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习浩  刘荣静  刘志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81-128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在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M及PreS1-A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结果 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24.1%(41/170),PreS1-Ag阳性率为61.7%(105/170),两者阳性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χ2=39.38,P〈0.005),110例"小三阳"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达58.2%(64/110)。结论 PreS1-Ag与HBV-DNA的相关性明显优于HBeAg,是慢乙肝患者病毒复制的良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DNA和乙肝模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乙肝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和HBV—DNA的关系,进一步探明PreS1-Ag在乙肝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2835例乙肝患者血清HBV—M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PCR法同时检测HBV—DNA。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6种模式进行分析,模式①中,PreS1-Ag阳性率81.82%,HBV—DNA阳性率92.03%,代表病毒高复制,传染性强,与HBeAg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X^2=1.62,P〉0.05)。模式②中PreS1-Ag阳性率48.482%,HBV—DNA阳性率39.92%,说明HBeAg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着病毒复制。1556例PreS1-Ag阳性中HBV—DNA阳性率82.51%(1284/1556),HBeAg阳性率54.18%(843/155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X^2=37.24,P〈0.01),说明PreS1-Ag与HBV—DNA符合率较HBeAg高,在判断乙肝复制方面比HBeAg更有意义。结论 PreS1-Ag能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肝患者体内病毒的复制情况,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与PreS1Ag及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39份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同时检测HBV-M、PreS1Ag及HBV—DNA,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PreS1Ag与HBV—DNA的阳性率在HBeAg(+)模式中最高,与HBeAg(-)模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reS1g与HBV—DNA检测交叉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有密切关系。结论:HBeAg、PreS1Ag、HBV—DNA都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重要指标,三者之间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玲  王世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3):1993-1995,2002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汉、维、哈、回、蒙古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学标志物与PreS2Ag、PreS2Ab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乙型肝炎病毒PreS2Ag、PreS2Ab酶联免疫试剂,检测了新疆地区318例不同民族HBV感染者中的PreS2Ag、PreS2Ab。结果在新疆地区129例HBeAg+组中,PreS2g+119例,PreS2b+10例,阳性率分别为92.25%和8.40‰在189例Anti—HBe+组中,PreS2Ag+148例,PreS2Ab+14例,阳性率为78.31%、7.41%;结论在新疆的各民族HBV感染者HBeAg+和Anti—HBe+组中的PreS2Ag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后,x^2=8.58,P〈0.005有显著意义;在HBeAg+组中,PreS2Ag、PreS2Ab的阳性率各有不同,各民族之间,经统计学处理x^2〈3.84,P〉0.05,差异无显著性。在And—HBe+组中,汉族与维、哈、的阳性率之间的比较x^2=7.88,14.43,P〈0.005;汉族与回族PreS2Ab之间x^2=4.64,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前s1抗原(PreS1-Ag)、前s2抗原(PreS2-Ag)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和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658例乙肝患者血清PreS1-Ag、PreS2-Ag和HBV-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4种阳性模式组PreS1-Ag、PreS2-Ag、HBV—DNA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5.81%,59.27%,71.28%。在319例HBeAg阳性模式组,PreS1-Ag、PreS2-Ag、HBV—DNA阳性分别为281、236、297例,阳性检出率为88.09%,73.98%,93.10%,与HBeAg阴性组比较,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PreS1-Ag、PreS2-Ag、HBeAg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前S1抗原、前S2抗原与HBV—DNA和HBeAg检测有显著相关性和互补性。提示前S1抗原、前S2抗原能够较好地反映病毒复制状况,可作为检测HBV复制新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与HBV-DNA、HBeAg三者间的关系,进而评估PreS1在HBV感染、复制、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7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按不同HBV-M进行分组:HBsAg(+)、HBeAg(+)、HBcAb(+)为A组,HBsAg(+)、HBeAb(+)、HBcAb(+)为B组,HBsAg(+)、HBcAb(+)为C组,HBsAg(+)为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乙肝病毒PreSl与HBV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以HBV-DNA>5x102拷贝/mL为阳性诊断标准,不同HBV-M模式中,PreS1与HBV-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1).PreS1与HBV-DNA的总符合率高于HBeAg与HBV-DNA的符合率,在HBeAg(一)患者中仍可不同程度地检出PreS1与HBV-DNA.结论 PreS1可作为HBV感染、复制的一项新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HBV-M模式与HBV前S1抗原(PreS1-Ag)之间的关系,对HBV PreS1-Ag 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6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PreS1-Ag及HBV-M模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PreS1-Ag和HBeAg均能反映HBV的复制情况,160例乙型肝炎患者PreS1-Ag阳性检出率为50.0%,明显高于HBeAg阳性检出率19.4%,更能客观地反映病毒在体内的活动状态.结论:PreS1-Ag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指标,检测PreS1-Ag对于临床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PreS1抗原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PCR)检测17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的PreS1抗原、HBV标志物和HBVDNA。结果:178例血清中,PreS1抗原的阳性率为60.7%,HBeAg阳性率为41.6%,明显低于PreS1抗原的阳性率(P〈0.05)。PreS1抗原阳性与HBVDNA阳性符合率为72.9%。在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3%、75.%和63.6%。结论:PreS1能敏感地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是HBeAg阴性者。PreS1抗原检测对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新疆地区汉族、维吾尔族(维族)、哈萨克族(哈族)、回族及蒙古族中HBV感染者PreS2Ag与PreS2Ab水平,观察其与HBV DNA载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HBV DNA载量测定,应用ELISA法确定PreS2Ag和PreS2Ab含量.结果 测定了317例不同民族的HBV感染者血清,177例HBV DNA+组中,PreS2Ag阳性157例,PreS2Ab阳性10例,阳性率分别为88.70%和5.65%;在140例一组中,PreS2Ag阳性112例,PreS2Ab阳性14例,阳性率为80.00%、10.00%.结论 在新疆各民族之间,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HBV DNA-组中的PreS2Ag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处理后无显著性差异(X2<3.84,P>0.05).在HBV DNA-组中,仅有汉族与哈族,维族与哈族中PreS2Ab的阳性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3.78和9.00,P<0.005).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壳表面抗原由3部分组成:前S1蛋白(PreS1)和前S2蛋白(PreS2)。其中前S1抗原(ProS1-Ag)是由108或119个氨基酸组成的肽段,主要存在于Dane颗粒和管型颗粒上,与HBV的复制有关。作为一项新的HBV血清学检测指标,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Ag)的检测已被普遍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疗效观察。本文对4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HBV-M、HBV PreS1-Ag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联合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Dou YL  Han JH  Li YZ  DI Q  Ni AP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84-198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及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定量PCR内标法检测HBV DNA,筛选出100例未经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正常且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学标记物。筛选出40名健康人作为质控对照。结果 HBV DNA阳性乙肝患者:(1)乙肝e抗原(HBeAg)阳性率为75%;乙肝e抗体(抗-HBe)阳性率25%;乙肝前s1抗原(PreS1-Ag)阳性率为69%;乙肝前S2抗原(PreS2-Ag)阳性率为77%;(2)75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54例,PreS2-Ag阳性60例;25例抗-HBe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14例,PreS2-Ag阳性17例。PreS1-Ag、PreS2-Ag阳性率在两种情况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HBeAg阳性时,PreS1-Ag、PreS2-Ag均阴性的阴性率(8%)低于抗-HBe阳性时的阴性率(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reS1-Ag与PreS2-Ag同为阳性、阴性的72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PreS1-Ag、PreS2-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较高。PreS1-Ag、PreS2-Ag阳性率与HBeAg的阳性无明确相关。PreS1-Ag、PreS2-Ag阴性率与抗-HBe阳性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HBeAg及HBV-DNA的关系。分析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PCR法检测HBV-DNA。结果:400例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86.0%,前S1抗原阳性率为75.5%。其中:前S1抗原阳性率在HBeAg阳性患者中为75.6%、在抗-HBe阳性患者中为75.0%。HBV-DNA阳性情况下,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两组经χ2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前S1抗原是诊断乙肝病毒复制的有价值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在乙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ELISA、PCR的方法对328例乙肝患者进行HBV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及HBV-DNA的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检出率分别为86.8%、85.8%和100.0%、100.0%,两者的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HBeAb(+)HBcAb(+)、HBsAg(+)HBcAb(+)及HBsAg(+)HBeAb(+)的模式下,HBV-DNA、PreS1-Ag的检出率分别为43.2%、45.8%;47.3%、46.1%;10.0%、10.0%。在HBV-DNA(+)情况下,PreS1-Ag的阳性率为86.9%,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也比较吻合。结论:PreS1-Ag与乙肝血清标志物及HBV-DNA密切关联,能够很好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及传染性,对于乙肝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阳性血清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 S1抗原 ( Pre S1 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 ( HBV-M)、乙型肝炎病毒 DNA( HBV-DNA)的关系 ,以及与肝炎分型的关系。方法 :Pre S1 Ag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ELISA)。结果 :2 0 9例 Pre S1 Ag阳性血清标本中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 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三者阳性者共84例 ,占 40 .1 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 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三者阳性者 74例 ,占 3 5 .41 % ;二者合计 75 .60 %。Pre S1 Ag阳性与 HBV-DNA符合率 94.74%。结论 :Pre S1 Ag阳性与 HBV-DNA呈正相关性 ,是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和复制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5.
安哲  王香玲  雷珂  屈梦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17-16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对HBV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定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和PreS1蛋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乙肝病毒DNA,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外周血HBeAg、HBsAg。结果按13→135→145→15的模式转换次序PreS1阳性率依次为91.84%、85.79%、71.01%、78.82%;PreS1阳性率随HBV-DNA水平升高而升高,对HBV-DNA的Se=0.81、Sp=0.27、kappa=0.1;在各模式中PreS1阴性组和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HBeAg定量>1 U/ml)对于PreS1的OR=4.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MH=4.34);PreS1阳性率随HBsAg定量水平升高而升高。结论外周血PreS1受HBV-M模式、HBV-DNA、HBeAg、HBsAg的影响;在H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上述因素对其检测结果作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李俊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85-4286
目的:传统乙肝血清标志物是目前我国用于乙肝检测与筛查的普及指标,但其在检测病毒复制等方面尚有不足。本研究分析了前S1抗原(PreS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抗原,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结果:267例乙型肝炎患者PreS1抗原和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67.0%和76.0%;其中HBeAg(+)165例中,PreS1抗原阳性147例,HBVDNA阳性155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9.1%和93.9%。HBeAg(-)102例,PreS1抗原阳性32例,HBV-DNA阳性48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4%和47.1%。HBV-DNA检出率稍高于PreS1Ag的检出率,但两者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蛋白与HBV-DNA的一致性较好,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方面比很敏感,可作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的一项理想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DNA(HBV-DNA)与前S1抗原(PreS1)及e抗原(HBeAg)的关系,评价PreS1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筛选179例实时荧光定量PCRHBV-DNA水平阳性患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PreS1和HBeAg。结果:179例HBVDNA阳性血清中,HBeAg总阳性率为66.5%,随着HBV-DNA水平的升高,HBeAg的检出率大幅升高。PreS1总阳性率为83.8%,在三组不同的HBVDNA水平中,1组与2组、2组与3组间无差别(P〉0.05),仅1组与3组间存在一定的差异(x^2=9.38,P〈0.05)。结论:PreS1与HBV-DNA密切相关,PreS1检测可反映其体内HBV病毒的复制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HBV前S1蛋白(PreSl-Ag)的水平,分析与HBVDNA复制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usA)检测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l-Ag和HBV血清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同时用RealTime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结果407例HBV感染者HBeAg(+)的大三阳模式135例血清中,HBV—DNA、PreSl-Ag阳性率分别为87.4%和81.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17例HBeAg(-)的小三阳模式血清中,HBV—DNA.PreSl-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4%和69.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66例HBV—DNA阳性患者血清中,PreSl-Ag阳性和HBe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4%、60.2%,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l-Ag与HBV—DNA检测结果-致性较好,较HBeAg能更灵敏地反映体内HBV的复制状况,可与HBV—DNA互相补充,在临床诊断和治疗HBV感染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365例乙肝患者血清PreS1、HBsAg和HBV-DNA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阳性模式作为分组标准,将365例乙肝患者分成7组,这365例乙肝患者全部为表面抗原阳性患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每份血清HBV-DNA含量,求出乙肝病毒载量LOG10指数值。以统计软件SPSS11.5将7组指数值进行正态性分析,求均数和标准差并两两比较各组间病毒拷贝数指数的差异,得出preS1-Ag、HBsAg和HBV-DNA的关系。结果 7组指数值经非参数检验的单样本K-S法全部近似正态分布(P〉0.05)。均数比较one-way ANOVA法两两比较表明,Ⅱa、Ⅱb与Ⅲa间,Ⅲa与Ⅲb间,Ⅰa、Ⅰb与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Ⅳ组与Ⅱ组、Ⅲ组两两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乙肝preS1-Ag、HBsAg与乙肝病毒载量间没有相关性,不能反应HBV-DN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