨微结构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后血清ghrelin与PG、Ins水平的关系。方法同步测定3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DM0)、治疗达标后2周(DM1)及6个月(DM2)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时血清ghrelin、Ins、PG水平。结果(1)DM1、DM2比DM0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2)DM0多点血清ghrelin及ghrelin曲线下面积明显低于DM2(P〈0.05);(3)DM2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与HOMA-β(r=0.446,P〈0.05)呈正相关;与FPG(r=-0.274,P〈0.05)、FIns(r=-0.35,P〈0.05)、BMI(r=-0.276,P〈0.05)呈负相关。结论Ghrelin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对尿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排泄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分为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DM)组、辛伐他汀组(Sim)组。于成模后第2、4、8周时,检测各组的血糖、12小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白蛋白(Alb)、VEGF排泄率,第8周时用透视电镜检查肾小球基底膜、系膜区的病理改变。结果(1)第2、4、8周时,DM组和Sim组尿Alb、RBP、VEGF排泄率均高于NC组(P〈0.01),Sim组较DM组明显减少(P〈0.01);尿VEGF排泄率与尿Alb、RBP排泄率及肾脏肥大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2)光镜和电镜下Sim组肾小球和肾小管-肾间质病变较DM组明显减轻,同NC组相比仅有少量病变。结论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脏VEGF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