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对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图像经过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后处理,对17例尿路梗阻患者行MRU检查。结果:17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8例,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1例,输尿管先天发育畸形3例,膀胱癌2例。膀胱包虫1例。结论:MRU可以直观而明确地显示泌尿系梗阻的部位、形态及扩张情况,是梗阻性泌尿系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泌尿水成像(MRu)技术对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尿路梗阻性疾病患者行MRU及常规MR检查。采用SE序列T1WI、T2WI横断面扫描及泌尿系磁共振水成像,在对病变区行TSE—T2WI薄层横轴位或冠状面扫描及脂肪抑制(STIR)序列扫描。结果10例MRU能清晰显示尿路梗阻部位。其中输尿管癌1例,输尿管下段结石7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例,输尿管憩室1例。结论MRU结合常规MR对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尤其对儿童、老年人、碘过敏和肾功能不良者可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MR水成像技术对15倒尿路梗阻患者行MRU检查,图像经过三维最大信号强度投影后处理。结果:15倒患者中,输尿管结石5例,输尿管癌2倒,输尿管良性狭窄l例,输尿管先天发育畸形l例,输尿管损伤l倒,肾孟癌2例,膀胱癌3倒。结论:MRU可以直观而明确地显示泌尿系梗阻的部位、形态及扩张情况,为梗阻性泌尿系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的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重T2WI技术对80例病人行磁共振尿路成像(MR urography,MRU).结果:MRU可显示尿路梗阻的部位、程度,尤其对静脉肾盂造影(IVU)不能显影者效果良好;与常规MRI结合可揭示病变和尿路梗阻的关系.原始MRI图像显示肾实质和(或)输尿管重度阻塞,肾周围积液.MRU显示重度扩张的输尿管上段梗阻端呈"漏斗状"改变,下段呈"麻绳扭曲"样改变.结论:MRU是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性影像手段.与MRI结合能更清楚地诊断尿路梗阻的病因.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铁军  郭睿  郭光程 《广西医学》2005,27(12):1961-1962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在梗阻性尿路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经常规IVU造影显示不佳的尿路梗阻性患者进行MRU及MRI检查。结果25例患者均为单侧中重度梗阻,其中泌尿系结石14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输尿管肿瘤、膀胱癌各2例,肾结核、肾脓肿各1例。MRU均能清楚显示梗阻的形态特征,定位准确率达100%。结论MRU一种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是对IVU技术的补充,对常规IVU造影显影不良者,可成为逆行造影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磁共振尿路成像(MRU)的相关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7例泌尿系患者,其中梗阻性病变143例,非梗阻性病变52例.143例梗阻性病变包括输尿管结石51例、输尿管癌19例、输尿管良性狭窄38例、外在性压迫16例、先天异常15例、膀胱癌侵及输尿管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横轴位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成像、自旋回波T1加权成像及水成像.后者包括两种水成像技术:①FSE T2WI加脂肪抑制技术,所有图像后处理均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②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二维成像技术.结果:对于尿路梗阻性扩张,MRU能显示其梗阻部位和程度,定位准确率达100%,总定性准确率为81.2%.对于非梗阻性病变,输尿管连续性显示差不如IVP的效果,病变定性准确率为65.9%.FSE T2WI压脂序列图像信噪比好,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的病变,但成像时间较长;SSFSE序列成像时间短,但对梗阻端病变的显示不如FSE 序列.结论:MRU能准确判断尿路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尤其是对小儿、年老体弱和碘过敏者.MRU所应用的两种成像技术均存在一定的限度,尚需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场强(0.35T)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尿路水成像(MRU)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42例正常和尿路梗阻患者,在GE0.35T永磁MR成像仪上采用SSFSE进行MRU成像;38例加作2DFSE重T2WI,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MRU图像。结果采用SSFSE所得MRU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尿路,效果比2DFSE重T2WI经MIP重建所得MRU图像要佳,尿路梗阻患者均能显示梗阻部位及程度,定性诊断正确率也达84.8%。结论低场强下应用SSFSE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低场强(0.35T)磁共振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尿路水成像(MRU)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42例正常和尿路梗阻患者,在GE 0.35T永磁MR成像仪上采用SSFSE进行MRU成像;38例加作2DFSE重T2WI,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重建MRU图像.结果 采用SSFSE所得MRU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尿路,效果比2D FSE重T2WI经MIP重建所得MRU图像要佳,尿路梗阻患者均能显示梗阻部位及程度,定性诊断正确率也达84.8%.结论 低场强下应用SSFSE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水成像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MRU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2例上尿路梗阻病人进行了MRU检查 ,并分别与术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RU水成像在梗阻部位上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和巨输尿管症结合临床资料的术前诊断率为 10 0 % ,输尿管肿瘤和炎性狭窄的诊断率为 73%。结论 :MRU水成像的诊断率高 ,无创且不受肾功能影响 ,并发症少 ,可以作为上尿路梗阻病因学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诊断先天性泌尿系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对先天性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患者的MRU及其他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RU诊断双肾双输尿管畸形6例,输尿管囊肿2例,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3例,先天性巨输尿管6例,仅对其中1例伴发的输尿管开口异常未显示。结论:MRU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对先天性泌尿系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磁共振水成像(MR)技术在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对12例尿路梗阻病人MR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先行3D和2D冠状位泌尿系水成像及FIESTA序列以显示尿路梗阻水平,再在梗阻水平进行薄层T1WI与T2WI扫描,最后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输尿管结石3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2例。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与与常规序列结合能提高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水平,且对患者安全、无创,适合于任何人群,极大地增加了检查的适应证范围。  相似文献   

12.
刘绍伟  崔延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48-3850
目的:探讨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1例疑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行冠状位重T2快速自旋回波3D扫描,对采集的图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进行分析。结果:51例中,有47例MRU图像显示较满意,能满足诊断要求。4例由于患者呼吸很不规律使图像显示不佳,结合原始断层图像,基本能作出诊断。结论:认为MRU是一种有前景的泌尿系检查手段,特别是不适合作IVP的,MRU可清楚显示泌尿系的影像,对于小孩、老年人及体弱者不能接受IVP检查时,MRU为一种理想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在尿路梗阻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病例先行3D和2D冠状位泌尿系水成像及FIESTA序列,以显示尿路梗阻水平,再在梗阻水平进行薄层T1WI与T2WI扫描,最后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12例患者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1例,输尿管结石3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2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技术与常规序列结合能提高尿路梗阻性病变的影像学检查及诊断水平,且对患者安全、无创,适合于任何人群,极大地拓宽了检查的实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尿路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PHILIPS T5-NT 0.5T超导型MR扫描机,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重T2加权技术,对39例患者作MR尿路成像,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所有患者均先行常规MR扫描。结果 39例尿路梗阻中:肾盂输尿管交界段狭窄16例,输尿管癌5例,输尿管结石7例,输尿管炎性狭窄5例,输尿管外压1例,膀胱癌2例,神经源性膀胱3例。MRU显示尿路梗阻扩张正确率达100%,对梗阻定性诊断有3例错误。39例中,部分病例并与B超,IVU,CT扫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论 MRU为一有效安全无创的影像检查技术,特别适应于肾功能不良和有IVU禁忌证者,对确定尿路梗阻扩张,梗阻的定位定性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RU和MRI相结合能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完整的诊断依据。但在实践中,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用MRU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在上尿路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上尿路梗阻患者的MRU临床资料。结果:经MRU检查,68例患者中65例可以明确梗阻原因,3例误诊。结论:MRU能准确地显示尿路梗阻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具有无创、无痛苦、不需造影剂等特点,较B超、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等检查具有优势,但在定性诊断方面不能清楚显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FRFSE)在磁共振尿路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尿路梗阻患者采用FRFSE进行磁共振尿路造影检查,我们采用呼吸触发、ASSET(相控阵线圈空间敏感编码技术)、快速恢复、零填充内插选项(ZIP)、半-NEX(激励次数)等选项进行操作,再将原始图像进行MIP(最大强度投影)重建,三维多角度旋转而得到完整的尿路造影图像。结果:应用此方法扫描均获得最佳图像,清晰显示肾积水、输尿管扩张和狭窄的确切部位。结论:FRFSE作为MRU成像中的一种新技术,主要适用于尿路结石、肾盂肾盏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以及其他原因的尿路梗阻、泌尿系变异或畸形等病变。FRFSE脉冲序列与快速采集驰豫增强(RARE)技术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序列比较,在MRU成像中具有成像时间短、受呼吸影响小、图像空间分辨力高等多方面的优势,是获得优质图像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尿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urography,MR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泌尿系疾病患者进行MRU检查,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及其他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RU均能清楚显示尿路影像,53例患者中,先天异常3例,肾盂癌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3例,输尿管结石15例,输尿管癌2例,膀胱癌9例,前列腺增生19例。结论MRU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对尿路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可靠,定性诊断有其局限性,但结合常规T1WI、T2WI常可达到明确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MRU)与MRI结合对尿路梗阻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1例尿路梗阻患者行MRU和常规MRI检查,并与静脉肾盂造影(IVP)和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U和MRI结合能清晰显示梗阻部位,定位诊断率为100%,定性诊断率为89%。优于IVP和超声检查。结论:MRU和MRI结合对尿路梗阻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尿路梗阻性病变优先选择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U在泌尿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重T2加权技术,对17例不同病史的患进行MRU检查,原始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技术处理。结果:17例病人,3例输尿管占位,4例输尿管结石,2例膀胱结石,1例直肠癌术后受侵,2例输尿管良性狭窄,5例正常病例。结论:MRU对于病变定位100%,定性较高;与常规MRI结合,清楚显示尿路梗阻部位、梗阻原因;病变形态、病变与周围关系及病变性质。MRU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无需造影剂的新兴检查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胡海峰  陈刚  汪自力  彭秀坤  易炜 《四川医学》2007,28(10):1151-1152
目的探讨螺旋CT泌尿系成像(CTU)对输尿管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B超诊断为输尿管上段扩张的56例患者行螺旋CT平扫,将数据传至工作站,采用最大强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输尿管立体影像。结果53例输尿管全程显示,其中泌尿系结石46例(82.1%);非结石病变7例(12.5%),对输尿管梗阻原因诊断正确率94.6%,并可充分而直观地显示病变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CTU重建图像清晰,对输尿管结石、肿瘤或其他上尿路梗阻性疾病有着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